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路范文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路范文

时间:2022-03-28 09:23:12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路

摘要:农民观的一些创造性理论与实践方法,对我们现今的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应大力借鉴有益经验,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民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实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是最根本的要求,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然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农民阶层的特殊性,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采取一切有利措施,借鉴相关经验,努力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农民内心的目标。的农民观在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创造性理论与实践方法,对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一、认识农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实事求是是农民观的基本立场。正是基于领导农民的实践,的农民观不断丰富发展,并成为一套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建设的完善理论体系。近代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鸦片战争逐渐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悲惨遭遇,农民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势在必行。因此,对于革命他们是持坚决支持的态度。同时,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工人绝大多数出身于贫穷破产的农民,这就是与农民的天然联系,有利于工人阶级与农民形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但是,“农民是小生产者,提不出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指导思想”。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民阶级自身的缺点。因此,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只有领导农民阶级,并且与之形成革命联盟,才能领导农民才能真正发挥农民的巨大力量。在对革命的态度上,深刻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对革命都具有坚决的态度。因此,依据经济基础,把农民分为富、中、贫农,并作了深刻的分析:富农由于对土地的占有,生活上富足有余,他们骨子里并不希望革命,因此,对于革命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占有一部分土地,勉强能够维持生计,对于革命的态度一直处于“观望”之中;而贫农几乎不占有土地,对革命的态度才是最彻底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总结出:“农民,主要是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就这样,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团结农民,领导农民为创立新中国而奋斗的革命路线,对后来党的政策方针的制定、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掌握农民实际情况为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是农民生活的大后方———农村,如今显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农村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由于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伴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出现缺少劳动力,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等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紧密结合这些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育。其次是农民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逐渐普及,现代农民已经逐渐成为了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农民日益具有的现代气息对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良好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总体来说,农民的知识等储备是相对薄弱的。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高度浓缩、具有体系、不同层次要求的指导思想。知识文化水平严重落后依然是造成农民在接受这种高度凝练的价值观的最根本的阻碍。同时,现代多元化思想也逐渐影响到农村,以及农民思想独立性日益增强等等,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积极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审时度势,充分掌握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应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解决农民问题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不断加深,深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农民问题核心则是土地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封建制度,而封建土地制度则是旧社会进行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反对封建制度就要撬动它的根基,就要彻底打碎阻碍革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在农村人口中90%的贫农、雇农及其他人口,只占有土地的20%到30%,而占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到80%的土地。”农民长期遭受压迫,土地问题一直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解决了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土地问题,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是正确。“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革命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逐渐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农村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建立于坚实的物质基础上。由于农民阶层的贫穷等特点,对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应该保障农民的物质基础得到相应的满足。这对积极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必要的。第一,解决农民问题,将大大提升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后,会积极谋求精神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积极向着伟大“中国梦”奋斗。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农民需求逐渐从单一的物质层面改变,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契机。我们要不断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农民问题,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民主动追求的精神动力。第二,解决农民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保持党和政府同农民群众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不断稳固、提升人民的信任度。现代化进程使农民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处理好这些问题,能够增进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党和政府实施政策方针,有利于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是切实可行的。如何寻找一条符合农民情况的培育路径,是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务之急。这条道路要紧密结合农民的根本所需,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之相一致。最高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与农民生活富裕相一致,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与农民权利相一致,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与农民行为准则相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符合农民的愿望,才能在培育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教育是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措施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固有的缺陷,在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教育农民,领导农民走向胜利。如何领导农民?谈到,要实现对被领导阶级的有力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事实证明,党领导农民取得伟大的胜利,除了党始终关注农民问题外,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始终强调对农民不断进行文化的教育。“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因此,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是很艰难的。首先独到的分析了农民未受文化教育的根本原因,继而谈到“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大办夜校的转变过程。不是农民不想学习文化,而是由于书本里的东西不符合农民需要,教师的态度让农民退避三尺,并批判“教育家”们的“空唤普及教育”是“一句废话”。农民基本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作出巨大贡献,更是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如今,虽然我们国家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应该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自身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这是我们要建立文化强国需要跨越的基本障碍。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被理解接受,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接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促进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根本路径就是实行国民教育。一方面是基本知识文化教育。

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困难的问题就是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低,文化积淀不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相对于其他群体更难消化。因此,必要的国民教育是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措施。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中。首先是以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带有强制性,这是必要的。其次是国民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渲染作用,形成一种潮流,极具隐蔽性。总的来说,对农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长期过程,“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国民教育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要的。“认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指导、灵魂和生命线的地位。”十分重视教育引导的作用,曾多次强调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引导、纠偏作用,有效的保障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借助时机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革命时期,为了提升农民的政治觉悟,就特别强调“普及政治宣传”时效性,充分利用口头宣传、墙上标语等实用而有效的载体。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适时运用不同的载体,从传统载体到现代载体(如电视、杂志、网络、手机等),要不断与时俱进;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4-95.

[2]中国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会.思想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4-15.

[3]范书林,的农民观[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1.

[4]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3.

[5]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

[6]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

作者:赵杰 单位:海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路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7034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