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范文

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范文

时间:2022-03-01 08:06:06

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

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物流发展

区域物流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区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区域经济也就没有区域物流。所以,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经济的水平、规模和产业形态决定了区域物流的水平、规模与结构形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规模。物流业在行业属性上是服务业,有着与其他服务业共同的特点,即它需要依附于生产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而存在,其价值在后者的产品上体现。物流业是通过生产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品质来实现价值的,也就是说,物流业的价值体现是通过生产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所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完成的,其目标是让商品更好地实现价值。因此,如果本地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不发达或在整体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竞争力,物流业也就很难发展起来。如果产品本身的价值有限,物流业也不可能让其有较大的利润增长,自身也无法获得利润。比如,对于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讲,物流就有利可图;而对于低附加值的产品来讲,其可让渡的利润空间很有限,物流就非常难搞。所以,物流总是伴随着商流而生,区域经济越发达,制造业、商贸业越活跃,作为服务行业的物流业也就有越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客户群,就有大规模发展的可能。

2.区域经济的发展层次决定着区域物流的发展层次。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对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就越高,也越有可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如果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物流业就很难有发展的动力以及发展所必备的硬件环境和软件条件。这可以从人们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以及物流业的发展进程得到验证。例如,1927年,人们对物流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来描述实体流动,如运输、储存;二是用来描述销售用语,如分销。1976年,人们对物流的表述上升到采购供应,开始强调一体化管理。1985年,其内涵加上了信息流。1992年,又突出了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1998年,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现实,又特别强调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物流内涵的不断扩展说明,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对物流的服务要求是不一样的,物流业的发展是由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而市场与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又是基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确定的,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物流服务需求,二者是一种对应关系。因此,区域物流的发展一定要以本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为依据,在切实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适度超前。中国物流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自1979年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之后,由于经济基础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市场环境,尽管开展过大量的物流配送试验和示范工作,但并未真正做起来。现在的“物流热”主要是由于二十多年的理论研究与经济持续发展实践为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形成的。

3.区域经济结构决定着区域物流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对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结构以及服务水平等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疆域辽阔,国土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因此,对区域物流的发展重点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自然资源分布较多的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北方地区,历史上就以原材料采掘、粗加工和农业为其产业结构的主体,区域物流的主要活动是以铁路、水运为运输方式的大宗货物运输,其可挖掘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而在东部和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制造业是其产业结构主体,由于交通条件较好,其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销售就可通过多种方式运输,同时对时间的要求也相应较高,由此便决定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发展结构体现出集约化、规模化的特征,这与其他地区是明显不同的。

4.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物流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就会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要素吸纳过来,使产业布局上相对集中,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协调理论,产业结构基本的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一般来说,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的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5.中国经济发展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发展。一方面,中国的自然、人口、高新技术等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对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跨度极大,如“北煤南运”、“南粮北调”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开放分销服务业,在对中国服务贸易业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相应机遇,并促使国内不同区域、不同部门进一步消除彼此间的壁垒,加快分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适应这一改革与调整的现代物流业必然成为现代分销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同时,为生产领域的开放所带动,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也必然迅速发展。因此,扩大开放为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区域物流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属于后发产业,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区域物流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某一区域的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由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形成的各种等级的物流中心成为地区大小不一的增长极,通过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带动区域内经济增长;三是由物流中心和物流基础设施线路形成的区域性物流网络形成区域发展的“点—轴”开发效应。

1.现代物流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逐渐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是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经济增长阶段的更替表现为主导部门次序的变化。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物流主导部门的核心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仓储等行业组成。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的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间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现代物流在中国虽然刚刚起步,但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于传统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这将为提高产业附加值走出一条新路。为此,随着经济和市场的统一化进程逐步加深、一体化供应链的建立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确立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作用。比如有些地区(如天津开发区)有引进外资的计划与优势,发展物流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有利条件,用以吸引其他地区或国外企业到本地区投资,形成地区经济增长极。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的上海、深圳等地区则可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本地区经济。

2.区域性物流中心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根据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条件较好的地区或少数产业来带动,将这些地区和产业培育成增长极,通过它们的计划和扩散效应带动影响周边地域经济发展。这两种增长系统都必须以优越的内外物流联系为条件。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既是自身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又是逐步开始发挥增长极作用的过程,其扩散作用可促成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物流中心的增长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包括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为其他产业的生产过程发挥作用而形成的关联效应。如物流产业对所在地区的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及地区经济的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中的物流活动的影响;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投入其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技术而形成的关联效应。如物流产业对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新装备出现的诱导作用。(2)强化辐射效应与削弱吸收效应。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将扩散效应表述为所有导致发展刺激向空间扩散的机制,及其对相邻区域形成的积极推动作用;相反,吸收效应是指发展刺激本身对它周边施加了消极影响。一直以来,运输费用的分析在区域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直接同距离问题相联系并且与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问题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又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加以改善。区域物流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区域要素禀赋的不足,为抑制极化效应创造了条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费,使得企业的选址不一定集中在中心城市。这就无异于扩大了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而且随着物资、信息、资金和人员的集散,又会直接推动餐饮、娱乐、金融、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也会对房地产开发形成新的需求,以商业房地产开发带动住宅房地产建设。如地区经济有特长,发展物流就能为特色产业增长极进一步创造条件,降低增长极产业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

3.区域性物流网络形成区域发展的“点—轴”开发效应。作为某一地区的主导部门,现代物流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它同与其有联系的若干部门一起构成了一个主导部门综合体系。区域物流网络是由一些点和轴构成的,这里的“点”指各级物流中心,“轴”指由交通、通信干线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在物流网络形成过程中,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聚集,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扩散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与区域生产力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家和区域的发展中,在“基础设施束”上会形成产业聚集带;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地理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在“点—轴”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内在动力、形式及不同的等级和规模。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点—轴”必然发展到“点—轴—集聚区”。从纵向看,物流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与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现代物流产业通过对核心竞争力作用影响而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从横向看,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带动效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投资,也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和通信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会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相关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其基本发展与运行能力,因而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形成区域经济的比较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物流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双重功能,即从属功能和引导功能。从属功能表现为由多环节、多功能构成的物流系统必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首先,区域物流体系是保证区域开发的先行条件。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积累,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这就对区域物流的地域范围和能力规模提出新的要求。再者,经济格局在地域上的迅速扩展,以及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要求区域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不仅表现为物流空间格局由点状向网络状发展,而且还表现为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子系统效率的提高。引导功能是指物流对区域经济结构、规模与空间布局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实质上也是将区域物流体系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的过程。区域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往往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越发达,对建立区域物流体系的需求就越大,区域物流体系就越完善;反之亦然。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qyjjyw/5918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