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范文

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4-20 09:34:34

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SWOT的方法,对村镇银行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SWOT分析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金融资源多流向城市,产生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失等“金融抑制”问题,这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广大农民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促进“三农”发展,引导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我国必须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因此,作为农村金融创新实践的村镇银行应运而生。经过近八年的发展与成长,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构建、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村镇银行仍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产品缺乏创新、人员素质不高、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同时又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破损等外在挑战。因此,对我国村镇银行内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新形势下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从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我国村镇银行的数量得到了快速发展。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经组建村镇银行1233家,县域覆盖率达54.57%;负债总额6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6亿元;资产总额7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5亿元,占比27%;各项贷款余额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4亿元,占比34%,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到了211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2405亿元,两小贷款占比达到92.9%[1]。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并在支农惠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村镇银行SWOT分析

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主要是指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等,通过调查研究列举出来,经过系统的分析,将相关各要素匹配起来,形成具有决策意义的战略矩阵,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劣势,O(op-portunity)代表机遇,T(threat)代表挑战。下面将运用SWOT方法对村镇银行进行分析。

2.1村镇银行优势分析(Strength)

2.1.1组织结构灵活便捷

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体量小,组织结构扁平化,所以管理层次少,决策链条短,组织灵活,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对于农民或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核快捷便利,能够高效地为农民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为例,其从贷款人提出申请到银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大概需要7-10天,只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一般两到三天内就会发放贷款,相比商业银行要快得多。

2.1.2信息成本低

我国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差、信息传递不方便,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同时由于农村金融需求者居住分散、收入水平低、单笔存贷款规模小、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较大且缺乏必要的担保与抵押品,导致商业银行因贷款成本高而不愿意向农村地区发放贷款。而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其工作人员往往是本地居民,对本地市场的客户十分熟悉,很容易了解到当地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因此可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高额成本障碍[2]。

2.1.3草根金融定位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其主要的客户是当地的农户和小微企业,由于立足于农村,所以村镇银行将当地吸收的存款优先满足本县域内的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使用需要,这样就在小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村镇银行的网点贴近农村,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因此可以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2村镇银行劣势分析(Weakness)

2.2.1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对于村镇银行内源融资来说,由于对主发起人资格的限制以及对股东持股比例的要求,限制了一些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单一自然人、非银行金融机构、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入资村镇银行。对于外源融资来说,由于村镇银行相比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信誉低、网点少、金融服务不完善,再加上农民收入少,导致个人的“吸储难”,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结算系统等硬件方面的限制又使得村镇银行很难吸收到当地企业的存款。

2.2.2经营理念落后,产品缺乏创新

由于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中占有绝对控股地位,村镇银行的经营理念、发展策略、运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往往被主发起行所限制,并且依赖于主发起行,而在业务实践中,受到人力、财力、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在服务流程改善、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方式规范等方面缺乏独立创新能力,既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居民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又不能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形成明显差异。

2.2.3运营风险较高

首先,面临信用风险。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和农村企业,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再加上我国农业保险尚不健全,极易引发信用风险。其次,面临经营风险。较低的吸储能力限制了村镇银行的流动性,而农业的季节性易造成贷款人与存款人同时“挤兑”的局面[3]。同时,相对于存款的紧张,农村的贷款需求十分旺盛,这也使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年年高升。截至2012年底,建设银行下属村镇银行存款余额共计71.12亿元,贷款余额69.87亿元,其存贷比已超过100%[4]。尽管有5年的存贷比超标期限,但该数据仍说明全国大部分村镇银行的存款稳定性极差,容易引发极大的经营风险。最后,面临操作风险。由于村镇银行位于农村区域,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不佳,使其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和工作经验的缺乏都会加剧操作风险。同时,在村镇银行内部往往缺乏系统的金融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能力,一旦发生信贷风险,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3村镇银行机遇分析(Opportunity)

2.3.1国家政策的支持

党和政府历来都很重视“三农”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国家提出建立普惠金融体系,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的发展,例如2006年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限制。2007年,《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强了对村镇银行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了其组织和行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表明了党中央对发展普惠金融,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的重视。而且自2004年起,我国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三农”问题当成焦点,鼓励“三农”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都为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2.3.2市场需求大

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满足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为广大偏远贫困农户提供可得的金融服务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目标。截至2014年底,我国涉农贷款(本外币)余额23.6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达19%[5],虽然已取得一定进步,但城乡差别仍然巨大。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有借贷需求的家庭比例达到19.6%,高于城市17.2%的比例,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借贷需求会越来越旺盛,而与巨大借贷需求量相对的是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仅为27.6%[6]。同时,由于早些年四大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因此,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供不应求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2.4村镇银行挑战分析(Threat)

2.4.1互联网金融的竞争

近两年,随着余额宝、定期宝、京东“白条”等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也被炒得沸沸扬扬,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拓展市场交易边界、节约人的劳动时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7]。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公司、电商企业和通信运营商对传统银行业的支付、存款、贷款三大核心业务领域进行不断冲击和蚕食。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各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开始纷纷“触电”,并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去拉回那些原来被其所抛弃的农村“长尾客户”,例如工商银行近几年调整战略步伐,重返县域及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并力推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这对于刚刚在农村地区稳定并积累了一定客户的村镇银行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论资金和技术,村镇银行并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对手,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看到了农村巨大的金融供给缺口,纷纷推出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

2.4.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破损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存在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信用、担保体系以及金融机构间的协调机制,是金融业生存的基础[8]。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金融组织的立法滞后,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农村金融组织的进入退出机制进行规范和要求,这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担保体系不完善,农民普遍缺乏可变现的抵押担保物,而且又缺少专门的担保中介为农民提供担保。最后,信用环境差。目前我国并未形成覆盖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而金融机构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加之贷款农户地域分散,贷款金额小,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金融机构因受限于贷款成本而不愿意提供贷款。

3促进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3.1坚持三农定位,提升品牌认知度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供给者,是普惠金融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它成立的目的就是为我国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一定要履行好“服务三农”的宗旨,坚持“贷农、贷小”的原则,绝不能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偏离支农的目标。村镇银行应加大品牌宣传,利用当地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自身的优势,让人们尽快了解村镇银行的服务特色和业务办理流程,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品牌认知度,增强农民到村镇银行存款的意愿。

3.2转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

村镇银行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转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管理者应具有互联网思维,积极借助主行的资金、技术、数据信息优势,积极升级自身的软硬件,尽快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及客户管理系统,在系统建设、信息产品开发方面弥补弱势,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在贷款产品上,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客户需求,锁定目标客户群,量身定做特色产品,如可以推出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农业机械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并依托“三农”的特点,尝试开展代收水电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便民服务,争取向“社区银行”发展。

3.3加强人员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防控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主动性。首先在人员建设方面,村镇银行应广泛引进业务操作和风险监管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人员培训,树立风险防控意识,提升业务操作技能,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损失。其次,要制定信贷管理规范监督机制,严格落实贷款管理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对贷农、贷小业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贷款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最后,在村镇银行内部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日常操作、贷款流程中的风险源、风险点进行梳理和排查,并建立紧急应对预案,避免在风险发生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3.4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信用体系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首先,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农村金融建设的专门法律,保障农民和相关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其次,加快统一征信系统的建设,村镇银行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设立信用状况黑名单,减少信贷风险。最后,适当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的范围,探索将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纳入担保范围,创新采用联保小组担保、龙头企业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鼓励建立涉农担保中介,为农民和小微企业提供特色担保服务[9]。

3.5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银政合作

设立村镇银行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是三农,再加上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导致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在财政税收和货币监管给予村镇银行优惠,并加强村镇银行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首先,在财政税收方面,对村镇银行的小额信贷实行贴息,并降低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和银联系统的准入门槛和费用,给予新设立的村镇银行一定时间的税收优惠期,鼓励其发展。其次,在货币监管方面,对村镇银行可实施差别的存贷款利率政策,提高村镇银行资金实力,降低融资成本和信贷风险。最后,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可寻求当地政府合作,当地政府可在场所提供、业务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但同时应避免过多的干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年报[EB/OL].

[2]高彦彬.河南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方向策论[J].征信,2013(3).

[3]何颖媛.我国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成因分析[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4]中国建设银行网站.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EB/OL].

[5]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4[EB/OL].

[6]甘犁.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4[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7]张明哲.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与网络金融[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1).

[8]沈冰.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6(1).

[9]吴占权.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业务创新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张洋峰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yhfzlw/69197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