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试析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策略范文

试析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策略范文

时间:2022-12-17 09:48:32

试析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策略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按耕地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安全上限。论文百事通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因为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t,在发达地区尤其严重。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是产值的20%左右。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也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普遍出现。

1.2农村农业废弃物污染严重

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t,其中40%未被有效利用,秸秆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到19亿t,是当年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目前,养殖业还在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养殖总量已经超过当地土地负荷警戒值,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也严重破坏了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加速了我国水体富营养化趋势。

1.3我国农村规划不合理造成人居环境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约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超过2500万t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1.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产生工业污染

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直接污染的危害。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与乡镇企业存在类似污染问题的是,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另外,农村由于污水灌溉和堆置固体废弃物,大量承受了工业污染的转移,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延伸的食品污染。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000km2增加到2003年的3万km2,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km2。农村环境污染已经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近3亿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2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

2.1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2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目前全国配有的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这样环保员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环保工作上,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开展工作。二是业务不精。目前镇环保助理队伍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急需加强环保操作实务培训。三是人员常变。环保工作业务性强,往往分管领导、环保助理干上一年半载才能熟悉业务、适应岗位。而部分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变动过快,使刚刚启动的乡镇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因此,当前农村环保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2.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一些基层环保局没有财政拨款,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进程。

2.4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

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地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2.5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3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对策

长期以来,提到环境保护人们想到的是如何让城市重现蓝天,如何让沙尘暴不再来,如何堵住工业企业的排污口,而9亿农民赖以生存的农村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现实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生态环境令人担忧。这不仅威胁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全国生态保护“十五”规划》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花大力气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

3.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是逐步推行建设前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度要真正做到县长、乡长等行政一把手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乡镇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并将“环保三同时”制度应用于新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等。其次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第三是将农村环境保护体现在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中。在地方规划中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县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应是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控制性规划,有条件的应编制县域环境容量规划。通过编制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和畜牧园区规划,逐步实现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分离。

3.2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的高效、清洁生产。促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既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促进乡镇企业进园(工业园),就可以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园区内的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这样的手段,克服末端治理的“低处理率限制”。

除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和采用新的处理工艺是更为现实的对策。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乡镇企业,应多方配合建立乡镇企业的进园机制,以利污染集中治理,克服污染治理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和“高折旧率限制”。

3.3综合防治土壤污染

目前全国性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已经启动,目的在于摸清我国土壤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根据计划,这项工作将在三年半的时间内完成,耗资将达到10.4亿元。同时,这项调查的开展也为今后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农村的面源污染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这与面源污染的特征有很大关系。面源污染具有潜伏性、分散性、蓄积性和渐进性的特点,污染一旦发生,就难以恢复。而且,治理面源污染的工艺复杂、难度大。对于农村面源污染,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建立严格的监督监测机制,尤其要强化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监管。根据规划的要求,今后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和监管工作。新晨

根据规划的要求,今后国家将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的常规监测,在重点地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同时,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有关部门将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与技术评估,选择重点区域建设土壤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3.4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一直是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这方面的管理,“十一五”规划中也做出了专门的规定。由于长期形成的养殖习惯,“畜禽乱跑,粪土乱堆”在农村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不仅污染环境,还威胁着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在“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畜禽禁养区,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和环境执法。同时,将积极发展养殖小区,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行种养结合、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争取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技术改进与污染治理。

国家环保总局已经会同农业部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制定工作,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将积极筹措资金,因地制宜,运用生产沼气、堆肥等方法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一批经济适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

3.5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环保工作的开展,一批原先建在城市的工业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一些工业园区也开始在农村兴起。这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新的威胁。另一方面,在许多农村广为分布的乡镇企业,因为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等原因,也是农村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都成为农村水安全的严重威胁。

“水源地不可能出现在城市中心,很多农村都是重要的水源地。对于水源污染的防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饮用水的不安全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一些农村由于受到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防治农村的工业污染,保障水源安全是一项不能有丝毫疏忽的工作。在水源地区,不管是乡镇企业还是转移的城市工业,相关部门都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在管理上,要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坚决落实“三同时”制度。总之,一切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水的污染,确保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中国生态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林玉锁.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被举报文档标题:试析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hjwrlw/55980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