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金融教学创新实践分析范文

国际金融教学创新实践分析范文

时间:2022-02-05 11:57:31

国际金融教学创新实践分析

本文总结了作者开展本科生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经验。教学创新实践兼顾了发展情怀和科学理性的平衡,正面强调了学科规范性和政策价值判断,展示了我国国际金融发展演变的事实,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就。国际金融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受教学课时、思维习惯和知识基础等因素限制,学生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学难度较大,和生活距离太远,从而倾向于用碎片化的方式识记国际金融知识,并对我国的国际金融事实认识不清。为改变这一情况,作者结合自身作为“80后”青年对现实的体验和观察,开展了一些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在此做简单的介绍,抛砖引玉,供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一、以宏大和规范的视角展开国际金融理论

纵观学科演进,无论是发端时的国际收支、黄金转移问题,还是独立发展时的内外均衡政策实践,国际金融学都和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政治协商、南北关系等“宏大叙事”密不可分,而且是一门具有规范性的学科。学生往往因此感觉国际金融学距离现实生活太远,转而记忆一些碎片化的概念,放弃对国际金融知识的总体把握。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教学立场中正面强调了国际金融学的宏大性和规范性,告诉学生,国际金融本来讲授的就是“地球村”这个高层次舞台上本国和世界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原理和规律,并从政策制定者的视角展开国际金融理论的叙述。作者借鉴了国内外一些经典教材按照关注侧重,重新排布组织知识点的做法(邹宏元等,2002),适当降低了诸如货币汇率换算、外汇业务类别、国际金融组织名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同时找出了一些经典知识体系中长期存在,但在教学中可能会被省略,或关注不足的知识点,额外补充历史资料、文献和新闻,从国家互动、政策得失的角度对它们加以重述或强调。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作者还鼓励学生基于所学理论展开规范性的讨论,思考各类国际金融活动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利益、长期发展和居民福利的影响。通过教学考察和与同学的交流,发现这样的知识重述,会让学生在较高层次上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不再将其视为单纯的识记课程,在面对现实的国际金融问题时,能够基于科学理论和我国的长远利益,表达自己的政策建议,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二、将国际金融现实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

国际金融是一门“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学科,其重要性在本国切实面临国际收支困难时才最容易感受到。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国际储备大量积累,学生反而就没有了对国际金融意义的切身体会。为此,作者在教学中以“中国梦”为主题,将我国国际金融发展演变的事实,作为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入口,使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国际金融状况,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作者向学生专门介绍了诸如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汇率制度演变、国际投资活动演变等知识点,尤其是我国从一个国际收支勉强平衡、外汇储备捉襟见肘的国家,变成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程中的政策经验教训,将它们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向学生勾勒出了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脉络和“中国梦”逐渐成真的发展剪影。并根据我国国际金融下一步改革的主题,譬如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弹性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内容,引导学生展望它们的前景。作为“80后”青年,作者在教学中还尽可能地以自己见证的我国国际金融地位演变为例引起讨论。譬如在讲解我国外汇兑换管理制度的演变时,就列举了当时为鼓励外国人换汇而设立的外汇兑换券,并回忆了自己童年时走入“友谊商店”时的感受,通过比较苏州市友谊商店和中国银行的地理位置、建筑造型等,说明了当时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中不同机构的作用和关系。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列举他们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等国际金融事实,启发他们回忆和观察这些事实对他们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我国的发展产生同情的理解。

三、实现发展情怀和科学理性的平衡

以“地球村”和“中国梦”开展教学,能够较好地启发学生自行思考,但作者在教学初期也曾发现,很多学生“思而不学则殆”,甚至出现盲目乐观的情绪,丧失了高校教育应有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此,作者及时微调了教学方式,在陈述我国国际金融事实时,提醒同学运用好方法论,把“中国梦”的发展情怀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为锻炼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尽量不直接把对国际金融事实的预设判断教给学生,而是先把基础知识、逻辑和公理讲透,让学生自己建立好逻辑和知识体系,然后引导同学们运用知识体系,对国际金融事实进行自洽的分析,最后再对同学们推演出的结论加以开放式的点评。以今年较为热门的“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汇率计算篮子”问题为例,在给同学们介绍了SDR的功能、设立目的、管理制度、分配历史、汇率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后,要求学生自行查找SDR现有规模、分布情况、使用频率等数据,利用国际金融学常识回答“人民币加入汇率计算篮子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最后发现多数学生能够得出学理通顺、符合事实的答案。为避免学生盲目乐观,作者在教学中既介绍了“中国梦”的积极变化,又不讳言我国国际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醒学生居安思危,从正面引导思考处理问题、化解风险的对策。而针对目前媒体声音众多,尤其是网络自媒体良莠不齐的现状,在教学中也会经常举出新闻案例,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加以剖析,进而学会批判性地看待舆论,区分其中的民间智慧和谬误。这些做法都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体会的效果。不仅如此,作者还注意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相对较新的、能够打通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思路,譬如用资源跨期配置的思想解释国际金融的意义、用无套利条件来推导利率平价、用汇率变动预期解释离岸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资产定价等等。这些方法综合调动了学生掌握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技术性,也能帮助学生巩固金融学基础思路,更好地过渡到其他微观金融课程的学习中去。

四、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展望

经过数轮教学实践和反复推敲修正,上述以“地球村”和“中国梦”为主题的教学创新思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受作者个人学养和外部条件所限,教学创新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现有的大多数教材中讲授的国际金融知识体系,均未包含反映我国国情和发展目标的理论模型,从而在教学创新过程中缺少理解“中国梦”的工作母机,姜波克等(2009,2012)曾提出一套以经济增长为导向、以汇率为核心变量的内外均衡新模型,并尝试以此对国际金融学教学和教材体系进行改革,但作者在教学中试用后,发现学生对该模型接受程度较低,无法将该模型与现有知识体系衔接融合,最后只能提取其主要思想为学生提供思路的启发;其次,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创新尚需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基础课程的进一步配合和支持。

作者:刘沁清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际金融教学创新实践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gjjrlw/6870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