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欧元国际货币地位范文

欧元国际货币地位范文

欧元国际货币地位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的关键阶段,定于1999年1月1日启动。届时,联盟的参与国将采取不可撤销的固定汇率。1998年5月2日召开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于3月25日提出的首批11个“欧元国”的名单,确定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为“欧元列车”的头号班车乘客,成为欧元创始国。尽管成员国从1999年起将启用新的欧洲货币———欧元,各成员国原有货币则仍可继续在民间流通,但到2002年,欧元将完全取代各成员国国内流通的本国货币,即各成员国将不再发行和拥有自己的货币,而统一以欧元作为所有金融、贸易交易的计价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一货币的实行将意味着欧洲货币金融体制的一场重大变革。欧元的产生,不论对欧元国家还是非欧元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还是私人部门,贸易、投资还是金融领域都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或许在21世纪的某个时间开始,欧元终将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1999年即将来临,欧元的诞生呼之欲出,考虑到欧元的国际经济含义、作用与影响之大,人们对欧元的兴趣越来越大,对欧元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而全面。本文拟从中长期角度对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潜力、前景,以及欧元在未来国际货币新格局中的地位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与基础国际经验表明,从中长期看,一种货币是否能成为国际货币,主要取决于该货币所赖以支持的经济体的相对规模,以及该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大小,而该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是最后的决定因素。从这个角度分析,欧元的优势相当明显。巨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欧盟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为欧元成为国际货币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欧元成为国际货币,其需求部分取决于欧元地区内部商品、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大小。如果内部商品、劳动力市场规模大,则欧元的替代性、相应地其对潜在的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以及为潜在的非居民持有者普遍接受的程度就会提高,反之则反是。由于本文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基本上可以将目前欧盟的15个成员国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这是基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首批欧元国只占欧盟15个成员国的大多数,欧盟的其余成员国英国、丹麦、瑞典和希腊因暂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或未能达标而没有成为首批欧元国家,但从中长期来看,欧盟各成员国最终极可能全部加入单一货币联盟,因为货币经济联盟毕竟是大势所趋,也是多数政治家、经济家极力赞成的,而且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此外,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取得、巩固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欧元产生时便可一蹴而就的。

首先,从经济总量方面来看(见表1),如以1991年购买力平价为基准,单一货币区(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大致相当,美国为75760亿美元,欧盟为74380亿美元;如以1996年12月的汇率为基准计算,则其规模比美国大12%,美国为75750亿美元,欧盟则是85040亿美元。该地区如此大的经济规模与实力,足以支持未来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获得和巩固。

首先,从经济总量方面来看(见表1),如以1991年购买力平价为基准,单一货币区(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大致相当,美国为75760亿美元,欧盟为74380亿美元;如以1996年12月的汇率为基准计算,则其规模比美国大12%,美国为75750亿美元,欧盟则是85040亿美元。该地区如此大的经济规模与实力,足以支持未来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获得和巩固。

表1美国、日本、欧盟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国以1991年购以1996年12月1990-1996年1990-1996年1990-1996年1990-1994年别买力平价(PPP)汇率为基准的平均实际国内平均平均贸易余额占为基准的国内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通胀率失业率国内生产总生产总值(10亿美元)增长率(%)(%)(%)值的比重(%)(10亿美元)美国757675752.02.76.3-1.6日本258343771.70.82.62.5欧盟743885041.83.610.2-0.9①

注:①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资料来源: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经济指标》1990—1996年数据整理。

其次,该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与多元化程度有助于未来欧元获得和稳固其国际货币地位。这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第一,从对外贸易规模来看,即使扣除欧盟内部之间发生的贸易额,欧盟的出口也高于美国的出口额,仅奥地利、法国、德国等成员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总和就高于美国所占的份额。据统计,如将所有成员国统计在内,1995年欧盟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占20%多,而美国则远远低于20%。第二,由于欧元有利于国际贸易节省费用和快捷便利,它将为人们节省今天还要兑换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时数以百亿美元的费用,因此,在欧元地区开展贸易也更为方便。第三,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欧盟地区的对外贸易关系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见表2),而且多元化的程度有望得以保持甚至进一步发展。

表2欧盟成员国1995年商品贸易流动状况。单位:%国家进口来源出口去向美国19.718.5日本10.55.9中、东欧地区12.813.3远东地区17.316.4拉美地区5.55.8其它34.240.1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外贸易统计报告(1995)。

再次,未来欧元币值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其国际货币地位。欧盟从审慎的原则出发,设计了保证欧元稳定的基本制度,主要表现在:(1)确定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目标,并从制度上给予保证。欧洲中央银行按德国联邦银行模式设计,但其制度设计更具独立性;马约明确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不接受任何国家的指示,也不对任何特定国家负责,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除应兼顾其它宏观经济目标外,应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具有独立决策权;马约还明确规定欧洲中央银行不得向各国政府提供信贷,也不准直接购买各国政府的债券。(2)制订了经济趋同化标准,确立了对财政赤字的非保护原则和赤字超标的处分原则。其中低通胀是币值稳定的基础,而限制财政赤字也堵住了财政赤字间接诱发通货膨胀的途径。(3)明确了欧洲中央银行与各国中央银行的关系,保证其汇率干预能力。根据马约规定,欧洲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订,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执行欧洲中央银行的指示,并承担金融监控任务。此外,欧洲中央银行还将拥有自己独立的储备体系,从而为欧元稳定提供了现实基础。尽管欧洲货币联盟(EMU)在机制上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可能会影响到欧元的稳定及其国际地位,如欧洲货币联盟只是试图控制银行信用,还无法控制财政信用,因而使社会总信用状况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成员国财政政策的不协调可能会影响到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我们可以相信,在欧元的运行初期,欧洲中央银行为了建立信用,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独立的货币政策、美元储备等来保持欧元坚挺。如上所述,欧洲货币联盟取消了成员国中央银行的调控权力,统一由欧洲中央银行对各成员国进行金融监管和执行货币政策,这一史无前例的创举虽然效果较难预料,但欧洲中央银行为了站稳脚跟、建立威信,势必会努力使欧元保持坚挺,以此证明其实力,并据此而推行其货币政策。从各成员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趋势来看,到1998年1月,除希腊、英国、丹麦、瑞典以外的所有成员国,通胀率都低于2%,趋同情况良好。由于通胀水平是货币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这种低通胀倾向预示着欧元的稳定;尽管实际利率偏高,但名义利率呈走低倾向,平均长期利率下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利率趋同状况良好;欧盟预算赤字已降到2.4%,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状况已大为改善。实际上,一些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已经消除;汇率总体上保持稳定。长期影响欧元稳定的一大难题在于,欧盟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见表1),要使之下降,还有待于联盟在解决劳动力市场上结构刚性问题方面做出努力。

最后,在规模较大的欧洲金融市场上,随着欧元计价的金融工具的引入和交易,国内外借款者能以低成本筹措大量资金,从而使欧洲市场作为投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随着欧元工具或资产交易的逐渐活跃,欧元对投资人和证券发行人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加,这也为欧元的稳定和坚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参与国众多,欧元内部市场在规模上大于日本金融市场(当然,从目前来看,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规模比欧元地区市场要大)。欧元区内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金融市场的存在,也势必增强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吸引力。可以相信,以单一货币的大市场为依托,欧元为世界接受的程度将逐步提高,其国际地位也会不断上升。

二、欧元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前景展望一般来说,国际货币的职能包括国际范围内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以及贮藏手段。在作为国际商品交易的计价货币方面,除了美元以外,德国马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了国际货币的职能。讨论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时,关键问题在于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是否比德国马克目前的地位要高,以及欧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否能成为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对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分析来看,未来欧元在国际经济中将扮演比现在德国马克更为重要的角色。

第一,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欧洲一些货币已经承担起这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欧元将可能承袭并提高这一地位。国际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资产货币被私人部门贮藏;二是作为储备货币为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所持有。下文的讨论将侧重于后者。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有关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国际资产以欧盟成员国货币计价,而美元资产占将近40%的份额,日元资产则不到15%。在国际债券发行中,这些货币所占的份额(见表3)大约与上述比例相当。由于美元在国际银行贷款中占主导地位,美元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超过50%。另一方面,自70年代初开始,各国的官方外汇资产就一直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3年美元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高达76%,今天这个比例已降至61%;而同一时期,由英国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荷兰盾等四种货币构成的欧洲货币已由原来占整个外汇储备的14%增至20%。如果从中长期观点出发把其它欧盟成员国货币包括进去,则该比例还要高。

表3国际债券发行年份197519801985199019951996折合美元的发行总额(10亿美元)19.938.3167.8229.9467.3708.8各种美元51.242.760.934.837.843.6货币日元0.44.87.213.417.710.9所占德国马克16.321.96.88.015.614.1份额英镑0.23.04.29.2.4.67.3(%)法国法郎1.83.00.94.22.76.5欧洲货币单位(ECU)-0.04.37.87.80.7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处,转引自《欧元的国际经济含义》,载《欧洲货币》1997年第10期。

当然,欧元的产生可能导致资产组合效应。实行单一货币后,汇率风险的消除会使联盟各成员国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与收益率高度趋同,从而减少资产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可能使欧元的国际需求降到联盟各成员国现有需求加总的水平之下。但这种可能的效应也存在一些抵消因素。首先,欧洲金融市场效率、流动性的提高及市场深度的拓展势必增强欧元资产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其次,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这也是欧盟委员会不遗余力之所求)的前提下,金融风险可能下降也势必增加欧元作为“安全持有货币”的吸引力。

在欧元投入使用后,无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对欧盟外部的主要工业国家甚至欧盟内部的非联盟成员国来说,其中央银行出于现实的需要,必然会尝试性地持有一部分欧元金融资产,作为储备的一部分。事实上,如果欧元在运行初期能够保持德国马克等主要欧洲货币的稳健趋势,如果支持欧元的依然是强有力和值得信赖的货币政策,那么,国际经济界就没有理由不支持欧元。仅仅从欧洲地区看,欧元在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大大超过目前欧盟各国的现有货币,如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等。一旦欧元能够相对坚挺并赢得国际市场的信心,各国对欧元的持有量就会迅速增加。从中长期来看,巨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欧盟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这一切均为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了基础。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欧元产生以后,至少从中长期来看,欧元会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元、进而与美元分庭抗衡

1998.10新华文摘63经济的最有竞争力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第二,欧元将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货币。从表4中可以看出,1992年美元在世界出口贸易计价中所占比重为48%,其国际化系数为3.6,这也是国际化系数大大超过1的唯一币种,表明美元的使用远远超出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德国马克所占份额为16%,而其国际化系数为1.4,表明德国马克的使用超出德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例,也表明德国马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国际计价货币的角色;而日元的情况则相差悬殊。欧元作为国际计价单位是否有潜力扮演比德国马克更为重要的角色,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欧元区内的物价相对稳定;(2)欧元区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相对权重;(3)进出口商的偏好。

表4主要货币在国际贸易计价中的份额1992世界出口贸易中计价份额(%)国际化系数*世界出口贸易中计价份额(%)国际化系数①美元德国马克日元561424.51.40.3481653.61.40.61980

注:①国际化系数是指以一种货币计价的世界出口贸易份额与该货币发行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之比。国际化系数大于1表示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该货币发行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权重。

资料来源:同表3。

欧洲中央银行旨在确保物价稳定以及加强欧盟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相对重要性的机制有利于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而所有影响和决定进出口商偏好程度的因素却难以把握,其偏好程度取决于汇率制度的特点、贸易构成、贸易伙伴的战略决策以及承担或抵补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意愿,这方面可以日元为例。日元在国际上使用的广泛性大大逊色于日本在世界贸易中的权重,从表4中可看出这点。这说明贸易份额大并不会自发导致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当然,日元的这种状况有其特定因素:首先,日本政府长期的管制政策和税收制度抑制了日元的国际化。其次,日本进口商品中大部分为初级产品,这类商品通常以美元计价。再次,日本在亚洲的众多贸易伙伴一直以直接或间接将其货币钉住美元,因而他们有可能仍将倾向于以美元计价。但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贸易格局已有所变化,日本与亚洲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已得到相当的改善。随着与亚洲国家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如果其它亚洲国家的汇率政策加大与日元的关联程度,则日元作为贸易计价单位、储备货币以及支付手段的地位终将上升。

早在1979年,世界进出口贸易中以欧盟各国货币计价的份额就已经分别达到36%和27%以上。随着欧元的产生和投入使用,世界贸易中有一部分原先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将会逐步转变为以欧元计价。第一,近几年来,中欧和东欧国家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增长,预计后者将成为中东欧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目前这些国家的货币有许多已从原来的与美元挂钩改为同德国马克挂钩,一旦欧元成为各成员国的统一货币,它将替代德国马克的地位成为这部分贸易的计价货币。第二,根据欧洲委员会的估计,欧元产生之后,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将很可能迅速以欧元作为它们与欧盟成员国之间贸易的计价单位。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与欧盟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到2010年,欧洲与地中海地区之间还将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欧盟内部贸易约占欧盟成员国全部对外贸易的60%,欧元将首先在这部分贸易中扮演计价货币的角色。欧盟进出口贸易的另外40%,即欧盟成员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有21%左右的比重,大致与美国所占20%的份额相同。同其它货币相比,欧洲的进出口商自然更倾向于使用欧元计价,原因在于他们可以借此消除与外汇风险管理有关的费用。因此,从中长期的角度出发假定欧盟15个成员国全部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国(这一点前文已讨论过),那么世界出口贸易中有30%的比例将以欧元为计价货币。

第三,欧元作为潜在的支付手段将拥有重要的地位。以1995年4月为例,外汇现货、远期、互换市场上日均实际交易总量达15720亿美元(见表5)。在上述市表5外汇交易量(1995.4)(10亿美元)(%)美元日元欧洲货币体系货币其它总额实际交易量1313.4371.41098.8359.93143.61571.883.623.669.922.9200.0注:①由于每笔交易涉及两种货币,因此单个货币交易量的加总而得出的交易量是实际交易量的2倍。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外汇交易统计(1995)。

场上,美元是最重要的交易货币,并且有研究表明除法兰克福外的其它金融中心,美元交易比各本币交易还要活跃得多。由于外汇交易额是从买卖双方的有关资料数据计算出来的,因此从交易构成来看,交易量是双倍计算的,即表5中的交易量是实际日交易量的2倍。有鉴于此,我们从表5中可以看出,外汇交易中有83.6%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以日元为交易货币的外汇交易份额只占23.6%,而欧洲货币体系(EMS)中的货币份额约为外汇买卖的70%,当然这其中包括欧洲货币体系内部各货币之间的交易。随着欧洲货币联盟以及欧元的诞生,这部分外汇交易将不复存在。据初步估计,未来欧元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将比现有欧洲货币所占份额下降大约15%。换言之,按这种机械的算法,欧元仍将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占约55%的份额。假定欧洲货币联盟内部市场规模不变,则从中长期来说美元和欧元将是交易最为频繁的一对货币。

三、欧元在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地位欧洲货币联盟开始运作、欧元诞生之后,不仅对欧盟的深化与扩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带来影响,而且将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的作用。欧元将无疑会对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元提出挑战,并逐步与美元大致上势均力敌,从而使国际货币体系由战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格局演变为两极格局。首先,最近日本由于证券、金融丑闻与金融风暴等原因而提出进行金融部门改革,并期望于2001年完成。日本的金融改革旨在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间的壁垒,放松对证券经纪佣金的管制以及取消外汇管理等,而包括加强央行的独立性、实行更先进的清算体系等内容在内的有关中央银行法改革,旨在使日本中央银行与其它发达国家接轨。如果这些改革能够较为顺利地实行,无疑会促进日本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提高。尽管如此,由于长期以来日本实行本币非国际化的政策,日元目前作为国际交易和支付货币的比重较低,其国际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况且从目前日本经济金融动荡的局面来看,其金融改革的前景还有待观望。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日元还不具备与美元和欧元抗衡的实力,在欧元诞生以后,日元在国际货币新格局中将继续扮演次要货币的角色。

其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欧洲、日本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逐步削弱。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虽占主导地位,但已不具绝对优势。从战后初期至今,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由50%多下降至近年来的25%左右,对外贸易份额从60%多下降到近年来的15%左右;美元兑马克和日元自战后初期以来分别贬值60%以上;另外,美国的外债及国际收支赤字越来越引起人们对未来美元价值及稳定性的怀疑。因此,从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特别是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与其在世界经济、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已很不相称。而欧元的问世则更使美元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从而动摇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当然,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与欧元“两极”格局中,至少在近期内,美元仍将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产物,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依然在世界上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此外,国际投资者以美元为主导的投资惯性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

最后,只要将来欧洲货币联盟的统一和权威性能够得到维护,货币联盟的货币政策目标依然把稳定物价放在首位,区域内统一市场机制能够顺利运行,那么,欧元诞生后,在一定时期内,它将是国际货币体系中仅次于美元的最有竞争力的主要国际货币。而从中长期来看,凭借欧盟强大的经济实力,依托欧洲的单一大市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欧元将主要是逐步提高其地位并对美元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战,与美元并驾齐驱成为国际货币新格局中的“两驾马车”。从长期看,不能排除欧元超越美元而最终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