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范文

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范文

时间:2022-03-28 09:30:22

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强调采取以文化人的方式,为今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路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筑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就必然要求我们重视这一命题,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新的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从唯物史观来看,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汲取了中国古代丰厚的文化资源,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民族印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折射着中国古代文人贤士一生向往的理想境界,既是对历经漫长岁月、千辛万苦确立的价值理念的总结概括,同时又结合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基底,没有继承的思想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牢固的根基,有断流的危险。这里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传统文化加以区分,借鉴其中蕴含的优秀价值理念和道德思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一系列有机组织起来的价值观念。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只有抓住了价值观,才是抓住了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悠久历史通过一代代延续下来,汇集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优秀的思想观点,凝结了那一时代的时代精神,蕴含着那一时代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实现理想、勇往前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一脉相承,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道德准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华儿女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是民族气质、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儿女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记忆。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是中华儿女继往开来、创造辉煌的不竭精神动力。这些力量的来源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才能经久不衰,几千年不断延续一直发展壮大。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调,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汲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内化为价值标准,外化为自觉行动。

(一)教育引导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之本源和根基。”教育具有培育人、塑造人的功能,能够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能够纠正人们错误的价值观,接受并认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就学校教育而言,必须把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的始终,形成一整套从课堂到课外,从学科专业课到思政理论课的完整教学体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融入学校,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使学生时刻接受到价值观的力量,自觉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在价值观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凭借特有的感染力、号召力,成为照亮人心中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在教育的过程中传递着中华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明确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力图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二)文化熏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人们思想情感的最终归宿,通过一定的文化设置,使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人们孜孜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发掘历史文化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超越时空的界限向人们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发挥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通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觉接受文化活动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制度保障

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为了贯彻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定的。与其它软措施相比,制度是硬性要求,更具有约束性、强制性,更能体现规范性。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一定的制度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要在制度中得到具体体现,努力在制度中营造精神文化氛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其中,在制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念,肯定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对于那些越过底线的行为做法给予警示,督促人们向善向上。人们在长时间内遵循制度规范,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制度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一经确立,轻易不会改变。用制度巩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用制度保障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润物无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2][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4.

[5][6].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7]雅斯贝尔.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3.

作者:胡凯林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7034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