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3篇)范文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3篇)范文

时间:2022-11-16 10:19:25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3篇)

第一篇:低碳经济视角下茶文化旅游探究

摘要:

低碳旅游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特点,且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我国旅游业的重视。茶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自然,将其融入到低碳旅游发展中比较合适。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下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背景、条件,并为如何发展茶文化旅游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文化;低碳旅游

在传统的旅游业发展中,会有一定的碳排放、并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伤害,若旅游企业能够改变观念,在发展中注重低碳、环保,并促进低碳绿色产业链的形成,不仅优化了资源的使用状况,也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1低碳旅游的内涵

1.1低碳旅游的定义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模式,具有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的特点。其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降低旅游中产生的CO2量,实现方式为:低碳旅游消费、低碳旅游环境、低碳旅游吸引物和低碳旅游装备。

1.2低碳旅游的特点

1.2.1低碳与经济

低碳旅游的基本特点就是“低碳”,即优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减少排碳量,并获取最多收益,通过“低碳”理念的推行,可让经济得到更良性的发展。借助完善管理方式、普及应用低碳技术,有利于集约、高效旅游经济的实现。在低碳旅游发展的趋势下,旅游相关企业应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及其旅游装备,以开发出具备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2技术与创新

若想搞好低碳旅游,有赖于低碳技术的应用及创新,以实现能源结构及能源使用方式的全面优化。在技术创新和随之出现的消费观念及旅游产品的创新上,充分体现出了低碳旅游的创新性,低碳旅游成长的动力源自低碳技术的创新,并且,各种低碳旅游产品的诞生也有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另外,一改以往的无节制,而取之以绿色、环保的消费观念,即消费观念的创新也属于低碳旅游的创新。

1.2.3普遍与实践

在各类旅游形式中普遍存在着低碳旅游活动,即低碳旅游的普遍性;于是,这种旅游方式具备了可操作性,就是实践性。简单来说,实现低碳旅游的方式有:①节约能源使用,如,多利用公共交通、将视频会议引入商务旅游中等;②优化能源利用率,如采取技术创新、实现在进行同样操作时利用更少的能源;③更多使用碳中性及可再生能源;④使用科学技术分离温室气体,并将其存入有机物里。综上,该旅游模式实践性很高。

2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契机

2.1低碳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为满足客人需要,建设旅游景区、开发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并提供综合服务是旅游产业的内容,在危害生态环境、排放污染、消耗资源的程度上,旅游业比较轻,但也会有一定的碳排放,同时,其减排、节能的潜力及空间也很大。旅游业的整体产业系统巨大,若想高效建设低碳绿色产业链,应当发展低碳旅游。低碳模式的发展对旅游业本身的建设也十分必要,目前:①旅游企业开发、使用旅游资源时无视环境影响,不进行总体计划和论证,给旅游资源造成浪费及伤害;②为谋求片面经济利益,某些娱乐、餐饮等企业运营粗放,不使用环保产品,严重地危害了自然环境;③旅游企业不够重视环保,管理和规划不力,导致了游客对自然环境的伤害[1]。在低碳发展中,旅游业优势明显,原因是:其自身排碳量较低、可长期利用资源多、且所占资源少。旅游业可在发展中关注文化发掘、环境的维护,形成全新碳机制,同时,应致力实现低碳产业示范,使其可良性补偿及替代其他产业,这样不仅支持了经济建设,也有助于减排节能,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证。

2.2促进旅游观念改变

2.2.1更新旅游生产观

中国的旅游业成长快速,且逐渐过渡至大众旅游时期,但是,服务及基础设施质量低、粗放式发展等不足也凸显了出来。受低碳旅游影响,旅游业在不断转变生产理念,包括:①防止过度建设与开发,将环保要素融入景观设计中;②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如使用自行车、电动车及公共交通;③立足于维护环境、节省能源,建设舒适、便利的旅游餐饮;旅行线路设计应强调低碳环保。

2.2.2改变旅游消费观

现在,游客越来越青睐低碳旅游,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比如,①不买包装过度的纪念品、不过多使用空调、不使用宾馆一次性用品、徒步旅游等等;②结束旅行时对旅途中的排碳量进行估算;③不再奢华享受,如接送不用豪车、不住度假别墅、少乘飞机,尽可能地节能减排。

2.2.3改变旅游政策观

政府应当出台有力政策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比如,为企业实现绿色环保提供便利,推动交通、景点、餐饮等行业使用减排节能技术,并采取措施减少排碳、抑制排放温室气体;为增加农业及生态旅游占比,树立低碳旅游管理与考核标准;优化服务质量及旅游业运转能力,普及网络旅游在线服务,实现旅游智能化,以间接实现节能减排,等等。

3发展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的条件

3.1旅游业发展途径良好

3.1.1明确发展定位

作为国家经济的关键部分,旅游业在以往的发展中缺少和别的产业的合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旅游业逐渐和很多旅游景区商家展开合作,以加快成长速度,但人们不太认同此种模式。在上世纪,国家提出广受人们认可的低碳发展方式,结果,很多企业将其作为发展理念,这样一来,中国的旅游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会,如果旅游业充分利用经济成长快、宣传能力强、耗能少的优势进行低碳发展,不仅会增加公众的好感,还可借助资源的充分运用,让经济消费更加绿色、节能[2]。

3.1.2发展旅游中融入特色文化

在推行低碳旅游时,发展主要为天然景观的生态旅游比较合适,同时,若想改革旅游发展方式、增加低碳经济影响,也比较适合发展低碳生态旅游。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可选用特色鲜明的茶文化,这样既可将我国旅游业转变为低碳经济结构,也使得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开来。比如,广东的英德在发展各种旅游产业时就引入了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区,于是,生态旅游建设得到了支持,旅游人数也增加了。

3.2初步发展的茶文化生态旅游

“开发者建设旅游场所,并在其中融入旅游景区特色、茶文化特色和制茶全过程,建设新旅游模式和充满文化气息茶景观,并充分应用绿色、低碳茶资源,另外,发展的旅游景观应独具特色、并可融入本地传说、历史文化元素”就是具体的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方式。一般来说,大量旅游者会被丰富的景区美景所吸引,并喜爱独具本地特色的特产,因此,为迎合旅游者的心态,发展生态旅游时可在各类景观、娱乐场所中融入茶文化及本地民俗,形成文化庄园。比如,在充分吸收本地文化、茶资源基础上,梅州开发了很多旅游景区,印证“高山云雾出名茶”的说法,将茶文化和高山美景有机融合起来,这样一来,许多游客喜欢上了该景区,其“返归自然”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环保、天然是茶文化所拥有的低碳条件,同时,在人们持续开发茶文化中,茶诗、茶歌、采茶游戏等项目涌现了出来,现在,茶文化资源已经被利用在旅游产业的建设中,很多茶文化景点也相继诞生。

4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方案

4.1搞好科学规划

在观念上认识到“生态兴游”、“环境兴游”,并将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统一起来,应注意:开发要在规划后进行,不可破坏性开发自然环境,粗暴利用、随意浪费资源。为使得发展可持续、起点高,在规范发展时,应将低碳体系建好。并且,我国一些低碳旅游领域中好的模式、经验可被借鉴过来,开发者要在充分了解茶区资源及环境特色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容量的合理评测,并构建好资源循环使用体系,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应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可使用从源头抑制生成污染物的降耗节能技术。最后,在不断开发、建设下,茶区还应当具备多样的游览项目、优质的服务体系及便利的交通网络。

4.2做好示范推广

推行低碳旅游势在必行,管理者应当综合考量旅游企业、旅游吸引物及游客相关各类因素,全面、系统的开展工作。为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专项茶文化旅游,可根据不同茶区的文化、特征,以“示范———推广”的思路,建设示范区,比如“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示范点,作为茶文化旅游点和一特色鲜明的村落,具有醇厚的农家风情、古朴独特的民居,且富于生态美感,让人流连忘返;再如,五峰土家茶乡风情园,是湖北的旅游示范区,其做到了对土家茶文化的充分挖掘,民族风情特别浓厚,且生态绿色,值得借鉴。

4.3合理确定运营方式

第一,茶文化旅游模式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为改造茶区产业,应尽量将经营模式从“散、小、低”转为集约化、规模化;第二,为使茶乡整体实力增强,应基于市场运行和政府引领,加强管理、建设、规划;第三,应改变经营单一现状,致力实现经营的综合化,比如,“顾渚乡村旅游区”是浙江优秀的乡村旅游区,其文化底蕴深厚,为使“茶文化”特色鲜明、乡村气氛浓厚,该旅游区使用了全村推进、综合发展、景区带动等多种方法;第四,可开发多种旅游商品,突出“茶文化”,如茶工艺品、茶书画、茶具等,也可开发让旅游者参与其中的茶文化活动项目;第五,可为搞好高效农业,进行茶农密切合作。

4.4大力推行绿色消费

为让游客重视环保、并视环保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加强环保宣传并建立健全的制度,让人们形成绿色消费的观念,同时,若想改变以往“高端消费”、“盲目消费”的错误方式,可大力推广低碳旅游。在发展低碳旅游中,茶文化旅游因具有独特特质比较适合,比如,可充分体现绿色消费的观看茶戏、购买茶品、游览作坊、茶园,有助于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环境,且可令游客体会返归自然之美,低碳理念被体现了出来。建设者可致力使游客领略旅游的魅力,进行各类茶文化的宣传,如,苏州一座落于太湖周围的综合旅游园,开展碧螺春茶的主题活动,在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气氛的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到了生态自然之美。

5结论

低碳旅游的推广有助于节能减排及维护生态环境,在发展低碳旅游中,茶文化旅游因具浓厚的文化气息及生态自然特征而独具特色,为搞好茶文化旅游,旅游相关企业应充分挖掘茶文化、开发各类项目,并在开发、建设中致力实现景观和文化的巧妙融合。

参考文献:

[1]余佳.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研究[J].福建茶叶,2016(3):163-164.

[2]李晓娜.提倡低碳经济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06-107.

作者:陈格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主题成为了休闲与旅游经济的焦点。新时代下,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球经济不能忽视的发展结构和崭新理念。悠久的茶文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融合会对休闲与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形成健康绿色的产业化融合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低碳旅游的产生背景以及在低碳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的建构条件,并指出在低碳背景下如何更优化地发展茶文化旅游,旨在提升整体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

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开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力度,人类为能够更好地减少相应温室气体的恶性排放以及防止全球变暖步伐加快,提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经济增长理念即低碳生态,希望全球的经济增长能以持续性发展的模式良性提升。而低碳旅游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概念下的新生产物。将传统的茶文化、低碳经济理念与旅游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高质量的旅游模式。

1低碳旅游发展背景

旅游业是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为依托,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非常强,乘数效应极高的服务产业。旅游产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相关的服务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工业和农业等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的产值高,对整体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少,虽然旅游业在物质性生态破坏上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碳量的排放。旅游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既然产生对生态不利的因素,那么其就有很大的减排潜力。因此,整个社会逐渐达成统一的共识:促进旅游产业“六要素”形成绿色产业子结构。在此过程中,政府更是逐步加大了对旅游业监管力度,防止一些地区为了扩增经济收益,忽视环境的不可再生性,盲目地进行环境开发和项目改建。在旅游地形成连锁式的项目开发,不仅不利于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集约社会,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即使有这样的后果,人们还是存在社会环保意识淡漠,部分旅游地区的产业管理粗放的问题。这就导致旅游供给侧和消费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愈发严重的趋势。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其中的龙头产业,旅游业有着明显的产业优势,本身占用的社会资源少,可重复持续性利用的资源又十分丰富,在环保领域也是碳排放量较少的产业。社会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生态优势,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建构合理绿色的碳环保机制,补充其他产业的生态不足,形成标杆式的产业形象。既保证环境合理利用,又能促进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有效提升。

2茶文化旅游发展背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而茶文化旅游是一种融合了养茶精神和茶叶文化的综合经济形态。在茶文化旅游中,系统的将茶叶的天然资源、茶叶的后期制作工艺以及传统的茶叶文化内涵形成统一的产业链,以茶叶生长和制作园区为基础,结合天然景观与历史景观,将茶叶种植区域的民风民俗展现给旅游消费者。在整个茶文化旅游体系中,包含了旅游观光,区域文化体验、茶叶商贸交流、旅游区娱乐贸易等多项功能,并且近几年新兴的旅游产品交易也积极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茶文化的旅游开发项目十分丰富。例如,产业种植的自然生态环境,茶园和茶叶种植的茶山是极致的旅游景观;茶叶生产的流程和工艺,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人都应该知道,炒茶工艺的美感既淳朴又充满审美乐趣;茶叶产地编写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歌舞,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茶文化的诗歌、传说以及画作都是旅游产业中的旅游卖点。虽然客观的条件十分丰富,但是在茶文化旅游行业的建立和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无法规避的问题。茶文化旅游园区缺乏相应的科学性的开发理念,没有深度挖掘茶文化的实质内涵,只是一味的对天然环境进行开发利用。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运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合理的碳量排放。

3低碳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3.1形成标杆式推广

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由于环境保护的共识不可动摇,低碳旅游将是整个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的旅游产业执行过程中,会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相应的旅游消费者、旅游景致和环境、旅游的相关企业管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一定要做到整体的把握,对全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化的对策实施。低碳茶文化旅游是以各个茶叶产区为基础,需要采取标杆式的推广方式,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化和示范化。根据不同茶文化旅游地区进行相应的差异性旅游产业建设,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模式。并在全国建立标杆式的旅游示范地,鼓励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行业进行效仿和自检。形成绿色品牌和生态产业的连锁式产业模式,将茶叶的加工流程、茶园的观光旅游和采摘体验结合在一起,并附赠添加茶艺表演等特色型旅游项目,形成特色式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地方政府要充分调动茶叶种植者对于茶文化技艺的传承,提升整体旅游园区的生态意识,并在旅游消费者群体观光旅游时,形成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带动整体人群的环保意识。

3.2科学规划旅游模式

无论是旅游景区的监管部门还是旅游茶园的实体经营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科学合理规划资源的整合,建立通过环境维护促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绿色旅游理念,积极落实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产业结构框架。在旅游产业的环境开发时,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对于开发规划的制定,更是要积极创建低碳环保的理念认知,充分借鉴国内外茶文化旅游的环保理念和成功案例,根据本土旅游环境和茶文化特点,集中优化资源的统筹配置。形成有效地循环式系统,促进环境的重复利用,保证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相应旅游污染物的产生,将茶文化的绿色发展辐射到旅游行业的每一个细节安排,将环境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积极完善整体茶叶旅游区的服务结构,强化监管茶文化旅游区域内的游览项目,立足长远发展的眼光,形成生态旅游格局。旅游园区在进行旅游模式的规划和安排时,不仅要保证地区旅游产业的经济利益,也要充分结合地区的地域特点,分析茶文化旅游区域内相应旅游资源的再生性,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进行合理化的科学规划,才能真正助力茶文化旅游园区的绿色生态发展。积极创设茶文化生态观光试点、科技生态试点,充分调动整体的旅游资源。

3.3优化旅游发展理念

旅游业之所以对游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地区的地域差异,各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建立健全本地茶文化旅游模式。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管理理念,形成统一化和规模化的经营结构,实现茶文化旅游景区的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部门要充分引导和积极规划旅游区的合理化建设,增强市场的良性运作,强化管理手段,提升茶叶旅游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充分优化旅游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环保旅游模式转型。健全和优化旅游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地区发展部门不能拘泥于单一化的旅游项目开发。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互动合作,发挥茶叶园区的联动效应,集成标准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绿色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开发以茶叶为基础的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新型发展,将茶叶文化融合到饮食文化中,将茶文化融合到书画作品中,将茶文化落实到相应的工艺品制作中等等,需要茶文化监管部门发挥充分的创新意识,积极建设特色型的茶文化旅游项目,更好地促进一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例如,在四川省雅安市的名山县,就形成了非常系统的茶文化与饮食文化融合的经营模式,以茶膳为代表,引领旅游消费者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体验式旅游,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

3.4健全绿色旅游概念

在实际的旅游消费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园区要积极营造绿色环保旅游氛围,引导游客绿色消费,同时提升企业整体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完整的旅游机制,对于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态旅游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旅游消费者将环保视为常规化的旅游行为。对此,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设置一些旅游区内的警示标志,增强环保的宣传力度,例如,茶树上可以悬挂“不要用力摇动我,我会晕过去的”“别踩我,当你看见这行字的时候,你已经踩到我了”等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标语,以拟人化的方式传达生态环保的绿色旅游理念。绿色旅游是在低碳环保的背景下进行的,将人们的旅游思维从盲目追求消费刺激和过度商业化转变为新型理念下的环保绿色旅游,真正体会茶文化旅游带来的绿色感官感受。在茶文化旅游地区可以相应设置茶区绿色观光,清水流觞下品味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和内涵,将低碳旅游的概念融入到整个旅游园区和旅游消费的旅游行程中去。在相应的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设置绿色旅游线路,保证生态旅游理念的推行和落实。开展专项的旅游线路宣传,鼓励更多旅游消费者在游园的过程中体会茶文化旅游的本质,感受茶文化旅游的真正魅力。茶文化旅游景区还可以建立主题型的旅游园区,将旅游业和服务业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整体旅游园区内设置相应的茶文化宣传,并且充分挖掘绿色生态旅游的人文底蕴,更好地延伸和拓展茶文化旅游园区的产业组成结构。

4总结

将旅游和人文生态理念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模式才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旅游业健康形态,才能真正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要充分结合低碳背景,形成特色化的地域茶文化旅游园区。这不仅能满足个性化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要符合时代性对于大众旅游的相应要求。总而言之,强化低碳环保意识和旅游经营的契合,既保证园区旅游的原生态,又保证茶文化旅游园区创收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的旅游经济模式才能开创真正可持续性的旅游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9(19):59-60.

[2]刘德艳.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J].中国旅游报,2014,02(26):21-22.

[3]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4,29(31):17-19.

[4]张琳洁.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J].茶叶,2007,33(3):183-186.

作者:李越 吴娇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第三篇: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摘要: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将茶文化导入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之中,有助于将周边农户的家庭经济也纳入到区域旅游经济范畴,这样就使得在充分调动区域各项要素的情形下,有效地提升当地农户的经济福祉,进而也就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茶文化旅游构成农业经济新常态、茶文化旅游可作为主导产业类型、茶文化旅游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茶文化旅游带动农户的家庭经济、茶文化旅游与自然环境形成共生。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农业经济;全域旅游;关系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村自然禀赋优势,并在产业化发展模式下建构起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这样就与传统的工业反哺农业不同了。另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形态,也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根据笔者所在区域的自然禀赋优势,这里将茶文化旅游导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之中。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将茶文化导入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之中,有助于将周边农户的家庭经济也纳入到区域旅游经济范畴,这样就使得在充分调动区域各项要素的情形下,有效地提升当地农户的经济福祉,进而也就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纲,也使得具有生态旅游属性的茶文化旅游应得到业界的足够重视。

1农业经济发展内在要求

就本文的主题而言,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

1.1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这样几个要点:第一,农业经济在发展中不应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并在对资源的利用上应追求可持续、可再生。第二,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应考虑到代际之间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应节约使用各类资源。第三,在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时,应关注该产业的区域植根性问题。可见,目前诸多农村地区所发展的采矿业、水泥业从经营形态上来看,其就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1.2强调产业的关联性

与“行业”这一概念不同,“产业”是指相互关联行业所形成的集合。因此,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产业的关联性,它应在纵向和横向能覆盖更多的行业。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所覆盖的行业较多,所以主导产业在发展中所惠及的企业、人群也就越多。不难理解,发展农业经济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农户的经济福祉,也在于破解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因此,强调产业的关联性便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

1.3发挥自然禀赋优势

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需要充分发挥当地自然禀赋优势。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在于:第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乏资金资源,且在资本的逐利性驱使下,向金融机构融资也将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第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所拥有生态资源,正是与城市环境相区别的自然优势,这也就在区域差异性的基础上产生了商机。事实表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则导向。从而,部分农村地区将茶文化导入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1.4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前面已经指出,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应惠及周边农户,使得农户的劳动力资源和家庭经济能纳入到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之中。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应考虑行业的进入门槛。这里的进入门槛包括:资金的进入门槛、人力资本的进入门槛。不难理解,这两样对于农户而言都是稀缺和不足的。

2二者的关系分析

结合以上的论述中,茶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2.1茶文化旅游构成农业经济新常态我国农业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模仿城市经济形态的现象,即在农业产业化模式下,大力推进“农户+企业”模式,这种模式在逻辑上似乎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则经常出现企业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户,以及农户被企业所“绑架”而无法直面市场需求。茶文化旅游导入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中,就能使周边农户直接与旅游市场对接,并将家庭旅游服务业与茶文化旅游项目进行融合,从而就改变了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市场弱势地位。

2.2茶文化旅游可作为主导产业类型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考虑它的产业关联度,以及可持续程度。茶文化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类文化系统。其中,显性文化系统又包含: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消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茶道、功夫茶、盖碗茶等元素。隐性文化则较为晦涩,其主要涉及到精神层面的元素。但无论是怎样的文化系统,它都使得茶文化旅游能覆盖大量的行业,并使各个行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就满足了主导产业选择的核心要求。在全域旅游项目开发下,茶文化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

2.3茶文化旅游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

无论是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茶文化都具有可再生、绿色、共生等可持续特征,所以茶文化旅游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建立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当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必然选择。茶文化旅游通过全产业链的全域开发,便能较好的实现以上三大效益目标。特别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以及传统乡镇企业在发展面临资金和技术瓶颈时,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了。

2.4茶文化旅游带动农户的家庭经济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若要提升农户的经济福祉,则需要为农户创建出可持续的增收途径,而不仅是通过雇佣农民来使他们获得工资收入。不难发现,茶文化旅游与全域旅游的要求相适应,从而就能将农户的家庭经济纳入到旅游经济系统之中,最终为农户提供“当家作主”的增收模式。根据笔者的调研可知,在茶文化旅游项目的推动下,当地农户开办农家乐项目全面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若是做工是难以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

2.5茶文化旅游与自然环境形成共生

茶文化旅游项目并不是在任何农村地区都能设立和开展的,它一定需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共生。这就意味着,茶文化旅游项目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性,而这符合旅游项目开发的要求。

3茶文化旅游导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导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构建:

3.1明确茶文化旅游所处的地位

各地根据自然禀赋优势确定导入茶文化旅游,那么这就需要明确茶文化旅游所处的地位。即,是作为主导产业来给予培育,还是作为一个子项目来给予开发。对此,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从茶叶生长的自然属性来看,其一般存在于高寒和高山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区域条件的限制,以及资金瓶颈的限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培育,进而打造出专业化的全域旅游特色。

3.2设计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容

茶文化旅游项目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偏好,根据调研可知,域外游客前来旅游的目的在于休闲、拓展视野、放松身心。那么在项目内容设计上,则可以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来实施。如,将茶叶种植纳入到生态观赏茶园的项目打造之中。再如,将茶叶生产纳入到游客个人体验之中。沿着产业链条向下仍可以打造出诸多旅游项目。在项目的打造中需要关注的便是,应重视将周边的民俗、民风融入到旅游项目中来展示给游客。

3.3科学规划当地自然资源投入

茶文化旅游主要以显性成分展示给游客,所以这里需要规划和整合当地的自然资源,而规划的重点便是生态观赏茶园项目。由于,在未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时,茶园尽管在布局上形成连片发展的格局,但从产权的角度都归属于不同的农户所有。因此,为了使得生态茶园的规模符合观赏的要求,当地村社应在市场经济原则下将这些自然资源整合起来,作为整体来向游人开放。再者,对于山地景区也需要纳入到规划范畴之内。

3.4统筹安排周边农户旅游培训

将周边农户的家庭经济纳入到茶文化旅游之中,成为了当地发展农业经济的特色。但作为一个规范的旅游项目,在全域范围内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旅游服务标准。因此,这里需要统筹安排周边农户进行旅游培训。培训的内容需要根据农户家庭经济的类型来确定,如针对农家乐类型的农户则需要对他们进行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培训;针对开办茶社的农户,则需要向他们进行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可见,这是将家庭经济纳入其中的重要环节。

3.5建立高效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本文在全域旅游范畴来看待茶文化旅游的导入问题,那么就需要当地政府建立高效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监管的重点在于:(1)旅游服务价格;(2)旅游食品安全;(3)旅游服务欺诈;(4)接受游客的投诉。总之,这将保障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健康和稳定。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在发展农业经济时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并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来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产业,这样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4小结

根据笔者所在区域的自然禀赋优势,这里将茶文化旅游导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之中。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将茶文化导入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之中,有助于将周边农户的家庭经济也纳入到区域旅游经济范畴。本文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茶文化旅游构成农业经济新常态、茶文化旅游可作为主导产业类型、茶文化旅游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茶文化旅游带动农户的家庭经济、茶文化旅游与自然环境形成共生。具体的实施措施为:明确茶文化旅游所处的地位、设计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容、科学规划当地自然资源投入、统筹安排周边农户旅游培训、建立高效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红.巴蜀茶文化的民俗价值与旅游经济结合的探讨[J].消费导刊,2015(7):225-226.

[2]张晓峰.新媒体背景下的茶旅游经济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5(5):42-44.

[3]乔秋敏.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66-5467.

[4]鲍宁.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产业旅游———以北京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中国市场,2013(4):40-45.

[5]叶元高.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及茶博会对武夷山茶业的影响[J].福建茶叶,2008(S1):25-28.

作者:王瑾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3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