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措施范文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措施范文

时间:2022-08-24 06:32:38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措施

摘要:

高等院校在最大程度上“去行政化”之后,“校务自主”与“财务经营自主”成了高校的两项责任和义务。高校将成为自行担负包括财务责任在内的校务责任的经营实体。因此,所有高校在不远的将来,都要面临独立承担管理资产的责任压力。而内部控制理论可以作为高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据。高校应当在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等原则的指导下,形成有效的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从评估机制、权责分立以及队伍建设等角度出发,不断对这一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达到实现高校资产使用率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即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主要集中在确保高校的教育质量以及确保高校正确的政治方向;除此之外,政府将逐渐向高校下放其他权力,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1]。如果政府职权逐渐从高等教育资产运作体系中淡化为监督与辅助的角色,那么身为高等教育主体的高等院校就必须思考高校在资产管理与经营方面如何实现自主,也就是说,高等院校在最大程度上“去行政化”之后,“校务自主”与“财务经营自主”成了高校的两项责任和义务,高校将成为自行担负包括财务责任在内的校务责任的经营实体。这样,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之间的运作差异将逐渐缩小,资产管理必将成为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都要面对的新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所有的高校教育资源中,高校资产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1997年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资产”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2]。具体来说,高校资产和企业资产在直观上并无二致,因此从理论上讲,在资产的管理和利用问题上,高校也必须像企业一样,有负责管理资产的组织和机构。这些与资产管理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的职能与分工、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制度管理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构成了高校资产管理体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化、社会化的趋势,而如何建立适应这一趋势的内部管理措施和管理方式,就成了现代高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美国,这种管理意味着大学的经营状况随时可以接受公众监督。也就是说,大学不仅不能以学术自由等崇高的理想推卸社会责任,而且包括教学、研究、教师制度、社会服务等所有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作成效,都必须完全透明化,社会和公众可以对之进行全面检验。但是西方高校的利害关系人们(董事会、校务管理层等等)对社会公众(当然也包括履行公共监督责任的各级政府)的监督抱持高度疑虑和戒备,担心这种监督会践踏学术的神圣与价值,使大学趋向社会化和平庸化,从而希望大学有权能对自身进行自主且有效的管理。但是在这种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毕竟存在着法律和公共事务等众多领域的限制,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此,西方高校就不得不面临“在保持学术环境中寻找自我管理和面对社会责任的平衡点”的压力。

虽然外部社会不断在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为代表,但是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我们无法明确界定高校“生产”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或者即便是把学生定义为高校的“产品”,那么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功,是否可以说完全来自于大学教育?此外,高校学术研究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是获得于高校自身提供的资源?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简单地在“产业化”的语境下进行解释。所以,衡量高等教育的“产品”和“质量”是非常困难的,高校的“生产效能”和“控制成本”等问题就难以等同企业的运作模式,如可以套用计量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和评估。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如果没有一个管理模型,高校经营的所有评价机制均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高校的使命并未改变,依然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但这些使命所包含的意义已发生重大转变,即人们期望社会可以享受高校各方面的资源。如果高校无法获得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则很难在社会中建立其公信力。正因如此,高校必须要从内部着手,建立健全的资源和资产管理机制。以下将从内部控制的观点出发,进一步对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原则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措施建议。

二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原则

(一)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及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学概念。任何具有经营性质的单位(企业、学校等)都会面临着“如何管理”以及“管理什么”的问题。以企业为例,企业最大的管理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获利的最大化,决定获利最大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经营效率,而获得最高经营效率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企业所掌握的包括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企业获利的最大化,关键在于单位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通过某种控制机制,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以实现上述“连锁反应”。这就是内部控制理论的通俗化概括[3]。因此,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即指高校如何在内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资产使用率的最大化[4]。由此可见,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对未来高校的自主运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述,内部控制是一种过程和方法,而非目的;对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来说,“内部控制”最终将归结为采用何种方法实现高校资产的正常运营。所以,高校管理层在设计与执行高校资产内部控制的时候,必须考虑许多因素,以利于其推动组织内部控制的周延性与落实性。这些因素,就是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从总体上看,这些原则主要有信息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与标准化原则。

(二)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

1.信息化原则

在任何内部控制的领域和模型中,“控制”和“信息”往往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信息”的正确是“控制”能够实现的前提,而“控制”的目标则是正确“信息”的产生、畅通和利用。因此,所谓“信息化原则”,通俗地解释就是制定或确立某种内部控制制度,究竟是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能否能够运行正常,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沟通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传统模式,包括各要素之间的直接的、瞬时的交流,以及与资产管理有关的部门和组织按照一定的频率或其他原则建立固定的讨论、协调、解决和解决机制,以确保与资产管理有关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各相关部门。二是网络模式,即与资产管理有关的部门和组织自上而下地及时公布与资产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使资产使用单位根据自身的权责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各取所需”,以达到合理有效使用资产实现各要素的既定目标的目的。

2.系统化原则

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历时性等特性。系统化的内部控制的内涵,是根据所要实现的目标的性质和内容,按照单位内部各要素应当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对单位内部各要素进行通盘布局,使各要素在一定的规则或框架内连续、有效地单独运行或相互作用,以实现既定目标系统化原则必然要求高校建立内控测评系统,加强高校财务风险评级。要组织人员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审核、测试,找出不足的地方,积极地探讨及修正,从而达到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5]。

3.标准化原则

如果说信息化原则解决的是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系统化原则解决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内部控制的目标“如何实现”,那么标准化原则解决的则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微观的、具体的“工具”和“游戏规则”。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第2号指南和1996年我国颁发的国家标准(GB3935.1-96)均对标准化进行了概念的阐述[6]。因此,此外许多国家和行业都对“标准化”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进行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界定。但是不管如何定义“标准化”一词,几乎所有国家都制定了有关于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已然成为全世界对现代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原则。1987年的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对世界各国各行业的质量管理各环节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对过程方法的控制,而标准化管理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标准化是一种基本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管理领域。同样,高校资产管理必须通过采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才能规范高校的资产管理,实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的目标。

三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在发展改革的重要转型期。在这一背景之下,高校要将办学规律和内部控制理论相结合,有意识地调节校内外各种因素和学校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对已有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建立综合作业稽核系统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的总体趋势,未来高等教育的每一个实施者(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都应把高校视为一个“事业体”和“经营体”,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的经营参与意识必须与高校自主办学自主经营的趋势同步成长。尤其是一旦“校务基金制度”在未来得以实施,那么高等院校将进入一个“总体经营”(institutionaladvancement)的时代,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在享有管理自主的权利的同时,当然也要承担学校经营的责任,尤其是教育管理人员。每个教育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组织内部控制的理念与作法,进而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正确执行。在这一点上,西方高校已经走在了前面。如美国大学校院财务管理人员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CollegeandUniversityBusinessOffice,NACUBA)就将大学内部的财务管理分为策划、预算、财务报告、现金管理、捐赠基金管理、融资管理、税务管理、福利管理、采购管理、附属事业管理以及技术数据IT系统、法律部门、风险管理等支持性运作。所有上述管理门类均要受到综合性操作系统———“稽核(Audit)”,即内部控制的审核系统的管理。

(二)确认校园体系内部控制的权利与责任

高校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与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相似。但是,由于高校具有非营利性质,因此高校内部管理更加重视营运控制与稽核。公立高校对利润计划则多用资产使用率(经费利用率)作为标准,而私立高校则大多使用企业组织管控模式。高校的内部控制一般包含“运作效率与效能(effectivenessandefficiency)”、“财务报告的可信度(relia-bility)”与“符合法律规定(compliance)”三个领域,其所衍生的五个元素有:管理环境(以人为本)、危险评估(因应机制)、控管措施(方法学)、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与外部及修正措施)等。事实上,良好的内部管理控制是高校得以可持续性发展和确保自主管理的基石。

(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资产管理队伍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的资产规模在短时期内均出现大幅增长的态势。这种情况促使高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要实现自身的稳定且可持续性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系。因此,许多高校为了加强资产管理水平,将原本归属于后勤管理处或总务处的资产管理部门分离出来,单独设置资产管理处。资产管理队伍质量的好坏,将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资产管理效益的规模及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应该成为高校人才战略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之一。高校应该将自身实际情况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相结合,对资产的价值管理和使用管理实行“双管齐下、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同时针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招募、进修、拓展、考核、晋升,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贯彻。更重要的是,要像高校科研学术团队一样,将资产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提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使资产管理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优、爱岗敬业的资产管理队伍”[7]。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如果高等教育真的发展成为一种产业,那么它就要像企业一样按经济规律组织运营,注意供需、绩效、质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以满足消费者———学生的需求[8]。而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不仅可以使高等教育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提高行政效率,还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而且,在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健全健康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使高校在最大程度上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进而吸引优质生源,全面推动高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慧.高校“行政化”问题解决路径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5,(6).

[2]褚琳.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4,(3).

[3]张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与优化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4,(2).

[4]赵文淼,宋胜菊.基于反馈控制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改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4).

[5]沈秀丽.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24).

[6]李春田.标准化基础[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7]张月琪,落巨福,接励.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

[8]罗述权.产权视角下高校提前处置老校区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1).

作者:许荣芹 房建国 单位:闽江学院资产管理处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措施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zcgllw/6973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