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涉农职校对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

涉农职校对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11-19 09:08:09

涉农职校对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偏低主要是由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农业科研体制不合理、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有限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农业科研投入总量不足,支持力度较低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决定了从事农业科研人员的数量和农业科研工作的规模和手段,制约着一个国家农业科研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明显不足,支持力度偏低。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农业服务)的科研投入总量增加较快,已由56.25亿元(农业科研机构48.87亿元、农林高等院校7.3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69亿元(农业科研机构168.76亿元,农林高等院校50.92亿元),但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仍仅为0.6%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

(二)农业科研人力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的绝对规模虽较大,但相对于我国农业部门的整体规模,科研人力投入仍明显不足。从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农业科研人员数看,农业科研人员投入的相对规模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农业科研是一项人力资本集约型的活动,科研人员的素质限定了农业科研能力。现代农业科研人员的素质体现在很多方面,农业科研人员学历水平是其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科研人员投入的素质。2006年,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仅为6.69%,这不仅与新西兰、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水平相距甚远,与孟加拉、印尼等南亚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平也有明显差距。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转化效率极低由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农民教育培训彼此分离,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农业科技发展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为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由于高校教育能力的欠缺,没有正确利用或缺乏技术推广过程的反馈信息,直接导致向研究所和企业输出人才的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农业科技研究水平和发展潜力,并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四)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不顺,行政干预严重农业科研体制基本延用了传统的行政手段型的集权制。科研管理的集权特点,使管理层次混乱、职责不清、政研不分、战略与决策合一、科研管理手段行政化,致力于对科研活动全过程的行政干预,主要依靠会议、文件、报表和指标等行政方式来组织农业科研工作,使得农业科研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分配型运行和执行型运行相结合的过程。

(五)农业推广受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承担新技术风险的能力较差和农村经济组织存在缺陷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1]。农民文化程度低不仅限制了对新科技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还阻碍了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农民是否采纳新技术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带来的预期效益和新技术风险的大小。采用新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带给农民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自然风险,很多农村家庭因难以承受巨大的风险损失而拒绝技术革新;我国现行的农村组织主要包括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不仅很多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且作为引导农户生产销售的集体组织同样存在范围和经营过小、经营机制僵化、发展缺乏活力和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导致不能较好地组织农户进行生产研究以及大规模经营活动,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

二、职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可以很好完成农业科研任务,但需认真对待现存制约因素,并加以妥善解决。

(一)职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的可行性1.与企业的长期密切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可靠保障。一方面,企业提供了实验的设备和场地等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为研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2.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体系为适应农业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并应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从而增强专业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3.就业学生是大量企业科技信息的可靠来源。毕业学生的就业面广,社会联系广泛,是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持。4.涉农职业院校的支持是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保障。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进行相应的农业科研工作,并使相应院校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职业院校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资金、时间以及精神上的鼓励,有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储备。

(二)职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意义1.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和高职本科的尝试,都要求农业科技研究能力的提升,这不但可增强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竞争力。2.增强面向实践的科技服务能力。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要求,调整科技研究目标,引入企业教师,逐渐形成和壮大科研力量,面向地域和行业发展,主要为企业和地方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3.提高农业劳动者实用能力和素质。面向职业学生和农业人员的涉农职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职业院校教师在农业科技实践中获得深层次的实用知识,应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可有效增强知识传授效果。

三、如何实现涉农职业院校在农业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涉农职业院校在农业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要求,而真正实现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加强校企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整合农业科技创新机构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力求与开发研究、技术推广相结合,按照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发展要求,统筹规划,组织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推出具有真正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涉农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动力应来源于社会、学校、企业以及学生本身的需求,所以要以国家政策、学校、企业等方面为参照点,深化校企合作,加大高校培养高级农牧人才力度。

(二)增加职业院校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究水平应合理利用国家农业政策,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项目资金、企业资助、职业院校创收等多种渠道引资,结合职业院校的生产和研制开发能力,引导职业院校涉农科技的研究进程。

(三)改革职业院校科研体制,激发研究人员积极性只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促进科研人员的人生目标实现,才能从长远意义上实现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加大物质奖励力度,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在院校政策上加以倾斜,以物质奖励方式满足科研人员对物质利益的需求,以调动研究工作的积极性。2.加强精神激励措施,充分体现人生价值。在加大物质奖励力度的同时强化精神奖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激励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实现其人生价值和赢得社会尊重。3.将科研机构的长远发展与职工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于科研人员个人来说,是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而个人的职业发展及长远的人生规划则是科研人员更恒久的人生追求。

(四)强化职业院校服务职能,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环境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职业院校应推动技术进步,并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通过校内的职业教育培养掌握先进技能的实践人才,并采用“知识下乡”等多种有效的服务形式直接解决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应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与农机相关企业建立深层的合作关系,形成农机产品的联合研制机构,共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五)健全研究和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转化效率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需要涉农职业院校的广泛参与。1.完善研究体系。在涉农职业院校、相关企业以及农业用户等的共同参与下,农业科技的研究内容确定、任务实施和成果检验过程才能有效完成。应根据各院校及合作企业的科研能力和特点,以及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研究组织和机构,利于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2.健全推广体系。涉农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服务领域的先进措施,创建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形成科学的农业服务模式,利于实用性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顺畅转化。

作者:许光驰宋奇慧曹克刚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涉农职校对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nykxyjzz/6321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