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上市公司会计职业判断范文

上市公司会计职业判断范文

上市公司会计职业判断

一、上市公司会计职业判断主要内容

新的会计制度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了会计职业判断,不但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把许多核算政策的选择权下放给了企业,给予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例如对于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判断该企业是否对受资企业具有实质上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以此作为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的依据;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企业究竟应采用那种方法,需要会计人员判断;存货期末计价需要会计人员分析判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成本,存货应当采用总额法、分类法还是单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坏账准备提取方法的选择与坏账准备提取率的确定都要由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和净残值的确定、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也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方法的确定,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方法的确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核算方法的确定,外币业务核算方法的选择,合并报表方法的选择等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以这样说会计职业判断已经涉及会计业务核算的方方面面,那种完全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不需要会计人员作任何判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本是会计进步的体现,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上市公司可以更恰当地反映自己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然而它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上市公司也可以利用这些职业判断粉饰企业的财务报告,近年来证券市场上出现舞弊案大多与上市公司不当的会计职业判断有关。

二、上市公司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现状

近年来上市公司大量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粉饰财务报告。上市公司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取得配股资格,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退出证券市场等处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利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灵活性,适时调整自己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

(一)利用不当的会计估计调整财务资料。看看上市公司年报,不寻常的会计估计俯拾即是。2002年ST轻骑巨亏34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各项减值计提所致;科龙电器2002年盈利1.01亿元,而冲回各项计提却达4.06亿元;长安汽车手段比较高明,全年的8.35亿元利润中4.09亿元来自四季度冲回的销售补偿费。有迹象表明,滥用会计估计正在成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手段。

据统计,2002年沪深两市有169家公司亏损276.8亿元,平均亏损1.63亿元,大额计提已成亏损“祸首”。2002年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达24家,其中20家是ST公司。各项减值准备超过公司净利润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27家,也有20家是ST公司。同时,也有10家公司是通过冲回前期的减值准备“扭亏为盈”的。

(二)利用不当的收入确认判断粉饰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条标准时才能确认为收入实现。一是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与报酬转移给买方;二是企业没有保留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经营管理权,也没有对商品继续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四是与交易相关收入与成本都能可靠地计量。然而某上市公司在商品尚未生产完工,仅仅凭企业与客户签订的购销合同,在预收客户货款时就确认了收入,从而虚增了当年的利润。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商品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情况下就确认了收入。

(三)通过不当的会计原则运用调节企业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核算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形式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而且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核算。然而安然公司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确定时就没有很好地遵循这条原则,它仅仅根据法律规定的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的权益性资本在3%以下时,被投资企业不纳入投资企业的合并范围,而没有考虑投资企业是否实质上控制了被投资企业,从而导致安然公司常年作假,最终导致安然大厦倒塌,给无数的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重要性”原则也是会计核算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时对重要的事项应重点核算和单独列示,对于非重要的业务一般应简化核算或合并列示。然而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将一些对于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业务与信息,故意认为它不重要,故意简化核算或简化列示,甚至漏列示。如部分上市公司故意将大量的对外担保事项遗漏披露。

三、防范措施

当前,防范上市公司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财务报告的主要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减少职业判断空间,增加披露内容。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大量使用会计职业判断并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反而会增加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的空间,因为我国企业的产权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又十分突出,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投资者投机行为严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力量薄弱,所有这些都制约着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因此,应适当修改会计准则内容,减少会计核算的选择空间,适当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具体而言,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针对不同行业规定计提比例范围,增加的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自己本期计提或不计提依据,也就是要求上市公司承担其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举证责任。会计职业判断应建立在充分证据基础之上客观判断,而不是会计人员随意的主观判断。因此,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职业判断时应像书写会计司法鉴定报告一样,写出需要作出判断的实际情况,企业获取的相关证据以及企业所作出的判断,会计信息使用人看完该披露后也会得出与企业会计人员相同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当然增加披露内容会相应增加披露成本,但对于重大的职业判断绝不能因为成本问题而减少披露内容。

(二)完善法规制度,修改退市规定。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诚信应当以法制为基础,如果不能对不讲诚信者、违法乱纪者给予必要的惩罚,还有谁愿意讲诚信呢?所以当前应完善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者给予重罚。有关部门应该就《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中的上市、退市规则等有关条文进行修改。现行退市政策实际上由两个步骤组成: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暂停上市包括4种情形,但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只有第4种,即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终止上市则包括6种情形,其核心内容是,公司因最近3年半连续亏损将终止上市。这一政策的最大缺陷在于“连续”二字,因为上市公司可能通过某年巨亏,而调节其后续年份的利润,即亏损→巨亏→盈利,而逃避被暂停上市的命运,就如将亏损200万→亏损200万→亏损200万,更改为亏损200万→亏损1000万→盈利600万一样,虽然三年净亏损总额相同,但在现行退市政策下,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监督与媒体监督。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经济警察”的职能。首先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技术水平,在业务能力方面确保注册会计师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能识别被审计单位不当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舞弊事项,能提供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职业判断不正确,能让被审计单位信服自己的审计结论,避免当前部分注册会计师明知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不当,但难于拿出让被审计单位信服的证据,只好对这些不当处理默认;其次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在道德层面约束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同流合污;第三应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增加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责任,在法律层面约束注册会计师的不法行为。另外在加大对不称职注册会计师处罚的同时,应对遵纪守法的注册会计师给予支持,当注册会计师意见和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发生冲突时,为注册会计师撑腰非常关键。在加大对违规处罚力度时,有关媒体要高度关注上市公司会计职业判断事项,发现违规操纵即予以揭露,让上市公司利用职业判断操纵成为“过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