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民收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范文

农民收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范文

农民收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1我国农民收入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分阶段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现阶段性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0.4%,而1992~2002年仅为4.6%。特别是1997~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连续四年下降,增长率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面对问题,党和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回升,农民收入持续下降局面基本扭转。

1.1农业收入保持稳定,对支持农民纯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高达70%,90年代这一比重快速下降,目前占50%左右。1998~2000年农业收入连续三年绝对下降,直接导致了当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2001年以后农业收入恢复性增长,使当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反弹回升。因此,农业收入保持稳定或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条件。

1.2以农民务工收入为主体的非农收入继续大幅度增加,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

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和在本地务工收入增长所致。打工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及时间继续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中,其中75%外出劳动力在外打工或从业时间在6个月以上。

农民从本地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也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各地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起色。有两个原因支撑乡镇企业形势好转:一是各地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乡镇企业在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比较重视培育和发展本地龙头企业,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部分乡镇企业经过深化改革和改制后重新焕发出活力。

家庭经营

二、三产业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业收入增长较快,这与宏观经济发展有关。家庭经营

二、三产业非常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随着结构调整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会长期看好。

尽管农民的增收形势有所好转,然而并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例如:由于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农民从农业上增收仍然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刚刚起步,新的收入增长点还没有形成;由于城市就业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环境也并不宽松等。因此,农民收入增幅回升,也将带有很强的恢复性质,上升幅度不会过大。

2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慢的原因

2.1结构性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农产品数量充足,但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国内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内需相对不足,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增加农产品供给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不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因此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通过优化结构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2.2农业的非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利益低下

我国农业的非产业化经营主要表现在:经营规模狭小,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大企业,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收购和被收购的关系,主要利益一般在工、商环节,农民不是平均利润的分享者,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风险基本上由农民承受;农产品进入市场以原产品居多,初加工产品多,附加值低,农业产业链短,比较利益很低;农产品市场的开发滞后于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并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农业生产手段落后,以手工劳动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