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数民族县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举措范文

少数民族县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举措范文

时间:2022-08-06 09:56:04

少数民族县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举措

劳务经济是一个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以优势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常驻户口以外地区从事劳务活动,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带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现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今后发展劳务经济指明了方向。湖南省1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7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大多属于部级和省级贫困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因此,选择恰当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湖南少数民族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湖南少数民族县发展劳务经济的现状看,可供选择的具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旅游带动型模式。

这是指以当地风景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旅游带动就业、通过旅游带动一批有技能、有文化的劳动力在本地创业,以此带动少数民族县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1]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湖南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原始、文教事业落后,但这些地区又多是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发展旅游业不失为适合当地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脱贫方式,不仅可以为这些地区注入大量资金流,有利于当地经济走出困境,有利于当地人民迅速脱贫致富,而且,随着旅客的进入,外界大量的信息以及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文明卫生习惯等有益的思想观念也会悄然而至,有利于打破当地封闭状态,有利于解决当地人受陈旧观念束缚的思想,开阔他们的世界。湘西地区凤凰县的劳务经济主要依靠的就是这种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凤凰县承受着失业、一次性职工安置、企业下岗职工近5000人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凤凰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城乡互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突出“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劳务经济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亮点。古城居民在政府引导下,自发兴办了百家家庭旅馆、商品一条街和开发了如凤凰土特产姜糖、腊染等旅游产品。据统计,仅旅游业就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占全县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总数6652人的四分之三以上,县城涉旅服务人员达到2.8万人,旅游产业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采用这种模式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避免盲目上项目;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态保护;转变当地农民的思想,加强职业培训,使传统农民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这样才能开成以旅游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收入增长、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县域经济的发展。

2.基地带动型模式。

基地带动型,即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开发一片山水,建设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拳头产品,兴办一个骨干企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应得到最大化,从而壮大劳务经济。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每提高1个百分点,才能带动0.12个百分点的就业率。[2]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弹性越来越小。因此,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首先要立足本地农业这块熟悉的领域,发展深加工产业链,就地消化剩余劳力。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大型的龙头企业来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就业。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利用特色资源开发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特色生产基地,通过开发品牌、组建专业协会、培育市场、建立大型加工企业,使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提高县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市场需求,优化布局、调整品种、改良品质、提高效益,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牧户联合、企业联合、公司带动、股份合作、跨地区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规模经营,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3.品牌劳务输出模式。

农村劳动力需要一张“就业名片”。这张“就业名片”,既是劳务品牌的体现,又是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之间的一座便捷的桥梁,有着极大的良性效应。因此,要着力打造品牌劳务。一是深入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在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外出务工人员只有拥有了一技之长,才能在劳务市场站稳脚跟。近年来,湖南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湖南的哥、湘女家政、湘妹子导游、湘菜厨师、建筑湘军、湘妹子纺织工、湖南机加工、装卸湘军、铸造湘军”已经成为湖南劳务十大叫得响的品牌,这就是通过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结果。二是政府要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应立足县情,把打造品牌劳务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项富民工程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是要能真正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实施品牌劳务输出力争做到“培训—转移—回流—创业”模式,防止品牌劳务输出的“外部性”。通过输出富余劳动力,引回先进生产力,来不断拓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扩大县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如桑植县,由于当地人从小善于爬山,为建筑劳务架子工储备了人才,可以打造“建筑劳务”的品牌。在“建筑品牌劳务”推出去以后,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情、以理、以实惠呼唤远方游子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4.专业市场吸纳型模式。

专业市场吸纳型模式是指通过发展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或区域劳务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如浙江有4000多个专业市场,联结全省85%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湖南邵东县现有12个专业批发市场和58个乡镇集贸市场。邵东工业品市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1万个,经营门店580间,日上市客商近5万人,该市场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多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市贸易”。邵东廉桥有“南国药都”之称,是全国八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市场内现有经营户1000多家,药市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周围16个乡镇的农民大规模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全县27个乡镇(场)都有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上述例子表明,专业市场对当地劳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南少数民族县大多都是只有一些小规模的综合市场,它们极其分散,再加上管理无序,对当地劳务经济的推动力量极其薄弱,在当今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非常贫乏,没有自己特色的少数民族县,如果交通比较畅通,通过专业市场带动劳务经济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模式。

5.政府引导型输出模式。

即通过政府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引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各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突出“促进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增收”这一中心,把握“劳务输出、返乡创业”两个重要环节,切实解决政府管理混乱和政策保障滞后等问题,在构建劳务经济信息平台、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积极鼓励返乡创业、搞好劳务服务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对口培训、规范管理、有序输出”的劳务输出新路子,以此促进全县劳务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争取把劳务经济打造成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采用政府主导型输出模式需要注意,政府不是劳务输出的主体,但却是最重要的助推器。

政府通过制定基于全局、遵循劳务输出规律的规划、计划,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和服务,培养、扶持劳务输出主体及其他中介性服务组织,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设计创新产供完善的政策、制度机制,创造良好的劳动力流动就业环境等一系列中介,发挥其主导、推动作用。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数民族县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举措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fzlw/6078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