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范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范文

时间:2022-10-19 05:53:15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第一篇: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受到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外需求、自然因素、市场波动、资源价格、经济结构调整等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日益加快,现阶段正是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加快宏观调控,取得经济改革的重大历史阶段。从短期看需要经历阵痛期,从长期看,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调控机制,才能处理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矛盾,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对策分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也经历过了巨震。当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危机成效。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果然来临并逐步加剧,经济回落速度不断加大,经济多次触底,其迅猛之势波及到各行各业。如何应对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经济学家的最关心的问题。各界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寻找出路与对策。

一、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一)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呈现上升态势

截至2016年3月,CPI虽然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小幅下降,但整体水平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6年1月以来,CPI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再加上新常态下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央行采取了多种稳健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通货膨胀压力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二)生产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走势

随着外资资本的流入,我国人民币呈现了升值态势。2016年1月以来央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不断增加,促使国内投资需求开始回暖,使得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PPI同比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二、我国通货膨胀特点

(一)我国的通货膨胀与世界很多国家是同步的

本轮通货膨胀出现了全球一体化的特征。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要高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因此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百分之三是一个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字即为温和型通货膨胀,而对于我国来说,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五。以美国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其CPI出现大幅波动,一度达到了百分之四以上,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久就又抬起头来,上升接近到百分之六。CPI对于通货膨胀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晴雨表,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的到来,CPI指数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

(二)资金流动过快

2008年我国曾经推出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在当时对经济刺激起到了强心针的作用。但是巨大的流动性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后果。从201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市场流动性加大。造成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的反比、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的正比变化。

(三)经济机构出现变化

本轮通货膨胀带来了价格的上涨,其中以食品价格为例,农产品,如姜、蒜等涨幅明显,改变了农产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的局面。同时流动性过剩、游资炒作等带来了全国涨价、全民炒房的现象发生。

三、本轮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本轮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是国际经济冲击、内需外需的变化以及货币政策、人口红利拐点等等中期、短期因素影响造成。其成因具体分析包括:(1)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M2供应增长率快于GDP增长率,且在GDP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不断攀升。例如2015年GDP增长率比上一年度下降了零点四的百分点时,M2供应量却增长百分之一点一。2016年1月央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量又增加了将近2,5万亿。将M2供应量增加到了1446198.03亿元。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信贷规模的进一步增大,导致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的增加于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压力。(2)我国宽松货币刺激政策的滞后给通货膨胀进一步提供了动力。货币供应的急剧加大带来了人们的强劲的购买力,导致物价上涨剧烈。从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通货膨胀的滞后期大大地延长。(3)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人口红利时代过去。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人口红利时代过去,也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因。我国是人口大国,尤其是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使我国劳动力工资一直处于偏低的状态。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但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能成为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随着人口政策的制约,我国人口红利的时代也开始显现出颓势。2010年到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逐年上涨,但是劳动力供求却出现结构性趋紧。加上我国不断出台提高劳动力工资福利的政策,导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2011-2014年五年之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工资上涨的压力直接导致了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通货膨胀。(4)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因之一。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中间环节的获利要远远多于生产者的获利。流动环节的炒作现象过于强烈带来通胀预期升级。投机炒作、囤货惜售等现象是加剧通货膨胀的主凶。(5)巨额外汇储备截至2015年底已经达到了33304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外汇占款加大,带来基础货币多发。而且巨额的外汇储备不能用于社会保障以及国内需求拉动,只能增加货币供给,进一步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不会一路高歌猛进。在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后,虽然从近期来看仍然保持高位运行,但是已经开始有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目标就是将通胀率控制在温和状态范围内。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采用货币调控。短期采取的适度紧缩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后的过度膨胀。货币供应量连续回落下降了仅仅百分之三十。从目前来看货币紧缩的空间已经不大,为避免紧缩过度造成与市场的滞后现象,应适当降低货币紧缩力度。

第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为了调节贸易收支和国内供求关系。美国为了环节国内金融危机压力,压迫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国内主张加快人民币升值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言论,造成我国一个时期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通胀预期加速。适度上升汇率,可以刺激进口,抑制通胀,但是也会对出口带来冲击。实际汇率的升值是通过直接导致的是顺差减少,抑制输入型通胀,但并不能增加内需,只有收入上涨才能带来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减少顺差,增加内需。因此一段时间内工资成本和农产品价格的双重上涨在一段时间内势必会推动通胀。

第三,因此采取有效汇率稳定政策,形成汇率机制,增加汇率弹性,不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有利于减轻能源、原材料进口带来的输入型通胀,而且有效保持汇率稳定才会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在稳定状态。

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信贷调控机制是抑制本轮通胀的另一重要举措。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大小应在央行货币调控范围之内。因此央行的调控力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从央行货币调控角度进行反思和寻找对策是正确的思路。改革我国金融体制和货币调控机制,使其显现真正的威力,提高宏观调控效果。对货币政策进行差异化调控和动态监管。抑制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累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弱化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增强货币的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加强引导公众预期,防止由于预期不稳定导致的通货膨胀上升。

第五,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稳定,是财政部门抑制通货膨胀的有力措施,通过三农信贷资金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民增长助力。确保粮食和农民得到保障,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和产量,加大农产品供应,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保证粮农补贴,使农民得到实惠。

第六,打击炒作和投机行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货惜售的现象。规范市场,制定政策并保证执行力度。加强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第七,合理对外开放,抵御通货膨胀国际传导。保护支柱产业,强化国民投资待遇,限制国际资本流动,合理负债,建立抵御国际通货膨胀基金,提高抗风险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日益复杂,我国的通胀压力还是很大的。但从目前的形势分析仍属可控范围。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特点有着清醒认识以及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才是稳定民心,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正确做法。

参考文献:

[1]褚晓坤.以我国2010~2011年通货膨胀为例研究其成因及对策[J].商,2015,(50):164

[2]高华川,赵娜.基于多层因子模型的我国核心通货膨胀估计[J].统计研究,2016,33(4):36-43

[3]韩义民,程振锋,高俊学等.生态经济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N].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69-73

作者:赵玲玲 单位:深圳市海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篇: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摘要:

通货膨胀问题是经济学中争议很多的一个话题。本文从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出发分析通货膨胀,最后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出我国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货币超发,验证了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并对政府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验证;建议

一、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

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通货膨胀总是而且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现实中,货币数量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数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实证经济学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M2层次)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该经济体中的货币超发越严重。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的上涨,CPI指数是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近年来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涨幅一直高于非食品价格,并且超过CPI的涨幅。自2006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食品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就其CPI涨幅最高的2011年7月份来看,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CPI的构成和比重为:食品31.79%,烟酒及用品3.49%,居住17.22%,交通通讯9.9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衣着8.52%,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据此测算食品价格涨幅影响CPI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占物价上涨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食品价格涨幅对推高CPI贡献非常大。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6~2015年M2和GDP(单位:万亿元人民币)的比值,详细数据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自2006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过程,2014年末的M2与GDP的比值达到1.91的历史新高。就目前而言,西方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目前中国的比值远高于二者。由上述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超发现象严重,是影响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又是货币超发的罪魁祸首。我国一直是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出口战略,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巨额的外贸“双顺差”了,导致外汇节节攀升,通过查询《统计年鉴》(单位:亿美元),见表2: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知,从2006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除个别年份外呈现逐年攀升状态,到201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38430.18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外汇储备的总和了。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只能是本币流通,不能流通美元,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类似于“钉住”的货币发行制度,简而言之就是有多少美元流入我国,央行就按照当时的汇率发行多少人民币。这些年由于我国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增,外汇占款量很大,美元大量涌入我国,再加上国际热钱的涌入,所以印刷的人民币也源源不断地投向市场,但是这些投放的基础货币不是市场的有效需求,这就导致人民币超额发行,这些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演变成巨大的流动性,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四、从宏观角度对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建议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两个层面:一是在浅表层次,主要是货币超发,结构性等原因;二是在体制层面,当前通货膨胀的根源于长期的GDP至上的体制。因此,本文对政府治理通货膨胀提出几点建议:

1.严控货币供给,改革金融市场机制。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目前货币超发现象非常严重,政府超发货币的主要考虑是在“新常态”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筹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需的资金。同时也要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现在我们国家外汇储备在不断减少,但是外汇占款仍然很大,按照现在的货币流通和发行制度,国内市场不允许美元流通,只好拿去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而同时在国内市场,高能货币如洪水般投向市场,这些高能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会演变成巨大的流动性,使得本就过剩的流动性更加严重。

2.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升值的汇率调节方式,所以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汇率切实发挥调节国际间收支的相对价格功能,但是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我国政府要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传导机制是,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人民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可以采用“以邻为壑”的策略把国内的通货膨胀转移到国外,这样国内的高通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稀释”;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得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我国就不用千方百计地促进出口换外汇,而换来的外汇又用来超发国内市场根本不需要的人民币,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的恶化,同时我们可以拿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需要的物品,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3.加快外汇管理机制改革步伐。就目前而言,外汇占款仍然是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中国政府应该试行更加开放的外汇管理制度。现如今我国实行的是结汇制允许企业根据需要持有一定量的外汇,但是力度不够大,中央可以实行由国家储备向民间储备转变,实行“藏汇于民”,允许企业、相关金融机构等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的持有外汇,这样可以缓解央行收购外汇,超发货币的压力。

4.淡化GDP崇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当前通货膨胀的产生有其体制性根源——是各级政府片面追求GDP的产物,由于GDP是中央政府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硬性条件,各级官员为了自己的仕途当然要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这种考核机制,必然扭曲资源、商品价格的市场机制,权利与资本在价格形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央政府已经下调“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长率,而且在今年“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GDP的增长率调到7%以下,由此可以看出“GDP膜拜”已经开始退潮。其目的很明显:第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推进需求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从投资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第三,推进城乡结构调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第四,为了从根本上纠正错误庸俗的政绩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赵万明,刘竞.“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通货膨胀问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J],2012,(1):69.

[2]欧涛.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应对控制通货膨胀需关注的几个问题.武汉金融[J],2011.(12):23.

作者:魏征 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研究

摘要:

使用我国2004年1月至2016年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通货膨胀CPI月度增长率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探究二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发现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并在不同阶段变现为不同特征,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协整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增长迅速,M2余额已近150万亿,超过同期GDP总量一倍。货币大量发行虽然有助于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但也对物价水平造成了深远影响,央行是否存在“货币超发”成为业界广泛讨论的议题。本文使用最新数据重新系统检验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得有益结论。

一、文献综述

目前研究中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些文献认为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有影响,并用货币数量论来解释。孙韦和郑中华以CPI、GDP、M2等为样本,对我国历年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价格水平与前一期GDP增长率正相关,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期物价水平上升。徐韶孜使用M2和CPI月度数据,发现M2增加致使CPI上升,即货币供应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另外一些文献则利用相关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李颖等利用滚动VAR模型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然后使用非线性LSTR模型,实证发现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期限后,货币供应量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会减小。周翔和胡海鸥使用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外汇占款更加明显。相关研究几乎都表明,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有影响,但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别。本文仍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础,利用长周期数据揭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在相关结论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计与数据选取

遵循既有研究做法,选取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变量,CPI作为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样本期为2004年1月至2016年2月,均使用月度增长率数据。鉴于中央在2009年实施“四万亿计划”,这种大规模、非常规的货币投放会对总体结果造成特殊影响,因此将样本分为总体样本(CPI;M2)、除去2009-2010年的样本(CPI_ex2009-2010;M2_ex2009-2010)和只包含2009-2010年的样本(CPI_2009-2010;M2_2009-2010)三部分。相关数据均来自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处理使用EViews6.0。

(二)实证检验

1.协整关系检验

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显示,CPI和M2、CPI_ex2009-2010和M2_ex2009-2010、CPI_2009-2010和M2_2009-2010之间均存在单位根。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之后,各序列均呈现一阶单整平稳序列。在此基础上,使用E-G两步法对通货膨胀和货币发行量之间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使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方程1-3,结果如表1所示。010MCPI2++=εαα(1)回归残差序列在Eview中进行平稳性检验可知0ε和1ε是平稳序列,2ε为非平稳序列,即方程(1)和(2)是协整方程,方程(3)不是协整方程。这说明,在正常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当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货膨胀影响非常显著;即在2009-2010年的特殊时期,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们还发现,在方程(1)中,货币供应量增加1%,通货膨胀会减少0.146%,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成反方向变动;在方程(2)中,货币供应量增加1%,通货膨胀会增加0.196%,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成同方向变动;在方程(3)中,货币供应量变动1%,通货膨胀会反方向大幅变动0.387%。由此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撇开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货币数量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的物价变动。

2.Granger因果检验检

验结果显示,在15%的显著性水平,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总体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无论在正常还是特殊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关系密切。但在剔除2009-2010年的数据中,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通货膨胀却不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在2009-2010年中,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应量却不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见表2)。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系统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通常膨胀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长短期关系。结果显示,在一般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确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特殊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反过来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本文验证了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据此,要想较好管理通货膨胀,首先要控制流动性,把握好货币投放的节奏。其次要根据宏观经济所处的环境不同,有针对性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当经济受到极端外部冲击时,大规模货币投放虽然能够遏制经济恶化,但其带来的通货膨胀负面作用也是可以预见的,需要审慎使用。最后,由于通货膨胀在长期内有回归倾向,因此,需要将通货膨胀水平控制在低波动区间,避免出现恶性循环。

作者:刘裕文 罗梓健 罗达聪 单位: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thpzlw/69897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