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共6篇)范文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共6篇)范文

时间:2022-02-27 03:41:03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共6篇)

第一篇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贷款风险。

目前,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社会捐助外,银行贷款是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相对而言,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风险较小,社会捐助是计划外收入,因此,贷款风险是主要的资金筹措风险。根据贷款的性质和过程,贷款风险又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

1.利率风险。银行利率受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物价变动、外汇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率的不稳定容易导致利息波动风险,进而影响到资本本身的价值。高校贷款投资时限较长,涉及金额较大,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一旦变动,所偿付的利息金额将会有较大的变动。目前我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就是减少货币的供给量,提高贷款的利息率,贷款成本将大幅增加,贷款风险也随之加大。

2.信用风险。学校资产不能随意用来抵押,政府单位也不能随意给学校做担保,高校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品牌和信誉来贷款,银行非常关注高校的还款能力。高校的贷款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一旦高校不能按时、足额还款付息,将会降低高校的信用评级,影响高校继续向银行贷款的额度,会增加后续贷款的难度,严重的甚至于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事实上,抛开政策支持的因素,教育行业已经被银行列为贷款高风险行业之一。

3.偿债能力风险。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投资回报期较长,收益在短期内无法显现。高校只能通过事业收入(学费收入)来偿还贷款的本息和本金,因此降低了高校的日常运行费用支出比例,降低了教职工待遇,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后勤经费的支出,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教学科研的质量又影响到高校的招生和事业收入,恶性循环,降低高校偿债能力。

(二)投资风险。

1.基础建设投资风险。高校基础建设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高校的事业收入和政府拨款是这些资金的最终来源。高校事业收入大部分是学费收入。如果高校不能实现与其扩建扩招的基础建设规模相对等的招生规模,就会出现投资规模和收益不一致的情况,收不回投资成本。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很多基础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缺乏深入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导致项目建成后使用率低,有些甚至重复建设,占用大量的现金,影响高校资金周转。

2.后勤业务投资风险。高校后勤业务投资资金来源主要由学校投入、自筹和社会集资构成,较为复杂,致使后勤企业产权不清晰。高校后勤业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明晰产权制度、重组后勤实体是改革的目标。但是,因为其复杂的财务管理关系、不断变动的经营模式、模糊的产权归属等原因,高校后勤改革还不彻底,仍需不断地投入资金进行探索变革,这无疑给高校财务发展增加了包袱,增加了高校财务运营风险。

(三)收益风险。

高校不是完全的公益单位,投资产生收益才能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营。高校资金收益主要通过政府拨款、事业收入(学生学费)和社会资助三个层次完成。目前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是我国的国情;同时,社会捐助又具有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这部分收益较难控制(很多捐助有指定用途),也难以提前对这部分资金做好预算规划;事业收入(学生学费)是高校收益中较为稳定,使用起来灵活性也较大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收益风险主要表现为学生“拖欠”学费的风险,特别是广西经济比较落后,在读大学生中贫困学生的比重很大,虽然有各种名目的助学贷款,但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学费拖欠率居高不下。收益的不稳定,会对高校还贷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产生影响。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扩招扩建不断持续。

从2008年至2011年,广西区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4年累计减少了1.2万人。然而,生源减少了,高校招生计划却仍在缓慢增长。高校扩招扩建是财务高风险的主要诱发因素。这使得学校因扩招而取得的收益虽然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收入要用来投入到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学校的财务支出不断上升。同时,高校大部分采用银行贷款来填补学校扩招扩建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这就使得高校的财务负荷达到了极限,财务风险更加突出。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高校财务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复杂繁琐,但广西现有大部分高校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配备工作人员较少且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往往一两万人的一所大学,财务科工作人员才十名左右。管理落后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模式,不具有前瞻性,不能发挥预测和控制的作用。高校财务科所配备的专业工作人员较少,会计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审计工作只是停留在对单位的差旅费、办公经费的审核上,大额经费的使用一般是由领导决策。二是财务授权制度不明晰,权力使用失控,近些年来地方高校违规贷款、挪用公款、利用财务制度监管的缺失来贪污受贿等经济丑闻时有发生,大额度的坏帐呆帐不时产生,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

高校是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由国家统筹控制,所以高校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问题。而近年来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相关部门放权给高校自主管理,同时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在不断增加,但面对扩招的大趋势,高校财政拨款与扩建扩招所需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但高校的管理层却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了财务风险的监测,没有注意观察财务危机前的预兆,不能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致使学校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避免。

财务风险避免是指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放弃或拒绝会产生风险的因素的发生来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要想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彻底的的解决财务问题,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校首先应该从自身的管理体制上寻找原因,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建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摒弃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领导们必须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贯彻风险防范意识,对比较大型的决策,要请专家、行内有经验的精英人士进行反复的讨论、科学的论证,避免个人主义、主观臆断,选择对学校发展最有利的方案;设立财务风险的临界点,确定临界点指标(如资产负债率),一旦靠近临界点,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财务风险;其次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并不仅仅只是依附于教学科研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的重要部门。在各级院系及后勤部门都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改变事后审计的会计模式,建立一系列规范的财务制度,如责任追究制度、财务审核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群众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化制度等,加大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第三,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通信信息系统,建立财务信息平台,公开部分财务信息,征求广大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士的意见,为高校的资金利用、合理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广思集议。最后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学校可以提供条件,让本校的财务工作者到发达地区的高校和知名企业进修学习,既促使他们提高专业素质,又强化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自觉的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把好关,及时发现风险、避免风险、减少损失。

(二)财务损失抑制。

财务损失抑制是指财务损失发生时,采取积极的财务风险处理手段,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损失发生时,减少损失的有效方法。当前,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太规范,管理制度比较混乱;财务管理存在风险时,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应建立以产权集中为核心的全新资产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无形资产如师资力量、教研成果等的管理,确保高校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发生损失时,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或国家财政专项化债资金补助。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正式启动高校化债专项工作,湖北湖南等地试点比较成功。广西也可以成立化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筹措资金,逐步化解高校积累多年的债务问题。减轻财政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三)财务风险转移。

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可以向银行适度融资、转移财务风险。银行贷款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高校在扩招扩建过程中规模的扩大与资金缺口之间的矛盾,可以缓解高校办学压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银行贷款利息较高,大量贷款会使高校存在巨大的还债压力,影响学校的稳步发展。因此高校贷款举债之前要反复论证,既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需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贷款方案,合理安排好信贷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贷款用款、还本、付息计划,严格遵守计划,不得随意变动,充分发挥银行贷款所起到的财务杠杆作用,而不能盲目贷款、随意用款。同时,高校贷款规模要与学校的预期偿债能力相适应。如果贷款规模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学校将面临无法及时清偿债务、降低信用等级的财务风险。理性预期未来偿债能力,根据预期偿债能力来应来确定贷款额度,根据贷款额度再来对学校发展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在基本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模块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避免盲目举债融资,是高校财务风险转移的有效措施。

(四)财务风险自留。

财务风险自留是指高校自己承担由财务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高校可以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是减少损失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报表中很难返映出部分隐性债务,甚至有可能导致部分债务合理转移。因此,要强化经济责任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责任人责、权、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一旦发生由于财务管理风险导致的财务损失,即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单位,由这些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理,因为这些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往往是事情的经手人,对事故的全盘较为熟悉,可以高效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作者:章秀芝单位:钦州学院财务处

第二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宏观环境影响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宏观因素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复杂多变,可预见性低,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一旦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必然会出现风险;

(二)资金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资金结构不太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部分企业负债率达到30%以上,主要由决策失误和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例如企业技术改造及固定资产投资缺少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致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这种不合理的资金结构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往往凭经验决策或主观决策,决策缺乏科学性,极易产生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所投资的项目缺乏了解,事前未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导致决策时所需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加上决策者个人因素,致使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

(四)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个别企业由于结构调整,采购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库存长期积压、跌价、报废,难于变现,形成不良资产;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只承认做好货币收支与融资投资,对其他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要素置之不理;

(五)应收账款失去控制

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决策失误及对被投资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的经营必然存在着风险,因此企业不能受持续的高利润的诱惑而不顾后果的盲目扩大生产,盲目的举借外债,给财务系统增加不能承受的负担,过度的负债不仅会让企业陷于还息还贷的沼泽之中,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到严重的阻碍,企业的商誉也将大大受损,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认真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提高风险预见性,防范财务风险。

(二)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决策科学性

企业的财务决策对企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能保证项目的高效开展,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错误的财务决策,将会阻碍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引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势在必行的,而要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科学的决策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为企业决策提供一手可靠数据,同时,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测评,选中最优决策方案,杜绝非理性决策等行为的发生;充分考虑将会影响决策的各个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三)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企业应选择以下投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筹资应首选内部积累这一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的筹资方法,外部筹资则优先考虑发行一般公司债券,其次是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的股票,最后选择才是向银行借款,借款时也需要注意借款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明确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无法得到确定,那么企业就没有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明确能否借款,才能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资金的缺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通病,对于这一顽疾,最有效的良药就是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而资金管理则是核心的核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在于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强化资金管理,不断优化企业的信用体系。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融资乃是重中之重,把资金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不能将希望仅仅寄托于银行贷款,大海离不开每一条小河的注入;除此之外,加强对资本结构的调整,加速资金的周转,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加强会计账目管理,特别对于应收账款,要保持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期限一致。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账目核实,减少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笔资金,以追求最大化的企业利益。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

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缺少财务监督审核制度,呆账、错帐、假账层出不穷,企业财务管理陷入混乱。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审核制度是企业正确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保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与审核,不仅能及时完整地反映财务成本信息,并且能充分发挥财务审核的战略职能优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审核制度,财务审核必须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其次,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则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逐步收回财政大权,加强对财政权力的掌控,将财务资金保持在可控状态下,如此一来,即使遇到任何问题,将能够果断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六)保持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不会出现打乱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保证,如果盈利不能跟上企业的资金需要,企业就必须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必然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能防范、抵御财务风险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面对筹资风险、税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实物风险、盈利风险等诸多财务风险,企业应采取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决策科学性、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保持盈利能力、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等有效措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学会适应,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邓芳芳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消防支队

第三篇

一、企业扩张的财务表现

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张需要财务资源的支撑,企业扩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企业快速扩张的财务后果,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表现为年末总资产的急增和年末总股本的急增,在利润表中直接表现为营业收入的急增和利润总额的急增。以苏宁电器为例,2009年年末总资产、年末总股本,以及2009年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16倍、49倍、5倍、20倍。

第二,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小,偿债能力低。以苏宁电器为例,在2004-2009年间,资产负债率最低为58%,最高为71%,处于较高的水平;流动比率最高是1.53,最低只有1.19,大大低于一般的标准2;除了2009年的速动比率1.15大于一般的标准1之外,其余年份的速动比率都小于1,这意味着速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流动负债。

第三,从负债的构成来看,流动负债多,长期负债少;在流动负债中,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多,银行贷款少。以苏宁电器为例,在2004-2009年间,负债中99%都是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几乎没有;来源于供应商的流动负债分别为84.6%、92.6%、92.5%、87.9%、87.5%、93.0%,而银行借款很少。

二、企业扩张的财务风险

在上述企业扩张的财务表现中,蕴含着较大的系统性财务风险。

第一,流动负债都是要在短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越多,还款压力越大,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第二,绝大部分资金都依靠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意味着对供应商的极大依赖,意味着与供应商的财务关系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但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深受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形势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商品市场或资本市场形势恶化,供应商资金吃紧,很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公司的生存。

第三,上述负债结构要求公司具有超强的“造血”能力,持续地大量销售,并实行严格的信用政策,很快收回货款,偿还债务。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做到“又俏又快又好”是十分困难的。

第四,上述负债结构会使资产结构的安排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流动负债需要用流动资产偿还,与高流动负债比例相适应,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也应占很大比例,资产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但流动资产多意味着长期资产少,资产的流动性强意味着资产的收益率低,意味资产创造收入或现金流量的能力不强,会抑制公司的“造血”能力或长远发展。

三、扩张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扩张消耗了大量稀缺的财务资源,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防范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除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之外,从财务方面来看,应进行以下调整或转变。

(一)从外延式扩张向平衡增长转变

依靠股东注资、占用供应商资金等外部“输血”实现的扩张是不能持久的,就象人的生命不能总是靠“输血”维持一样。股东注资或占用供应商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而且发行股票筹资会稀释每股收益,如果不能利用股东注资获得更高的回报,那么,不仅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且还会损害股东的价值,会引起股东的不满;长期无偿地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会影响供应商的资金周转,会使供应商财务紧张,会恶化与供应商的关系。真正持久的增长是平衡增长,即利用外部“输血”和内部“造血”共同实现的增长,依据“造血”能力增加“输血”量,既维持增长的速度,又保证增长的质量。在创业初期,依靠外部“输血”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但从长远来看,应不断提高“造血”能力,主要依靠“造血”推动扩张。具体地讲,可依据净资产增长的比例增加融资,以支持销售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率应等于净资产增长率。当然,随着经营效率和融资效率的提高,销售增长率也可以相应地提高。

(二)从刚性财务向柔性财务转变

柔性生存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大趋势,柔性生产和柔性财务是企业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大趋势,这是由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的,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正如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与做人一样,做企业也要灵活、厚道、互利合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柔性财务强调财务的灵活性,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财务资本的筹集和运用,也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激励,把资金、成本、风险等财务管理活动内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自觉行动;强调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平等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企业的成长,柔性财务越来越重要,这也恰如人生。苏宁电器财务管理的刚性表现在:

第一,拼资金、拼规模、拼布局、拼广告,以大量的财务资源支撑飞速增长。苏宁电器于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四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分别为约3.95亿元、11.95亿元、24.2亿元、30亿元,共约70.1亿元,加上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构成了苏宁电器扩张的基础。

第二,主要依靠财务资本进行扩张,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不够;

第三,应付款政策和应收款政策的不协调性。2004-2009年苏宁电器应收账款周转很快,周转次数最高为443.28次,最低为118.19次。说明苏宁电器实行很严厉的收款政策,销售之后很快就把货款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很小。然而,2004-2009年苏宁电器全部应付款(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周转较慢,周转次数最高为8.19次,最低为2.50次,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说明苏宁电器进货之后付款慢,应付款余额大。这种应付款政策和应收款政策的不协调性表明了苏宁电器在购销中的强势地位,同时也显得有一点不够“厚道”。为此,苏宁电器应通过逐步稳固扩张的基础、建立人力资本的长期激励机制、调整应付款政策和应收款政策、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等措施,来增强财务的柔性,降低财务风险。

(三)从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向资产负债结构平衡转变

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盈利性、流动性与风险性的关系,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处理好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职工、国家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是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随着长期资产的增加,逐步增加长期负债,利用长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的增长。与股东投入资本比较,长期负债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而且,在投资收益率大于长期负债利率的情况下,利用长期负债融资可以提高每股收益;长期负债的利息还可以抵减所得税,减少现金流出。

第二,调整流动负债结构,减少对供应商的资金占用,所需流动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取得。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也是有成本的,比如丧失的购货折扣或失去的返利;而且,应付款的年资金成本通常比银行贷款的利率高得多。所以,利用银行短期贷款补充流动资金,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作者:黄晓波李婷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使在一定的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中经营的,财务管理也受到这一环境的制约。企业面临的环境因素既有机遇又有威胁,这是不受企业所控制的,同样也对企业产生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和技术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使得对外部环境的改变难免会存在措施不力,那么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资金管理的水平

财务管理的资金利用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债务人将企业资产无偿占用,应收账款长期得不到兑现,就会制约企业资金流动。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难免会有赊销行为,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低,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就会造成财务的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部门进行审计的同时,还应该在财务管理部门专门建立较系统的财务管理监控制度,只有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高效的开展,监控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不到位导致财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日渐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逐渐复杂,随之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会增多。然而,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就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根据上述财务风险的四种主要成因,结合当前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为了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除增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外,企业还可以采取下面几种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面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聘用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的流程,使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需要高效的制度保证,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及时完善,以防范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降低财务风险最有效的就在于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应该既考虑到收益,又要考虑其中产生的风险,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就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直接监控财务风险,采取留有余地的策略,控制偏差。当财务风险发生后,需要对风险进行总结,以此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

3.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集中管理企业各部门的现金收入,拨付相关的成本和经费,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以协助企业解决大额款项问题,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企业应该处理好应收账款问题,对其及时回收,并在赊销时了解客户的信用等级,控制因资金不能回收产生的风险。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监督

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充分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将审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分开,明确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严格控制财务活动和资金流动。内部审计能够对财务管理实施全面的监督和控制,检查和评价管理风险,及时了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的存在,从而实施有效的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多变性,企业面临着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过程的风险在所难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将财务控制活动日常化、制度化,就能够较好的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作者:孙丽斌单位: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基本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立足走向成功,那么企业就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和风险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在获得高的收益的同时,相应的企业财务风险也在伴随其后。由此可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牢牢记住收益与风险两者的关系,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要时时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企业要向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内部就应当建立有效的财务体制,已达到对财务风险有效的预测和防范。

2.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不断的面临新的挑战,但是这一些变化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企业要对管理环境高度重视,并对企业环境做出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保持快速发展,企业就是必须以科学的手段作为支撑,理所当然企业的风险防范也必须用科学的手段来预防。当然科学的决策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比如企业在对某一资源进行采购时,就要考虑到采购的成本,采购方的资质能力,以及所采购资源的质量等因素,然后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最终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采购方案。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自我保险法。

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企业本身自己承担就是自我保险法。如果企业想要避免因为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的运作和发展,那么企业就必须提前做好解决风险的准备。比如,企业要预留一部分的资金,用于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多元化风险控制法。

多元化风险控制就是企业在经营出主业务和核心产品的时候,还要采用向四周辐射的方式经营多种其余产品,已到达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从概率统计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产品的利率也是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也是互不影响,甚至在财务风险上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因此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可以避免因为单一经营时的巨大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撞击。由此可见,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风险转移法。

如果企业为了减少和预防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企业可以采用某种方法将部分甚至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就是风险转移法。其中风险转移法既包括保险转移也包括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分析将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根据相应的财务风险向相应的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从而为财务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创新措施

1.全员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不仅仅与企业负责人以及投资者密切相关,其实财务风险应该是与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在防范财务风险时,应当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将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财务风险的防范队伍中来。因此,企业应当对企业每一个员工普及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每一个员工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因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在这个信息化大环境中生成发展,那么企业首先就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一切数据汇总到信息化平台中。为了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还在在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结合财会、金融、数学建模等手段和方法对财务进行时时的检测企业的财务动态,并对财务风险做出有效的预测,一旦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时的给出预警通知。通过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可以时时的、有效的检测和预报财务风险,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避免因为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得出:无论是在当今还是未来,企业的财务风险伴随企业发展全过程,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在现代信息化经济中,企业财务风险在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因此企业为了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企业出时时的监控企业风险走向外,还应适当的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效的整合资源。

作者:柏慧姜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第六篇

一、企业并购包含的财务风险和原因分析

1.1企业融资活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由于企业在并购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大一笔资金,因此就伴随了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存在,我们称之为“融资风险”。而根据融资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企业内部融资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由于企业的并购资金是来源于自身原本储存的资金,因此这样的资金能够有一定的灵活性,企业能够自主分配资金的用途,同时企业在筹集资金与偿还资金方面也基本上不用承担什么压力。不过,如果单纯地是以企业内部的既有资金来进行融资活动,那么也会出现财务风险。首先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以及盈利方面没有较高的水平,如果是仅仅使用原本所具有的资金,在通常情况下,不太容易成功地对资金进行计划内的筹集。

(2)企业外部融资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般指企业经由外部方式与渠道来获取并购所用的资金,诸如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并且不具有相对较高的资金风险。而这样的融资手段也伴随着许多不便之处。诸如:集资速度较慢;股票等方式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本身的各个股份以及权利结构有影响甚至改变,削弱大股东本身对企业的控制权,更有可能的是大股东丧失自身对于企业股份的控制权。企业假如依靠举债的方式来对自身在并购方面所需要的资金进行筹集,可以在税前就将所有的利息成本进行预计,而且用债务来进行融资所用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另外,债务融资这一手段基本不会影响企业股东对于股份的控制权,同时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手续。不过在我国现阶段的形势看来,就算企业能够通过举债的方式成功并购,但是在并购之后,企业必须考虑到自身承担了过多的负债,同时资本结构不断地劣化,可能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明显降低,可能会在日后的财务方面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1.2并购的支付方式过于单调时产生的财务风险

(1)现金支付风险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并购时所采取的支付方式都是首选使用现金支付。但是,现金支付也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成为了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部分。因为企业在并购上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因此,主动提出并购的一方就不得不在并购目标的企业上支付起相当高昂的资金。但是当主并方在当时当阶段的现金流通方面出现问题、或者自身在融资方面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时,那么并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汇率风险

而由于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使然,许多国内资本市场都选择了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如此一来企业必然要涉及到外币与外汇等信息。不过每个国家作为独立经济体,其货币会因为不同原因出现升值或者贬值等,导致对外汇率浮动,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可能会出现企业财务损失,这就被称之为汇率风险。

1.3被并购公司在价值评估时出现的风险

在并购的过程中,可以说,并购的双方最在意的方面就是并购的价格。如果想要并购价格合理,那么就必须要用科学的评估手段来对企业进行客观评估。但是,现阶段来看,我国所采取的评估手段基本都是根据资产评估的基本准则以及相关流程作出的估算。因此,在合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信息不对称

如果被并购的公司是上市的企业,那么主并方在并购的同时,就比较容易取得相关资料来研究。不然的话,主并方想要取得资料等就不太简单,这样也就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可能存在着被并购公司在价值评估方面所具有的财务风险。

(2)企业的价值评估体制不完善

我国企业目前并没有在并购方面有一套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评估规范与指标体系,而现行的规定基本上大多都是原则性的套话与空话,用于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并不强。

(3)缺乏在并购中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

因为双方没有能够提供准确信息与资料的中介组织,因此双方必须要在信息采集方面耗费相当的成本。

(4)政府在并购过程中有过多干预

政府的过多干预可能会令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出入,并且给并购的一方带来巨大的经营负担。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确认合理的融资结构

企业在融资时,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段,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的内外兼顾,对企业在第一时间作出并购行为起到保障。另外,要重点考虑企业在融资结构上的不断改进和融资。融资结构主要囊括了企业本身所含资金、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以及债务资金所含有的短期与长期在债务方面的比例问题。要合理确认结构,就要遵循两个原则,即:成本最小化;企业所含资金、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比例合理。

2.2采取多样化的支付手段

由于当被并购公司一旦接收到主动并购方所支付的并购现金,就表示其对公司原先具备的一系列权利以及随之而来的收益都一并丧失。同时,收到的现金作为实际收益,被并购公司必须上缴一定数额的税款。如此一来,被并购公司的各个股东要承担的负担就更加繁重。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丰富所采取的支付手段,来尽可能地降低所面临的风险。

2.3重视企业并购前的调查

如果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都是指企业在并购之前没有做到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或者是并购企业对于被并购企业实际情况的认知情况相较于被并购企业对于并购企业自身的了解更少。这样看来,并购企业必须要在事先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

2.4使用适合的价值评估方法

如何定价在并购工作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鉴于在并购企业的同时,并购的双方处于截然不同的目的与思路,因此他们在价值评估方面使用的也是不同的手段和标准,这样就导致了双方在支付时所定下的价格也有一定出入。鉴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并购企业通常需要切实考虑到并购的目的、并购之后是否保留被并购企业,以及是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等因素,才能采取最为适合自身的评估手段。

2.5采用合理的并购方式

并购企业要根据并购双方在资源上的协同度等因素,对可能会对并购之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周密的分析。要根据风险最小化的趋向性原则来调整自身在并购上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来进行运作。

2.6建立风险管理预警体系

在企业的决策层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增强对于风险的意识,那么可以在苗头上遏制住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此外,企业也应该从内部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体系,如强化自身对于并购这一过程中预测可能出现问题的体系等,将更多可能的问题纳入预警考虑范围内,减少实际可能出现的风险种类与数量等,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结束语

企业的并购过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并购企业提供了一次扩充自身实力的机会,但是同时需要并购企业付出相应的代价;另一方面,它对被并购企业而言,基本上在企业签订了并购合约的同时就等于宣告自身破产,但是同时,被并购的过程也能够抵消企业自身所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与负面压力。而在并购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马迎涛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共6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