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范文

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范文

时间:2022-09-03 03:57:53

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曾经把社会主义分成不发达阶段和比较发达阶段,但是接连不断的“左”倾错误中断了对社会主义本身发展阶段的继续思考,出现了忽视发展生产力、急于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穷过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严格区分了两个过渡时期,指出“列宁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无产阶级专政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并不是指整个社会主义阶段”,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阶段”,强调“会主义阶段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不能跳越”。这种区分,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很多人混淆两个过渡时期的界限,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就是社会主义的建成而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实践,要求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准备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

(二)社会主义本身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

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段论。指出:“在社会主义阶段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身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例如从人民民主革命胜利、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1957年),这是一个阶段,这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从全面建设开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又是一个阶段;从社会主义建成到向共产主义过渡,这又是一个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本身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理论,继续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短期的和轻而易举的阶段

既然社会主义阶段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经阶段,那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能否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关键。要完成为共产主义大厦建立基础工程的任务,社会主义阶段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建立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建立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尤其是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更加艰巨、道路更加漫长。因此,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是短期的和轻而易举的阶段,而必然是比较长期的,需要艰苦奋斗的阶段”。

二、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问题的辩证法。但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人们往往只强调无产阶级的政治,而违背经济规律,“认为只要政治挂帅就行”。针对仅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规律的“左”倾错误,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但政治最后或归根结底仍然由经济决定

毫无疑问,在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政治必然应当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南针,为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但无产阶级政治要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一个社会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条件出发,“对那个社会的经济情况作严格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无产阶级政治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必须建立在对经济状况的科学认识上”,因此,从根本上说,“经济不仅是政治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它的归宿点”。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衡量党的政治路线的标尺

无产阶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直接表现为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计划和许多具体经济措施,“但这并不等于说党和国家可以违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而为所欲为”。无产阶级政治就一个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它不仅不能改变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而且它本身作用如何,最终由经济建设来评价。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究竟正确与否,正确的程度如何,无产阶级的政权究竟巩固与否,巩固的程度任何,最后都要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成就的大小来衡量”,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在落实“八字”方针的过程中有限地恢复了农村集市贸易,活跃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对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商业对流通领域的控制有一定的突破。对国家开放农村集市贸易的政策表示拥护,并结合实地调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调节的思想。

(一)开放全国物资交流市场

认为,要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持续稳定地活跃物资交流,不仅应该“坚持中央发展集市贸易,使之成为经常的和固定的集市贸易方针”,而且突破妨碍物资物资交流和商品流通的一个地区内或各个地区之间的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开放全国物资交流的市场,而不仅仅限于本地集镇或本地区。“国家应多想方法使一个地区内和各地区之间物资交流的各种渠道畅通无阻。这样,使集镇市场既成为本地区经济生活的中心,又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做,不但有利于调剂本地区的有无,而且也有利于调剂各地区之间的有无,有利于挖掘全国许多没有动用的物资资源和潜力,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满足群众生活上和生产上的需要”。

(二)培育市场活动的主体

要活跃物资交流,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还应该积极培育市场竞争的平等主体。认为,在市场活动中,“不但应该有国营商业、特别是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的贸易活动,而且也应该容许和利用合作商店、夫妻店、个体手工业者以及小商小贩的合法的买卖活动”。在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问题上,对合作商店、夫妻店、个体手工业者以及小商小贩加强管理和监督是必要的,但“不要采取简单的行政措施,将其‘管死’,而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加以诱导和利用”,同时,“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应该在集市上积极活动,发展业务,在‘谁把生意做得更好’这一标志下同私商进行竞赛。我们要靠做生意的本领,即‘文明经商’的本领,而不靠简单的行政措施去赢得竞赛的胜利”。

(三)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调节经济

在调节经济、活跃物资交流的具体措施上,强调以价格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由于幅员广大,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季节差异,同类商品也存在质量差异、批零差异和供销差异,“国家在集市贸易上的价格政策,要尽量灵活,尽量主动,不要僵化和被动”,“根据当时当地集镇市场上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全国各地的物价指标“应该富有伸缩性”。总之,在市场活动中,市场主体“应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使买卖愈做愈活,愈做愈大”。

四、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制度设计上明确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实践上却存在对按劳分配的背离,造成了平均主义的恶果,既有损于公平的彰显,又妨碍效率的实现。针对长期以来在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方面的“左”倾错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正确思想。

(一)按劳分配不是资产阶级法权

从廓清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法权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法权之间的区别出发,阐明了按劳分配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所谓资产阶级法权,“不但不存在对生产资料私有的权利,而且也不存在对工农的剥削、压迫的权利,而只是承认在实行按劳分配之后,还存在生活上的差别,生活水平上的不平等。这是平等劳动者间的不平等”。因此,按劳分配不能直接等同于资产阶级法权。同时,由于实现了人们劳动的平等权利,使用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取得劳动产品的平等权利,按劳分配“反对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的现象”。所以,按劳分配,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二)按劳分配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学校

按劳分配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而且促进了效率的实现。认为,按劳分配“鼓励劳动者多方面提高其技术文化水平和劳动的熟练程度,更多地发明创造,利用新经验新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人的改造,又推动生产的发展”。这样,在生产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不断双向互动中,促进了效率的实现。效率的实现,“为今日的社会主义服务,也为将来的共产主义服务”,“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着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因此,把按劳分配喻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学校。

(三)社会主义社会内正确的公私关系

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内的公私关系中,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对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来说,私的、个人的利益和公的、集体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使公私之间存在矛盾,但这种矛盾也是非对抗性的,可以得到正确处理,使公私关系协调得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私的、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公的、集体的利益,但“公和私也不是完全隔绝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的集体的利益不仅不违反这种私的、个人的利益,而且在公的集体的利益内就含有私的、个人的利益,即公中有私”。在按劳分配的实践中,“这种应得的私,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正当权利”。“在社会主义社会内,不但公中有私,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还允许公外有私。”农村社员从集体按劳分配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有利条件,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一些个人收入,作为按劳分配的补充。认为,按劳分配的补充,对农民个人和集体都有积极意义,“这是公私结合的一种辅助形式,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废除”。

“公还要为私”,是社会主义社会内正确的公私关系的又一重要内容。为了使按劳分配真正落实到有利于个人的多方面发展,国家和集体还必须具体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人民的私人生活社会化,个人问题也变成集体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不能使个人的日常生活社会化,它的最后胜利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在“左”倾错误实践的背景下,经济思想在曲折中发展。以会议发言、研究报告和遗稿等形式继续探索无法深入探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所形成的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曲折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同时,的理论探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活水源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刘永国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lllw/6260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