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域林地经济探索范文

市域林地经济探索范文

时间:2022-12-09 04:22:45

市域林地经济探索

本文作者:付毅慧作者单位:沈阳市林业局

发展林地经济可增加农民幸福指数:我市有600万亩林地,林地所在区域特别是辽蒙边界及新民、辽中柳绕地区恰恰是我市生态脆弱地区。因此,发展林地经济关乎广大农民生存生活资本,关乎农民幸福指数。有人说,生产力和幸福度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来看,在合理的制度下,生产劳动不仅是增强幸福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幸福这个目的本身。林地经济让林农增收,丈夫不用出去打工,妻子不用进城做保姆,儿子天天守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不用再担心失业,不用再愁没钱养家,也不用再为家人不得团圆而忧心。家庭幸福指数还会那么低吗?社会又怎能不和谐?林地经济满足了林农的物质生活需要,也促使他们的精神得以满足。在“兴林中富农,在富农中兴林。”这短短的一行字,不仅仅是沈阳市发展林地经济的进军口号,更是全市广大农村以林地经济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宣言。

林地经济将保护生态的政策制约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后,林改大面积铺开,林权归个人所有。如何巩固生态保护的各项成果,同时又能真正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动力,让百姓受益,是当下林区经济发展的命题。对农民而言,自己的山林,如果只负责种树看护,而享受不到种树带来的好处,就很难调动积极性。对于整个县域经济乃至各区县(市)的发展而言,林业发展如果仅仅停滞在生态保护这个意义层面,则既不能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价值,对于林区经济的发展也是极大的制约。而林地经济则将保护生态的政策制约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首先,林地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是护林造林。森林为林地种植养殖提供合理的空间、适宜的小气候及养分原料,只有以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作为依托,林地种养才能得到更丰富的供给。这不但调动了农民管护林区的积极性,农民补树种树的自觉性也大大加强。其次,林地资源丰富,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开辟多种形式的增收路径。利用林果、林虫、树叶等养鸡养羊,粪便还可以做肥料;利用林地的天然环境种药养菌;利用林中杂生的柳条等搞编织;利用林木涵养的水源养鱼,等等。这种立体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样板。再次,林地经济属于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利用林业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利用生物生长相辅相成的生态循环系统,以林养农、以林济工、以农哺林、以工富林,从而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高度统一。

林地经济的现状和模式

(一)林地经济现状

目前,我市有林面积600多万亩,可利用面积200多万亩,林地空间充裕,为林地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林地资源。2007年至今,全市共发展包括林粮模式在内的林地经济面积50万亩,其中,辽中、新民以林地食用菌、林地细辛、蒲公英、刺嫩芽等药用植物种植及林地养鸡为主;康平、法库以林地鸡、鸭、鹅等家禽养殖及林地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沈北新区、苏家屯区以林地文冠果栽培、各类苗木繁育及林地旅游为主。2009年~2011年,是我市林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年,更是沈阳市林业后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布局化、商业化全面推进的时期。三年间全市共发展各类林地经济面积30万亩,成立林地经济县级以上相关产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主要包括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禽等多种林地种养模式,年均实现产值1.5亿元。重点在康平北四家子、辽中冷子堡、茨榆坨打造林地养殖示范区;在国道101沿线,即新民大柳、东蛇山子,法库叶茂台、登仕堡,辽中大黑建设林地中草药种植区,并建立集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药用植物产业带;在苏家屯陈相、东陵望滨、沈北马刚建设林地旅游区。

(二)林地经济模式

一是林菜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菜地里,栽植优良适宜树木,营造一个良好的森林环境,实行林菜间作。这种方式,非但不会影响蔬菜的产量,反而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森林可大大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天冷时,它可提高地温,特别是天气炎热时,它可大大降低气温,为蔬菜营造一个凉爽的适宜环境。因为大部分蔬菜属于温凉型,很不适应高温,最适宜的温度多为13℃-25℃,如白菜、萝卜、胡萝卜、甘蓝、菜花、西兰花、西葫芦、豇豆、芹菜等等,在树林中生长要比露地生长好得多。同时,低温还可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树林可很好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减少光危害。大部分蔬菜,只喜欢中等强度的光照,如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葱蒜类,部分蔬菜更要求较弱的光照强度,如绿叶菜类等等。在光照时间上,大部分蔬菜为中光性、短光性作物,并不喜欢光照时间过长。树林正像一个巨大的遮阳网,可保护蔬菜在最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提高蔬菜的品质,减少老化,延长采收期和销售期,起到自然保鲜作用。树林含有丰富的萜烯类物质(森林活力素),它能散发一种芬芳的香气,强力杀死细菌,大大减少病害,减少农药用量。树林可积累许多负氧离子,极有利于蔬菜健壮生长,增强蔬菜的抗逆性,这是任何药物无法达到的。树林还可吸附各种有毒气体,降低农药残留,净化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由于生长在特有的树林环境中,可以形成独特的风味品质,鲜嫩香脆美,营养丰富,没有污染,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这一点很早就被人类认识,森林野菜被人们推崇,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森林蔬菜是继丘陵蔬菜后又一特色产品,通过它可以闯出一条绿色蔬菜生产的新路子,打造新的蔬菜品牌。另外,发展森林蔬菜,不仅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它可获取丰厚的木材效益。只要选好优良的速生树种,采用科学的栽培模式,每亩地年木材产值可达1000元以上,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它可使现有的菜地效益提高一倍以上,抵御单纯种菜的风险。此外,还可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在广大山区,人少地广的平原都很有发展前景,的确是一种立体复合式高效农林产业的新模式,效益显著,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值得大力推广。二是林菌模式。新民市周坨子乡林地生产黑木耳,现有种植面积500亩,在2年~4年生杨树下1亩地摆放黑木耳菌袋1.5万袋,每袋可生产黑木耳1两,总生产黑木耳1500斤,按市场批发价15元/斤,收入2.25万元,去除成本,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截止目前,周驼子乡黑木耳种植已得到本乡林农的高度认可,并有多户联合种植,其趋势向着规范化、规模化、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周坨子乡林地黑木耳种植,不仅成为本地林农致富的新途径,还得到了全市的广泛认可。预计2012年新民市着力发展面积可达3000亩,创收4500万元,并不断更新生产关键技术,做到低成本、高产量、高效益,最终辐射带动周边及全市发展林地食用菌种植面积1万亩,成为全市林地经济发展的致富排头兵。三是林禽模式。辽中县冷子堡镇周徐村村民刘书之在自家30亩果树林地养殖芦花鸡4000只。日出出笼觅食,主要以林下杂草、青虫为食。日落回笼歇息,以虫泥、杂粮为食。充分体现了绿色喂养,且节约了林地务工支出。不仅能养殖出绿色肉食鸡,而且可为果树高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据调查,每只鸡雏成本为7元,4个月出笼,每只可卖到60元,净利润为成本的4倍~5倍。总效益为21万元。若按产蛋鸡销售,六个半月出笼,每只鸡可卖到100元,净利润是成本的7倍~8倍,总效益可达35万元,平均每亩收益1万元以上。用林农的话来讲,每一只芦花鸡都可以算是一个小银行。苏家屯区陈相街道办事处东英守屯村金钟山养鸡合作社的高玉忠,有林地面积1000亩。1984年其父亲承包苹果梨1000棵,2009年栽植苹果1000棵,栽植南果梨、山楂、李子、杏、桃60亩,栽植刺嫩芽、蒲公英、灵芝70亩。2005年在北京、上海打工发现笨鸡价高,赚钱,做完市场调查后,经国家工商局注册为金钟山牌笨鸡,有了知名度。2008年开始养鸡,从康平等地购3000只九金黄、芦花鸡蛋,开发10亩养鱼水面,2009年自留种蛋,养殖5万多只,纯收入300多万元,在沈阳和鞍山设4家连锁店、农超对接一家。康平县两家子乡利用村地800亩,养鹅8万只,利用林地虫草为食料,由于节省喂食成本,又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提高销售价格,每只鹅可获纯利40元,总获纯利320万元。

林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受利益驱使林农参与林地经济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我市一亩耕地可产1500斤左右的玉米,按市场价格0.7元每斤计算,每亩可收入1000元左右,而退耕还林每年每亩补助仅为140元,耕地利益远高于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同时,退耕还林二期补助下调到每亩90元,更加挫伤了林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木材价格由2007年800元~1000元每立方米逐年降至500元~700元每立方米,更加导致及加快了毁林复耕现象的出现,阻碍了我市林地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组织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较少。目前,我市林地经济发展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虽然有关部门积极带动,且已初具规模,但仍有大部分林农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因此成为我市林地经济发展、整合现有资源的一项限制因素。我市现有林产品龙头企业较少,且规模较小,在市场没有竞争力,更无法起到在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无法形成,导致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这对我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三是林农认识不够,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林地种植、养殖在我市属于新兴产业,虽早有技术人员及部分林农进行相关研究,但在全市范围内并未得到普及,导致林农认知度较低。林农仍普遍保持传统的粮食种植,对林地种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持怀疑态度。认知度不够降低了林农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我市相关部门的积极研究,并向主管部门进行汇报,林地经济发展已得到了市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但并未出台相关的专项资金和扶持政策。市财政部门虽给予了少量的资金支持,但仍无法满足大面积推广的需要。同时,对于收入水平较低且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林农,更是无力支付前期投入,最终放弃,这是阻碍林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四是生产技术不过硬,市场信息平台不够完善。我市现有栽培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林农进行常规栽培前没有得到相关的技术培训,生产中遇到关键技术环节也无处咨询。因此,我市应加强技术培训,成立各级技术团队及合作组织,增强栽培技术水平,及时为林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信息闭塞是广大林农无法掌握市场信息的关键问题,导致经常出现有货无市、有市无货、高价低售等现象。另外,还存在因栽培技术更新不及时,影响产量及品质的现象,无法跟紧市场变更的步伐,极大地影响了林地种植在我市普及的进度。五是在林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林地经济定义的科研作用发挥不突出,导致长期存在种养殖品种退化严重、精深加工技术缺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严重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必要的资金扶持,企业大多为作坊式,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此外,品牌运作有待强化,市场营销还待加强。这些都成为困扰林地经济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

(二)对策及建议

一片片林地经济被林农称为流金淌银的“绿色银行”。要有保障,政府为产业发展护航;要有标准,抢占市场竞争高地;要有渠道,营销网络日趋完善。为促进我市林地经济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力度。加大退耕还林林地监管力度,降低盗砍滥伐、私自毁林等破坏林木行为的发生频率,为林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林地空间。二是建立林地经济领导体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负责落实,将林地经济规划区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任务与职责联动,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确保产业带建设快速、高效的发展。三是加大投入,实行财政扶持。为了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扶持林地经济发展,应向市政府、财政局及发改委申请林地经济发展补助资金。例如,凡在林地发展规定的动植物种类的,每亩补助300元;建立示范基地,实际经营利用林地面积300亩以上,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设施条件齐全,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为主要目的,一次性给予每个基地20万元的政策补助;对发展有关林地经济项目具有带动作用,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一次性给予每个企业20万元的补助。同时对达到“一乡一业”标准的乡镇,按照《沈阳市推进一乡一业实施方案》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切实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和酵母作用。四是抓好典型引导、宣传、带动作用。发展林地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应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选择适宜发展的模式,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提高农民群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林地经济发展的前景、效益、途径和使用技术,增强他们参与的决心和信心。五是加强服务团队建设,成立合作组织。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林地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探索最佳模式,增加优良品种,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工夫。开展“种养殖服务120”、“科技人员包户”活动,解决农户林地种养殖的技术难题;成立专合组织,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推进专合协会建设,建立各级合作社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培养带头人和经纪人,发挥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在市场导向、规模化生产、技术指导及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六是培养龙头企业。引进有资质的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的林地发展道路。并发挥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龙头企业,广开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人均超万元林场(所)的建设规划完成。七是构建市场网络信息平台。建立林地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平台,提供互动发展、市场动态、产品需求及价格等最新信息,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

总之,要让林地经济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林农带来直接的收益,还要带动绿色农业等相关行业的大发展,成为沈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域林地经济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lykflylw/6132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