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特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范文

特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18 09:52:02

特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

[摘要]

以贵州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研究为目的,对乌蒙山区旅游城镇化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产品竞争弱、基础设施薄弱、开发进程缓慢、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提出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环境、适度城镇化、突出民族特色及景观功能等对策,对解决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贵州;乌蒙山;旅游城镇化;民族特色;旅游资源

澳大利亚学者帕特里克•马思林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他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由单一的消费功能(旅游消费功能)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独特的城市化形式,是由休闲娱乐的销售而形成一种城市化模式[1]。中国相关学者也对旅游城市化做了定义。王东萍等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集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它包括使城市规模扩大和使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内容[2]。邱云志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指以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以旅游为主导或资助发展产业为目标,引发的城镇化现象,或者说以旅游为主要动力的城镇化现象[3]。贵州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区属于部级贫困县,俗称“老、少、边、山、穷”地区,随着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2年12月《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提出,明确对乌蒙山片区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委托项目《乌蒙山片区旅游扶贫发展规划(2013~2020)》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乌蒙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乌蒙山区城镇化率低,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包括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在内的14个连片特困区,普遍存在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问题。2004至2014年间,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慢于全国1.19个百分点的年均增速。由于差距的不断扩大,2014年,连片特困区接近30%的城镇化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5.5个百分点[4]。就2010年末来看,乌蒙山片区总人口1926.14万,城镇人口447.97万人,城镇化率23.25%[5],可见,乌蒙山片区城镇化率低下,基础薄弱,加上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形分布区,多高山峡谷,坝子,自然生态脆弱,为了提高乌蒙山区城镇化率,走大多数城镇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道路显然行不通,该地属于省际交界的边缘区和民族聚居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垂直气候较为明显,素有“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地方性小气候。所以在贫困区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实为必要,最终实现旅游城镇化协调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乌蒙山片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一、贵州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乌蒙山区域内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奇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及经典的红色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种类繁多的地方特色产品和旅游商品。随着乌蒙山片区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乌蒙山片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47.36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45.2%,近7年年均增长率为38.8%;旅游总收入359.99亿元,比2011年增长45.1%,近7年年均增长率为43.1%[6]。乌蒙山片区38个市(区)中有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个省重点县,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为乌蒙山片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有利于为中国14个连片特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做出榜样,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区域内共有148个小镇,多数是旅游型小城镇,比如,昭阳区的大山包,盐津县的豆沙,彝良县的小草坝等,都是城镇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落后,以旅游开发而带动小城镇发展。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为12939元和3248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3.1倍和2.7倍;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12%增长到2010年的24%。①虽然乌蒙山片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城镇化率低,经济发展落后。为使乌蒙山片区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提高城镇化水平,最终实现小康社会,以旅游推动城镇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二、贵州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的特点

由于动力机制、因地制宜、发展路径、国家扶贫规划等对乌蒙山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乌蒙山片区城镇化的发展与传统的工业城镇化有许多不同。

(一)旅游城镇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延伸旅游资源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及生态资源脆弱且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城镇化建设及旅游扶贫的必由之路。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及不可复制性,又具有扩散性的特点。旅游活动常常是以集散中心为节点,所以,以旅游推进的城镇化是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并且呈现出流动人口多的倾向,是工业城镇化的一种扩散。

(二)以小城镇为主中国城镇人口规模特点主要是1~5万人口为主的建制镇,占总数的80%,其中在1~2万人口之间的城镇居首位,占镇总数的28.2%,其次是2~3万和3~5万人口的城镇,各占25%左右[7]。有学者认为0.2~2万人口的城镇也为小城镇。小城镇离大城市远,经济不够发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乌蒙片区尤为多见。乌蒙片区自然条件艰苦,地势陡峭,大多沿河分布或者以坝子作为城镇的建设点。受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及社会文化等的限制,以旅游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小城镇主要表现在人口的集聚和规模上。

(三)旅游城镇化以外来人口为主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以外来人口为主,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外来经营者。外来经营者以经济为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展经营活动,也有的是旅游小企业等,他们直接或者间接从事和旅游业相关的活动。第二,外来旅游者。旅游者为了获得愉悦,并且在旅游城镇进行短暂的停留,这是旅游城镇化的主要表现,2012年乌蒙山片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47.36万人次[8]。若按365天折算,乌蒙山片区2012年的游客量就相当于形成58000多人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的的主要特征是外来人口比重大,特别是以旅游者居多。

三、贵州乌蒙山片区发展旅游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城镇产品竞争弱乌蒙山片区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具有多样性。但旅游城镇产品竞争弱;多数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档次低,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的开发。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滞后,资金短缺,品牌效应不突出等因素,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红色旅游等观光旅游为主。虽然形成一些旅游小城镇,但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缺少能使旅游者参与及体验的旅游产品,许多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并未完善,休闲娱乐、康体养生、以及度假旅游等产品开发薄弱,还未形成良好的大规模旅游产品体系。

(二)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乌蒙山片区旅游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服务等基础设施薄弱,旅游通达条件成为最大的限制因素。虽然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力改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特别是主干公路发展较快,如,G85、国道213线的扩建,内昆铁路等的开通,交通条件得以迅速的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乌蒙山片区大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带,发展交通实为困难。

(三)旅游市场开拓不足,城镇化落后乌蒙山片区地处云、贵、川交界处,周边具有庞大的旅游市场。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缓慢,旅行社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及独特的宣传口号,旅游城镇化建设阻碍因素也相当突出。旅游景区宣传促销经费投入少,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城镇公共设施落后,很难满足大量游客在景区过夜的需求。旅游市场尤其是周边和中远程开拓严重不足,导致游客以本地居民为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四、贵州乌蒙山片区发展旅游城镇化的对策

根据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的内外条件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其中发展旅游城镇化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一)加大对旅游城镇化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乌蒙山片区旅游扶贫发展规划(2013~2020)》等政策,加大对片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大旅游城镇的建设力度。政府应根据乌蒙山片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实情,因地制宜地把旅游城镇化的发展纳入该区域的经济水平发展要求,对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进行总体规划、修建详细规划及旅游区实际规划,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发展。利用现有的政策扶持,发展财税支持、吸引外资、创建品牌、宣传促销、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最终促进乌蒙山片区旅游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对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旅游城镇建设定位准确;乌蒙山片区的旅游城镇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定位,不宜“一窝蜂”地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确保旅游产品突出。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科学营销,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有所侧重,并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形成具有影响的旅游产品。做到科学策划,合理布局,开发有度。

(三)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正确处理旅游城镇化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第一位,把环境保护列入规划纲要及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中,要求政府、旅游者、经营者、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保护促开发,开发促保护从而推动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交通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服务等基础设施作为依托条件,乌蒙山片区发展旅游城镇化必须把交通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乌蒙山区呈东北—西南走向,系由断层抬升形成的年轻山地,多高山峡谷,地形陡峭,发展交通实为困难。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旅游与城镇化的和谐发展。解决乌蒙山区交通道路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等级高速公路,争取发展连接西南各大城市的铁路及航空,在修建的等级公路降低收费标准或者免收过路费等措施,以吸引游客,促进乌蒙山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同时,还应考虑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五)必须适度城镇化由于乌蒙山区地形特征复杂,多高山河谷,垂直气候明显且多地质灾害,乌蒙山片区的旅游城镇大多以小城镇为主,以河谷及坝子为主要建设点。由于地形及游客数量的限制,不应该进行大规模扩张,而应适度扩张。各旅游城镇建设不应千篇一律,应具备不同风格的建筑区域。旅游城镇化要求加强对景区及城镇进行合理规划,以山地城镇为主要特点,进行详细控制性规划及修建性规划实为必要。

(六)旅游城镇保持地方特色乌蒙山片区具有片区内居住着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是中国主要的彝族聚集区。民俗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和睦相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5%。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许多方面引发关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与传统的城镇化发展不一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必须考虑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因此,必须坚持“越是民族性地方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原则,通过突出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合理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城镇。

(七)突出旅游城镇化的景观功能旅游城镇是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地方,城镇不仅仅是为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地方,更应该是为游客提供观赏愉悦的地方,这就要求旅游城镇在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城镇的主体色调,主体风格,标志性建筑物等,同时还应落实保护原有文物古迹的措施,注意新老景观的协调性。通过对乌蒙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有利于应用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城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对贫困山区的旅游城镇化建设作理论分析。旅游城镇化是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却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旅游和城镇化的关系呈现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的发展给旅游业提供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旅游业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并因地制宜,才能加快连片贫困区的旅游城镇化建设,实现区域旅游城镇化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Mullinsp.Tourism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1991,(3):326-342.

[2]王东萍,阎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0):26-28.

[3]邱云志.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26-28.

[4]游俊,冷志明,丁建军.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5.

[5]胡海兰,安和平.城镇化背景下集中连片特困区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以乌蒙山区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2014,(12):15-19.

[6]刘祥恒,罗明义.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及扶贫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8):67-73.

[7]李树琮.中国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5.

[8]刘祥恒,罗明义.乌蒙山片区发展旅游业的SOWT分析与对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10):36-43.

作者:程天旭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特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czhfzlw/6936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