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刺激经济政策范文

刺激经济政策范文

刺激经济政策

一、断宏观经济状况的常用指标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谬尔森(PaulASamuelson)认为,衡量宏观经济状况最主要的指标有3个:

(一)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总量的最综合的指标

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的总和。GDP用途很广,最重要的是衡量一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大萧条时期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GDP从1040亿美元下降到560亿美元。美国经济所生产的商品劳务的货币价值急剧下降,导致了生活艰难、企业破产、银行倒闭、社区骚乱和政治动荡。在过去的1个多世纪中,美国经济已经证明了它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发动机。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9%,与2007年调整后13%的增幅相比,大幅下滑了4个百分点,自2003年以来首个个位数增长。2008年各季GDP增长前高后低,且呈逐季加速放慢的趋势。第一季度增长10.6%,第二季度增长10.1%,第三季度增长9.0%,第四季度增长6.8%。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增长放慢幅度接近4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季度增幅新低。2009年第一季度GDP是6.1%,第二季度GDP是7%,这充分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就业、低失业

在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中,就业率和失业率是最直接地被人感知的指标。人们总是希望不用等太长的时间就能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当他们有工作时又希求工作的安全保障和福利条件更好。用宏观经济学术语表达,这个目标就是高就业,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低失业。失业率的变动与商业周期趋向一致:当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30年代大萧条中,失业愈演愈烈,美国有1/4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十一五”这5年,城镇每年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而在用人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8%-9%的速度,约为1200万人,缺口1200万人。更重要的是,农村还有1亿-1.5亿劳动力没有出路。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

2008年10月份以后,出现了3个变化: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二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并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的。

(三)价格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3大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最常用的总体价格水平指标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即人们熟悉的PPI和CPI。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时,CPI保持稳定或温和上升,经济状况恶化时CPI急剧上升或下挫。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迅速飙升的同时还有严重的通货紧缩,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下降了27%,在股市最低谷的1932年指数水平只有崩溃前的12%左右。我国的CPI在2006-2008年2月一路同比上升达到8.7%,此后连续下跌至1.2%。2008年11月份我国PPI和CPI同创新低,超出人们的预期。显示需求降低、通缩风险加大。构成PPI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在危机爆发前后会发生剧烈波动。

国际原油价格在2008年7月11日达到创纪录的147.26美元/桶,随后,直线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美国时间2008年12月5日在盘中一度跌至40.50美元/桶,当天收于40.18美元/桶,创下自2004年12月10日以来最低收盘价。

英国央行2009年4月1日宣布降息0.5个百分点,下调后的利率为0.5%,是英国央行成立314年来的利率最低点。在英国央行宣布降息后不久,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在2%不变,与历史低点持平。美联储和日本已提前实现“零利率”,美国的利率已降至0-0.25%的区间,而日本的利率则已重新回到0.1%的低点。从2008年9月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5次降息。

简言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高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即实际GDP);高就业、低失业;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

二、我国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一)我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及服务业发展;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于2008年11月10日宣布了一项在未来2年内(到2010年年底之前)投资4万亿人民币财政刺激计划。

(二)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分两阶段实施了新政。1933年执行的第一轮新政,主要是实现短期经济复苏措施,包括银行改革法令、紧急救助办法、农业项目、工业改革和终止金本位体系。1935-1936年执行的第二轮新政,则包括工会支持、社会保障法令,以及帮助农民的项目。

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就职后的第3天,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3月9日,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6月16日,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

大力整顿农业。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

1933年春,罗斯福政府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同年7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三、中国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我国政府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提早剥离了银行不良资产并且向银行大量注资,使中国金融系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小,安全稳健并且盈利5834亿元、资金回报率3.1%,因此,在我们刺激经济的计划中不需要重新树立金融信心。

斯福新政和我们十项措施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工程投入,从而带动就业和消费支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了就业,我们是建设首当其中,就业则是其次。

从保障措施层面上看,罗斯福新政是法律措施与市场规范相结合。如《紧急银行法令》、《全国产业复兴法》等法律及时出台。在市场约束方面,订立“一揽子规约”,提出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我们的十项措施出台后,国家也及时成立了多个审计小组和监督机构,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实处。但是在具体约束方面,并没有过硬措施。

罗斯福新政通过《社会保障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国家住宅法》、《财产税法》等一系列涉及救济政策和社会保障法案、公平劳动标准法规等措施,为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加、促使美国向福利化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住宅贷款、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等关乎民生民计问题的长效社会保障机制,促进了社会公正。我们十项措施很多条也涉及到了社会保障问题,但只是一时一事,没有涉及制度性的长效机制、也没有涉及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问题。

四、我国刺激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实效及启示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到1939年,GDP增至2049亿美元,失业人口减至800万。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仅帮助美国经济复苏,更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促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案,为长者和失业人士提供保障。

此次全球面临的经济衰退,危害性不亚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及很多西方国家采取的救市措施从本质上都是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远程度远远超过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但是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一致协调行动和及早干预,衰退造成的损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衰退和经济停滞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极大的降低。这充分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资本和技术全球流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主动干预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连续高度发展,且在此次危机中率先回稳更加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

我国政府推出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政策在半年的时间内就发挥作用、成效显现。用电量、运输量是研判宏观经济走势“风向标”。2009年一季度以来我国发电量降幅明显收窄,部分省份用电量恢复正增长,显示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从运输指标看,3月份以来铁路货运日均装车数量接近货运高峰时期水平;港口货物吞吐量止跌反弹;民航客运量出现大幅增长。股市的近期表现似乎也支持中国经济走出寒冬。一季度关键数据向好,实际意味着中国经济可能已开始企稳,二季度继续好转。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8.2%,环比增长1.0%。同比降幅是在扩大,但要看到,环比出现上涨的现象。2009年3-6月CPI环比都是负增长,7月实现了环比持平。而PPI则是连续环比上涨了4个月。经济的回升态势仍在发展中,回升势头越来越明朗。下半年可能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