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范文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范文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

一、我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三大产业的结构优化问题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仍较薄弱,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的构成看,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且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的控制能力极低。从第三产业的构成看,占较大比重的仍是传统意义的餐饮等消费领域,而缺乏..

一、我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三大产业的结构优化问题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仍较薄弱,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的构成看,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且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的控制能力极低。从第三产业的构成看,占较大比重的仍是传统意义的餐饮等消费领域,而缺乏金融保险、物流、会展等具有生产性的现代第三产业。

(二)结构转换中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较大,2005年-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约为1.3%,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规模达1000万左右。与此同时,来自国内国有企业改革引起的下岗职工逐渐增多,农村改革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也非常大。同时,在以新技术为先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竞争优势日益成为重要手段,甚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也不排除运用科技进步的手段取得竞争主动权方式。这同样形成了对产业工人的排挤,更加剧了国内就业压力。

(三)要素流动不畅问题

要素流动不畅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等原因造成的市场发育程度不完善。在我国则表现为大国经濟条件下,地区间、部门间垄断封锁,造成国内资源的流动不畅问题。二是发达国家制造的一些人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在进口问题上,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因此打着环保的旗号,置自由贸易于不顾,用高水平的环境标准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限制在贸易边界之外;而从出口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又往往打着贸易自由化的大旗,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的环境货物和服务市场。在现实的贸易格局中,发达国家往往以各种技术、卫生和环保名义制造壁垒,阻止发展中国家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市场。随着各国之间竞争的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案件与日俱增。而在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并占居主导地位的产业如高新技术领域则制造种种贸易壁垒,从而控制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自由流动。

(四)国内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多年来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在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一是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二是在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家用电器的报废高峰已到来,但目前对电子垃圾污染还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世界银行估算,1995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8%。中科院专家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

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的选择

当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历史潮流。这种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对我国国内经济带来较大的挑战,但是其所带来的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应积极参与,趋利避害,为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一)用产业全球化的思维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1.制造业,我国在保持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的同时,正在逐步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制造业优势。但只有在较高的重化工工业化程度与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吻合时,才有理由认为制造业的发展真正达到了较高的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扩大先进技术引进的同时,大力增强与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各种产、学、研的方式整合国内科技资源,有重点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核心技术。为此,应有针对地制定产业技术引进政策、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政策、产业技术转移政策、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等;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发展。应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提高现代生产型服务业的效率,否则,就会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业负面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传统服务业(传统的物流及餐饮旅馆业)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电信及商业服务)比重小,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我国承诺加人世贸组织后有步骤地全面开放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将会打破国内服务业的行业垄断,强化市场竞争,加快技术转移,从而促进服务业效率的整体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在金融保险、商用房地产、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服务、工程和程序设计以及会展等领域。

3.农业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量较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减弱。长期来看,对农业的保护意味着很高的社会成本。应加快结构转换和升级,由单纯的内向农业转向面对国内外大市场的农业,适当地退出和有效地保护相结合,参与国际分工应突出优势和效益。

(二)借助跨国公司的渠道,发展我国的跨国经营

保持和吸引外资流入,依靠外力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这其中最好的方式是借助跨国公司的渠道,重视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建立一批可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国内大企业,就可在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下,搞好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我们要通过吸引外资,特别是与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大的跨国公司合作,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建立我们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三)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产业合作

当前,我国全球合作的主要领域分布在建筑产业、人力资本产业和设计咨询业等。下一步在继续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基础上,应扩大对外合作市场的多元化,拓展合作产业范围,除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优势外,尽快拓展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资金技术方面的使用。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对外投资与合作,带动相关产品出口、短缺产品进口,扩大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出口结构的变化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结果。同时,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反过来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1.致力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中央政府应坚决打破地区间的垄断封锁,使资源、人才、产品能在全国自由流动,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根除那些限制生产要素存量流动与重组的制度性障碍,打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另一方面,还要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公平的市场准人机会。

2.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而且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制订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既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又要为技术转移提供制度平台。发达国家要促进技术的无偿或低价转让,不应为技术转让设置障碍。

3.运用功能性的产业政策手段。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贸易自由化对这些产业的不利冲击,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具体内容应是非部门倾斜性的,如帮助资金筹措、技术开发、研究开发成果推广等。

4.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应改变行政理念和行政方式,完善市场法规,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充实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5.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资源具有较强的(正、负)外部性,是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环保投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生产加工活动也越来越多,所以国际跨国公司在加强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应促使其从资金和技术上加大对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