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范文

浅析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2-05-22 09:49:03

浅析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分析

1.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在资源和能源使用的过程中,由此引发出现了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等生态危机。首先是由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再加上工业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耕地减少等情况,使整体的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次是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将森林资源当做发展经济的能源而不考虑其在环境保护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因此,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再加上毁林耕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原因,导致森林资源锐减,从而导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难以治理和恢复的严重后果。

2.农业发展环境日益恶化

农业生产环境主要是指耕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耕地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导致田地污染严重,蔬菜、粮食等农作物质量日益降低,土壤质量大幅下降。此外,工业三废也导致耕地污染严重,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同时,由于森林资源匮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中的大量有机营养物质都严重缺失,从而降低了耕地中的粮食营养,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不仅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和遏制,以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环境法在某些方面对环境进行保护只是考虑了眼前的利益,局部的利益而欠缺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的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从整个社会的环境资源的发展和开发考虑,为环境法树立了新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在多样化、多元化的经济和环境基础上,综合考虑整个社会的整体价值和利益,在法律和相关制度上保障环境保护的权利,公共参与环境保护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价值体现。此外,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导致很多环境纠纷的发生,这说明环境保护的机制不完善这一现状限制了政府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环境诉讼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尴尬的情况,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进行依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需要相应保护机制,使公众在发生环境纠纷时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和援助,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公众作为环境承载的主体,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既是公众的责任,也是公众的义务。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还不完善,对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清晰。随着人们权利义务意识的觉醒,一些政府可能没有在意的或者忽略的问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很多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使得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业中来。由此可见,要想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而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也必然能够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

1.树立生态环境观念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当创新思路和方法,加强环保宣传,更新农民的生产和发展观念,从生活习惯、生产经营的根源上更新观念,并积极宣传生态文明,从而促使农民群众自觉的消除滥砍滥伐现象,并合理应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同时合理应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耕地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回收以及循环利用,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生态环境观念,确保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生态循环。

2.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随着资源、能源的不断减少,政府尤为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加快新能源的建设步伐,在适宜的地区积极推广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秸秆、风力发电等清洁的能源技术。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以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同时加强生态保护,降低环境污染,以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新时期下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积极地进行多方面融资,同时还要培养高精尖的环境保护人才,研发新的环境保护技术,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于实行清洁生产或者废物循环利用的企业,应当实行税收减免制度,对于采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保护农田的农户,要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应当采取高价回收有污染性的废弃物,以鼓励农户将具有污染性的废弃物回收,从而降低土壤污染。此外,政府还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农民及乡镇企业节约能源、资源,采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4.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实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不仅能够确保对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以有效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新时期经济的高速进步,从而促进我国城镇经济的平衡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5.构建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

新时期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强环境保护,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法律监督体系,以对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形成制约,从而起到行之有效的监督效果。对此,首先,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对于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加大惩罚力度,严格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当抓紧起草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信息统计、环境监测等标准,严格审批相关的手续,以有效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实现综合治理;其次,政府应当针对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健全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以实现环境污染防治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同时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发展;最后,还应当完善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体系,不仅要建立好现有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环境报告制度,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以有效促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工作。

6.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是环境的主要承载者,也是环境利益的第一受益者。公众作为环境价值的主要主体,对环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公众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对于其生活所在地的进行的任何有关环境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因此,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学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的为题,所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无疑是环境保护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公众有着不可替代重要性。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决策者有时会忽略公众的想法,欠缺设身处地为公众考虑的意识,也许一些在决策者看来毫无意义的东西,公众却认为那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许决策者认为一些项目和工程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公众应该感到很幸福,但是他们却因为失去了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东西而感到痛苦,正因为公众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因此,在环境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治理过程中,一些权威专家的技术层面的评价和意见不能完全代替公众的主体评价,而且在环境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公众的评价意见,同时,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参与体现了我国的民主制度,也提高了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四、结论

创造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应当引导每一个公民树立起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良好的环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我们要通过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护,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志斌单位:内蒙古煤炭建设工程集团总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析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gmjjlw/6447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