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业杂志范文

林业杂志范文

林业杂志

林业杂志范文第1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林业系统要于2月底前完成《市志》中《地理卷》和《经济卷》相关内容编纂任务。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韩贵利同志与市政府签订了《市志》编纂任务目标完成责任状,并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编纂写作小组。各县(市、区)林业局也要成立编纂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地林业入志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同时,要确定一名文笔好、认真负责的同志为主笔,成立3—5人编纂写作班子,负责入志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和编纂。

二、阶段要求。

《市志》林业部分编纂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月日—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立领导小组和编纂小组,确定编目大纲和各县(市、区)主笔人员,完成业务培训。要求各县(市、区)月日前将确定的主笔人员报市局办公室,月日前完成业务培训。

二是撰写稿件阶段(2012年月日—月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编目大纲分类收集资料,撰写初稿,并报市局办公室。

三是修改完善阶段(2012年月日—2月底),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撰写稿件进行查漏补缺,并根据初审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林业杂志范文第2篇

1.1林业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是比较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不可再生资源已经被开采殆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森林资源的种植可以提供众多附加值和林产品。同时林业经济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发展日益迅速。

1.2林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功能,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湿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林业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在一些荒漠化地区进行植被种植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可以发挥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为人们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

2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有效发展途径

林业发展在低碳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今后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和鼓励林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优势。

2.1加强植树造林的步伐

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森林覆盖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的开发程度过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这不仅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国家应该对植树造林活动进行规划,对一些开采过度的地区进行强制性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植被保护,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对于一些破坏植被的现象进行严惩,通过防治结合的形式,保护植被,发挥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2增加林业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

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今后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一些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延误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增加一些资金投入,鼓励山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比如通过资金补贴方式。除了经济和政策支持还需要技术支持,林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林业产业链的发展,林业种植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由于一些地区缺少技术支持,林业种植业发展不理想。一方面可以派一些专家深入山区进行现场指导,对于育苗,植被维护等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组织知识讲座丰富人们的种植技术和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当地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2.3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林业发展需要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经济网,促进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林产品缺少市场,导致林业经济发展缓慢。在信息社会,林业发展需要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否则将难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对林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种植信息和技术信息,其次需要对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林业产品的市场。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林业经济进行管理,提供专业的服务,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实验,通过有力的科学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一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林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研究,将林业生产与低碳经济相结合,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林业与低碳经济的契合点,对林业的降耗减排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出比较完善的技术,确保林业作用的发挥。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示范性基地的方式进行示范,随时监测气候变化,制定出可行性的措施。

2.5加强宣传

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林业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未得到相应的推广,人们对于这一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通过媒体等方式进行林业作用的宣传,号召大家从自我做起,加入到低碳经济中,并积极支持林业发展,发挥其作用。

3结语

林业杂志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林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林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开发和保护上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我国森林总面积大,人工林资源丰富,但林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上面仍旧不理想,管理方法和思想观念仍存在比较保守的地方,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不到位。通过对林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究,可以提高我国森林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林业创造更多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1我国林业的概况

论述林业主要是通过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培育、种植等方式,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林业可以创造丰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林业可以提供原木材料,林木可以获得果实,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许多森林停止砍伐,从过去向森林要经济效益,到向森林要生态效益的转变。启动森林碳汇交易,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启动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这是民盟中央专题调研组谈得最多的一个建议。我国地域辽阔,但是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北方树种差距较大,造成我国南北方森林资源不均衡,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随着近些年来污染问题的加剧,一些地区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很多地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发展林业,我国制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退耕还林行动,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同时森林滥砍滥发越来越少。

2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林业发展尤为重视,但是在林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手段,管理计划不科学,森林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各不相同,水资源和适宜种植树种各不相同,各地的经济状况也不相同,因此就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地区的森林管理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北方气候干燥,适宜种植的树种受到限制,南方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的树种比较多,同时树种的成活率比较高。南北方在进行林业发展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一些林场在进行开采过程中不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植树造林意识不强,缺少科学的森林保护措施,一些地区退耕还林困难,林业同短期利益冲突,造成对林业管理存在抵触。

3进行林业管理机可持续发展措施

3.1做好营林造林宣传

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生态环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缓解气候变暖。保护森林,扩大森林面积时每一社会公民的责任,要树林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观念,让营林造林工作深入人心。呼吁全社会参与到营林造林工作中来,加大对营林造林工作的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调动人们参与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宣扬植树造林的好处,鼓励更多地人参与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去,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林业。

3.2形成可科学的营林造林模式

营林造林工作需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政府要加大对营林造林工程的支持,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促进营林造林的发展。政府要做好林地种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营林造林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提高树种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提高树木的质量,让林地创造更大的效益。此外,要重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种类,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促进林木发展,形成地方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还需要学习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植树造林的经验,进行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引进吸收,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可以创新营林造林融资模式,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营林造林工作中来,通过政府鼓励支持,进行重点帮扶,减轻当地老百姓植树造林的负担。在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时,要控制好植树造林质量,同时要对造林效果进行测评,及时向社会公开。

3.3健全森林保护法

律法规林产权制度对营林造林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些地方荒地很多但是没人植树造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的限制。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依照中央统一部署,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引入社会力量进行植树造林。非公有制造林也是造林的重要方式,企业和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各种形式获得林地使用权,进行营林造林工作。一些地方非公有制造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营林造林工作的发展。但在营林造林工作中,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不可忽视法律,破坏生态环境,不可投机取巧,滥砍滥发等现象必须进行制止。通过全民参与,加快营林造林发展,同时监督违法砍伐森林现象,强化林业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的森林保护观念,并重视林业执法工作,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4转变林场经营模式

发展林业首先要转变人们思想,转变林业发展模式。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参与个体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林场经营管理中也可参考学习市场经济的经验,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政府从林业管理中抽身,对出国家保护林地之外林区交由企业进行管理,让林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生态创新,搞活林业市场体制,促进林业发展。此外,一些地区开始启动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英杰,刘树华,潘爱芳.试析如何处理好林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现代园艺,2012,20:197.

[2]陈虹羽,周桂萍.生态文明背景下关于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1:74.

林业杂志范文第4篇

【摘要】林木种苗在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属于一项基础内容,在保证造林绿化质量等各方面要求下对种苗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好林业的保护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内容,鉴于此,本文以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在对林业种苗的过程中,其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想要将林业种苗工程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就应该将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从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此保证林业种苗有更为长远的发展前景。

一、育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

针对育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播种技术

在林业种苗阶段,最困难的一项内容就是对种子进行选择和播种,在选择之后应该保证种子在发芽以后能够健康成长,在良好生长的前提下,必须对种子的播种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种技术包含对种子的选择、对种子的播种处理以及对种子的保存和对种子的播种四项内容。

(二)种子的保存

在选种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对种子进行保存处理,工作人员会按照自身丰富的选择知识以及经验对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做好种子的采集工作,并通过脱粒、净化以及筛选、存储等诸多步骤对种子进行保存处理。

(三)种子的播种

在传统的林业种苗环境下,种子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苗床进行准备,只有在准备工作十分完备的状态下才能进行种子的播种,在播种前期,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等工作,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将种子放入苗床,在放入苗床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苗床上面放置一层草,以方便种子能够顺利出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育苗的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在现有的育苗背景下,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就是使用组织培养的模式对树木上的花药、花芽以及营养器官进行离体培养,在培养之后进行生根栽培,在生根之后这些材料的组成植物与母体的基因保持一致状态,无性繁殖育苗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优良品种的保存,将这种优良的遗传基因呈现最大化的趋势,让育苗不仅仅在培育期间时间有很大程度的缩短,还能够将苗木自身的生长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保证苗木开花结果的时间能够有效缩短。除了以上的优势之外,这种方法还能够省去之前消毒、催芽等一系列过程。

二、幼苗抚育技术以及管理

针对幼苗抚育技术以及管理内容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芽期管理

通常情况下,在种子发芽阶段应该对种子发芽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管理,在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在将苗床上的草进行去除,直到苗床上的种子全部发芽之后在将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苗期管理

在种子发芽之后就会进行种子苗期管理阶段,苗木在苗期的抗逆性能比较差,在该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种子的苗期进行苗木的水分补充,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应该对苗床上的苗木进行适时遮盖,防止幼苗因为阳光的直射导致的伤害。除了以上的管理内容之外,还应该对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做好补苗的工作,让苗木能够在成长阶段就整齐生长,幼苗在进入秋天之后,应该控制浇水的水量,还不能进行氮肥的添加,在该过程中只能进行磷肥的添加,这种肥料的添加能够保证对苗木根部生长的有进一步的促进,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后,还应该将苗木的防寒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完善,受到冬天气候干燥等诸多因素,苗木在该阶段会受到很多危害,尤其是对于抗寒能力比较弱的幼苗来说,其遭受危害的程度将更为严重,鉴于此,将苗木的防寒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属于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

三、造林技术与管理

针对造林技术与管理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造林地的管理

在造林阶段,对造林地的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想要将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首先应该对造林地进行挑选,选择比较合适的造林地,对该地进行进一步的清理;然后,还应该将与造林相关的要求进行依据的完善,做好树洞的挖掘,并将树木之间的行距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当造林的季节到来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苗木进行起苗工作的执行,并明确地划分出苗木等级。在苗木登记划分过程中应该将生长状态比较好,抗性比较强的苗木进行造林选择,在选择好苗木之后,还应该对苗木进行造林地的运输,将其成活率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最后,还应该保证苗木根系的延展性,按照定量的要求对苗木进行定根水的灌溉。

(二)抚育技术与管理

在苗木栽种之后,首先应该对幼苗进行抚育技术以及管理的内容规划,按照时间对幼苗进行抚育。然后,还应该对造林地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在造林之后由相关人员进行看管,严禁杜绝在幼苗地放牧的情况产生。最后还应该对幼树进行防寒的管理,对于全新的造林地来说,幼树的抗寒能力比较差,想要保证幼树能够更好地成长就应该采取必要的防寒工作,以此来预防幼树由于受到寒冷天气受到的伤害。结语: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与管理内容也在不断完善,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还有很多应该细化的地方,想要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进行经验的积累,将相关问题进行逐步处理,以此保证林业种苗能够有比较扎实的发展基础,为国家的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建福,谢常椿.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6,(23):82.

[2]李建福,谢常椿.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6,(23):82.

[3]郭士友.林木种苗在防护林建设中的作用分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4]乔玮娜.DNA条形码技术在我国常见蓟马种类识别及西花蓟马传播扩散趋势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林业杂志范文第5篇

科技文献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表征指标,反映科学研究的结果,与科学的产生,发展,转向和淘汰等环节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文献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科学实际发展的某些规律。本文试图对林业科学研究文献的国家分布,主题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80年代初以来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1数据收集

从文献角度来分析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规律,首先必须确定一种国际性的综合报道林业科学研究文献的检索工具作为研究的统计对象。英联邦农业局主办的《CAB文摘》是世界闻名的农业类文摘杂志,它具有报道的国际性,内容的专业性,收集的广泛性,时间的及时性,质量的学术性及分类的确切性等特点。因此,把《CAB文摘》中的《ForestryAbstract幼(简称FA)作为文献数量统计对象,用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每年第1期的《FA》所报道的文献作为统计样本,总共7291篇文献,统计对象是合适的。

2数据分析和结果

2.1国家分布

将统计样本按作者工作机构的国别进行统计,得到表1。涉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按文献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前10位是美国、加拿大、印度、前苏联、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和中国。其文献数量占总数的60.5%。它们是林业科学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2.2主题分布

将统计样本按研究主题分类统计,再依照各主题内文献由多到少排序,得表2。然后,统计林业科学研究重点国家文献在各主题的分布;得表3。由表2、表3可知;

2.2.11980年以来,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造林学、森林植物生物学、森林物理环境、测树与森林经理学、森林昆虫与其它无脊椎动物、森林真菌与病理学。其文献量占总数的74.6%。这说明以生物学为基础,以营造和培育森林为手段,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获取和利用森林产品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是这个时期林业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基本模式。重视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而不仅仅把它看作是只能获取木材,这反映了人们对森林作用和效能方面认识上的进步。

2.2.2对树木遗传育种的研究是不充足的,其文献量占4.1%,在16个主题中居第10位,这与生物遗传育种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与生物发展中应有的作用是不相称的,众所周知,在农业上,目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主要依赖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成就。这种情况表明林业科学的发展较农业滞后。

2.2.3研究最少的几个主题是:树木年轮学,与树木气象学,林地利用与自然资源保护,防护林与水土保持。其文献量仅占2.7%。这反映出人们对森林与历史环境以及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用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十分欠缺的。

2.2.4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重点除森林植物生物学、造林学和森林生物环境外,把森林昆虫学的研究放到首要位置。这表明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较其它国家更为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3.2.5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的一大灾害。但是世界各国对其研究很不够。在美国,对森林火害的研究文献量占3.1%,居16个主题中的第10位,加拿大,为2.4%,居第9位,而中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竟没有被《CAB》文摘收录,这表明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落后。

2.3时间分布

将统计样本按年份统计,得表4,并绘制成相应的坐标图(图1)。然后,将各年份的文献再按主题统计,得表5。从表4、表5可知:

林业杂志范文第6篇

1国内林业资源存在的隐患

由于大面积、大程度的砍伐,及严重的植物破坏,导致出现了很多次生林。森林火灾就经常发生在次生林,加上气候干燥和多年干旱的原因,导致火灾发生的概率加大。因大面积砍伐、破坏原始森林产生的次生林,为森林火灾创造了燃烧的环境。因为长时间的破坏,导致森林恢复速度比较慢,很多破坏无法修复,这对中国未来的林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果国家对林业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问题就会愈发严重。

2林木培育更新的建议

2.1加强林木更新速率的措施分别管理法在林业更新方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内分别去收集所生产的树木,让森林恢复进入一个不断发展和繁衍的阶段,增强树木的存活率和相对生产规模,在相应的时间内生产出一定的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在一定时间内及时进行森林检查,将不必要的树木和影响树木生长的杂物进行清理。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合理运用人工培养,在树木生长期进行护理,适当添加水和无机养料,使树木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有所提高。

2.2加强造林培育工作的措施根据现有的生物技术,研究出更加优良的树木品种,培育出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较快的树木资源,这是加强造林培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还要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新品种。此外,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方实行不同的措施,在不同的地方种不同的树种。中国地大物博,很难运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应综合运用造林技术,加强造林培育工作。

2.3相关注意事项应把好苗木关,加强造林后的管护工作,按时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控制好虫害和灾害的影响,防止火灾发生,进行实时监控,分配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团队的管理效率和专业程度,对他们适当进行考核。坚持合理的采伐,因地制宜地确定采伐方式,保护好幼苗,实现采育结合。还要保护其他生物资源,保证生态多样性,符合生物圈规律,使生态系统不断得到完善。

3结语

林业杂志范文第7篇

1林业在推进贵州省生态文明进程中成就显著

1.1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1.1.1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着眼于农民长远生计的大局,生态经济结合,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省已建成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用材林基地116万hm2,每年为社会提供原木约150万m3。其中以纸浆原料林、人造板原料林及其他工业原料林为主的速丰林基地32.7万hm2。全省现有经济林面积100万hm2。其中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类约35万hm2,产量3.9万t,产值12亿元;茶园17.93万hm2,总产值20.8亿元;油桐15.7万hm2,年产桐籽7.80万t,居全国第一位;杜仲3.1万hm2,年产杜仲鲜皮1.17万t,居全国第一位;油茶8.0万hm2,年产茶籽1.40万t,总产值2亿元以上。全省竹林面积11万hm2,竹业产值超过12亿元。经济林和竹林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

1.1.2木材加工业快速发展木竹加工业在加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37个省级林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推进了木竹浆纸一体化、人造板和家具制造等木竹精深加工,木竹产品和经济林产品的加工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业不断升级,工业增加值逐年攀高。传统的木竹产业“产原料、卖原料”的格局得到明显转变,全省范围内的木竹等木质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逐年提高,加工制造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1.1.3新兴产业经济渐成规模在传统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一批林业新兴产业开始快速成长。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建成森林公园74个,接待游客7000多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29亿元。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基地面积达1万hm2,年生产鲜切花、盆花约3亿多支(盆),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并带动农户近万户。

1.2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党的十七大以来,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敏感区、生态重要区实行尽可能避让的生态优先策略。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黔灵山公园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龙架山、玉舍、紫林山森林公园荣获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城市绿化水平得到提高,贵阳、遵义等城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贵阳市开展了南明河综合治理,先后建成花溪十里河滩、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铜仁、六盘水等市开展了锦江、水城河综合治理;5年来,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4.25m2提高到5.5m2;湿地保护水平得到提高,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石阡鸳鸯湖、威宁锁黄仓、余庆飞龙湖等18处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成功举办了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了贵州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成果,通过《贵州日报》、《中国绿色时报》、《贵州林业》等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采取专栏、专题、专刊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通过系列活动,强化了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使生态文明意识广泛传播,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实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森林生态系统屏障功能不强一是森林分布呈现破碎化,小型板块多,生态系统功能存在短板,影响功能的发挥。二是在森林面积中,灌木林1406万亩,灌木林占森林面积的12.5%,比例较大,森林整体生态效能较低;在乔木林中,针叶纯林占68.82%,森林组成树种单一,中幼林较多,单位蓄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绝大部分森林的木材生产能力弱,生态功能较差;全省生态功能三级和四级的林分占80%以上,这些林分林下植被稀疏,郁闭度低,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碳汇、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不强。三是水土流失及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省25度以上坡耕地1054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4535.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290.35万亩。

2.2林产品生产能力不强2012年,贵州省林业产值400亿元,增幅17.6%,无论是总产值还是增长幅度,在全国都处于靠后位置;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大部分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每亩森林创造直接经济价值34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1%。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53元,其中林业仅占6%,林业在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未能充分体现。2.3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贵州省林业建设长期依赖于中央投入,省级投入严重不足,市县配套多数不能落实。“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我省林业建设资金107亿元,而同期省级财政投入仅5亿多元。2011年,省级财政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93亿元,远低于相邻省区投入水平。由于长期投入不足,营造林投资标准低,建设质量和成效普遍不高,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林区水、电、路、房欠账过多,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林业加速发展的要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依然是制约各种要素向林业聚集的深层次原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财政投入政策、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林权流转等林改配套制度等还需要继续推进和完善。

3林业推进我省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举措

3.1构建起维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的生态体系到202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1.5亿亩,森林覆盖率50%以上,森林蓄积4.7亿m3,国家公益林保有量344万hm2,25度以上坡耕地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中度以上石漠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等级,从根本上遏制住石漠化扩展势头,“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更趋完备。

3.1.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一是根据林地落界成果,划定林地红线,严格限制林地转变其他用地,保障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空间。二是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生态产品生产力。三是优化林地用途,在林地质量分等定级基础上,基于林地质量等级,确定适宜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利用程度,做到适地适树,优地优用,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四是在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湿地红线,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1.2积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一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通过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加强439.76万hm2森林管护,实施公益林建设25.47万hm2,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二是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到2020年,力争将剩余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三是在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严重地区,利用自然修复力辅以人工措施,实施林草植被恢复56.13万hm2,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脆弱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实施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46万hm2,增加工程区森林资源面积,进一步完善我省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体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2着力提高林产品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省林业生产总值大于1500亿元,各类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林业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能力增强。

3.2.1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结合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科学实施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切实优化森林结构,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一是以强化集体林经营管理为重点,实施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二是通过封山育林等近自然经营措施,将有培养前途的灌木林地培育为有林地;三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确保造林成效。对石漠化严重等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以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为主,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江河发源地、山体坡度较大等生态敏感地区的林地,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对黔东南、黔西南红水河谷等水热资源丰富地区的林地,以集约经营、基地化管理为主,重点发展优良、珍贵、高价值树种培育基地,形成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缓解木材及林产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到2020年,完成森林抚育经营244万hm2,乔木林地生产率从60.3m3/hm2增加到72m3/hm2。

3.2.2积极推进各类产业基地建设针对贵州省木材资源短缺,特色名优产品少,森林单位产值仅及全国平均数三分之一的现状,必须加快基地培育,带动加工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聚合产业效益。着力推进黔东南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黔东南、铜仁油茶产业基地,毕节核桃产业基地、黔北竹产业基地、红水河谷速生丰产林基地、黔东北茶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省各类产业基地达到275万hm2。

3.2.3积极开发林下经济立足不同区域特色,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林下经济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220万hm2,产值427.0亿元。积极推进完善黔西、黔西北林下种植和森林景观利用,黔中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种植,黔东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黔北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黔南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的产业格局。加大财政及金融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林下经济融资平台,创新林下经济投资、融资机制。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构筑产业化龙头企业梯队。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发本土特色产品,发展特色产业、精品产业,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响特色品牌。

3.3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趋于健全和完善。结合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广泛传播,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自觉行为。多渠道吸引社会投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适当、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标本馆、文化馆、科技馆,使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在树立生态道德,繁荣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林业杂志范文第8篇

一、合肥市助推林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纷纷出台配套政策,上下联动,形成财政投入合力;按照“统一放样、统一供苗、统一栽植,自己栽、自己管、自己受益”的原则,让群众造林得实惠,调动农户投身“植树造林、清洁家园”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上述措施,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全面发展,造林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高。近三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近80万亩,其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效果之好、机制之新、发动之广泛、社会反映之良好,在合肥市植树造林史上前所未有。二是区域突破,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加快建设。三年来,合肥市新增绿化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市民开门见绿,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游憩的需求。三是全域一体,森林生态体系框架全面完善。完善了全市森林生态体系的总体框架,形成了翠环绕城、林带穿境、纵横交错、层次多样的森林景观。同时,扎实推进村庄、路渠、塘坝绿化,改善了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四是注重特色,以绿化苗木为重点的林产业长足发展。目前,全市苗木生产面积已达4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苗木产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合肥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业投入机制待健全,新机制运行引发的新问题需解决。全市林业基础较薄弱,资金需求量大,多元化投入机制相对不健全。县区支林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同时,市场化运行机制对林权确认、土地流转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造林空间不足,分布不均。如长丰县的森林主要集中于东部、南部大房郢水库上游和低山丘陵,而中部岗区和北部两湖圩区森林资源少,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问题。随着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造林绿化大会战,宜林荒山荒地越来越少,全市造林空间越来越小,绿化造林任务艰巨。三是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林业功能发挥不足。合肥市树种多为杨树,混交林偏少,林龄以成熟林、过熟林居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低。同时,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收入。四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林业管理水平不够。林业科技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兴林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林业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程度不够,科技转化能力较低,林农素质不高等难题。

三、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