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造及成效范文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造及成效范文

时间:2022-03-20 03:13:19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造及成效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安徽新华学院从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实施了专业改造和建设,并从专业教育的适应性、专业教学水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声誉等方面对专业改造与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专业改造;成效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环境工程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以往、相对稳定、可持续和相互协调的新模式、新阶段,为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2。

一、专业现状及改造背景

当前社会对环境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尤其短缺。如何找准定位、确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已成为环境工程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安徽新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之初,即定位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2]。2013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全面进入二期建设阶段。“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高校[3]54。2014年安徽新华学院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在项目资助下,该校对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专业改造和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校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社会声誉等方面对专业改造建设及成效进行系统分析,可以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建设,提升专业内涵。

二、专业改造与建设措施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造传统专业,主动服务和支撑安徽省重大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59。安徽新华学院针对社会对环境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结合自身实际,对环境工程专业实施了专业改造和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

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2],也是专业改造与建设的基础,其核心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培养适应新常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进行修订,以增强专业教育的适应性。

(二)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环境工程专业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展,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等日益突出,要求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4]。1.实验室建设在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安徽新华学院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原有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室和给排水工程综合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和拓展;新设置了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给排水工程实验室、固废资源化实验室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其中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为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在实验项目设置方面,增开设计性、探索性、创新性项目,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工作的能力。2.实习基地建设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必须与企业联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5]。实习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的保障,也是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平台。遵循专业相近、内容衔接和发展可持续性原则[6],安徽新华学院与合肥诚鑫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朱砖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安徽国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创造了条件。院系多在第四学年集中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实现了实习基地接收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构建了校企联合指导的毕业实习模式[7];院系指导学生结合实习基地单位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并在企业行业专家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专业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

建设师资队伍是教学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的关键[8],所以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安徽新华学院加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博士两名,提高了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同时聘任了来自重点高校的教授和大型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业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均合理的师资队伍。2.强化教学与科研活动,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安徽新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积极开展专业教学及科研活动,每学年第一学期集中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第二学期集中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并针对教学与科研问题开展研讨。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积极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取得了良好效果,有4名专业教师被遴选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用型高校应强化应用型教师队伍培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能力[6]。安徽新华学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行业,向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同时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教师,或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交流学习,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专业改造成效分析

专业改造与建设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安徽新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改造和建设以及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开展的项目阶段检查中被评为“优秀”[9]。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教育的适应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改造和建设的基础。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着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采用“2+1+0.5+0.5”的培养模式[2],但在实施过程仍然存在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缺少接触实际工程机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前后衔接等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专业教育的适应性。

1.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将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2+1+0.5+0.5”的模式修改为“2+0.5+0.5+1”的培养模式。主要调整了第三、四学年的课程体系,即把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安排专业选修课调整到第三学年。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的理论学习:第一学期主要安排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涉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等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学期主要安排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学习,学生可根据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和学习专业选修课程。第四学年主要集中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具体是将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结合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学习兴趣。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优化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了调整,尤其是把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集中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这需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为前提,所以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如将部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提前到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将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污染与控制”等涉及的基础实验进行整合;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增设课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一”,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课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二”,主要涵盖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强化专业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为提高学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专业选修课选择和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增设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针对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职业规划开展实践教学,以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修课的选择和学习。

3.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院系改善了传统的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了平时考核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比20%,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目的是强化学生日常学习;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占比30%,主要考核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以及环保实践活动等,目的是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弱化期末考试环节,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降至50%。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采用设计计算、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通过人才引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开展“教学观摩”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以培养专业骨干教师;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不断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为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学院成立了安全与评价研究所,并于2013年被遴选为校级研究所,在2015年第一阶段研究所验收中被评定为“优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方向,2015年组建了“资源环境管理与控制”科研团队,并被确定为第一批校级科研团队。通过创新科研管理、鼓励学术交流、营造科研氛围、强化团队意识等措施,创新了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专业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掌握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将学科前沿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融入专业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邀请学科专家、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学术讲座或专题讲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2+0.5+0.5+1”的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保障了专业实验和专业实践的开展,强化了专业实验和专业实践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夯实了专业实验基础,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毕业生质量显著提升,专业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专业改造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强化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有机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解决了实习基地单位的工程建设问题。如2016届和2017届多名毕业生从第四学年开始进入安徽国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并结合实习基地单位的实际工程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多名毕业生直接留在实习基地单位就业,受到实习基地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也为本专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后续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借鉴和通道,提高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剑.使命与责任:感悟新常态下的“向污染宣战”[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5.

[2]潘争伟,王艳华,罗月颖,等.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4(3):22-26.

[3]程艺,李和平.构建地方应用性高等教育新模式:上[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李钢,曹志林,韩明爽.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1(9):245-246.

[5]邹海明,黄藩茜,汪建飞,等.我校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思路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134-135.

[6]刘文锴.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顶岗实习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113-115.

[7]董金玉,袁广祥,黄志全,等.基于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115-117.

[8]黄志全,刘汉东.本科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以岩土、地质工程专业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1):80-82.

[9]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部分项目年度检查验收结果的通知[EB/OL];.

作者:潘争伟1;周戎星2;王艳华2 单位:1.蚌埠学院,2.安徽新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造及成效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hjgclw/7125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