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继续教育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关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由教师中心的知识传授向学生中心的自主建构,从学习结果的知识记忆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从教师的单一评价向学生主体的多元评价,这些都需要新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因此,教育理念是继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二)关于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能的学习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中学生物课堂也在不断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由多媒体技术向电子白板技术的发展,由电子白板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目前许多新课改的学校已经建立起遍布全校的网络资源,每个教室、每个小组配有电脑,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交流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的技术手段的更新带动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要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

(三)关于教育科研知识的学习科研和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教学是科研开展的最重要的一手资料,科研解决的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师不只是开展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中学生物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教学技能。但是,由于一线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很多教师在毕业后基本脱离科研,对于当前科研的基本热点问题,科研开展的程序性知识以及科研成果的展示方式,都不够了解,因此教育科研知识成为中学生物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有效开展中学生物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中学生物继续教育的理论传递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是与中学生物教学相互促进的,因此生物教学理念和生物教学实践相脱节显然是无效的。中学生物的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一线教师的已有知识水平,继续教育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培训。具体来说,继续教育的培训包括三个相互渗透的环节:第一,通过事先采集或课堂自主发言的方式,由一线教师陈述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培训主题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培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具体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渗透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并提出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的实践技能;第二,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开展观摩课程,开展小组互评,对观摩课程取得的成果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动;第三,选取典型的案例,通过视频播放,对教师的实践进行分析,分析在这次实践中教师出现的理论理解误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行为等。这样相互渗透的三个环节,就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联系,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促进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天津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分析

高等继续教育是天津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支柱。按照办学类型,天津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构成分析

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普通高校附设的各种培训部门,承办函授、夜大和成人脱产班,以及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二是成人高等学校,主要包括职工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和广播电视大学。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依附于正规普通高校。以2011年为例,天津普通高校附设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各种培训部门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人数占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5%,而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仅占总数的15%。在成人高等院校中,以职工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最多,占88.04%。从纵向上看,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97562人下降到2011年的80438人。其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总数都有明显下降,而在职研究生学位的人数持续增长。

2.天津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构成分析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教育部办公厅于2000年7月28日《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之后,发展更为迅猛。至2003年底,试点高校达到68所。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作为天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经过十几年的试点发展,在软、硬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校生规模也迅速扩大。2007-2011年,天津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持续稳步增长。2011年比2007年在校生数总数增加了37832人,增长了327.07%。

3.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构成分析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业务上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全国44所省级电大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远程高等学校。学校现下辖9个二级学院、17个分校和19个工作站,覆盖全市18个区县和主要行业。学校拥有万兆校园网、广播、电视、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双向视频远程教学系统,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教务平台和办公平台,建有功能完善的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形成“天网地网融合、三级平台互动”、集网上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学校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在校生数持续保持在5万人。

4.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构成分析

1981年7月,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正式创立,天津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截至2010年底,天津共开考自学考试专业159个,其中本科专业84个,专科专业75个,在籍考生达到104万人,毕业生人数204余万人,在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以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自2009年以来,自学考试年度报考科次出现明显下滑趋势,2011年总报考科次仅为2009年的67.26%。

(二)天津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分析

随着各类人员学习需求的增长和日益丰富,高校越来越重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包括各种进修、培训以及研究生班、普通预科、自考助学等类型,内容涉及各类学科进修和各类岗位证书、资格证书培训以及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其他培训。非学历进修及培训是天津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最主要类型,占全部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90%以上。

二、天津高等继续教育基本格局分析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偏低

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补偿的功能日趋降低。天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规模偏低,相对常住人口比率不足1%,且有明显下降趋势,难以满足天津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升级变迁的需要。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亟待提高

相对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天津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还比较薄弱,尚未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充分重视,人们对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及继续教育的认识也还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三)远程教育迅速发展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出现萎缩的情况下,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网络教育为重点,覆盖全市城乡,面向成人的现代远程本、专科学历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成为天津高等继续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从目前天津高等继续教育的基本格局可以看出,继续教育仍然是天津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还不能适应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天津市各级政府必须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高等继续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持续发展,以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天津发展战略的能力。

三、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持续发展对策

(一)扩大高等继续教育规模

2012年,天津常住人口总量1413.15万人,较上年增加4.3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总量达392.79万人,增幅为13.91%,成为拉动全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因。16岁及以上外来就业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1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3年。按照国家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要求,以及天津常住人口不断增长的实际情况,必须努力扩大高等继续教育规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第一,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与政府、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办学;第二,鼓励并支持高校申办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现代网络教育;第三,实施品牌战略,拓宽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培训的渠道,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第四,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办学层次。

(二)明确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定位

高等继续教育是天津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切实把加快发展高等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明确其发展定位,这是实现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天津高等继续教育应逐步转移到为在职成人提供学历或非学历的终身化继续教育上,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融合机制,探索如何面向行业、企业、社会、农村,实现开放式办学。天津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定位应是: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网络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发展,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三)创新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天津各类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沿袭了校内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面向成人的,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学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创新。继续教育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目标,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要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突出继续教育的职业性,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以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中心,适时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调整,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继续教育课程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继续教育中加以运用。

(四)建立高等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全市高等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统一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在天津市教委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和天津市关于高等继续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天津高等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政策咨询、教学督导、立项研究并协助天津市教委开展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责:一是指导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工作;二是为制定天津高等继续教育工作相关政策提供咨询;三是参与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管理水平的检查与评估;四是通过科研立项等方式推动天津高等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学术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如天津市终身教育学会、天津市高教学会等,协助市教委做好高等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五)实施天津高等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试点项目

1.筹建天津开放大学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挂牌。以此为起点,全国各省市纷纷将本地开放大学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项目加以推动。天津开放大学建设,应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基础上,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整合全市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天津开放大学,打造天津高等继续教育的龙头示范基地。同时,以天津开放大学为基础,建设天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天津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未来的天津开放大学应是一个开放的新型办学实体,它将在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干部教育等许多领域大显身手,还将在社会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教育上做出积极贡献。

2.开展天津继续教育学分银行试点

建设并实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积累经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建立各类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不同类型继续教育间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工作。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展校际间继续教育沟通衔接的研究与试点”。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在继续教育范围内构建并实施的一种学分管理制度。天津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可以以成人高等院校的学分制改革试点,首先建立区域型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逐步推广全市不同类型继续教育间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工作。建立成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制定统一的学分认证标准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保证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设天津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继续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除了专业知识之外的心理、人际关系等知识和的掌握,在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过分注重提高学历、获取学位的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内容教师对能够取得学位、学历的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比较热衷,但是对思想道德、人文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提高的继续教育内容,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特别是女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较重,时间紧张,让她们抽出时间接受这类教育则是能推就推。而现实是女教师普遍存在知识面偏窄、职业心理素质不如男性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其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继续教育形式设计存在不足,缺乏能够适应女教师特点的继续教育形式现有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通过参加脱产、半脱产的学历补偿教育、岗前培训等形式,这都需要有大量的时间支撑才能完成。由于女教师特别是青年女教师的特殊性,让她们抽出大量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对她们来说确实有实际困难,即使有这样的机会,她们宁可牺牲自己也乐意将机会留给自己的丈夫,自己承担起服侍老人照顾孩子的重担。所以,如何创新继续教育形式,使之更适合高校女教师的特点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学校对女教师继续教育问题重视不足,支持不够,是阻碍女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因素学校对女教师继续教育支持不够,女教师进修机会少、科研课题少,机会不平等,这些不公平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女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的一大障碍。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表明:2006年担任基础课教学的女教师占总数的32.27%,而男性的同一比例为25.76%,高校女教师岗位主要是担任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学。由于基础课和公共课注重教学而非科研,但在职称评定时,主要考虑的是科研而非教学。2007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中男教师和女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5.68%和24.32%:女性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的比例为4.63%,而同比例男教师为5.58%。以上数据说明,我国高校绩效评估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未全面考虑女性工作成果,培训机会存在不公平。由此可见,高校人力资源政策对于女教师是不公平的。

二、提高高校女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对策

本文主要探讨学历教育、专业知识进修之外,针对高校女教师应该进行什么样的继续教育内容,使其职业生涯能够顺利发展。为了使高校女教师更好的克服职业生涯中的障碍,对她们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在高校女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上,开展丰富多样的继续教育1.针对高校女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继续教育高校女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职业发展障碍,又称职业生涯阻隔,国外学者围绕职业生涯阻隔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职业生涯阻隔因素主要由内在和外在阻隔两类构成,动机、自我概念、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等为内在阻隔,主要来源于高校女教师的内心,是她们的心理素质决定的;收入、歧视、角色期待、工作环境等为外在阻隔,主要来源于外部。这些是她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有时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就内在阻隔来讲,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让她们认识到这些阻隔的存在以及如何克服它们。有研究者通过对上海市21所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女教授中6.9%的人有中度或重度抑郁,21.33%的人有中度或重度焦虑,失眠比例提高,其中40岁以下女教师失眠症超过70%,衰老提前出现,心理甚惑疲劳。高校女教师比男教师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不容乐观。高校女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其职业角色,出色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应具备下述职业心理素质:职业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社会心理素质、职业角色意识、性别角色心理素质等职业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到智能的发挥,影响到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进而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高校要针对这些心理素质,对女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干预,使她们提高职业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有效提升工作效率。2.针对高校女教师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继续教育由于受女性心理、生理因素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女教师能认真按时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女教师教书育人成就大于科研成就。部分女教师习惯于传统、固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相对保守,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女教师对工作成就的期望值普遍较低。中加合作的“高等教育中妇女的参与”课题组,对分布于各地的几所高校的男、女教师和某高校180位女教师与214位男教师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出在每个年龄段上,男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值均高于女教师,与之相对应,其学术成就、职称亦高于女教师。通过对变量的分析,课题组认为高校女教师对工作的较低期待是影响她们参与高等教育的最大因素。因此,作为女教师所在单位的高校,要重视这一女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女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讲座等形式,聘请一些女性的成功人士,让她们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教育和激励女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敢于应对各种挑战,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自觉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坚强职业女性。把坚韧的精神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思想融入教学、科研和家庭中,追踪科技与发展前沿,扩充知识容量,不断调整、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能力素质。使她们认识到,现代人应该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把学习当作“终身大事”,通过不断学习,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3.针对高校女教师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继续教育高校女教师与一般女性相比,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关系网络是阻碍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者曾经调查了《财富》1000强公司的首席行政官,47%女性说她们被排除在非正式人际关系网活动之外,这是升迁的一个障碍。高校女教师社会交往圈较窄,使其获取的信息流减少,抑制了其学术信息的获取,不利于女性科研工作的开展。受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封闭、狭隘限制了女性的视野,对外界消息的敏感性和接纳率不高,不能将自己放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审视、评价、反省、调整和改变自己,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女教师良好的自我科研学术定位和创造科研学术新成果的可能性,制约了女教师个人潜能的发挥,导致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不如男教师。所以,建立广泛、融洽的人际网络也是当代高校女教师的必修课。高校应该提供这样的继续教育,是她们掌握一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增加女教师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这对女教师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益。

(二)改进单一的继续教育形式,设计能够适应女教师特点的继续教育形式针对女教师特别是青年女教师的特殊性,对高校女教师继续教育的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比如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的形式;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展示;特别是接受远程网络继续教育,可以利用的空余教师时间,灵活掌握。这样,女教师可以选择采取脱产与不脱产、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尝试采用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现在的网络教育平台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量资源都以购买为主。同时这部分资源更新速度较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不断更新,这部分资源就日益陈旧,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我国教育平台搭建的基础基本上是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上的,基于此种情况就造成了用户规模狭小,网络学习的师生只能通过固定平台和固定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网络上他人的更多的智慧资源难以聚拢,不能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育平台的维护花费了教育机构太多的精力和物力。教育机构不但要对平台上学习的师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网络上的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和更新也花费教育机构太多的精力、时间和财力。由于是非专业性的维护运作,不但导致了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也造成了维护风险大幅提高,一旦系统出现大的问题,那么威胁是致命性的。

成人教育中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革新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三学习”模式。主动型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由于学生都是成人,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主动型学习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求索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老师也从知识的主动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协作型学习模式,将学生合理分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将他们连接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做到“精讲多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个性型学习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来自主选择教学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获得学习效益,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网路教学平台的作用,达到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和质量,还应建立同步教学模块和非同步教学模块。

通过同步教学模块的建立,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置于网上再现。学生可阅其文、闻其声、见其人、观其表、感其情,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同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情绪,使授课在快乐,活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弥补师生间因地域不同而带来的教学不便。

通过非同步教学模块的建立,以事先将老师的讲课内容录制成视频或者音频格式,然后公布在网上,学生可以即时下载学习,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同时共享教学课件等其他材料,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师生因时间不统一而带来的教学不便。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在线管理对授课、学习、交流、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提供全过程支持,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网络学习平台应具备支持教师在线授课、答疑和学生课程学习、网上作业提交、提问、讨论、考试、教学管理等功能,对作业的布置发放与批改、试卷成绩分析、学生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综合功能。网络教育的施教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成人,即企业在职在岗的一线员工,他们期望所学的知识能够与自己的职业岗位密切联系,在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多重职责重压下,他们的学习时间很难保证,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教育的投入期望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回报。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因素不容忽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缺乏网络学习的教学经验,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积累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教师不能完全适应远离讲稿,变传统课堂以教案为纲为专注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平台开发与支持过分主观地强调课程内容的分发、在线考试等技术,缺乏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服务于客观教育需求,缺乏拓展教学互动的手段和技巧,对学习者的意见与问题未能及时反馈和解决。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需要学习者掌握相关技术,应尽量简化网络学习对技术与软件的依赖,额外的软硬件需求不仅增加了学习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学习时间与资源,复杂的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会影响网络教育系统的易用性,从而降低适用性和合理性。实践表明,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平台操作的熟练程度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成正比。

二、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学习平台发展思路

1.在建设的各个环节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不仅是开放学习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中心内容。网络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和教育机构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设计的开发、发送及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学生主导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网络教育具备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2.合理设置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内部建立管理网络教学的专门机构,将网络教育的开发与开拓纳入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实践环节,自上而下地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教育政策法规,规范教学工作,加强网络教育教学中的过程管理,确立“质量第一”的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

3.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把建设精品课程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放在首位,加快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步伐,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选择合理的资源建设运作方式。资源建设要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面向企业一线岗位技能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计建构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环节。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开放的系统,在设计与规划上应长远考虑,满足当前社会与企业日益迫切的继续教育需求,着眼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学习提升与系统支持服务的需要。学习内容、形式、手段和教学的交互、信息的反馈等,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放,构建学历教育(专、本科、硕士)、非学历教育(技能考证培训)等不同形式间的教育“立交桥”。

4.联系行业、企业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区位技术辐射优势,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前沿发展,积极帮助企业实施员工的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实现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自主化学习,打造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依法设站,合理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帮助企业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条件允许的企业设立专门的教学场所,学校应在人力与技术上予以支持与协助。完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逐步建立科学的校外学习中心评价制度。

5.树立服务意识。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应以正确的服务观为指导思想,把握继续教育工作与企业职工的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关系,始终把为学生服务与教学质量的严格把控与提高放在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核心位置,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开展服务。结合当前企业技术标准和职工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全民化、终身化学习的目标,整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技术推广应用与技能证书考核等教育教学资源和学习环节,使其融于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发挥学习平台的整合效应,为企业职工提供全面的继续教育服务。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继续教育针对的是社会成员,尤其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鼓励其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继续教育已经和正规的教育相脱离,其强调的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企业推动商科类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责任

1.为地方的优势产业提供服务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一起研究制定本地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结合方案开展自己的招生计划,和课程安排。学校课程内容的制定,要能够使学生的技能有针对性的提高,符合地方优势产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企业应当开放自己的工作车间,为学生提供实习的环境。2.与国企相互合作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寻求同国企之间的合作,使得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为地方的支柱性产业服务。同时,国企也应当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接受学校老师到自己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国企应当为学校毕业生预留一定数量的岗位,使得校企能够达到共赢。3.实战训练企业为自己的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资金的支持,为其购置必要的设备,创造一个实训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派遣企业中有资历的骨干,来对初学者进行辅导,使员工能够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三、提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的方法

1.政府的参与国家可运用行政手段,为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进行政策方面的扶持,鼓励和促进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比如政府可以为企业和学校牵线,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本行业的信息,同时也向学校公布某些企业具体的人才需求,使校企双方能够知道各自的需求。同时,可以运用行政力量,规定企业每年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来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培养,满足员工继续学习的需求。2.专业的调整学校在为继续教育的人员制定课程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该员工所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邀请该企业的专家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来制定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每个岗位的需求,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员工的实践和理论知识。3.实训的加强企业需要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员工设立专门的实训基地,为员工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满足员工实践的需求。同时,企业也需要引进一些专门的设备仪器,方便员工的课后实习工作。4.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在英国,政府企业和一些职业教育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创办了城市技术学院,而该城市技术学院是一种职业学校,其由企业和国家共同提供资金的职称,隶属于国家的教育部,其主要培养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不同年龄、岗位不同的学生定向培养,仅今年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英国的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国借鉴。企业既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教师,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1日本农业经营大学校

1.1.1建立的背景与概况为了迎接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期,同时也为了日本农业将来的发展,日本农业界、产业界、学界等有志人士经过反复商讨协议,为了使农业更具活性化,集各方力量,于2012年2月,将废止的农业者大学校转型为由一般社团法人设立的“日本未来农业”机构(Agri-futureJapan,AFJ)———日本农业经营大学校。经过一年的筹备于2013年4月正式开校[2]。日本农业经营大学校,是以具备高度的经营力,地域农业的领导人才培养为目标。入学资格为19~40岁的从事人员,入学前必须要有一定的从事农业或是农业实习经验。该校每周都邀请在农业界或是产业界活跃的优秀经营者进行“特别讲座”。学校没有附属农场,因此第一年的7~10月,学校将派遣学生去各地的先进农业经营户,学习经营的方式、培养领导力,以及思考如何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农业等,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一个卓越的农业经营者。第二年的7~10月,派遣学生去非农企业实习,以发现农业的新的价值、可能性、课题等为目标在企业进行实习。并且,寄宿生活也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创造了一个使同学之间的学习讨论更为深入、有助于人格养成的平台。

1.1.2主要教育特征(1)目标明确、灵活办学。该校农业经营力的养成课程设置上占的比重较大,课程中有40%是属于经营能力的领域,主要培养目标为具有经营领导力的农业界人士。并且这些教育内容也是依据第一期入学者,多半是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而设计的更为高层次的教学安排。(2)名师汇聚,视角广阔。由于学校位置在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因此招聘全国著名的研究者、经营者等外部讲师成为可能,并且,校舍建立在一个有消费潜力的地方,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从消费者的视角、农业在都市的发展前景等视野来看待今后的学习、工作方向。(3)“三明治”学习模式。除了在校学习之外,长期的实地实习课程,以及入学前的农业实习经验,与校内的课堂理论学习相融合成的“三明治”学习方式,也是日本农业经营大学校培养的一大特色。也就是说,并不仅仅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空间学习,也面向现实社会,从入校前、出校门的现场学习,来进行农业工作行动力的培养[2]。

1.2各都道府县的农业大学校各都道府县的农业大学校主要是对农业后继者以及农业中坚力量进行农业相关的教育和研修,从而为各地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产业的振兴而服务。农业大学校主要开展农业相关的知识、技术、经营管理的学习,服务地域的农业指导者的素质培养,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以及立足于国际视野的人才养成。农业大学校入学形式主要分为推荐入学与考试入学,面向的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生提交申请书,学校将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形式挑选学生。在学生递交申请书前,大部分的农业大学校都有针对高中生举办的“农业体验学习”活动,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了解将来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农业的关心与认识。如爱知县县立农业大学校,在每年7~8月或是新年前(12月),会举办“1日农业体验学习”活动。主要活动内容:该校情况的简介、校内参观、分专业学习体验区的体验活动、调查问卷的填写。体验区给了高中生们体验农业生产的机会,此举将会加深他们对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理解,为他们将来是否从事农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依据。农业大学校主要课程分为两类:培养课程和研究课程。以高中毕业生为对象的培养课程主要是二年制,除了秋田、东京、富山、石川和福井外,其余都道府县的42所学校都具备。以培养课程毕业生等为对象的研究课程有15个学校设立,二年制的10所、一年制的4所、一年或者二年制的有1所[2]。培养课程是根据农林水产省规定的协同农业普及事业条例设置,2年的总授课时间达2400小时以上,讲课、实验、演概占50%,实习占50%左右。以茨城县县立农业大学校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农业“实务”能力,除了学量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外,栽培和饲养的体验也十分看重。入学后,由于该校的农学科与园艺学科有不同的专业,因此,学校安排学生在各自学科内专业进行轮换体验,之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专业的适应性,本人与学校人员商议并决定专业的选择。进入专业学习后,学校还会安排学生住到当地优秀的农业经营者的家中,进行实地的农业体验实习[4]。研究课程主要学习先进的农业物流、加工,导入市场经营的学习,学习高层次、专业化的农业经营知识。同时是基于地域改善以及劳务管理等角度,培养地域的农业经营领导者的课程。研究课程的第一年主要在本校上课、演习;第二年深入生产一线,通过活用所学内容从事农业生产、流通相关联的业务,以“就业体验实习”活动为主进行学习。

1.3私立农业院校私立农业院校是指由民间团体设立和经营的实施进修教育的场所。由公益财团法人设立和经营的中国四国酪农大学主要是培养乳业方面的人才。通过进行乳业方面的技术、经营教育,普及传播与乳业相关生命、食品、环境等方面知识,使其加深乳业对社会发展意义作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为日本乳业的健全发展作贡献。该校从办校起至2012年,毕业生共1244人,其中从事农业工作人数达982人,占78.9%,且多数人都成为全国乳业的中坚力量[5]。由公益财团法人和农民教育协会成立和经营的鲤渊学园农业营养专门学校是一所食农一体、环境保护、循环型教育为特色的学园。该校关注农业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农场、家畜及其利用者这三者,根据物质循环原理,在校内致力于创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未来社会模型。在这样一个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该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承担农业事业的经营者、技术者及指导者、推进健康食生活的营养师、有实践力的地域农业领导者、国际农业合作的推进者。为了培养该校学生的国际视野,该校与泰国高校建立了交换生、留学生等项目合作。同时,位于茨城县的日本农业学园以其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为特色。该校设立了为期1年的,以体验农业技术为目标,将来有志从事农业后继者、青年海外合作队、新规农业从事人员等工作的专业实习课;三年制的本科教学,主要培养新时代农业人员,学习高级的农业技术与经营知识;四年制的高等科学习,主要培养有广阔视野的农业人员。以及八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校(长野县),作为战前设立的学校,主要以师徒同行、实践教育和寄宿制教育方式进修教育为基础。

2对中国相关农业继续教育院校的借鉴

2.1设立多样的教育机构适应不同产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13年年末,中国农村人口约为6.3亿,占总人口的46.27%。虽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目前中国的农业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多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主,辅之以一些农业人才培训实践活动。如从2006年起,农业部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响应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中号召,各地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践。如福建省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以提升新型农民的职业综合素质;安徽省枞阳、山东省德州等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开展的新型农民科技、技能、职业素质等的培训等[6]。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固然对中国农业的人才培养有所裨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机构的设立除了满足部分普通农户以及一些农业大户的部分需求外,对一些从事农业工作多年,想再接受系统专业化教育的农业工作人员,其所受教育的渠道尚未开通;并且目前国内多为农业职业综合类院校,专门的学科或是产业的农业院校较少。如何专而精地培育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人才,是将来中国农业继续教育机构拓展的方向。日本通过专门培养全国农业经营精英人才的农业经营大学校、针对各都道府县农业发展的农业大学校以及各具特色、补充行业人才培养缺陷的私立学校,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专门技术以及经营头脑的综合性农业人才,从而为日本农业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因此,中国在着力培养农业人才的同时,应注重完善农业教育体系,丰富农业教育机构,设置一些规范化、专业化、针对市场需求发展的农业教育机构,除了吸引初中、高中毕业生接受农业教育外,更应从政策法规上多支持农业从业者接受继续教育。

2.2农业人才培养须科学规范纵观日本农业人才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活动,发现其在农业人才培养时,注重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理念。在农业大学校进行招生时,各校纷纷推出“农业体验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这个活动平台,让对农业感兴趣的高中生以及有志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在活动中对农业生产加深了解。同时,诸如爱知县县立农业大学校在学生入校后,不急于专业的分配,而是通过专业轮换学习制,让学生们接触不同的专业,了解专业内容,把握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对将来所学专业进行选择。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保证学生日后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充分体现学校以生为本的办校理念的同时,也遵循了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日本农业学校的课程年制设立也颇为规范和科学。培养课程基本以二年制为准,通过两年的专业知识技术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从事农业基本工作的资本。而若学生还想朝着农业自主经营者或是农业高级技术人员发展,还可以通过考试,学习学校的研究课程,向着农业化综合人才迈进。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立,不同年限的修学制度将各有利于各种农业人才的培养。据笔者在福建省部分乡镇的调研中发现,现行的一些农业培训在人才培养上,问题依旧严峻,如培训的周期、内容以及考核形式与其水平和需求较难匹配等。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培训方应进行反思外,如何将人才培养归入正规渠道,以专业化、规范化、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农业人才培养,达到中国农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落到实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农业教育“双元制”也值得中国在农业人才培养时借鉴。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许多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班经常缺课、少课,认为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是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有些单位至今仍没有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本系统本单位整体的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有的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予准假。

2.对会计继续教育定位有偏差。现在的会计继续教育被简单地定位于岗位定向培训,实际操作中主要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准则的培训上。

3.会计人员的格局和机制不够完善。我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主要以财政部门为主导,财政主持教育计划、教学组织、考核等项工作。但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度、用人单位参与度、会计人员参培率存在不足。同时,会计人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大多数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部门的整体素质,在智力投资上,领导只重视对业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投入,而对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素质的提高重视甚少。

4.会计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我们的会计继续教育几乎都是中、初级会计人员的大集会,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大集会;同样的学习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大有“公平教育”之势。但是这样根本不可能使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初级会计人员认为学习困难,而中级会计人员则认为内容简单,不能使继续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二、今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只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有实现保证。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应深入领会知识经济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树立继续教育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将继续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需求,要有意识地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终生学习习惯。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诚信丧失,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之事时有发生。不能坚持原则,为违法乱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些问题都表明,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会计诚信,已是当务之急。

3.建立“财会网”,积极推行网络继续教育模式。目前缺少一个专门为财会人员服务的会计网站,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专业性强的权威网站,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充分发挥会计行业管理职能,及时会计管理有关法规、政策,提高工作效率,拓展会计管理工作的空间。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教学课件,进行网上专业考试,取得继续教育合格成绩,实现会计人员年度继续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