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康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范文

小康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范文

小康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从现在起至20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我国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非公有制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1.从今后一个时期所有制变动的情况来看,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上升将是一个趋势,而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其企业数量众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在各自的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大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增强,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很多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安置就业,积极捐助公益事业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2.非公有制企业在总体上拥有较为灵活的先天机制及创新、管理成本低的优势,这种综合优势将使其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各地区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就业问题的解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具体来讲,非公有制企业在筹集资金、兴办项目、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机制灵活、可塑性强的优势,创立和经营成本也较低,运行效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而且这类企业能够有效体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内在规律,市场适应速度快,生产方式灵活,创新的驱动机制也较为有效,动力机制特别强,综合优势成为其快速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成为促进各地区长期发展目标实现、就业问题的解决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力量。

3.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相当部分的生产增值,并提供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在目前经济疲软,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及社会安定秩序的维持。

从未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看,要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必须以较高的速度和较合理的结构增长,而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由于其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战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对于确保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目标实现和社会安定秩序的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非公有制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创造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对实现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或退出某些非优势领域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重组,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企业转制的战略过程中,依靠非公有制企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创立社会所需要的良好环境无疑是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且为改革提供运作经验,降低改革成本,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了大量下岗人员,为他们提供生活出路,使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不致面临分流无门的境地,减轻了社会负担,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参股、兼并、购买等方式将其经营机制注入国有企业,从而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涉足农业,大大改善了农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

二、三产业的就地转移,减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城市造成的压力,在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示范带动下,一大批农民初步脱贫致富,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

1.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支持、引导、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治、政府环境将得到改善。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正在深入的进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首先是政府对现有的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较大规模改革,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大保障”的政府管理格局,在具体工作上,各职能部门将逐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认真履行职责,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支持、引导、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治、政府环境将最终得到改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体系的建立将使非公有制企业运行的经济环境进一步规范、有秩序。近几年国家开展了专项斗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许多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制约经济发展的经济障碍将逐步消除,现行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中许多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地方将逐步完善,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将使非公有制企业运行的经济环境进一步规范、有秩序。

3.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保护、规范作用加强,良好的法制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加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执法情况也在不断进步;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而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4.“干事创业氛围”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社会环境将逐步形成。必须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有着自身特点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下成长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消除社会依然存在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某些偏见和认识上的误区,还需要社会舆论的大力支持,我国目前正从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诸方面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逐渐创造更浓郁的“干事创业氛围”,通过社会舆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动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1)进一步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标志是: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各级政府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一是要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各地区经济,加快各地区

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迫切需要和依托,二是要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三是要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是扩大就业,吸纳多余劳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的重要渠道。

(2)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专门的行业管理之中。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把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一起纳入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门的行业管理中来,要做到同其他企业一样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认真推行目标责任制,奖优罚劣,加压驱动,并给予其一样的重视、支持、鼓励,增加政府在这方面宏观调控的指导协调作用,逐步改变依靠经营者的趋利动机自发性、盲目性发展的不良现象。

2.加强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完善政府职能,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其发展的政府环境。

(1)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政策、法律、管理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指导、服务和协调等工作。从中、长期改革的目标看,要参照深圳市的经验,成立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类管理为主与按所有制成份管理为辅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订和统筹、协调,从短期改革目标看,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政出多门、又无统一主管的问题,应建立由工商、税务、劳动等职能部门参加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划、组织、服务、管理、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各地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统筹安排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工作。

(2)合理配置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的人员及相应的责、权、利,以增强实效。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效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相应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人员,坚决克服人浮于事及人员力量不足的两极化现象,同时应进一步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行为程序,明确行为人的行为权限(责、权、利),根据其履行责任的情况实施严格的奖惩,并加强监督力度,有力促进秉公执政,保证执政的公正有效性。

(3)修改原有限制甚至歧视其发展的不合理政策,尽快做到平等对待及落实到位,加大政策的促动作用。各地区应重视政策的制定及落实,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结合本地区实际,借鉴先进地区一些好的经验,已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要补充、修改、完善,一切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要废除,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出台新的方针、政策;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相对弱小的现实,在政策方面应淡化所有制因素,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鼓励与扶持,尤其是在税费、信贷、执法等关键问题上要及时兑现政策,落实其待遇,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

(4)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拓展其服务领域,提高其服务效率与水平。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中,要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强化服务意识,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寓有效管理于优质、到位的服务之中去。在具体工作上,如提供金融支持手段、鼓励高层次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协调土地征用、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把支持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现到具体行动上来。

3.健全法制环境。

(1)完善并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为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地区应加快立法步伐,研究、制订、完善一些地方性的配套法规,应考虑尽快制订相关管理条例和权益保护条例等作为指导、规范、保护企业的法规,使企业在法制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既为其内部管理和市场经营行为提供严格的法律规范,又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切实的法律保护,也使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有法可依。

(2)健全行政立法机制,加强行政立法,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法制建设是消除政府缺陷的保证,要逐步健全行政立法机制,加强行政立法,完善政府行为规范,使政府行为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彼此配套,政府行政立法要避免空洞无力,要尽可能地明确、具体,并要有相应的制裁强制措施,相应监督主体也要制订法规明确行为,确保给予有效的监督制约。

(3)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控制、引导,杜绝违法、违规现象。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各有关部门一方面应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应加强法制、职业道德、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为此,政府有关综合部门要加强通过信贷、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进行的宏观调控,工商、行政、计量、审计等部门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行业规范标准,加强行政监督与控制,从而构成一条企业行为的监督控制链,公检法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规范管理,制订环保标准,控制污染企业并加以强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