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范文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范文

时间:2022-09-30 10:58:47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能源供求紧缺已对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挑战。需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上升至国家摆脱能源危机、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高度,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型升级”变革,推动煤炭化石能源向电能转化、液态燃料转化利用的同时,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和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1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常规能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中国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供给不足已影响经济发展。a)常规能源储量急剧下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仅够开采20a、50a、100a。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达59.50%,天然气供需缺口超过30%[1];b)能源结构严重失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0%、石油占17.70%、水能占7.10%、天然气占4.70%、核能占0.80%、其它占1.20%[2]。且在未来几十年“富煤、贫油、少气”的储量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c)环境污染加剧。过度开采煤炭等常规能源,已造成雾霾、地表沉陷、水位下降、气候变化等环境污染。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损失已使每年GDP折损1.2%,世行预测到2020年仅燃煤污染导致的损失将高达3900×108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d)使用低效。中国能源消费平均效率约33.40%,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0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2];e)应对能源风险能力弱。中国已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净进口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面对常规能源的短缺及开发利用的负环境效应,政府需加速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新能源体系。

1.2开发新能源拥有巨大潜力符合低碳环保发展潮流新能源因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更能满足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新要求。国际能源署(IEA)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需求研究显示,新能源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各国普遍将新能源领域作为开发重点。中国可利用的新能源品种齐全,而且蕴藏量丰富。资料显示,每年可开发太阳能潜力达23×108t标准煤、风能1000GW、海洋能50GW、生物质能3.18×108t标准煤、地热资源31.60×108t标准煤及丰富的核能等资源,每年可利用资源量在87×108t标准煤以上。加快开发新能源,既可缓和能源短缺矛盾,又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仅将每年农业产生的4×108t作物秸秆和薪柴、有机废物转化发电,即可获取相当于8座三峡发电站的产能,实现年增收800×108元~1000×108元。提高地热利用1个百分点,相当节约替代标煤3750×104t,减排CO2约9400×104t[3]。新能源利用已成为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2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制约瓶颈

2.1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逐渐走向成熟和规模化,从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积累,为规模化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a)技术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b)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核电、太阳能热发电、潮汐发电、氢能储存和燃料电池技术已形成产业并走向国外市场;c)强劲保持规模增长趋势。水电、风电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核电在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在2013年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30%,并在2014年装机突破4×108kW,保持全球利用规模第一的增速。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超过2.9×108kW、风电装机8497×104kW、光伏发电装机超过2000×104kW、生物质发电装机超过940×104kW。

2.2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新能源正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a)管理跟不上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急需利用国家规划、技术引进、政策优惠等方式牵动发展。现有匹配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性要求,但未建立项目审批、价格和战略石油储备相关机制,缺乏《上网电价法》等配套法律,民营企业在享受国家价格补贴、贴息贷款方面限制较多,各地执行政策不平衡,甚至出现设备闲置和“弃风”“弃光”现象,仅2014年上半年因限电产生的“弃风”损失达91×108kW•h,占风力发电量的10.50%,极大挫伤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b)核心技术空心化。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自主创新研发少,兆瓦级风电机组、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锅炉、太阳能光电多晶硅、铀原料等高技术材料、关键核心设备多靠国外引进,缺乏领军产业高端研发、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阻碍形成中国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c)设备制造国产化率低。风机的控制机构和风率预测系统、光电转换和逆变设备等先进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d)产业规模偏小,未形成并网联营一体化消费市场,90%以上产品靠获取国家补贴出口;e)技术标准门槛低,对新能源无序开发,导致产能相对过剩,返修率高,行业利润下滑;f)上网电价过高。因新能源建设成本高,并网需增加调峰电源机组等资金,加上并网限额造成“发得出,送不出”损失,过高售价挫伤民众消费积极性;g)布局不够合理。国内资源分布多数远离市场,出现“北煤南运、西油东调、北油南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利用格局,造成国家运力与能源巨大浪费;h)能源利用效率低。与蕴藏潜力相比,水电开发容量只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52%左右,发电量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40%左右[4],风能约10%,而地热能利用尚不及十万分之一,急需提升开发利用的效率与规模;i)在参与海外能源开发中,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冲突和战争高发区,容易受政策变化与激进民族主义者反对,开发压力与运输安全风险大。

3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对策

能源供应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的同时,保持能源安全自给,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高效能源供应体系。

3.1优化现有能源结构立足国内保障安全确立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以开发洁净技术和替代能源为重点,优化现有能源结构。a)坚持“立足国内”方针,将国内供应作为能源保障的“主渠道”,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稳定石油储采比例,加大新能源和天然气开发,保持能源自给能力在85%左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辅以多元化购进其它国家能源,鼓励企业参与石油储备,健全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b)制定节能约束性目标,推行清洁高效技术,提高能效。逐年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并尽可能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将石油用于生产交通燃料,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c)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推进大型核电、水电站建设与特高压输电,加快发展分布式水电、太阳能、风电和天然气电热冷多联产能源系统。

3.2加快法制配套建设保障民资参与建设从能源法制保障、发展规划、发展转型等方面,立法先行,理顺能源相关主体权益关系,提高能源监管能力和水平,尽快改革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加快新能源发电应用,出台减免新能源产业环节税费、税收等产业扶持政策,改革现有电力系统和电价,推行峰谷电价和差别电价,建立上网强制配额和节能减排激励体系,吸引商业银行、民间资金及国际资本进入新能源开发领域,通过放开价格管制,对消费新能源行为给予补贴等体制创新,使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全民共识,引导消费者广泛参与。

3.3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加大核心研发投入实施追赶与跨越并重的技术发展战略,从目前以需求拉动“跟随”式创新转向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并行,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加大对战略性前沿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的自我研发,支持和引导组建基于市场机制产业创新联盟。针对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核聚变能开发等核心技术联合攻坚。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技术路线,提升能源去碳化水平,提高能源关键设备与材料国产化率,逐步建立在全球低碳能源发展战略中的技术优势。

3.4培育新能源消费市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挥中国政权管理与市场规模优势,健全能源监管体制及环境监管体制,推行紧凑型城市群布局,强化工业、交通、建筑节能和需求侧管理,对公共建筑提出新能源利用比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优化城市能源系统,加快城市交通能源电气化战略。重视生活节能,引导就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推广北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与南方分散式采暖和空调技术,提高低碳新能源使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应用产业链。

3.5统筹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将新能源开发纳入政府总体规划,宏观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并按照输出与就地消纳利用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原则,以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为抓手,落实节能提效措施,推动节能型生产与消费。加快西南部水电、天然气开发和东中部核电发展,打造区域综合能源基地布局。通过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加大对“三北”及沿海地区的风电、太阳能推广应用,稳步推进内陆和海上的风电开发,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

3.6加大海外资源利用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海外能源开发需坚持投资与贸易并举、陆海通道并重,分散风险,加强战略布局,积极拓展石油能源进口通道。在确保中东石油进口的同时,加强与非洲、拉美、中亚及俄罗斯等产油地区和周边油气管线国家的多方互利合作。遵守国际贸易体系交易法则,利用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亚投行”融资机制,与有关国家签订投资保护政府协定,争取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优先支持能源技术、装备和工程队伍走出去,扩大中国与其它国家能源产业投资合作,进一步提升运输安全保障,增强国内能源储备。

3.7推动互联网化运营提高能效分布发展运用互联网数据平台ICT技术,将电、水、气等能源数据化,加强对新能源开发前期分析和后期调配,实施全过程联动介入管理,有效规避电量评估等错误,提高发电侧和使用侧实时数据交互,加快新能源分布式发展和离网电源剩余电量联网销售。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创能、储能、送能、用能系统的监测控制、操作运营、能效管理等综合服务,提高使用效能与投资效益。降低波动发电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4结语

在未来发展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不仅可替代传统能源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而且因其低碳环保、与电网、互联网智能结合的优势,必将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利器,只有加快利用新能源,才能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荣志远 单位: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