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

监控技术论文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RS-485总线RS-485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杨卫中等(2006)[1]开发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硬件由上位机、智能控制器和智能节点3层组成,采用RS-485总线作为层间通信网络。曹洪太等(2006)[2]提出了一种针对温室环境监测的基于WEB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从软、硬件的角度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方法。硬件系统通过RS-485总线与数字传感器连接,并与具有联网功能的监控计算机构成温室现场监控系统。韩慧(2012)[3]设计了一套能实时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等多参数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由一台PC机与多个下位机组成主从式分布结构,采用RS-485总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实时采集各环境参数值进而进行远程控制。杨靖等(2013)[4]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在每个温室内,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一个测量单元(网关节点),各测量单位通过485总线与计算机连接。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按其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长的传输距离和多站能力等优点使其成为首选的串行接口,但是RS-485总线的主从和半双工的工作方式难以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且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

1.2CAN总线CAN总线(ControllerArea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胡真明等(2007)[5]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环境单片机测控系统,系统主要由上位机、CAN现场总线、智能测控节点组成,考虑到一般是几栋温室连成一片以及在大型温室里通常都有若干个测控点,基于CAN总线的优越特性、可以将若干个温室的测控点和具有CAN接口的PC机监控站通过CAN总线连在一起。张颖超等(2009)[6]利用CAN总线的特点和性能优势,提出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每一个独立的监测节点连接起来,实时采集数据传送到上位PC机进行处理;同时自定义了CAN总线通信协议,并给出数据通信流程。为了提高温室控制系统的效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李晓静等(2010)[7]基于CAN总线,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可靠性相对较好的温室群控系统设计方案。张丽红等(2011)[8]基于CAN总线设计了温室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现连栋温室内多小区的灌溉自动控制,可集中管理,也可独立控制。相对于RS-485总线,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工作于多主方式,无主从之分,数据通信实时性强;②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③通信直接传输距离可达10km/5kbps,挂接设备数达110个;④报文为短帧格式,并具有硬件CRC校验,传输时间短,出错率极低。

2无线通信方式

与有线方式相比,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具有可快速临时组网、拓扑结构可动态变化、抗毁性强、无需架设网络基础设施等优点。常用的无线通信方式有ZigBee、蓝牙、WIFI以及GSM/GPRS技术等。

2.1ZigBee技术ZigBee这一名称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ZigBee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符合802.15.4标准,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运用这种技术将温室监测系统中的各种电子设备组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从而方便快捷地对温室环境参数自动监测,这将是温室环境控制的又一突破,具有重大意义。Zhou等(2007)[9]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一个温室监控系统,温室内传感器使用星形拓扑结构,而温室与管理系统之间使用网络拓扑结构。针对温室布线复杂、扩展性差、维护困难等缺点,江儒秀等(2008)[10]提出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温室环境群控的解决方案,采用JN5121-DKl03模块设计了基于ZigBee树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分布式温室群控系统,并介绍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Hwang等(2010)[11]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建立了三层温室红辣椒管理系统,传感器、监控相机等数据采集为物理层,传感器管理、数据库服务等为中间层,WEB应用、PDA应用等为应用层。传感器包含环境传感器和生长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用于采集植物生长的环境信息,如照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CO2浓度、营养液EC、pH等;生长传感器用于测量叶温、茎秆直径、植株高度、体积等的变化。Park等(2011)[12]开发了基于ZigBee的温室测控系统,采集的环境参数包括作物叶片温湿度、环境温湿度和露点测控系统,所有测量数据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并为远程用户提供查询服务。Fukatsu等(2011)[13]采用智能体(Agent)技术实现无线网络节点与Internet的连接,并开发了基于WEB的农田信息监控管理系统。陈勇等(2012)[14]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监控系统,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地表下植物根部深度土壤含水率进行立体监测。应用ZigBee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实现每个节点温室环境控制器与管控计算机的组网和灵活的网络数据传输,提高了温室群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2.2蓝牙通信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使各种设备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而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源的影响。杜辉等(2005)[15]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用于温室群控,环境传感器与温室现场控制器之间通信采用蓝牙技术,而温室现场控制器与中央监控计算机的通信使用CAN总线的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灵活性;并以蓝牙芯片EricssonROK101007和CAN总线为例,阐述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分布式温室气候监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法。Kim等(2008)[16]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个定点精准线性移动灌溉系统,该系统采用蓝牙技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基站的通信,并利用GPS技术定位灌溉点。黄晓鹏等(2008)[17]设计一种基于DSP和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的分布式沼气加热温室控制系统,环境传感器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采用了蓝牙技术,采用的DSP处理芯片具有CAN总线功能,克服了温室内部管道和线缆布置复杂以及线缆容易老化、损坏的缺点。贾海政等(2009)[18]基于蓝牙技术设计了一套温室温度自动检控系统,测温点与执行机构(加热器、通风窗)实现无线连接,系统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对温度的需求,将温度控制在适合作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区,使作物快速、高效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2.3无线WIFI技术/无线局域网WLANWIFI(WirelessFidelity)网络,符合IEEE/802.11b协议,是由AP(Access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组网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优点是无线接入、高速传输以及传输距离远。为管理一组温室,Serodio等(2001)[19]开发了一个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并将多种技术用于数据通信。在每个温室内,底层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连接采用频率为433.92MHz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Mizunuma等(2003)[20]开发了一个可以在大田和温室使用的基于WLAN技术的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并实现了远程控制,他们认为远程控制策略可以极大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量。马增炜等(2011)[21]设计了一套以集成了WIFI功能和ARM内核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对智能温室内温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采集、汇总、显示和记录。Otoniel等(2012)[22]提出了一种自动监测系统,基于一个低成本WIFI技术的图像传感器,周期性的捕捉和发送农田作物的病虫害信息到远程控制站。温室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普及的WIFI网络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无线网络的通信距离和覆盖面积,具有成本低、普及性好、兼容性强、传输带宽、传输速度快、标准化等优点。

2.4GPRS/GSM通信技术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一种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高速传输、无距离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手持式仪器设备、农业物联网等领域。Mancuso等(2006)[23]在一个番茄温室中设计了一个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进行测量;并开发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植物监控应用。当测量快速变化时,报警信息就会通过短消息服务(SMS)或GPRS方式发送到温室管理者手机中。孙忠富等(2006)[24]针对农业对象具有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偏僻分散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和WEB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方案,将485总线与数字传感器连接,并与监控计算机构成温室现场监控系统,利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现场监控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将实时采集信息发送到WEB数据服务器。李莉等(2009)[25]设计一种结合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测的系统,系统控制终端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设计,用于温室环境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和存储,通过GPRS方式实现与远程管理中心的通信。张西良等(2010)[26]构建了三层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将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与远程GSM网络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无线传感器节点和远程管理计算机之间信息高效无线传输。Antonio等(2011)[27]提出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农田信息的数据采集系统,该检测系统由GPRS网络与集成检测电路构成,通过传感器和GPRS通信模块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满足了作物信息实时获取的要求。GPRS通信方式适合远距离并且不具备有线网络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采用包交换的优点是在有数据需要传送时才会占用频宽,而且可以以传输的数据量计价,这对用户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计费方式。

3常用通信技术比较

上述6种作为温室监控系统常用的通信方式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也可以将这6种通信方式进行组合,达到高效、远程传输的目的。常见的是适合近距离的通信方式和远距离传输的GSM/GPRS结合,刘士敏等(2013)[28]设计了针对温室大棚中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等参数的无线实时监控系统,采用WIFI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当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可以通过蜂鸣器报警和GSM短信息报警。李颖慧等(2013)[29]设计了基于ZigBee的营养液电导率实时测量自组织网络,同时系统集成了GPRS模块,实现了营养液电导率与温度信息的远程传输与监控等功能。有线通信具有高可靠性、速度快、稳定等优点,但布线繁琐、成本较高。无线通信方式具有设备移动性好、不需或只需少量布线的优点,但存在易受环境影响和延迟较大的不足。从发展角度而言,WIFI网络因具有带宽较宽、传输速度快、兼容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30],将会成为设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也将是温室信息传输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4结语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带动相关高科技领域发展空间科学技术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相关高科技领域的进步具有带动意义。1.医疗技术在载人航天过程中,宇航员快速离开地球进入宇宙空间,由于物理环境的急剧变化,宇航员身体状况及各项生理指标将产生明显不同。通过对宇航员的骨流失、肌肉萎缩现象的监护及防治,可以提高地面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水平。此外,通过长时间、实时对宇航员的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医学生理信息遥测技术也得到极大发展和完善,从而间接促进人类的生存健康。2.能源学对地观测卫星是石油、煤炭、地矿开发的重要手段,在能源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对能源的区域、储量、地质条件等指标进行全面勘测,提高能源的开发效率。当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地外天体蕴含丰富的天然资源,这不仅是地球资源的有效补充和储备,也间接推动了能源开采技术的发展,对缓解世界能源危机具有积极作用。3.生物学太空的高真空、弱重力、微磁场等环境,是地球表面无法具有的。通过在宇宙空间开展实验研究,可以进行太空作物的培育,优化农作物生产。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可以获得质量更好的蛋白质单晶,利用这些单晶可以获取蛋白质的结构信息,从而有利于新药的研制[1],促进疑难病症的解决。

(二)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空间科学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息息相关。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提高本国的空间科学技术水平,并通过各项政策和措施吸引高端人才、借鉴他国经验技术,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首先,空间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不但通过预测、防治自然灾害减少国家经济损失,而且催生大批新科学、新技术,促进电子、生物等新产品研发,形成产品的科技优势,增强商业竞争力,创造经济收益;其次,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不仅信息安全以空间科学技术为依托,军事现代化发展也需要空间科学技术的支持;最后,空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及政治话语权,当今许多重要国际议题都与太空有关,只有提高空间科学技术水平才能避免受制于他国,在国家间的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空间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国际问题

(一)航天器撞击事故时有发生由于轨道资源有限,人类对卫星的控制能力有限,航天器运行中的碰撞时有发生。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事故发生后,美俄均要求对方对此次事件负责,俄罗斯太空专家指责美国太空总署未能在事前及时发出预警,而美国太空总署则表明发出预警并非他们的职责。事故导致美国卫星服务部分中断并产生了数千个太空碎片,分布在高度为500公里至1300公里的太空中,体积较大的残骸形成两团碎片云,负面影响深远。航天器碰撞不仅会威胁宇航员的生命、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事故中形成的太空垃圾分布在各个高度的卫星轨道上,也成为今后太空碰撞事故的隐患,可能引发连锁效应。由于太空垃圾和航天器的相对速度极大,即使是轻微的摩擦碰撞,也会形成极强的破坏力,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极小的垃圾碎片由于数量多、分布密集、覆盖面积广,对其跟踪监测的难度较大,与航天器发生碰撞的概率相对较高,一旦发生接触,可能会破坏航天器的表面材料,对器件造成损伤,使航天器的表面性能发生质的改变,影响正常运行及工作;较大的垃圾碎片则有可能改变航天器的飞行姿态,使其偏离运行轨道,甚至穿透航天器表面,破坏内部结构,摧毁工作系统。报废的航天器残骸及碎片可能会坠入大气层,虽然大部分会被烧毁,但仍有一些落在地球表面,如果掉入人类聚居区,将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空间资源争夺日趋激烈1.频轨资源频轨资源是卫星系统建立的基础,为卫星提供电波频率及运行轨道,具有有限性及不可再生性。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国通讯、侦察、军事需求不断增强,频轨资源日趋紧张,对地静止轨道资源及非静止轨道资源均非常稀缺。由于卫星轨道位于人类共处的宇宙空间之中,属于全人类所共有,各国都有分享资源的权利,因此必须依据现有规则合理、有序、科学利用,出现纠纷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目前国际采取的开发规则是“先申报即可先使用”,由此各国纷纷加大频轨资源的申报力度,竞争非常激烈。由于美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空间科学技术,频轨资源申报远远早于其他国家,因此较好的频段和轨道位置已被占用,其他国家只能对剩余的频轨资源加紧抢占[2]。。2.物质资源目前,人类已经在地外天体发现丰富的物质资源,如铁、镍、铜以及稀土元素,对其他星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将有效缓解地球能源紧张。作为航天大国,尽管中、美、俄并未提出具体的开发战略,但都在进行多级超重型运载系统的研发,以大幅度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中国的长征九号火箭、美国的太空运载系统以及俄罗斯的安加拉火箭的运载量都接近100吨,可重复使用运载系统可以实现载人勘探以及地球和太空之间的货物双向快速运输,太空采矿已成为国际竞赛的新项目。

(三)太空军事化导致世界局势不稳定1.侦察卫星窃取情报破坏政治互信在目前已经发射的军用航天器中,用于窃取军事情报的侦察卫星约占60%以上。美国作为科技大国,为了维护其霸主地位,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展侦察卫星技术,并于1962年5月发射了第一颗详查型电子侦察卫星。美国利用侦察卫星打造的“美式监听帝国”一直对他国进行军事情报窃取,遭到国际社会的抗议和抵制。特别是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披露了美国的“棱镜计划”,被监听者的电子邮件、视频照片、语音聊天、存储数据、通话记录、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社交网络资料细节等个人隐私都被美国政府监控和掌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中国的华为公司均在其监听名单之列。尽管美国政府以反恐作为窃听借口,依然无法平息各界质疑,引发了强烈的外交地震,国际间的互信遭到重大挑战。2.太空军事竞争使世界安全形势恶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军事活动的热点区域不断向太空发展。尽管由于成本、技术原因,当前的空间科学技术在军事活动中只起到辅助性作用,但军事发展仍呈现太空化趋势,各国纷纷针对太空战加强军事力量。受科技水平和霸主思想的影响,美国的太空武器研制和太空军事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俄罗斯于2001年正式组建独立的航天兵部队,成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一个独立兵种;印度于2007年筹建“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以管理印度的空间资产,并着手对太空战武器进行概念性研究;日本于2009年通过了《航空基本法》,使日本航空自卫队得以利用太空资源,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未来太空行动奠定法理。自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太空军事竞争,不确定性增强、可控性降低,相对稳定的世界太空格局面临失衡危险。

三、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太空垃圾数量多、寿命长自1957年开始,世界各国出于发展需要将数以千计的卫星送上太空。由于航天器爆炸的残骸、宇航员丢弃的生活垃圾、报废的卫星以及其他人造物的存在,地球已经被数量巨大的太空垃圾包围。目前,大约有3000吨左右的太空垃圾绕地运行,其中可检测的大碎片约为1.8万,小碎片约为10万,微小碎片则多达几千万[3]。大部分的低轨道太空垃圾会落入大气层通过摩擦燃烧殆尽,但高轨道的太空垃圾寿命都可达上千年,有些甚至会永远在太空中飞行。尽管人类提高了对太空垃圾的监测跟踪水平,但仅依靠改变航天器轨道高度的方法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太空垃圾的撞击。目前,如何清除太空垃圾、保持太空环境的清洁仍然是全世界面临的艰巨问题,至今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太空垃圾的年增长率已经高达2%—5%。

(二)地球资源短缺,各国加紧对外扩张目前,太空资源的有效开发依然集中在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无污染等环境资源方面,主要为物理、生物、生命等学科服务。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地球上人口爆炸,地球资源日渐匮乏,人类面临着土地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生态危机。由此,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转向尚未开发的其他星体,计划开采物质资源、建立太空城市,以保障人类的长远发展。如今已发现月球富含矿产资源,在类木行星和彗星上存在大量的氢能资源,火星上的铁矿物质十分丰富。按照当今科技发展的速度,未来人类极有可能获得其他星体的物质资源及地理空间。因此,各国都加紧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太空资源开发、运输技术的研究,以争取未来在太空资源归属问题上占得先机。

(三)现行的国际太空法存在缺陷自上世纪50年代美苏太空竞争以来,人类不断向地外发展,由此产生了国家间的太空权益与责任问题。目前国际上制定了5份关于太空活动的法律文件及4项基本法律制度,确立了人类太空活动的准则,无限期有效。不仅规范了人类的太空行为,而且为妥善解决太空领域的国际纠纷奠定了法制基础。国际太空法对太空活动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保护空间环境、增强国际合作互助、保障全人类对太空的自由探索、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国家对自己发射的空间物体保持管辖控制、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至太空等方面。但随着空间发展水平不断加深,国际太空法暴露出涵盖面窄、盲点多的弊端,如地外行星矿藏勘探成果归属、太空垃圾的管理、太空开发智能财产权保护等问题均未建立相关条例,导致国际争端的解决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依。

(四)美国的霸主思想和太空军事化威胁世界和平美国的霸主思想使其在军事上采取前沿存在战略,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驻军,肆意干涉他国事务、发动战争,严重破坏地区稳定。为了维护霸主地位,美国利用太空科技优势对各国情报进行监听,上至国家政要、下至普通百姓均在其监听范围之内,严重违反国际法,侵犯人权。在情报安全问题上美国采取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加剧了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对实现世界和平有害无益。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中依靠太空信息支援体系取得胜利,使其认识到空间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巨大价值。2001年1月美国进行首次太空战演习“施里弗—2001”;2005年4月,美军成功发射可干扰别国军用卫星工作的“XSS—11”;2010年4月,美国空军首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发射入轨,标志美国加快太空军事化步伐[4]。鉴于美国的军事威胁及国防需要,世界各国迅速开展太空军事化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太空军备竞争,导致世界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四、未来空间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快太空垃圾清理方法的研究目前,人类尚未掌握有效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主要通过将废弃卫星推到其他轨道、监测避让的方法避免航天器碰撞事故。要从根本上解决太空垃圾问题,关键在于清理方法的研究。目前各国提出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在地球发射激光分解绕地运行的太空垃圾,通过“太空风车”清扫太空碎片,通过“太空弹弓”捕获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气层燃烧以及通过在大气层制造爆炸使人造卫星残骸进入低轨道燃烧,但都仅停留在假想阶段,尚未有政府或商业机构付诸实践。世界各国应通过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加速研发的手段寻求清理方法,以消除太空垃圾带来的潜在威胁。

(二)完善太空领域的法制建设国际太空法是人类太空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产物,应随着科技进步及问题的多元化不断完善。首先,各国应达成共识,加强沟通合作,为完善国际太空法律体系提供可行性建议;其次,进一步明确太空活动的权利与义务,细化法律条约,保障有法可依;再次,强化法律的执行效力,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最后,充分保障太空产业尚不发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外太空公约》阐明太空属于全人类,太空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各国应携手进行开发研究以解决地球资源紧缺的问题。

(三)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国际合作人类需要的是各国平等共存、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但当今世界恐怖主义依然盛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局势动荡。面对这种局面,各国要增强政治互信,合理利用太空军事技术携手打击恐怖犯罪,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根据现行的空间法律法规,禁止在太空中进行武器试验及军事部署,限制发射核动力卫星,以维护太空和平与安全;促进经贸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与民生,以国强民富作为国家目标;加强本国信息安全保护,将空间科学技术应用于国家安全防卫,共同抵制美国窃取他国情报、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行为。此外,美国应认清国际形势,放弃对“霸权永续”幻想的追求,停止以太空军事化为筹码的制约、威胁他国的行为。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①界址点与宗地线(图1)宗地线上附着的界址点。界址点参与重生成界址线。界址点的最终标定精度影响界址线(由入库软件依据原始的界址点和宗地线绘制成)的重生成质量。②宗地权属线与接边处理(图1)宗地线需要接边。接边处的宗地线在同一处的描述表达,决定接边处理的质量。接边成果参与重生成界址线。接边处理不到位会导致不必要甚至错误的宗地边界线段。③界址点与接边处理(图1)界址点参与接边工作。接边处界址点个数、位置等要素的一致与否影响着接边质量。接边成果决定界址点的取舍。不必要或错误的接边成果导入后期入库软件后,检查处理时软件会提示甚至强制建库员改动界址点(例如加界址点),否则无法成功入库。④微短线由上分析可知,界址点、宗地线、接边处理三者相互影响问题的症结在于微短线。微短线的存在,有数据接边处处理时产生的,也有MapGIS软件处理时产生的。消除微短线,以上问题就解决了。

2基础空间数据优化处理方案

优化处理伴随基础空间数据的生产过程。

2.1原始数据准备1———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为保证调查结果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有效衔接,所需资料:①1:5000比例尺DOM可作为权属调查的外业工作底图;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用来提取各级行政界线以及与权属界线有关的主要地物;③原有的权属登记资料可用来确权的;④各等级控制点成果、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包括数字化)、最新的二调成果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国有土地报批和林权证发证资料及原始档案、权属界限协议等历史档案资料。

2.2原始数据准备2———调查路线和数据采集处理办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2.1①中所指调查工作底图,实地调查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影像清晰的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进行判读,标绘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权利人;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明显变化的,采用RTK获取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测绘权属界线。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模式数据采集方案:白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宗地权属界线调查,由村民小组长或代表人、人正确指明权属范围线位置,专业作业员判绘完成所有权原始数据采集;晚上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和野外记录在计算机上运用MapGIS软件进行上图和必要的属性录入。保证矢量数据与外业调绘结果一致。

2.3优化处理1———界址点的制作依据设定界址点位置的“三原则”(宗地权属线相交处、宗地权属线大拐弯处、地类变化处),在野外调查时在工作底图标绘界址点,内业上图时制作成点文件“.WT”。点制作优化处理:①MapGIS中不易在线交汇处和线节点处绝对捕捉点,所以转入CAD软件操作是个好办法,可逐一移点至绝对捕捉到位并改变颜色,全部完成后依据颜色提取移好的成果点。但是需要注意:⑴不能漏移点,⑵要放大视图,将点正确移至线交汇处。②MapGIS中同位置的界址点不能重复或偏位,偏位会产生后期重生成的界址线与原宗地线间存在缝隙,或入库软件报出界址点不在界址线的错误。③一条权属线上两界址点过近(此多为不必要的点),会导致入库后产生微短界址线。

2.4优化处理2———宗地线的制作依调查结果,绘制宗地线文件“.WL”。线制作优化处理:①放大影像底图,依据外业成果绘制宗地线,宗地线的矢量化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界址点的定位精度。同时,线需要有充足节点,以保证宗地线的光滑。②对于宗地线交汇处,宗地线上的节点不能离此太近且不能使相交的宗地线空间上形成小角度尖角的情况。这样做的原因是:提高后续移动界址点(绝对捕捉到位)的正确性及库中生成的界址线准确性;解决后续数据库中“SYQ融合成DJZQ”、“DJZQ融合成DJQ”时出现“倒刺”现象(图3)。③MapGIS绘制宗地线时,不能保存线拓扑检查结果(避免线的微小偏移),否则接边处会产生缝隙。④正确方法处理完宗地线中微短线,可提高后续工作效率:在MapGIS的线工作区属性检查(图4)中,点击长度字段,双击右侧的长度值列表中的微短值,定位到对应宗地线,结合影像底图合理处理。

2.5优化处理3———宗地面的制作宗地线绘制无误后,可使用线转弧段功能,制作宗地面。面制作优化处理:①先处理微小碎图斑,同样可提高后续工作效率:在MapGIS的区工作区属性检查(图5)中,点击面积字段,双击右侧的面积值列表中的微小值,定位到对应宗地块。此情况多为宗地线尚存在微短值,故转而处理微短宗地线,处理完毕后,重新生成宗地面,结合影像底图重新检查处理微小面,直至无。②为属性挂接操作方便,将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预编宗地号、宗地统一编码、宗地四至、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坐落单位代码、坐落单位名称、权属性质等分别制作成点文件,保证文字注记的左下角点位于对应闭合宗地线内,然后可完成点与区合并步骤。③对于宗地面文件里的权属单位代码、坐落单位代码两字段,需要提前制作好权属单位代码表,根据制作结果对应对宗地块赋值正确的代码。权属单位名称采用“xx乡xx村xx组”形式,杜绝全县内有同名村名情况,方便后期数据区分与统计。④面(点、线的也可)的其他属性字段都可用MapGIS的空间赋值(图6)或条件检索(图7)功能赋值成功,或者通过ArcGIS属性匹配挂接实现。⑤各文件里的属性字段中是否有空值,可通过工作区属性检查来查询。

2.6优化处理4———空间数据的接边数据接边,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数据库建设质量及数据处理的难易度和效率。数据接边的几点操作要领:①线状地物的宗地线的对接要保证质量,着重处理掉微短线,否则残留的微短线,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②数据衔接处界址点要特别注意保持一致(个数、空间位置),并结合影像底图检核界址点设置的合理性。③宗地线的接边处不能产生线或宗地块的冲突,抑或存在缝隙现象,并保证图形和属性要素的逻辑一致性。④数据接边处需要检核宗地面属性字段内容的合理性,特别注意与外调结果的一致性、与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结果的相符性。

2.7数据成果的ArcGIS拓扑查错将MapGIS基础空间数据转换为shape格式,导入入库软件里,并融入地籍区地籍子区属性信息,由入库软件导出MDB数据。在ArcGIS软件ArcCatalog工具中依质检要求的拓扑规则,对MDB数据进行质检(图8)。图9中显示了质检结果:宗地面有3处空隙,地籍子区有5处空隙,宗地面和地籍区间有11处不重合,宗地面与地籍子区间有14处不重合,地籍区域地籍子区间有5处不重合。界址线与宗地面的宗地界线间有79处不重合,界址点有9处不在宗地面的宗地界线上。总体来说,拥有1.8万多宗的基础空间数据在MapGIS阶段处理结果质量较好。

3总结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拉体系;四段循环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坚持不懈地狠抓教学质量,才能确保培养人才的高素质高质量、这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根。如何构建科学而又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监控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已成为办学中一个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1998年9月建立了我校四段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并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由于该体系由四个阶段构成,并具有周期循环之特点.故称为四段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四段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体系”的特性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管理不但涉及从培养计划制定到实施的全教学过程管理,而且还必须要有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建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应具有对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的功能而且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可协调性、可持续性。我校的四段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体现了这此要求

(二)“体系”的结构

为使“体系”的监控与学校的教学现状实现同步化,以便实现对教学的实时监控,我校对该“体系”的结构设置为“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学期中教学质肇跟踪、学期末教学效果鉴定、寒暑假教学研修优化”四个阶段共30个监控项目。其中.在学期初阶段内,设置了7个检查项目—教师配备情况、教材配备情况、教学督导计划、授课计划制定情况、教案撰写情况、教研组活动计娜.教师进修计划;在学期中阶段内,设置了9个跟踪项目—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研组活动状况、课堂教学交流、教案检查、作业实验实习抽查、座谈会召开、期中考试抽查、质量跟踪综合分析、教学实施计划调整在学期末阶段内设置了7个鉴定项目—迎考与命题、期末成绩质垦分析、优秀教案评比、教学方法手段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教研活动评比、质量监控资料汇集;在寒暑假阶段内,设置了7个完善优化的项目—教学研讨交流、完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配备教材、配备教师、授课计划制定、认真备课。

(三)“体系”的功能

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体系”设置了相应的四个时间段。这四个阶段既是各自独立、各具功能,又是密切相联、相互衔接、紧密协调、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每个阶段又有监控重点的不同学期初重点监控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学期中重点监控计划的实施、各教学环节执行的过程获况,学期末重点监控其教学的最终效果,寒暑假重点完善优化体系,整个“体系”构成了对教学质量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了对全校的教学进行分阶段、循环式、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的功能。

二、四段循环式教学质最监控体系的运作实践

(一)“体系”总体的运作原则

为解决“体系”的操作性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目标明确化、项目分解化、内涵标准化、任务数量化、进程一致化的操作办法。开学初,我们及时将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总目标要求布置下去。例如:我们编制全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学期教研工作要点在开学准备周就发给各教研室各科室根据学校总目标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分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目标的明确化保证了上下监控的一致性。为减少各科室在执行“体系”时的偏差.我们对各阶段监控项目进行了分解与细化、量化,对项目的内涵制定了标准,例如制定了论文评分标准、听课评价标准、课程质量分析标准等,在各阶段实施前一周开会统一布置,并将该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要点、各监控项目的分解执行步骤及一系列规范标准的管理表格发至各教研室,由于我们坚持了上述做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各科室执行该“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使全校教职员工步调一致,同心协力。

对于解决“体系”的协调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从组织管理机制人手的办法学校成立了教育研究室,由教学校长兼任主任,还配备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该室作为学校的一个智囊机构对全校的教学培训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参谋、审议,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仍由学校各职能科室负责同时,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重任纳入该室负责因此,’‘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需协调的各类同题从组织管理机制上得到了保证。

为解决“体系”的可待续性问题.我们根据各个专业、各门课程、各个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状况建立了竞争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例如;制定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审考核制度、教师业绩考核实施细则、教师工作量考核细则、教师聘任制度、学科负责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各部门及教师个人抓教学质量的优劣与部门、个人的业绩相挂钩,从而,提高了大家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从管理机制上保证了该“体系”能保持良性循环持续运行。

〔二)“体系”在学期初阶段的实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期初的监控是本体系的启动运行阶段,因此,确保该阶段的良好运行是确保”体系”全过程正常运行的关键根据学校开学初的教学特点,我们把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教学督导、教师进修、授课等计划的制定。教师与教材配备情况的落实上。在开学前教学准备周内将体系设置的了个监控项目逐一认真抽查例如教案撰写这一项目中的内涵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开学前必须至少完成2周以上的教学课时数的规范教案检查时就要看教师是否按规范教案进行撰写,即是否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来,检查是否备足么周以上的课时数以及是否制定了学期授课计划,井将其检查结果进行考核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立即要求教师进行整改。通过对7个项目的逐一监控,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三)“体系”在学期中阶段的实施

根据教学的过程要经过很多教学环节的特点,在该阶段设置了与教学各环节紧密相关的9个监控项目,重点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分析,充分体现了过程控制的思想。

一是狠抓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为在该阶段对质量实现过程控制的目标,必须要严格教学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我校对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教室管理等诸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认真的修订,编写并印刷了我校的《教学管理手册》教师人手一册这样.不但大大规范了教学管理而且使教学质量的跟踪在管理制度上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跟踪期初制定的各类计划的实施及各教学环节执行的过程状况例如对各位教师的学期授课计划的执行进度,包括其中的实验完成率的执行情况、作业与实验报告的批改状况都必须经过专业组长检查,认真填写由学校统一下发的规范用表,并按时上报责任部门;又如:认真检查一本全面记载并反映各教研组开展教学主要内容的“教研组工作手册”,从而对各个教研组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以及计划与教学环节的执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教学质缝如何,不能只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检查,更应该重视深人调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情况,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作为加强教学宏观管理的依据。我们获取教学信息主要采取了6条途径:第一,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及时沟通教与学的动态信息:第二,开展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第三,各教研组、教研室、教务科、研究室等不同层而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的各类座谈会第四,开展听课,学校制定了听课制度,并定量规定了各位领导、教师每学期必须听课的最低次数,听课后,必须填写“听课评价表”;第五实行对考试课程进行质量分析的制度,每门课程考试结束3天内,教师必须认真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该分析表含有考试概况、成绩分布曲线图、较好方面、较差方面、整改措施与建议等五大项目栏;第六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有关教学环节事第七,教研室与教研组开展质量跟踪的各类反馈资料。教务科、教育研究室对收集的信息按类别进行分析整理,再反馈到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以便及时解决。

(四)“体系”在学期末阶段的实施

创造良好的教学开局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跟踪其过程最终教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劣最终必须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因此,该“体系”在期末阶段设置了对教案、教学方法手段、论文、教研活动等7个项目进行教学效果的鉴定,充分体现了目标控制的思想。

〔五)体系在寒署假阶段的实施

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样,该“体系”利用学校放寒暑假这段修身养性的大好时期,在这阶段设置了7项监控项目,结合对本学期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综合结果,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为“体系”的螺旋上升增添助动剂和润滑油。

首先,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完善工作在市场需求或政策出现较大改变时,我们及时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例如为适应宝钢企业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我校从1997年7月起开始探索“二二制”(即二年“宽基础”加二年“专门化”)教育模式。我们化大力气制定了机械、电气、管理三人类“宽基础”以及10个专门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时限内,可以获得最高的合格率和最大的适销率。又如:从1999年开始,上海市中职毕业生已由单一的就业目标变为升学、就业两个目标,我校的毕业生也已不再是宝钢包分配,而逐步趋于市场化、社会化针对这一变化,我校对中职学生制定了专业型(就业)与升学型二大类的教学计划,学生进校统一学习公共文化课程,一年半后采取由学生自愿选择与学校组织分流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分流。该教学计划突出了“阶段式、模块式、多技能、重特色”的特点,进步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计划为解决四年制教学计划周期较长与市场瞬时变化快的矛盾,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及“体系”反馈出的综合结果,每学期要对教学计划作部分调整.并编制出“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使四年教学计划的宏观调控与学期教学实施计划的微观实施得到了有机统一。

其次,开展教学教研总结交流活动。由于教学质最监控是一个新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深人研究,经常地交流为此,学校举办了一些研讨会。例如召开“二二制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学期教学工作研讨会”、“教学研究年会”等等。既交流了经验,又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对于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它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全位、深层次的。

实施体系近4年来的实践,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较为突出的有以「几点二学术科研双丰收、教师素质大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

(一)学术科研双丰收

为提高广大教师撰写教育论文的质量,营造学校的教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氛围进而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休系”中论文评比项目的要求,我校组织评委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进行评选对入选的论文每年编辑并印制学校的年度论文集然后,对其中优秀的论文,再组织教师进行重点修改,参加市级以上各系统的评选或向有关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推荐.从实施“体系”以来,我校教师论文获市级以上等级奖的数量从零起步增至19篇,其中1篇反映我校教育改革成果的论文《“二二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转型教育模式》,在2000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评定为一等奖。还有1篇论文《机械类“二二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交流学会评定为2001年度“国际优秀论文奖”有6篇论文己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1998年,我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CNFUCA)立项课题中《“宽基础,活模块”-KH模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在1999年底就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反映我校研究成果的2篇论文在全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专题研讨会上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发表在一本反映该课题科研成果一一《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上。全校已形成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良好局面。

(二)教师素质大提高

由于该“体系”最后一个阶段设置的教学效果的鉴定的多数项目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因此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综合素质也大大提高。我校教师参编与自编教材由原来年平均3本提高到5本制作多媒体课件有9门制作教学薄膜20套。从组织的教案普查、特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各类评比活动的获奖情况来看,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每学年对教研组工作项目的评比,主要根据“教研活动、常规教学与组织管理、教学数量与质量、教改与教学研究、师资建设、教学文件及资料”六大块共21个评比项目,采取定性与定缝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法。此项评比活动实际上也是对各教研组教师群体素质的综合鉴定与评比,评比结果的一个侧面也充分反映出教师综合素质确实大大提高了。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环境工程是培养具有扎实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基本理论;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控制技术;具备环境工程基本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操作、环保项目施工与管理及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环境保护一线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和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专业。莆田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是莆田学院第一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办学历史已有13年,先后为社会输送了近千名优秀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现为福建省环境工程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成为莆田学院“卓越计划”培养试点,期望通过计划实施,促进环境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为莆田学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卓越计划”建设中,毕业环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仍然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理论和实践机会。因此,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素质和其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是反映“卓越计划”成功与否的标志。本文就莆田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调整毕业环节进度

对于普通毕业生,毕业环节教学是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环节时间在10周左右,扣除写论文、答辩等时间,学生真正进行毕业环节实践的时间非常短,而且目前就业越来越困难,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要还去应聘、面试、找工作,还有部分考研的学生,他们的考研面试也在这段时间进行,这些事务占用了大量时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产生了强大冲击。为此,莆田学院在制定“卓越计划”培养计划中,毕业环节工作大大提前,其中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在第六学期期末完成,第三学年暑假就进入“卓越计划”合作基地,开始边实践边做毕业论文/设计,整个毕业环节时间跨度超过40周,这样既能保障毕业环节的时间,也可以解决与找工作、考研的时间冲突问题。

二、加强指导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要求毕业环节的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莆田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学校,办学历史积淀较浅,校内教师虽然都具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实践经验缺乏,为了保障实施“卓越计划”的优秀师资资源,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指导教师综合能力培养。(一)加强指导教师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原有教师考核系统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教师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中,忽略对自身实践经验的培养,逐渐脱离了实际应用,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使得许多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学校出台的制度和政策,学院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教师的实践锻炼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连续进行或间断式开展实践。由教师自行联系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研习、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活动、参加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办的研习班或实训班。第二,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全职在企事业单位开展研究和深度服务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不少教师被企业聘请为技术顾问或客座研究员,这既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教师科学视野,也为教师指导毕业实践环节提供了很多素材。(二)推进指导教师的学术交流学习学院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福建省重点学科和“生态环境与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平台,设立交流基金,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中青年骨干前往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在此政策激励下,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先后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等进行进修访学。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为他们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提供更多机会。通过这些交流,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了环境工程“卓越计划”的毕业环节的指导质量。

三、建立高质量的“卓越计划”合作基地

学院“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实行“3+1”模式,第4学年在合作基地培养,他们的毕业论文/设计基本都在合作基地内完成。因此,合理选择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卓越计划”合作基地,是保证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学院从常年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卓越计划”合作基地,比如,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普罗达克森(莆田)水处理有限公司、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厦门中迅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碧水蓝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基地都具有较强的从事环境专业的研究和工作的基础,有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合作导师,且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改的项目,可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通过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合作,有力促进了“卓越计划”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的提高。

四、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指导

普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环节通常是在单一的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大部分课题来自教师的科研前沿课题,本科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且易使培养的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卓越计划”的毕业环节中,实行“双导师”培养体制。“双导师”中校外导师由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学术背景,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家或有一技之长的专家组成,他们长期工作在环境工程设计和解决环境实际问题一线,与他们合作可以加强学生在毕业环节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在毕业环节实施过程中由校外导师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任务书,并提交到学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具体毕业环节的技术指导,按照课题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毕业环节过程管理、毕业论文的理论提升、资料整理,并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作为不断改进的依据,不断更新校内教学内容,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实行“双导师制”后,所有选题都直接来自校外导师单位的实际工作,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双导师制”的实施还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一些合作单位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可以在毕业前对实习学生进行考察,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实习学生就业的机率相应得到提高,用人单位由此缩短了试用期限,节约了培养成本。

五、强化过程管理和监控

“卓越计划”的毕业环节大部分在合作基地完成,其质量监控难度较大。学院据此制定了毕业环节管理和监控的计划,除了校内导师实时跟踪监控指导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环境工程系都定期到合作基地检查,包括学生出勤、实验记录本、毕业论文/设计进度等,基本做到周周有检查,月月有汇总。在毕业环节期间,“卓越计划”的学生回校三次,以组会的形式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汇报他们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卓越计划”下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学院邀请校外专家、校外导师和部分用人单位参与论文答辩,避免了毕业论文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时现场气氛明显活跃,学生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倒逼着“卓越计划”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提高。

六、结束语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问卷调查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科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经管类本科专业,形成了“校校办财经”的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可以说其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是其获得学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论文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毕业论文质量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2]。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的发展始于1979年,业已形成以工商管理学为主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经济学三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5080人。近年来,我校经管类专业在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仍存在总体质量不高、抄袭现象屡禁不止、内容空洞、论文过程管理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为此,亟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予以应对。

一、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概念的界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生死攸关的关键课题。那么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认为质量就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本科论文质量其实质就是指毕业论文写作和论文文本所达到某些衡量标准的水平和程度[3]。同时赵英才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衡量标准应包含的评价要素有专业性、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等[4]。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撰写、教师的指导、培养的目标、学科的科研水平等诸多因素,同时高等院校主管部门的管理绩效对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论文质量就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教师指导能力、学科科研水平和高校主管部门管理能力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所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应以质量为中心,构建全员参与、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对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撰写、答辩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保障,并借助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使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基于此,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论文的静态质量,在此主要关涉到对论文的结果进行质量管理,具体涵盖的内容有形式质量、内在质量和答辩质量。其中形式质量是对论文的结构层次、语言文字以及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方面所作的具体要求。[5]论文的内在质量则主要是指论文的选题价值及成果价值。而所谓答辩质量则体现在大学生的答辩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答辩质量的高低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对于论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另一个方面,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还应包括论文的动态质量,所谓毕业论文的动态质量在此主要是指对论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对毕业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质量监控,并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从而使得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得到切实的贯彻。

二、影响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有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学类,涉及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及金融工程等若干专业,其中由于投资学是2015年新增的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所以此次未有统计。本次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跟踪调查等方法,其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访谈法则主要是针对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参加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而跟踪调查则主要对2016届和2017届经管类毕业生的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将相关信息搜集整理。从质量管理系统的角度并结合本次调研的数据,课题组发现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主体、指导教师、学生、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及其他外部因素等。

(一)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承担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责任,决定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人员,由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所构成。这里主要由学校及学院等毕业论文管理者和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务办及教研室所组成。从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从学校层面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学校的毕业论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宏观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学校未颁布对该项工作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而学院本身又未出台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相关管理细则,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在论文选题、教师指导、成绩评定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水平欠佳,另一方面是导致学校各层级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效果欠佳,也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二)指导教师

众所周知,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对论文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论文的框架结构,直至论文的定稿,都需要指导教师2017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7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9)细心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调查中发现,有近92%的学生将自己毕业论文通过及取得优异成绩归结于指导教师的严格监督、主动指导,还有7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论文选题上的科学指导,另外还有80%认为是教师在资料收集上的帮助及研究方法上的指导等,然而同时由于学校生师比偏高、本身科研教学压力较大,以及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等缘由,仍有约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不太负责任,对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及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倾注精力不够,其结果就是导致其论文成绩不理想甚至未通过。

(三)学生

学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科研素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其中有近80%的学生是在4周以内完成其毕业论文,而在两周以内完成的比例也高达51%,由此可见,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科研的训练,而其自身在自主获取知识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其根本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而只能依靠东拼西凑来完成任务。

(四)质量保障激励机制

近年来,为促进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学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然而却疏于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保障方法,特别是对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更是如此,毕业论文的中期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而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所制定的诸多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教师的毕业论文工作职责划分不清,使得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之,学校、学院等各级部门对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色的教师和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也缺少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而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和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学生也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以上诸多因素的存在都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管理的体系,它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组织内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首先应科学构建从学校、学院到系部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工作职责,制定更为具体和详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细则,其次要强化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流程的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毕业论文的撰写历经始于选题、经过开题、教师指导、中期检查到最后的成绩评定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与完成质量息息相关,并都会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鉴于此,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作用的真正发挥有赖于其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责任意识的强化、指导能力的提高、指导方法的改进与自身修养的加强[7]。由于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因此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还要求有好的选题和创新,而好的选题和创新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学术前沿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的质量,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大力提升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校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学生现状,学校应该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社会调研、论文撰写、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企业参观实习等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使学生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塑造其严谨的科研态度,使得学生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能投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去,继而形成良好毕业论文工作氛围,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是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优劣的尺度和标准,对毕业论文质量有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湖南工业大学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设,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所谓全方位、多层次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不仅涉及参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而且还涵盖评价的角度与方法,也就是说质量评价既应该有结果评价,还应该有论文撰写过程、相关环节的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内容[6]。同时还要建立毕业论文奖惩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抄袭现象的处罚力度。当然事后的惩处,震慑作用是暂时的,难有长效,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能力和习惯,让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稳固的信念,逐步培养起求真务实的作风。

参考文献

[1]刘彬让.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2).

[2]安静,李风娟,兰海鹏.高校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6(26):31-32.

[3]宋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09.

[4]赵英才著.学位论文创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07.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1.1毕业生自身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多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这个阶段除了有毕业设计任务以外,学生也在进行顶岗实习或落实工作单位。面对各种人才招聘会,学生们东奔西跑,精力分散,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再加上指导老师管理、督促不到位的话,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设计中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2组织管理问题由于用人单位希望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大部分学生是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论文),且实习地点也相对分散,毕业设计周期长,部分学生面临求职或补考的双重压力,毕业设计环节经常是形同虚设,成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过场。;另外尽管学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相关文件,但大部分指导教师也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对于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存在困难。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选题(1)鼓励多样化的选题来源选题的来源可以多渠道,多方向。最好是结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除此以外,还可以是学生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且进行了研究的该专业的某一热点问题;在校期间申请或参与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或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写的创业计划;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及竞技性成果;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的某个子课题;所参加社团的研究课题等。(2)估计团队合作同一来源的选题,多人在同一个单位顶岗实习的或者是在同一个社团的,可以共同完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事先按照工作量进行明确的分工。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学生的认真程度、资料查阅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也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毕业设计(论文)形式。

2.2师资(1)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鉴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实习期间完成,而指导教师无法每天接触到学生,给予指导,而且有些毕业设计课题本身来源于学生的工作岗位,对于企业的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并一定熟悉或完成能够把握,因此,有必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二指导教师。即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名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取长补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控制、规范化程度及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校外指导教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具体技术、技能进行指导。“双导师”协同作战,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指导工作。(2)提升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中的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由于缺乏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的熏陶和锻炼,所以很少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都名不副实,这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四技服务能力相对来说是短板。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在聘用指导教师的时候,不得已这些教师也要硬着头皮去“作战”。面对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管理课题,由于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因此,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第二指导教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丰富其实践经验。这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鼓励老师利用假期,主动联系企业,抓住机会,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积累实际经验。作为教研室,在安排指导教师时,在教师数量允许的前提下,要优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要综合搭配考虑,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质控管理(1)制度保障管理规范,制度先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必要性不再是争议。关键点是如何切实保证这个环节的有效性,真正解决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院校都制定了先关制度,如《做好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等,这些制度是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的重要保障。同时,在这些宏观文件的约束下,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也不容忽视,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到最后的答辩,都要建立一系列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而且要有可操作性。例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的标准和指标按照学科类别(工科、文科、艺术类等)进行量化。从而规范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分。例如,表1为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量化评价指标体系。(2)技术保障为保证毕业设计管理质量和效率,很多高职院校应用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规范指导过程。现代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指导教师每天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系统可以实现师生活动,并保留有痕迹,动态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大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结语

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一、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除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外,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监控途径。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检查督促,也是实践教学指导的重要内容。与通过实践教学进行人才培养一样,实践教学过程与质量的监控方式同样具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的监控,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也是对实践教学过程的了解,是一种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监控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下面就我们所采取的监控途径进行逐一说明。

(一)结果监控结果监控,也就是成绩监控,是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具体的成绩。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成绩,但也不唯成绩论英雄。学院目的是要培养既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从2012年开始,学院组织了全院本科生参加的金相大赛,并在此基础上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2013年选拔的3名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金相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院还获得团队优胜奖。除此之外,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级别的大学生英语竞赛、物理竞赛、数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道达尔”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3月,学院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更是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充分表明,通过锻炼,学生已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监控经过多年的实践,作为工科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深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各级机构和实验中心也为各位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核心课程所属的课程实验,任课教师都会准备详细的教学日历,对每次实验内容进行规定,不会随意减少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因为是课程实验而降低教学要求,反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每隔一定时间就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其重要性,并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将学生实验内容的预习情况纳入考核,每次上课前,任课教师都会对预习情况进行提问,并做好记录,作为预习部分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记录,确保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真正的实验环节锻炼,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个最终的总成绩。实习环节的监控相当重要。不论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带队教师都制订了明确的实习目的和计划安排。实习开始前,教师都会把实习单位的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掌握实习的基本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带着问题去实习。对于时间较长的生产和毕业实习,学生以顶岗实习或跟班劳动的方式,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现有的生产流程。从具体的操作中,获得真正的工程体验,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期间,还通过向实习单位有关人员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等情况。在实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做好实习记录、实习鉴定,书写实习感想和心得,最后参加学院组织的实习答辩。同时汇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实习成绩。毕业论文(设计)则是学生动手能力的集中培养,其分散性更强。除了指导教师的评价外,学院和学校还加强了过程监督,在毕业论文环节开始前,指导教师确定的选题经学院审核通过后下达任务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书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开展实验工作。在学期的中间,学院还组织中期检查,对学生前阶段的实验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后续的实验工作。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则要求学生将实验所取得的结果形成规范的论文,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走到讲台前讲述自己的工作,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通过过程监控的实施,学生在每个实践环节都得到锻炼,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学科竞赛监控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全面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结合专业特点,跨学科、跨专业参加校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从2012年开始,就在全院范围内组织金相大赛。2013年学院第二届金相大赛就有51人积极报名参赛,经过竞赛评比,有4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然后,学院在暑假期间,安排有关教师带领获奖的15位同学进行集中训练,再选拔成绩优秀的同学参加全国性的学科竞赛。通过实践教学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在,全院已形成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氛围。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证实自己后,他们会更加珍惜后续的实践环节的学习,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四)毕业后工作监控大学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人才,无论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在未来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能力和表现才是衡量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推动后续的教学改革,我们定期向用人单位或就读学校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原来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实践教学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实践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改革。调查发现,近年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的学生,在学习、论文的实验过程中,大多数都能迅速适应要求,开展实验工作。有的顺利完成硕士学位,有的由于学业优秀,直接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还有的获得国家资助成为公派出国研究生,前往荷兰、加拿大、美国等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有6名同学获得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8位硕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经过锻炼,纷纷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核心,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这些做法不仅让我们掌握了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劣,还很好地推动了实践教学的进步。

二、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