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研究(3篇)范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研究(3篇)范文

时间:2022-09-20 11:48:49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研究(3篇)

第一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那么对内部控制就一定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接触着企业各项财务数据,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门,如果无法实现对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有效监控,将会导致企业可能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财务风险。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财务风险管理通常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促进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完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就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直接因素,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在财务风险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防范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效果。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活动对象包括对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等,可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绩效的高低。而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就是指财务监控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以及经营管理进行科学、有效、规范的评价和约束,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合法的进行,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尴尬”地位

在趋利性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都着重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提高,忽视了战略性长久、稳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导致有些企业至今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可有可无。又或者在企业中设置了内部控制的岗位,但并没有在实际执行中引导企业员工认真履行内部控制的职责,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的不足,让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完全弱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会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

部分企业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监督机制的规范建立和有效运行。目前少数企业依然存在着开票依据、开票流程不规范,不但缺乏相关收付款的方式,并且连审批人的签字也欠缺,而且企业的财务印章使用也缺乏事前的控制、事后的批准等现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将无法反映出真实的财务活动,这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会影响到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少数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技能,更有甚者为了个人利益,而故意人为的引发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失真。目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与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可能造成难以及时有效预防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这是造成会计财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更重要的就是没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对造成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后的问责追究体系不完善,这导致一些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违法违纪的成本较低,无法去约束他们的行为,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信息不透明,掩盖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四)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对于会计财务人员的需求跟要求也日益增加,尤其要求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行业依旧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企业内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呈现出来的状态无非是以下几种:首先,是非常敬业但不够灵活创新,对于工作的方法是墨守陈规的,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够快,没办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不能及时的预防和解决问题;其次就是,在平时工作中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吸收,没有进取意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熟悉,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需求上与专业人才的技能素养目前依旧处于反比的情况下,企业的人才需求不仅得不到满足,也难以真正的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

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之后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所以企业应尽快确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相关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理念,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定期或者随机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抽查。多宣传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相关的活动,从根本上强化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使命感和紧迫感,尽快的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工作的处理方式,注重对员工的专业素质提升培训。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强化企业的成本管控,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成本控制上的作用,确保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可行性,全方位的统筹谋划,从企业的领导者做起,对整个体系的分工、职责和权限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做到责任到人,对现有的控制措施进行优化改善,利用信息技术化手段为财务风险管理开创更好的条件,强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真正地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贯彻到整个的产业链管理中,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

(三)不断提高企业会计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强调的就是基础工作面的稳固性、人才的牢固性,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的情况,内培和外引相结合。通过对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人才队伍;通过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帮助在岗员工能够不断更新自己专业技能,持续的发展和提升,也可以让新员工以最快的时间熟悉自身的业务,满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人才需求,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适应新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必须的,而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就是基于这种情况而产生的新的模式,它可以对企业的整体资金运作进行监督以及统筹安排,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隐患,能够有效的预防、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类风险,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企业也应该不断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确保其长期的有效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剑.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1,06:98-102

[2]李雄文.基于国有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5,30:8-10

[3]苗建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6,03:138-140

[4]崔素玲.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07:185-186

作者:李国新 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顺河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国有企业境外项目财务风险的规避

摘要: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国有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单位走出国门,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加强境外项目管理,防范境外项目风险的问题,其中,境外项目中的财务风险规避是境外项目风险防范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已经进入和计划进入境外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而减少损失,本文将对将对企业境外经营财务风险的规避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

财务风险;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

一、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注重可行性分析研究,防止盲目投资,从源头上规避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前期投资大,初始投资动辄就是数千万、几亿、几十亿美元;投资回收期长--通常5年以后才能盈利,运作非常成功的项目8年左右方能收回投资。从财务管理和项目投资决策的角度看,由于企业投资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投资决策风险成为项目运作的最大风险。国有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应当以拓展市场、追求投资收益回报为基本出发点。国有企业在进行境外项目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投资效益的分析。只有对那些有投资效益的项目,才能进行投资。国有企业境外项目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可靠性,只有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环节起到财务闸口作用,才能将海外项目的决策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国有企业在进行境外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要舍得付出成本对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争取拿到各方面的数据,切忌道听途说。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财务可行性研究和投资环境可行性研究。财务部门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估算,在进行效益估算时,对使用的数据一定要通过多方调查论证,尽量使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时,既要关注合同收入,更要注意成本,尤其是不可预测成本对项目的影响,还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在项目可行与否的财务可行性结论上,要重点把握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净现金流量等关键财务评价指标。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应谨慎关注投资环境等非财务信息。国外投资环境的变幻和风险远高于国内项目,国外项目必须应付各种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外汇风险,投机风险,各种风险常常影响投资项目预期财务指标,尤其在非洲、南美地区投资环境等非财务信息往往是项目最终财务风险的决定因素。投资环境的评估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1)政治因素--主要考虑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稳定性,政局状况,民族和种族关系如何等;

(2)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情况,生产成本情况,劳动生产率高低,近年来的通货膨胀,货币稳定性,自由兑换,国际收支赤字,外汇短缺,关税贸易保护等;

(3)人力资源因素---包括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资关系等;

(4)对外资企业管理--法律中是否有限制外籍管理人员、过分要求当地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等规定;项目所在国是否实行外汇管制、限定外国投资者汇回利润的比例、对上交中国国内的折旧和摊销(管理费等)有无视同利润的规定;

(5)法律行政体制的因素--项目所在国法规是否健全或是否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行政效率,政府廉洁程度;

(6)财税制度--项目所在国对外资企业的财务、税收管理规定;税款核定方法等。对于那些财务指标可行而非财务信息显示风险较高的项目,企业一定要审慎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切不可报着侥幸心理盲目拍板,弄得利没得到、却把本钱丢了。

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规避政策风险

国有企业在境外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人力资源,实现财务管理的当地化。充分发挥当地人力资源熟知本土文化、财税规定方面的优势,依法纳税,合理规避税收负担,避免因对当地财税制度的陌生导致无意中违反当地财税法规而遭受巨额罚款、资产扣押、清算终止运营等“飞来横祸”。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掌握财务控制权或监控权

境外投资财务监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财务监控权与股权相匹配的原则。对境外独资的项目,境内母公司应具备百分之百的财务控制权,财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等一切财务事项均应由母公司决定。对中方占大股的境外项目,中方应当享有财务人员的聘任、考核和报酬决定权;对中方占小股的境外项目,中方应当享有定期或不定期查阅、审计企业账务的权利。二是控制收入现金流原则。境外项目取得的收入一定要汇入中方可控的帐户,在当地有合作方的或股份制境外项目,在与第三方签订合同时,要明确付款方应把款项汇入我方可控帐户,我方可控帐户的信息和第三方向指定帐户付款的责任要作为合同正式内容的一部分,以确保资金不外流。即便是中方占小股的境外项目,也要明确按比例向中方可控帐户汇款的条款。三是资产可控制原则。境外项目严禁与当地企业签订任何形式的委托管理资产、以己方为标的进行抵押、担保的合同。四是建立内外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一是聘请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遵守投资所在地财税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外部审计,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境内母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便及时掌握境外项目的真实经营业绩,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四、落实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境外资金管理业务》的规定,防范资产风

险贯彻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境外资金管理业务》的规定,把境外项目的日常资产管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在项目所在国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银行开户;对项目银行存款余额进行限额管理,确保资金余额在授权额度内;禁止境外项目进行非生产经营性质的投资;严格控制境外项目对外开具保函和对外担保,从源头上杜绝或有负债的发生。

五、选派业务能力强、个人素质好的财务人员从事境外项目的财务工作,规避道德风险

财务管理以人为本,健全的规章制度为规避财务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任何健全的制度都无法消除实际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因此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财务人员从事境外项目的财务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樊书聚 单位: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公司国际公司

第三篇: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

企业并购过程中定价、支付、融资,以及整合等多个环节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国有企业多数由当地政府国资委实际控股并且对当地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很多由政府主导的并购发生,而这些并购可能只是一味地满足政策性的需要而忽略了财务风险的存在,本文将结合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建议如何对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并购都是政府处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以及国有企业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原因去主导企业进行的。主导了一些经营效益好的优质国有企业去被动的并购一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资不抵债的劣质国有企业。这样的并购让并购方没办法挑选被并购方,并购方的国有企业对并收购国有企业的信息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选择,这种政府主导性的并购很有可能造成并购方无法获得被并购方准确的信息从而造成对并收购方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从而导致定价过高,过高的收购溢价会给收购方在两个方面造成财务风险的危机,第一是国有企业为了支付过高的收购价格而向银行大量贷款,从而陷入由高额负债引发的财务危机承担财务风险,第二点是支付了过高的对价,却不能让被收购企业达到预期的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让收购方的国有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国有企业在并购的融资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独特性质,在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的难度是非常小的,因此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当中存在并购资金无法按时到位从而导致并购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一旦因为融资出现问题导致并购失败,企业在并购前期付出的资金准备,以及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也将付之东流,给企业在财务上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正因为国有能够轻松取得贷款,所以大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对并购融资的准确时机进行研究,找到一个最佳时机。多数的国有企业都是较早的取得并购所需的资金,从而付出了不必要的利息,而往往并购的资金都是非常庞大的,因此较早地付出高额利息,影响了企业的资金结构,使资金成本变高,从而使企业承担资金结构带来的成本风险,而过高的成本风险就可能会给国有企业带来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结果,一旦并购方国有企业在后期资金周转得不恰当或者并购过后自己及被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使企业承担财务风险。在国有企业的支付问题上面,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并购都是由政府牵头主导的,政府迫切希望快速完成并购活动制造一定的影响。因此多数国有企业并购的时候选择的支付方式都是现金支付。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其实也是危机四伏,现金支付的资金肯定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企业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大量被占用那么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会大幅度下降,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样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弱,从而经营的利润就受到相应的影响,这样就可能会导致这家国有企业无法承担当时并购所欠下的高额贷款及利息,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资不抵债。国有企业并购的整合问题是给国有企业并购带来财务风险的高发原因之一。国有企业都有自己以前的一套行政化的管理,和民营企业大多有相似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截然不同的是国有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差距实际上是非常大的。而且影响国有企业并购后发挥出协同效应的客观因素也更多更复杂,因此国有企业并购之后由于整合失败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最终背负沉重的债务而资不抵债的案例有很多。

二、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要想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当中做到信息透明化准确化,那么政府就需要少一些政府的主导性。只有政府的主导性真正的降低了,企业才能够真正筛选合适的被收购企业,也才能够真正做到对被收购企业的全面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对被收购企业信息的足够了解,才能够通过资产的评估给出合理的对价。在政府减少了在国有企业并购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之后,收购方可以专门对被收购企业的选择做一个专门特有的流程,这个流程主要应该包括被收购方的控股情况,主要产业的行业占有率情况,主营业务情况,科技创新能力情况,以及全面的历史财务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对于降低存在于国有企业并购定价这个环节当中的潜在财务风险是有一定效果的。针对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正确的方法应该用多元化结合的融资方式,包括一部分自有资金的融资,保持企业现金的合理流动性。再加一部分的股权融资具体可以通过普通股融资或者优先股融资的方式,这样才可以最小化这个环节所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支付的财务风险防范问题上面也应该用到同样的方法去防范,也就是支付多元化,可以采用现金、股票、转换公司债券,以及非货币资产等的混合支付同时结合好融资的方式确定好最佳的支付时间来达到减少支付环节给国有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结语

对于国有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首先应该统一财务组织制度,要想做到财务组织制度的统一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并购双方要确定统一的经营目标,同时并购双方应该统一财务管理的目标,这其中包括并购后双方的采购、全面预算、销售模式、财务报表的管理系统,以及现金流的管理系统都必须做到统一并且有效的控制。其次应该在企业双方的战略措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的文化等多方面去做到专门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当中要找到并购双方同样作为国有企业的相似性和特异性,结合双方实际情况达到协同效应,使企业并购能够真正完成预定的目标,降低国有企业并购整合带来的财务风险。

作者:闵志慧 雷翱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研究(3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