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奥运经济影响探析及发展建议范文

奥运经济影响探析及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2-04-13 05:19:40

奥运经济影响探析及发展建议

一、奥运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广泛参与度的体育盛会,它影响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影响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举办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奥运经济主要是通过两个传导路径实现,一是奥运产业间的传导,二是奥运地域间的传导。奥运产业间传导是指因满足奥运会需求而引发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的过程;奥运地域间传导是指奥运经济从举办地向国内其他地区辐射的过程。从作用方式来看,奥运经济具有引发效应、消费引发效应和品牌提升效应;从作用影响力来看,奥运经济有凝聚经济效应、辐射经济效应和瞬间放大经济效应。举办奥运可以提升主办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主办国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更多的国际投资和商业机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商业运作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奥运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奥运经济”的概念初现端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的历届奥运会,都不同程度丰富了奥运经济概念,并使之更加成熟[1]。历届奥运举办国和承办城市都获得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奥运不仅对举办国和承办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近期影响,而且还产生了长期的经济影响。

(一)奥运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1948年伦敦奥运开始,二战后的每一届奥运会都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体育盛事和文化交流,它已经被逐渐演绎为一门运营资金庞大的项目,或成为推动举办国经济发展的强项动力。在奥运前的建设阶段,围绕奥运的交通运输和场馆等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带动了举办国的经济增长;在奥运举办期间产生的各种奥运消费(如奥运旅游、奥运商品贸易),对举办国的商业、旅游、餐饮等产业有促进作用。奥运举办期间,除广告赞助收入外,还会产生大量的电视转播等收入。国际奥委会预测2012年伦敦奥运电视转播权收入将超过(以下数字均包括夏季、冬季奥运会)35亿美元,比2008北京奥运会的25亿美元还要高出40%。奥运后期,部分奥运赞助商以及特许产品制造品牌作用持续发挥。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受到持续性的正面影响。奥运会有一个完整的周期,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再到奥运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影响周期一般为10~12年。整体看来,尽管举办奥运国受奥运经济影响差异较大,“奥运后滑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很多成功举办奥运的城市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奥运给举办国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闲暇产业、电子与通讯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给举办国经济带来了影响(图1)。奥运会之所以对主办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奥运能够给主办国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根据林显鹏的研究成果表明,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一般持续12年左右,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后发性特征。对中国后奥运经济的发展来说,北京奥运的作用十分深远。奥运对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还将继续产生。从2003年至2010年,北京奥运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直接和间接影响分别为419.32亿美元和297.74亿美元。

(二)对举办国产生明显的经济溢出效应

举办奥运不仅对举办国经济有影响,也会产生其他领域的溢出效应。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尤其体育产业分别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和13亿美元的经济产值,无论是奥运会筹划阶段、举办阶段还是后奥运阶段,对拉动韩国国民经济有显著作用。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1997~2004年,悉尼奥运会所引发的旅游业总共吸引200万游客,全国获益近百亿美元。当然,不仅悉尼旅游业的利润创下新高,其餐饮业利润也创下最高记录。悉尼还开展了会展宣传战略项目,强调商务访问者的重要性,通过“悉尼能办好一届奥运会,我们就能办好任何事情”的宣传口号,突出悉尼在奥运会后能举办任何国际会议展览的优势,这就为悉尼在奥运会后成为国际著名会议展览中心奠定了舆论和营销基础。国际会议协会(ICCA)根据各城市承办2000年世界会议的数据分析,到2000年,悉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会议城市,据悉尼会议及访问者事务局资料显示,受益于奥运会城市形象,悉尼赢得了2004年至2012年45场国际会议的举办权。

北京奥运投资主要体现在对第二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旅游和奥运营运体现了对第三产业需求的增多。2004~2008年间,奥运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5%,其中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体育产业得到振兴,年均保持11.6%的高增长速度。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十一”出游的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奥运场馆、奥运城市成为很多人出游的首选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通报显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等主、协办城市的假日旅游全面升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了“十一”北京旅游的最热点区域,天津、上海、青岛、秦皇岛等城市也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热点地区。而在奥运旅游人气兴旺的带动下,各大中城市及周边休闲度假带、乡村旅游以及中西部生态旅游等都呈现供求两旺的特点。北京旅游局的统计报告也显示,在“十一”长假中,奥林匹克公园接待游客总计达到282.41万人次,约占全市景点接待总量的1/4,其中10月2日更是接待游客达52.7万人次,达到了最高峰值。“十一”期间,奥运场馆、奥运文化广场的文化功能初步显现,“水立方”首次作为演出场所举办的“梦幻水立方”大型水景声光交响音乐会更是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根据北京市旅游局的统计结果显示,黄金周期间旅游总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27%。

(三)拉动举办国GDP指数的增长

GDP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动力。奥运对举办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带动作用最主要是体现在GDP指数的增长上。与奥运直接或相关的产业只有50多项,包括文化与体育产业、建筑与建材产业、交通与信息产业、高科技与现代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奥运因素的注入将直接拉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举办国GDP指数增长产生第一轮拉动,而这些产业的增长又需要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产业的支持,因而会产生新一轮的GDP指数的拉动作用,如此循环传导,奥运投资的乘数效应拉动了举办国GDP指数的整体增长。奥运对GDP指数的经济效应以收入的种类用乘数计算,其中投资收入乘数效应为1.8,组织收入为1.2,旅游收入为1.5。从历届奥运举办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在奥运年的经济都有增长。在最近12届奥运会中,有7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在奥运年的GDP增速要比前奥运阶段快,说明奥运对举办国GDP指数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表1)。

奥运会对于经济总量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影响比较明显。如1988年举办奥运的韩国,举办前包括当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但奥运对经济总量较大国家的影响不明显,如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美国,举办前一年经济增长2.5%,当年增长3.7%,1997年的增长是4.5%。2008年奥运会,中国GDP的增长率呈现“一枝独秀”,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2007年增长9%。奥运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3,有望未来直追美国这个全球经济的火车头。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平均为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中国后奥运经济加快前进的趋势。

(四)拉动举办国行业经济

很多举办成功的奥运会为举办国行业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日本利用东京奥运会,通过展示政治、经济、科技、体育和文化成就,在世界上树立了崭新形象,一些产品,从此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牌。东京奥运会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日本从此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韩国1981~1988年筹备奥运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和27亿美元的国民经济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奥运对小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大国,中国受益北京奥运与澳大利亚受益悉尼奥运会相似,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而奥运结束后,各个行业受奥运影响大幅放缓,出现“低谷效应”,日本和韩国奥运举办期间经济总量比较小,奥运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比较大,经济增长率出现冲高回落现象,特别是建筑业下降最快,但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是澳大利亚奥运后唯一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表2)。

二、促进中国后奥运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中心意思是表征不同历史的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工具、符号、习俗和信仰等。许多成功举办过奥运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奥运盛会能够有效影响举办国的体育市场,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从根本上拉动了体育消费。目前,中国体育消费水平能否在后奥运时代继续维持,是能否拉动体育产业升级,增加国民经济的要点所在。成功奥运的经济效应促使中国向体育消费大国转变。中国将以成功奥运为契机普及体育消费,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用品市场。奥运投资是拉动体育消费和体育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是一个长久的事业,而体育消费应该也是长久的,如果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具有理性的体育消费模式:第一,以奥运等体育盛事引领的职业体育消费;第二,以体育服装等引导的体育品牌消费;第三,商业性体育俱乐部消费等。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民众的运动热情再一次被点燃,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着相关产品的经营利润和品牌价值的增长,中国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消费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第一,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工程。从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方案》,政府把群众体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并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应用体系的建设。第二,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1.6%,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4%和8.0%。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增长必将放缓。面对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市场的投资方向必将趋于风险小、运营成本低的项目。全民健身行业中的体育消费符合这些要求,所以未来大量的社会资金有望投入到全民健身中来;第三,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国人对体育的热情。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消费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有了以上这些基础,中国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消费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二)树立奥运场馆现代经营管理新理念,发挥场馆功能再生效应,提高赛后利用率

奥运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丰富场馆遗产,奥运后期的场馆经营管理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回顾过去的历届奥运会,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不同程度出现过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依照奥运举办国的经验,投资回收和场馆使用有着多方面的问题,如果建设基础设施和奥运场馆的投资不能如期回收,将会直接影响举办城市甚至国家财政收支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举办国城市与国家未来的经济建设也将遭受负面影响。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后的资金回收仅为期望值的5%,相关的财政负担直到2006年仍然是当地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北京市与奥运相关的场馆新建、扩建工程数达到31个,相应的辅助设施众多,与奥运区交通相关的道路改建、扩建,地铁、轻轨系统的升级及机场扩建等工程的投入在奥运历史中也是空前大的。因此,北京奥运场馆存在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和收益无法确定等特点,赛后场馆的经营管理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2]。奥运场馆赛后需求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一是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和体育竞技表演及体育训练组成的体育产业对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二是演唱会、音乐会、居民文化活动等组成的文化产业和事业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三是会展业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另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商业或社会需求。北京市要借鉴国外奥运会后园区和场馆开发利用的经验,建立奥林匹克园区管委会,加强园区规划和管理,并对场馆等奥运遗产进行商业化开发。管委会可以把奥林匹克的体育功能与商业流通功能相结合,打造中国高档体育用品集散中心,形成高水平体育用品购销的“北交会”。尤其是管理部门要加强奥运场馆的再利用,把公益性与经营性利用结合起来,尽量通过承办国内外赛事、进行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让全国各地民众进行参与式利用等方式延续其使用价值。中央政府应该支持北京市对奥运遗产的再开发[3]。鉴于其他国家奥运城市对奥运场馆经营管理的相关经验,奥运结束后,北京将可能对奥运公园或者大型场馆周边地区进行深层次的综合性开发,采取以地段养场馆的原则,逐步丰富场馆所在地区的功能,安排一定量的住宅区和服务设施,必要的办公建筑,酒店宾馆和休闲娱乐设施等,增加附近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利用这些场馆和设施的机会,使这些场馆真正融入到城市居民的体育生活当中。

(三)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业

体育用品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产业,其产业组织规模日趋扩大,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组织形态结构[4]。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所需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接近1.7亿元,到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年产值占GDP的比重有望增至0.3%。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规模将增加至1.3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估计到2012年时尚体育用品产业市场之收益高达354亿元,所占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的份额,将由17%升至27%。目前,中国拥有3万多名职业运动员,有近4亿中国人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而且这一数字还再不断增加。这无疑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带来了强大的需求,为中国创造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资源全球配置的国际环境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产业的良好机遇。在后奥运时期,随着中国消费能量加速释放,中国体育用品产业成功的品牌如李宁、安踏、特步、康威、德尔惠、361度、金莱克、鸿星尔克等,将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佼佼者。

三、结论与建议

后奥运经济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和体育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建议政府要统筹谋划后奥运经济遗产的挖掘、开发和利用。积极借鉴其他奥运举办国赛后场馆利用的成功经验,立足中国现状,制定一套合理利用场馆的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发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相关功能,承办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大型会展活动,实现场馆持续高效利用,带动周边商贸、餐饮、酒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打造集体育赛事、健身休闲、商务会展和奥运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加强奥运后经济走势的动态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体育投资、体育消费等,保持奥运前后经济运行的基本平衡。

被举报文档标题:奥运经济影响探析及发展建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tyjjlw/5974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