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与东盟经贸合作分析及对策范文

地方与东盟经贸合作分析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2-02-14 09:11:52

地方与东盟经贸合作分析及对策

一、机遇

(一)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贵州带来的机遇

1、(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贵州商品打入并占领东盟市场提供了契机。

传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一种形式,对其成员国的国际贸易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虽然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初级形式,但彼得·罗布森认为“与关税同盟的情况一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也存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效应。”因此可以认为,(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同样为贵州带来上述的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表现为: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增加消费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贸易转移其效应表现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阻止从外部低成本进口,而以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商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商品。由此分析,(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必然导致双方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双方就会缩减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同样的高价商品,而转向对方市场,引进廉价商品。更为重要的是,贵州原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某些商品就有了进入东盟市场的可能。例如:贵州对东盟富有吸引力和比较优势的轮胎、化肥、钢绳、烧碱等产品,以及食品、中药材等的出口量将有明显的增长。由于贵州属于内需主导型经济,对外开放起步比较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10+1)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从整体上有利于贵州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贵州与东盟之间相互投资的增加产生刺激作用。

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投资的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前,有限的市场可能限制着FDI(尤其是市场导向型FDI)的流动。自由贸易区扩大了市场规模,从而能够承担跨国公司因拓展业务所支付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扩大的市场,自由贸易区内各个成员面临着区内外激烈的竞争,这就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促使自由贸易区内各个企业专业化分工以有效地的配置资源,而效率和产量的增加又进一步提高了要素回报,产生了新的存量和投资,这些又有益于经济的持久增长,从而对FDI产生长久的吸引力。这将对贵州FDI的流入与流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从FDI流出来看,贵州企业面向的主要是贵州本地的市场,市场规模小,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这个市场已经充分地被贵州的企业所利用,它们以此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独特生产技术和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有能力在东盟进行投资展示自己,而且中国东盟大市场也使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从FDI流入来看,中国东盟之间投资障碍的减少和消除,使得东盟企业首先着眼于区域内部,在区域内寻找机会,从而使得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FDI比重逐渐上升,贵州由于在(10+1)中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份,自然成为东盟企业追逐的目标。

(二)贵州在(10+1)中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了相对区位优势,并有望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枢纽

贵州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相对于东部欠发达的省份,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原因,更重要的是(10+1)自由贸易区还没有充分的利用甚至对自己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贵州在(10+1)中的相对区位优势主要表现为:

1、相对于东、中部有较近的相对地理区位优势。

贵州虽然不直接与东盟国家毗邻,不如云南、广西两省区所具有的沿边、沿海、又沿江的特殊区位优势。但却具有中国内地除云南、广西以外,离东盟国家较近省份之一的相对区位优势,与东盟经贸合作路程较短,货物运费较低,地缘经济作用能较好的发挥。

2、贵州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现。

贵州是泰国、缅甸、越南等国物资向我国内陆流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南贵昆经济带”的中心。中国西南与泰北经济技术合作联合研究项目主任华林·汪汉超博士一行3人对贵阳、兴义达昆明一线的公路进行了仔细考察,认为贵阳公路运输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已无制约:贵黄线经黄果树、兴义或富源直达昆明,贵毕线经毕节、泸州至成都,贵遵线经遵义到达重庆,贵新线经梧州达南宁、柳州等地,并可转向防城及广州。此外,贵州铁路东出湖南,西入云南,北进重庆、四川,南达广西,形成与全国各铁路、站相通的铁路运输网。

3、具有与东盟开展边贸腹地和西南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商品集散地及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

贵州贵阳可充分发挥铁路低成本运输的优势,跨省长距离运输以铁路为主,加之航空、水运的补充,不仅可将四川南下出口物资及广西、云南北上物资吸引来,还可打通泰国至各省沿线的经济通道,形成东西部交流物资贵阳中转配送中心,使贵阳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货物中转配送中心。

4、是西北和华中两大经济区以及重庆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桥梁。

利用铁路较低运输成本优势以及较低风险优势,贵州将在西北和华中以及重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发挥着节约能源,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的作用。面对西部的经济型开发和国家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贵州的这种桥梁作用将越发明显。2004年贵州铁路货运量为5504万吨比2000年增长53.87%,处于西部地区的前列。在(10+1)的框架下,泰国最近拟与中国西部的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陕西、重庆和湖南等省市合作。以贵阳为中心的贸易活动将让该地在物流、旅游、投资、商贸等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前景。

(三)贵州与东盟各国在产业结构上既有互补性又有同构性,有一定的合作空间

比较东盟各国的产业构成,可以将东盟9国分成4个层次,新加坡属第一层次;泰国、文莱、菲律宾处于第二层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属第三层次;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处于第四层次。贵州第一产业占其GDP的比重为15%,第二产业比重为52%,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与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产业结构相似,存在一定的同构性;而与新加坡、泰国、文莱和菲律宾的产业结构相比则稍有逊色,同时与柬埔寨、老挝、缅甸产业结构相对照则显得更为合理一点,因此相互之间呈现出不同的产业梯次,进而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梯次格局,致使经济的优势互补很强,奠定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

贵州一些优势产业(如电力建设、矿产开发等)可以向经济发展略低于贵州的国家转移,并有条件同经济发展高于贵州的国家(如新加坡)等合作。由于双方同属于发展中地区,市场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正是竞争导致了双方的深层合作,从以劳动、资源要素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升级到以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为主的产业内贸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与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2003年达到0.73,并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中国甚至贵州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方式升级做出了榜样。贵州与东盟的经济交往趋势必定是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从而牵引着双方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国际分工的进一步优化。

二、挑战

(一)从投资环境看,贵州存在着经济的开放程度低(2004年贵州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6%,小于10%为封闭经济);人口素质差(1998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贵州达28.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78%高13.2个百分点);在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中存在着初级产品、低档产品比重大、科技含量低、产业链延伸不够的问题。基础设施环境方面,贵州的公路网密度总体上虽然不是很低,但一是旅客及货物过境的多,二是从结构上,贵阳市周围密度较高,县乡级公路密度低,且质量非常差。贵州由于岩溶地貌所占比重大,一些地区石漠化倾向严重,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改善慢。所有这些会加大投资企业的建设和运输成本,成为制约贵州与东盟合作主要障碍。

(二)能否顺利把来自国内国际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转化为动力,实现分工优势互补的局面。1、东盟除了在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外,还分别与日本、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即建立3个(10+1),最终建成东亚经济共同市场(10+3)结构,形成更为广泛的国际竞争。贵州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形见绌,更显得力不从心,先天不足。2、在《框架协议》中,虽就“早期收获”达成共识,这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方面。贵州人口密度大、地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粮、油、棉、糖等不具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少,尚具地方特色的食用菌稍有优势,但因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跟不上,而难以同浙江、山东和福建等省竞争。贵州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杨梅、猕猴桃、柿子、梨、桃、核桃等干鲜水果也因果品优质率太低(多数为8%至12%左右),而难以参与东盟市场竞争。这些不利的因素要得到克服,亟待政府、企业、社会、学术界等持之以恒的共同投入和协调,更是市场中的企业经营机制、经营理念的快速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巩固加强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推动建立贵州外向型经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是全方位的开放,更是多层次、互利互赢的合作。在这样的有利地推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贵州要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专家和各部门的负责人,认真研究和实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落实“引进来,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今年7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的《货物贸易协议》为加快贵州和东盟的货物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对贸易往来有了一定的安全性,可大大减少贸易摩擦,为贵州实现开放型经济注入了动力。贵州要为外贸部门和出口企业提供便捷条件,政策要向外贸有一定的倾斜,建立金融机构和外企,外企和内企的协调机制,为出口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鼓励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区内实现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贵州要加快市场经济的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积极从东盟市场引进所需的资源和物品,对急需的资源进口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还要提高通关、运输、保险、检验、结算等的工作效率以及建立之间的协调机制,实现贸易流程的顺畅化,极大地推动外向带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贵州与东盟信息的共享

由于各方面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贵州的信息产业比较落后,信息不畅已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无疑也是与东盟在实现经贸合作中的“瓶颈”,所以要尽快制定和实施与东盟信息共享的措施方法,让东盟了解贵州,投资贵州,发展贵州。当今,信息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发明显,贵州东盟建立信息共享包括:1、东盟的信息产业相对先进,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人才资金,加快贵州的基础通讯设施建设。2、双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展示各自主要优势产业及发展趋势。3、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透明化,特别是各自市场准入条件及其变动的及早通告。4、由于东盟与贵州存在文化民族的差异,从而在消费习惯、生活理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异同点,所以双方在文化和风俗习惯上也要尽可能实现共享,避免产生误解和争议。

(三)不失时机地促进贵州与东盟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贵州与东盟建立经济技术交流的平台。为了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以及为解决经济中的资金、技术短缺问题,各省区、经济区纷纷搭建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技术交流平台,如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把大量的东盟及其他地区企业、商人以及国内企业吸引到广州,为世界了解广州打开了窗口,也为广州“走出去”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再如,云南有昆交会,广西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并且开展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尽快制定并实施具有贵州省自己特征的交流或博览会,利用贵州较好的自然环境和较多的旅游景点优势,积极争取东盟及国内一些重要的会议和研讨会等到贵州举行。这样,就可以借用媒体,网络的力量向国内外宣传贵州,报道贵州的人文经济、地方特产和特色产业,从而发挥经济发展中的媒体和品牌效应。

(四)发挥优势产业,互通有无,合作开发。

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而东盟多数国家则以渔业、林业和种植业为主;贵州的工业以烟、酒、电子、冶金、机械、磷、煤开采为主,东盟主要以石油、天然气,服装、木材加工等为主;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东盟旅游业发达。以上显示了贵州与东盟可以开展经济合作的领域,在资本上、技术上、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根据贵州和东盟的资源、产业结构,可在贵州交通枢纽中心贵阳建立双方合作开发区,在东盟一些国家建立贵州优势产业的专门合作研究机构,利用双点的辐射效应,牵动双方经济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与东盟经贸合作分析及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gjjjmylw/59014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