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经济下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范文

市场经济下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范文

时间:2022-03-10 11:38:46

市场经济下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

新形势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文章指出,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刻理解“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加强择业指导的重要意义,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推进校企联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备受企业欢迎。政府也越来越注重高职院校的发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扶植政策,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管理体制提供了可能,也为社会和市场储备了大量人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认识不到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际培养效果。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尽可能更丰富、更深入、更全面地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管理的思路,探寻创新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就业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无缝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通过企业的实践实习,及时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知识理论的不足与问题。同时,通过在校的系统学习,更好地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让企业实践更具有操作性。具体说来,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实践演练,从而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管理体制,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将来选择理想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的状态,尤其是在创新模式方面,呈现出模式僵化的状态。与此同时,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管理上,也体现出了一种模棱两可的现象,也就是说,一部分高职院校通过真正实行“半公半学”为在校学生寻求就业出路;而另一部分高职院校则只是名目上实行“半工半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实际上忽略了对实践环节的支持和执行。

(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1.学生的专业与半工半读的企业性质并不相符,使得学生对实习或半工半读的岗位不感兴趣。当所学专业与实践岗位工作性质严重不符时,学生容易对学校的培养模式产生怀疑,认为实习和半工半读是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年限而设定的“走过场”的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培养质量下降。2.大学生对半工半读的待遇期待与实际不符合。现在的高职大学生都是“90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在经济要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和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一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为接触社会和工作应当得到应有的报酬,甚至有学生认为应当得到客观的薪水。而对于还没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可能更多的都是体力型的岗位。在具体的薪酬和待遇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岗位为主要出发点,在薪酬方面对企业没有要求,企业也就不会提供较为客观的报酬。3.半工半读过程中校企对学生身心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年龄偏低,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进入工作岗位和接触社会的时候,对社会中的恶意侵犯识别能力较低,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半工半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当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保护。4.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导致学生可能参与违法犯罪。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尤其是在价值观方面,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于年纪尚轻且参加工作锻炼不多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分子的利用和引诱,从而为了利益或由于好奇误入骗局,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根据学生职业规划的定位进行课程教育,是对学校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挑战。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提高学生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能力,这就倒逼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高职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探索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点职业技能。在企业实习或半工半读,对职业技能的提高是个很好的机会。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去操作实践才能领悟和掌握,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可贵。过去的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及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失根源就在于探索精神的不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复杂的问题,如果不尝试去解决,反而是逃避,那么很多社会实践中应该获得的技能就会错过,学习的质量也会下降。勇于探索是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源泉,是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全面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术能力。校企合作的一个基本的目的就是防止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联系工作实践,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指导。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学习锻炼环境与资源,只有将学校的理论与技能训练方法在企业工作中进行融会贯通,为企业的生产与服务提供支持,才能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三)提供高职学生择业相关的指导高职学生面临的择业压力比四年制大学生更大,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所学技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是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技能,而对应的岗位任职要求也有所不同。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要结合市场需求,从学生的择业诉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就业市场对学生的技能考验是非常残酷也是非常直接的,职业教育在传授学生相应的岗位技能时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理论教育,强调实用导向。

三、完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把“工”和“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也是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不断创新尝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需要与企业经营实践相互结合,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由单纯的学校理论教育向“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校企共同培养转变。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与企业长效合作的联动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发展平台,也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习机会,学校根据企业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实习生。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强大的教师资源为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理论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各方应该加强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推进校企联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管理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为学生的半工半读提供条件。学校与企业应通过不同形式建设教学实践基地,通过产品和服务直接带来收益,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也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学校和企业这种紧密的合作能够实现教育服务企业生产,为企业和学校带来共赢。通过教学实践基地的培养锻炼,学生可以体验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理念,并且通过实践锻炼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校企联合还可以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丰富学校的教学体系,为学校培养具有较全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的人才提供了方向。在具体的模式设定上,应该积极加强对各种实际合作的运营。首先,应该加强学校领导对这种教育模式以及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的认识,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措施和新内容。学校应该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加大学校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投入,如加强资金的投入、人员的投入等,为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强校企沟通,完善管理制度。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合作,就学生的岗位安排、实习管理和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学校应该和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明确各方在这个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双方对学生的管理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和企业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管理指导效果最好,双方可以共同探讨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以保障实习锻炼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择业竞争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未来工作中哪些技能和素质是必需的。同时,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品牌宣传,是人才的提前储备。另外,增进学生对企业操作和企业环境的了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期间的安全风险。

(三)加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与企业在半工半读上进行多次的交替培养,即学生某个时间段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到企业去进行工作实践,然后再继续理论学习。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创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为企业进行人才定制。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产教一体的培养机制,把全面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让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更好地契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半工半读,既可以学到真实的岗位技能,也可以获得一部分劳动报酬,这对很多贫困学生而言,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少学生疲于应对“半工半读”,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企业可以考虑在工作安排上先轻后重,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和充分锻炼的机会。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可以组织同学间开展思想沟通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调整自己的认识。此外,在学生上岗工作前,学校和企业一定要把岗位的苦累程度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对“半工半读”过程中出现态度问题的学生则要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此外,在“半工半读”的过程中,很多实习导师对学生了解不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与实习导师和企业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因此放弃实习。学校一定要与企业领导及实习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向他们详细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状况,及时化解实习生与实习导师、企业之间的矛盾。“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工作,能够感受到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学生不仅能够受到专业的职业训练,掌握实用的岗位技能,还能提高自身对市场变化的认识和敏感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很大一部分学生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提高了其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有效降低了毕业即失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阚元华,杜吉泽.我国半工半读教育探源[J].教育与职业,2008(24).

[2]侯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践与管理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32).

[3]左家奇.试论校企合作意蕴下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4]梁卿.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概念、目的与实现形式——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教论坛,2008(9).

[5]汪斌,廖方,周翠萍.谈高职图书馆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办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6]周报春,周秀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J].职教通讯,2012(14).

[7]孙伟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1(10).

作者:吕志梅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场经济下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cjjlw/68849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