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牧草生态观特征探讨范文

牧草生态观特征探讨范文

时间:2022-12-21 03:03:29

牧草生态观特征探讨

作者:赵玉红魏学红斯确多吉白玛次仁卓嘎单位: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近年来,藏北地区在打造生态安全屏障上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该地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以培养“理性生态人”为目标,大力开展生态观念教育,引导人们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形成稳定的生态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以博大的胸怀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在注重人的自身发展和需要基础上,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由此可见,研究西藏北部牧民生态观念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学者们对草地退化的研究和关注,主要起因于近年来草地急剧退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全社会和国家对草地退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从如何治理草地退化的角度探讨,主要着眼于自然机理和工程效益,对导致草地退化的诸多原因大多只是从宏观层面的简单罗列,而立足于牧民观念这一微观视角,研究牧民生态观与草地退化的关系,提出现今牧民生态观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很少。牧区特殊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宗教信仰等都决定着牧民的生态观,进而影响着牧民对草地的行为,所以针对牧民生态观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都是微观主体的行为结果,要想真正从源头上解决草地退化的问题,还必须从草地最直接的利用者———牧民的生态观入手,了解牧民生态观现状,以探寻出一套改善牧民思想观念的有效办法。因此,笔者通过利用西藏北部藏族牧民问卷调查的资料,对牧民生态观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牧民生态观的特点及影响生态观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牧民生态观的建议,以期能从生态观角度上为减缓草地退化提供参考。

调研情况

为了全面掌握藏北地区草地生态观的基本现状,分析草地生态观所呈现的特征,较为客观和系统地探讨藏北地区草地生态观和草地保护问题,笔者以西藏北部6个县为典型的样本采集区,在与当地相关部门座谈了解草地生态环境状况,并与相关科技人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牧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该次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8月,笔者从受访者基本情况、对草地生态保护所持观点、对草地退化的认识、对草地恢复的意愿及措施等几个角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在藏北地区尼玛县、安多县、班戈县、那曲县、当雄县、比如县及西藏农牧学院中藏北6个县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7份,由于部分牧民受到语言障碍和文化水平因素的影响,只获得有效问卷502份,但是该课题的调查基本上涵盖了西藏北部大多数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群体,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藏北地区草地生态观的基本层面,所获取调研数据和资料翔实可靠。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见表1。

地区草地生态观基本特征分析

1藏北地区受访牧民对草地退化认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5%的牧民认为该地区草地存在退化,退化的主要表现为鼠虫害严重、牧草长势差、生产力低、风沙较大。只有5%的受访牧民表示在其经营期间草地不存在退化。牧民认为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次要原因是家畜数量增多等因素。部分牧民认为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及风蚀、霜冻等自然因素,再加上长期超载放牧、滥挖、重利用、轻管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天然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下降,原生植被消失,毒杂草滋生蔓延。该结果与国内许多牧区调查结果相似,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最近20年,藏北草地开始出现明显的退化。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牧户一味追求牲畜数量型发展,且粗放式放牧,致使超载现象严重,令草地失去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导致草地退化,鼠虫害猖獗;牧民无节制的开采天然药材,直接毁灭性地破坏草地、草皮;牧户大量捡拾牛粪作为消费能源,阻断了土壤的营养物质循环,草地缺肥而无人为草地进行肥料补充;草地投资不足,管护跟不上破坏力度。长此以往,草地必然退化。

目前,在藏北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草地鼠害更为猖獗,导致大片优良牧草死亡,土堆成丘,毒杂草滋生;调查结果显示:6县的部分牧民已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中形成了靠天养畜的传统经营方式,片面发展牲畜头数,采取掠夺式的经营,重利用轻管理,加之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偏低,“三化”草场治理进展缓慢,草地生产力下降,牧草生长不良,产草量低。

2草地生态保护意愿由于藏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构成、经济和教育发展、地域文化等特殊背景,决定了藏北地区草地生态保护观念特征具有相似性。西藏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500m,牧民生活条件艰苦、生产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形成了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他们在生活观念上崇尚“多生孩子、多养牛羊”,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草地生产力下降,从而迫使部分牧民不得不迁往海拔更高的山地放牧,最高放牧高度达到了5500m以上。这对藏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极为不利。据问卷调查显示,藏北地区6个县牧民生态保护意愿具相似性,藏北地区受访牧户中60.37%的牧民认为自己注重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有27.33%的牧民认为自己注重经济收入,较少考虑草地生态保护,其余为两者之间。

3藏北地区受访牧民生活愿景从调查结果上看,藏北牧民生态保护意愿虽有差异,但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水平的牧民生态保护意愿特点相同。有关研究表明:由于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受教育水平、对经济的依赖程度以及对发展的认识程度差别较大,所以受访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生态保护意愿也存在较大差异。牧区51岁以上年龄牧民一般经历了草地近50多年的变化,渴望拥有年轻时良好的生态环境。51岁以上人群欲求低,在受访牧民中,女50岁、男55岁以上由政府发放养老金,经济压力小,并经历过草地的退化过程,因此,他们能够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其草原生态观较适合草地可持续发展。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相似。调查结果显示,藏北受访牧民希望继续实施草原保护措施和退牧还草工程,并希望能够继续从事牧业生产。但是,牧户们却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依靠学到的知识离开牧区进入城镇生活,不愿意他们继续从事畜牧业生产。

4藏北地区受访牧民对“国家草补”(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态度2011年,藏北牧区正在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笔者从当地农牧业局了解到,禁牧区每公顷草地补偿90元、人工种草每公顷补偿150元、天然草原“草畜平衡奖励”每公顷补偿22.5元。从“草补”实施以来,藏北政府和当地农牧局以先宣传再了解后落实的工作方法,深入牧区了解到大部分牧民群众对“草补”工作的落实给予支持,并对该机制的实施表示非常满意。调查显示,藏北77%的受访牧民支持退牧还草工程;有23%的受访牧民不赞成退牧还草工程的措施,不赞成的原因主要是牧户担心退牧后会影响其生活和经济收入。

藏北牧民草地生态观与草地保护

作为牧区生产微观行为的主体,牧户对草地的利用与保护有着强烈的影响。放牧、经营投入与天然资源利用是藏北地区牧户对草地质量和环境影响最直接的行为。而牧户的草地生态观念对草地的保护或破坏具有重要的影响,即牧民草地生态观对草地利用的影响有两面性,既可能由于不当利用而导致草地退化,也可能会促进草地利用持续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内在和外在机制的存在,导致藏北地区牧户过度利用草地资源行为严重,由此陷入的恶性循环,使得草地生态急剧退化。加之藏北地区交通不便、畜产品生产加工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进一步影响了牲畜的商品率。同时,在藏族牧区,牧民们以家畜存栏数的多少作为一个家庭富裕程度象征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由于宗教信仰,藏族牧民还有“惜杀”和“放生”的习俗,老弱病畜得不到更新和淘汰。

有些羊最老年龄可达10岁、牦牛年龄最老可达17岁,尤其对产奶量大的老龄母畜,牧民都特别有感情,对一些老的牲畜还会饲养到死为止,这也大大加重了草地的压力,加剧了草地退化。随着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以及青藏高原“虫草热”“开矿热”的小环境的发展,尤其是开采矿产过程中进入矿区的车辆没有固定行车路线,周边草地在反复的碾压下,必将遭受严重破坏。还有部分矿区存在越界开采行为,开采面积的扩大又造成新的草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据统计,仅尼玛县自采矿以来,已破坏天然优质草场3135hm2,车辆碾压破坏的草场1700hm2。这样,藏北地区草地面积只能是有减无增,草地质量也逐渐下降,畜草矛盾日益尖锐。

建议

1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利用草地,转变观念、树立草畜并重的指导思想受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藏北地区的草地目前尚处于缺乏全面规划或虽有规划但实施不力、管理不善的状况。这主要表现在牧区草地还没有实行草地到户,仍在实行牲畜归牧户、家畜私有私养、自主经营管理等模式,完全意义的草地承包责任制没有相应地建立或实施,形成了对现有草地只使用不保护、只使用不建设的状况,从而使草地得不到及时的休养和保护。大多数牧户的行为都是从其实际需求出发的,因此,要想改变其不当利用行为,须以牧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符合其实际经济和生活状况的制度。

在了解并满足牧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从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和替代产业、控制牧户行为、推进牧区教育科技事业,培养牧户生态保护意识,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防治及其生态恢复四个方面来构建引导牧户可持续利用草地的宏观经济社会政策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对草场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在藏北地区传统畜牧业生产中,重畜轻草,忽视了草地是整个草地畜牧业中的基础地位———把草业附属于畜牧业,畜牧业生产只注重牲畜,对草地只利用不建设、只索取不投入的观念严重,造成草畜平衡失调,畜牧业生产下降。因此,必须转变观念,由传统的重畜轻草转变到“以草为本,立草为业,草畜并重,草畜平衡”的思想轨道上来。

2确定草地使用权,完善草地、牲畜有偿承包责任制藏北大多数地区的现行牧区责任制只有牲畜责任制,没有草地责任制和建设责任制。据了解,这也是现在藏北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目前藏北很多草场的产权不明晰,由于草地没有被明确地划分到个人,当地政府和农牧局面临着把“补偿资金”补给谁,补多少的问题。这种状况在市场机制下,只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必将会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整的草地畜牧业是人、草、畜三者的有机统一,应深刻认识到只有牲畜责任制,没有草地责任制和建设责任制,不是完整的草地畜牧业责任制,甚至是一种有害的责任制。因为这样会造成“私人牲畜”“吃公家草地”“大锅饭”的情形。据该次调查结果显示,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放牧无界、无界采挖虫草、使用无偿、建设无责、破坏无度的状态。只有实行和完善草地、牲畜双承包有偿责任制,才能做到草地有主、放牧有量,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管理有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承包者管理、投资热情,形成利用—建设—保护、管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3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努力重建生态价值观,利用现代草业技术修复和保护草地靠天养畜是牧区传统放牧的典型经营特征,草地在长期放牧利用下,容易使牧草营养物质得不到积累而耗竭,造成牧草死亡和生长发育受阻。此外,长期过牧践踏易使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也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要改变这一非持续经营观念,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努力重建生态价值观,改变牧户只顾放牧索取不管草场投入的习惯,鼓励牧民参与到对草场的改良投入中来。改变牧民传统的放牧习惯,对草地既要建起明晰产权功能的围栏,还要利用现代草业技术修复和保护草地,在草地里面以围栏划分出若干区域,让牲畜在各小区内轮牧,让草地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使牧草的营养物质积累和根系生长得以正常进行,促进草地牧草恢复、生长和提高草地的牧草产量。

被举报文档标题:牧草生态观特征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cyxyjlw/61371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