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牧区水资源建设不足及策略范文

牧区水资源建设不足及策略范文

时间:2022-09-26 03:56:26

牧区水资源建设不足及策略

本文作者:楼豫红单位:四川省农田水利局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概况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是一个牧业大省,属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四川牧区分属青藏高原高寒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与滇、藏、青三省相邻,幅员面积32.7万km2,占全省幅员面积的67.4%。四川牧区主要由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组成,其次为靠近三州边缘的乐山、雅安、绵阳、攀枝花等四市的部份半牧业乡,涉及60个县,其中10个为纯牧业县,50个半农半牧县,总人口162.82万人,其中牧业人口94.53万人,牧区人口密度为5.47人/km2,是藏、彝、羌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主要饲养牦牛、羊。200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2182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川省有草原面积225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0.196亿hm2,有0.160亿hm2分布在川西北的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占全省草原面积的71%,三州牧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四川牧区的84.6%。甘孜、阿坝、凉山三州虽都处在四川的西部,但自然地理、气侯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凉山州地处川西南山地区,是有名的大小凉山及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旱雨季分明,热量丰沛,耕地较集中,是牧区农耕最发达的区域,天然草地具有一定的规模,是四川省重要的山羊基地。甘孜、阿坝地处川西北高山高原区,高寒高海拔地区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地,是四川省主要的牧业基地。四川草原草地资源丰富,是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和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2四川省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四川牧区水资源总量达1136.8亿m3,其中地表水924.2亿m3,地下水212.56亿m3,现状开发利用量为10.67亿m3,开发利用率为0.94%,远远小于国际公认30%的水资源合理利用程度和40%的最大利用上限。甘孜、阿坝人均水资源总量68511m3,凉山人均水资源总量8600m3,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牧区年平均降水总量650mm左右,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占年降水的80%以上集中在5~10月。大部分牧区日照长,太阳幅射强烈,天然降水远低于其蒸发量,不能满足草原自然耗水需求,枯水季节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自然形成的水、土、草平衡关系极易破坏,牧区草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加上冬春季节大风频繁发生,只长着稀疏低矮草的地表极易发生风蚀沙化。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较薄弱。牧区水利建设难度大又无正常投资渠道,牧区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于内地,尤其是骨干水利工程较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甘孜、阿坝没有一处水库。据2000年资料统计,牧区内建有各类水利设施共计127788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91座,塘坝2298处,扬水站321处,引水渠24874处,集雨工程96994处,村镇供水工程3208处,牧区多数渠系工程配套不完善、引水渠、堰渗漏严重,各类水利设施总供水量为10.668亿m3,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041hm2(其中耕地面积0.023hm2),每公顷耕地平均供水量3060m3,供水保证率较低,加剧了草原的退化、沙化,严重制约了牧区经济的发展。

3四川省牧区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牧区多处边远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历史、自然、生产方式等众多因素,草原牧区人烟稀少,交通、文化和科技事业相对落后,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牧区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落后于内地尤其是沿海地区。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水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了草原的退化、沙化。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三州退化草原6667hm2,占可利用草原的49.7%,部分地区退化面积已高达100%;沙化草原12.1万hm2,占可利用草原的1.3%,并以每年1.27万hm2的速度蔓延,鼠虫害草原289.9万hm2,占可利用草原的20.5%。

3.1水利设施不足引起草地退化

四川牧区气候复杂且多变,受地形影响,东西差异明显,水资源时空分部不均,冬春少雨,区内虽有众多的河流,但由于下切深而利用困难,丰富的水资源难以利用,水利工程极少而地域分布不均,现有水利设施供水保证率不高,时段缺水较突出,春旱、夏旱年年都有。目前,除低山、沟坝靠近农田的部分人工草地有水利设施灌溉外,绝大多数饲草料基地和大部天然草地都供水不足,全靠天然降水补给。牧区水利建设水平已远不能满足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要求。每当雨季来迟,牧草萌发返青受阻,直接造成牧草减产,牲畜出现/夏饱、秋肥、冬瘦、春乏0的现象,影响牲畜体质恢复,推迟生长繁殖。

3.2草场利用不合理造成草场质量下降

四川牧区平均海拔都在3500m左右,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对牧草生长极其不利,适宜生长的牧草种类十分有限,植物生长期短。牧区紫外线辐射高,风大、风多,土壤被强烈风化,土层浅薄,草层低矮,造成牧草产量低。目前以家庭为单位混合组群放牧方式虽然对草地的综合利用较好,但盲目扩大牲畜存栏数,造成局部地区超载过牧,草地得不到休闲,各种优良牧草年复一年地被啃吃,不被牲畜采食的有毒有害植物却迅速地扩展蔓延,造成草地的产草量与质量同时下降,使十分脆弱的高寒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致使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拓展,水土流失加剧,冰川、雪线上升,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3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草地鼠害严重

在近年里全球温室效应增加的情况下,冬春干旱加剧,使草地的地下水位下降,为草地鼠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与环境,鼠害猖獗。草地鼠啃食草根并将其连根翻起,严重影响牧草生产。凡被草地鼠严重破坏的草场,牧草死亡,第二年牧草产量剧减,又加快了草地鼠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引起草地逆向演替。据甘孜州石渠县调查统计,鼠害严重的每亩平均有鼠洞200余个,被老鼠掀起的土丘一个接着一个,好似新翻耕的土地,草地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因鼠害部分牧民被迫搬迁,出现了鼠赶走人的现象。又如凉山州金阳县百草坡草地由于害虫啃吃草根,造成大面积的羊茅草倒地干枯,地面裸露、沙化。

4措施与建议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的富庶,人们对膳食结构有更高的要求,草原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人们对肉、奶等畜产品的占有量均远高于我国,在所消费的肉类品种中牛羊肉比例均在60%左右,而我国牛羊肉仅为肉类总量的6%左右。社会的高需求必将刺激畜牧业的高速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赖于草原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牧区水利建设是草原生产力提高和畜牧业生产方式跃迁的基础和动力。

4.1明确建设目的,理清发展思路

牧区水利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面积发展牧区灌溉饲草料基地等措施,大力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保持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再对天然草原采取强有力的禁牧、休牧、轮牧等保护措施恢复草原生态。以牧区生态保护提供水资源保障为建设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应根据三州自然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特点,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不能照搬农区水利的做法和政策。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范围内,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兴建一批小微型水利设施,解决牧区缺水、改善牧区水环境,为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达小康提供基础保障。

4.2采取多种形式,探索牧区水利建设模式

牧区水利建设应以小微型工程为主,多种工程形式相结合,探索牧区水利建设模式。例如天然草场的灌溉水源工程建设:在地下水埋藏较丰富的草原地区,可采取打机井、沉井、手动井等提供水源;对降雨丰富且分布集中的老凉山一些地区可采取建水池、水窖等,用集雨工程储备水源;干热河谷地带可采取小流量引河水等方式提供灌溉水;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兴建小水库,提高水源的保障程度。高原草场多小溪流,流量小而稳定,可以成为牧区发展天然草场和饲草料基地的主要水源,以解决冬春时段草场的缺水。草场与水源存在着相对高差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扬水站以克服高程差;采取输水工程以满足区位差;河谷两岸平坝台地,农田或饲草料基地灌溉,应视水源的高低,分别采取引、提措施;半山或二半山区,耕地或饲草料基地灌溉,应以引水工程为主,发展小水电辅以提水,并大力发展塘坝或水窖,增加调节水源。有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小水源的自然水头实施自流灌溉,降低工程的运行费用,在新建工程时应将灌溉工程与人畜饮水工程有机结合,提高工程设施的利用率。

4.3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保障,建设饲草料基地

饲草料基地是牧区牲畜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强饲草料基地灌溉工程的建设是牧区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应选择一批条件较优越的天然草场或粮草轮作地,以单户或联户为单位兴建灌溉工程,并辅以其他基础设施,把它建成饲草料基地,为牲畜越冬渡春提供饲料。据四川省已经建成使用的牧区水利建设项目统计,实施节水灌溉后天然草场在春季能提前半个多月返青,增产饲草可达3150~7500kg/hm2,是纯天然草场产草量的2~3倍。为了使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应在三州进行小规模的试点,示范工程应根据牧区地势地貌及水利工程现状特点采用不同模式进行,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4.4改良饲草料基地牧草品种,提高灌溉效益

四川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多为3000~4500kg/hm2,解决草场灌溉后其产量有所提高但比较有限,若选择引进合适的优良牧草品种,实践证明其产量最多可提高至3.0万kg/hm2,相当于原来的10倍,可大大缓解天然草场的承载压力,示范作用和灌溉效益十分明显,因此进行牧草品种改良很有必要。在各类示范工程区内,要进行牧草的改良试验,选择适合草原生存环境的最佳种植结构;引进新品种,提高草地的出草量,改善示范区域内人、草、畜的生存条件。对于遏制草场沙化,改善示范区域内草场生态环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5加强部门合作,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四川省牧区地处高山、高原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各部门应加强领导,组织专业人员支持牧区建设。牧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发动牧民筹资投劳没有实际意义,应加大财政投入。水利、畜牧、农业、扶贫等多部门密切配合,探索适合当地牧区水利建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工程形式、管理模式,通过引进适合当地的饲草料品种和牲畜良种,饲草料品种和合理的灌溉制度、推广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的放牧方式。充分发挥出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尽快改变不断恶化的牧区生态环境,逐步实现牧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被举报文档标题:牧区水资源建设不足及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mqsllw/6109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