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范文

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3 03:07:14

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一、静态与动态: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客体性因素

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客体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是被网络社会主体认同的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包含着作为价值灵魂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价值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价值精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构成的内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完善的有机整体。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对象就是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全部认同,是对这四个方面高层次的认同。

1.静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要求是指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应起到“擎天之柱”的作用,坚持不动摇,昭示其主导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主题,应彰显“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共同实现的一致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精髓,应展示传承和革新相结合的一贯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为参照,应体现评价与选择相结合的正确性。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容的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因此,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必须牢牢把握认同的整体性,是对四个方面广泛的认同,而不是将其割裂开来,对其中部分或个别的认同。作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一致的追求目标、一贯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四方面价值最终都应以维护网络社会发展的稳定有序为标准。如果不能保持这种价值实现上的相对稳定性,必然导致网络社会认同主体的“无所适从”,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社会主体对其认同的广度。

2.动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绝对发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绝对发展性要求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旗帜,必须持续不断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上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目标,必须紧跟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新变化,做到内容上的丰富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动力,必须不断挖掘其新潜力,体现作用上的拓展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规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形势,突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对此,网络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也必须与时俱进,表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相适应的程度,是对其四个方面的深刻认同。而不仅仅是对这四个方面在知道层次上的知道或了解,更主要的是达到自觉层次的内化和践行。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契合不断提高着的网络社会主体的根本利益,保持蓬勃的生机,一旦失去活力,它必然影响到网络社会主体对其认同的深度。

二、共性与特性: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环境性因素

著名德育学家檀传宝认为:“环境是指生物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4]由此,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环境性因素是指在网络社会主体所生存的网络空间中,影响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1.共性:现实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力关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到底是依存还是独立的关系,虽然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而言,无论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的实现还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其认同的对象是共同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网络社会还是现实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体上也是共同的,最终都要归结为“人”。作为网络社会中主体的“人”归根到底还是作为现实社会主体的“人”存在。因此,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在本质上的实现与否,离不开现实社会环境价值导向力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力是指现实社会环境对其主体价值观念的形成总是表现出方向上相同或相似的推动作用力。从现实社会主体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划分,现实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家庭环境的育养、学校环境的教化、社会环境(是指有别于家庭、学校的环境)的规范。这些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从目的上看,现实社会环境对其主体价值观的导向显然是正面的,即希望构建符合社会整体要求、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体系。但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当前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不断涌现,诸如家庭环境育养方面的失范、学校环境教化方面的失误以及社会环境规范方面的失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必然导致人们选择正确价值体系的偏差。当现实社会的人参与到网络社会中时,现实社会环境的这种消极影响显然不会消失,将同样作用于网络社会中价值体系的认同。这种共性的价值导向力也必然致使在网络社会环境中对于价值的认同对象出现是与非的区别。

2.个性:网络社会环境的价值离散力虽然由于网络社会对于现实社会的依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上表现出导向的驱同,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网络社会作为区别于现实社会的一种新型生存空间,在社会环境上毫无疑问具有其不同之处。在网络社会中,要想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无法撇开其认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相比较现实社会环境,网络社会环境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现实社会中传统的民族、国家、种族等界阈,日益模糊而呈现出开放、匿名和隐秘等特征。这一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社会中传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其他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社会中的消极作用,这影响到网络社会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网络社会环境的价值离散力是指具有开放、匿名和隐秘等特性的网络社会环境,在给与网络社会主体在价值选择上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使认同的价值更趋向于多元化的作用力。现实社会环境中,社会主体的价值认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控制倾向,即现实社会总是“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5]”。而网络社会环境的特性导致传统的家庭育养、学校教化、社会规范等现实社会的强制约束力有的不复存在、有的极度弱化。网络社会主体的价值认同上更多地表现为自觉,在面对网络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价值观的诱惑面前,网络社会主体往往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方向而屈从于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网络社会主体所认同的价值出现对与错的差异,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情况。

作者:郑爱龙单位: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6519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