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

计算机技术杂志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1篇

1高校教师缺乏科学、先进的知识体系

我国计算机发展毕竟晚于西方国家,这也使得我国高校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缺少必要的科学、先进的知识体系。众多的教师其知识获取的来源于当前的计算机教材,这与其他国家的计算机知识的先进性与发展性相去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计算机教师获取更先进、更科学的计算机知识,学生的求知欲难以满足。

2对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建议

2.1结合实际情况改革计算机教学计划在教授学生计算机知识时,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制订更为科学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根本目标。此外,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构建高校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时,应该凸显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切勿泛而无重点。

2.2制定科学合理、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现更加广泛与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对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来说,应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情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在确保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人才。

2.3根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首先,高校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高校中计算机教育教学计划进行更新,以便其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其次,高校教师要深入研究计算机职业资格规定中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以此为标准培养与考核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最后,高校教师可以分析当前社会上对计算机技术岗位的需求,从而优化当前计算机教育课程结构与内容。通过研究,将原先一部分偏重于理论的教学内容予以缩减或者删除,增加一些实用性知识,如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

3结语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机械设备与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机械设计制造实现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自动化效率,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机械设计制造与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应重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将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中。

1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满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是指一种计算机常用的功能,目前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机械、服装以及报刊等方面,在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中,计算机辅助技术能够充分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精度以及设计的可靠性等,能够切实提高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的经济收益。首先,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要对机械设计的工作原理以及机械产品的形状、尺寸以及结构等进行充分分析,直观的将机械设计的问题显示出来,提高机械设计的效率。其次,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机械的生产性能能够充分显现出来,在这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机械设计图纸,通过计算机技术使图纸的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清晰,能够减少设计的失误,提高机械设计的精确度。第三,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使机械设计图纸的编辑和修改更加便利和精确,避免了图纸设计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

2计算机数控机床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数控机床在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平台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控编程和数控软件两种方式,实现计算机软件的手动和自动编程,计算机数控技术编程主要应用在机械制造中零碎、复杂等零件生产加工中,应用相应的数控软件和书面语言对运行程序进行编制,之后通过数控机床对软件进行加工[1]。近年来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计算机数控编程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加方便,使数控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3计算机3D技术的应用

3D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关键部分,在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能够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更加完美,在机械产品设计时采用3D技术对产品的尺寸、大小以及特征等进行立体模拟,方便设计人员直观的发现设计问题,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当产品生产完成后,可以利用3D技术将产品的颜色、位置、荷载能力和物理信息等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质量,增强产品的实用性。以往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各种物理以及化学实验来验证产品的质量,有了3D技术后,不仅可以节省产品检测的成本,还能提高企业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2]。

4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在虚拟技术与可视技术基础之上,该技术利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真实的反应机械制造产品的应用状况,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建立,使模型的修改更加简洁和方便,同时,计算机仿真软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将现实与虚拟技术相结合,进行模拟仿真实验,为保证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在一些机械制造中,机械设计具有成本高、难度大、设计修改困难等特点,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有效的简化这一过程,对机械运动的状态进行监督,保证机械设计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陆佳艳,王凯.探究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J].科技风,2015(21).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3篇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园林绿化工作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形势,很好的将园林绿化与计算机相结合,以自控喷泉为例子,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电、光、声融入到喷泉技术中,以产生多彩变换的水景。LED显示屏利用的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继杂志、电视、广播之后的一种新型户外宣传手段,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车站、广场、机场等公众场所。此种形势打破了传统的园林绿化,将高科技融入到园林绿化中,推动了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

2、3S技术

3S技术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集成,构成了对空间数据的实时更新、分析、采集、处理及为其他学科提供咨询决策的技术系统。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利用3S技术可以对园林绿化进行自然灾害监测、自然资源调查和森林中植被的分布情况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地表信息转换为数字编码,为测绘部门提供准确的地图资料,通过计算机所接受到的数字信息,并将数字信息转换为需要的测绘地图。现在3S技术在园林工作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

3、计算机技术在园林绿化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中园林绿化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绿化工作的难度,高科技已经深入到多个行业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工作中使用CAD可以将工程预算、方案设计等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设计工作中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有效降低制图的损耗、节省图纸、设计师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检验和核算方案时具有不破坏原始方案、客观性好和修改方便等特点。设计人员每做完一项工程的设计时都可以选择其中实用的图形制作成模块,存入图库作为园林设计的素材,如果有类似需求时,可以在图库中选用素材而不用再重画,不但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加快了工程设计的进度。在园林绿化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分工协作,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设计师与建筑师、道路水电专业人员互相协调,紧密配合。传统的手工绘制图纸方法不仅占用大量空间而且浪费时间,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容易发生一些无法预测的后果。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科学的管理设计图纸,将完成的资料存放在软盘或硬盘上,这样不仅便于查找,还可以进行备份,大大提高了园林绿化工作的安全性。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计算机;传媒;应用;价值;课题

0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波及范围愈加广泛。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无论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还是在公司繁忙工作之时,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并且还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手持类计算机网络终端——手机、iPad平板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凭借着便捷的电子设备,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轻松查阅全球的新闻信息。能够足不出户购物、阅读、订餐,计算机技术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大更加多元和复杂,也使广大传统工作者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发展局面。传统的传媒局面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而“人人是新闻”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1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传媒中的应用价值

顾名思义,“传媒”这一词语主要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各类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新闻、报考、杂志等等。根据传播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部分。传统媒体泛指广播、电视、纸媒等。而新媒体包括了网络、微博、微信、视频、影音等多个方面。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传媒发展中,不但能够取得较好的信息传播效果,而且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使传媒经济活动能够和国际接轨,对各行各业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2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传媒中的主要表现

2.1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新媒体时代下基于网络环境进行观看的数字电视。在传统有线电视、机顶盒电视的影响下,国内数字电视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按照当前数字电视的普及情况上看,数字电视在以高清电视、超清电视等形式不断拓宽。特别是在中央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37个城市,90%的电视观众。让人们对全球信息的了解更加及时透彻。借助于网络资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提高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增长步伐。

2.2移动多媒

移动多媒体技术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由我国具备独立知识产权针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所设置的移动多媒体信息。移动多媒体技术包括4G移动业务、无限卫星发射技术等等。在业务对象的设定上更加广泛。在多种移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新媒体使用用户不在受制于电子设备,无论是移动或是非移动的信息接收终端都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从总体上说,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众多,它能够借助于WI-FI、移动数据流量等等,使网络资源借助卫星数字信号高效传播,用户获得的图像信息更加全面、保真、清晰。

2.3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和有线电视无论是在播出资源还是在渠道形式上都有所区别。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实现了多项网络资源的统一。例如,IPTV是极具代表性的网络交互式电视,通过网络资源技术的融合,在针对大众家庭用户、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实现了交互性的信息交流。通过便捷的网络多媒体服务,网络电视用户能够同时在视频、新闻、游戏、聊天、购物等模式中随意切换,实现了用户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对接,提升网络电视工作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水平。

3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传媒应用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传媒应用的影响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在新型传播渠道的构建下,计算机技术对传媒应用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多元化的影响。新型媒体作为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性的积累社会信息和文化,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渠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和宣传,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有效的宣传途径。例如,利用网络直播、天涯论坛、网络贴吧、微信平台等等,借助于一些列的信息传播起到,组织不同的的专业行业人员,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信息传输平台,为新型传播媒体的传播作用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其次,在传播内容上,在积累社会文化的同时,也传播着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多渠道的文化冲击,构成了个人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通过新型的传播媒体,人们既能够接触到很多开放的西方现代思想,也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信息,特别是在新型传播媒体的影响下,很多网民容易活在虚拟的世界中,更容易被不良的信息所影响。

4如何增进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传媒应用的影响

4.1寻求业务突破,加深移动技术的积极影响

传媒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信息媒体,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传媒应用的份额逐步减少。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传统电视行业与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将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全面和快捷。例如,在移动电视行业的发展下,公交移动电视技术逐渐成熟。全国首个公交移动电视系统在2001年2月份成立以来,通过建设熟悉电视发射站的形式,在1500辆公交车上,为每天150万人才的乘客提供移动电视服务,在满足人们业务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相互结合。

4.2模糊产业界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融合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质量稳步上升,根据相关部分作出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其传媒产值的规模已经达到了整体规模的40%以上。更体现在互联网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之中,继而涌现除了一大批的传媒市场优秀企业,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网络、阳光文化阶段等等。截止到2016年,新媒体产业的总值已经达到了680亿元人民币以上,较之2015年增长了66%以上。特别是伴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本分离的传媒、互联网、电信之间的局限性在逐步模糊,在信息产业链条上突出了更加鲜明的角色。

4.3信息技术支持,拓宽节目发展渠道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在自身的产业结构上进行了多方的调整。就信息资源这一项来说,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之间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将传统电视媒体和网络互动形式融为一体,加快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并基于当前微博、微信、微电影等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发展平台。推出报刊网、电子网等行业形式,促使新媒体技术和传媒工作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宽传媒应用的发展途径。例如,在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中,声音媒介中融入多种计算机技术,通过MD、CD、磁带等介质,打破了广播传统的运行模式,从制作节目到记录、播出都由计算机系统来操作和完成。通过以太网技术、交换机技术、SAN技术、集群技术的应用,利用premiere和aftereffect软件设计,满足多媒体数据的传输需求。而在电视新闻编辑中,通过非线编辑和特效处理技术,实现动态视频和特效编辑技巧的统一。再给观众带来冲击力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5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出传媒中的应用作用日益显现。对于广大传播媒体而言,无论是以电视、广播、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还是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网络媒体,都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传媒的应用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并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将实时、高效、便捷的发展优势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为此,广大传媒工作人员要立足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促使新媒体技术能够满足观众对媒体质量的需求,促使我国多媒体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艺,罗玉云.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2.

[2]王勇民.浅析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

[3]徐丽萍.浅析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医院管理;应用思考

前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医院管理中无论是大型数字设备还是患者信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可以让繁复的工作更加简单顺畅。比如,医疗信息、挂号、财务资金的信息管理等,都为医院各项工作进程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效率。

1.医院管理中计算机的使用

1.1减少医院工作中的错误

医院以往进行医嘱传递都是采用人工传递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医嘱丢失和损坏,而且在传递或者是转抄过程还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很多情况下,一个字的错误就会造成很大的区别,甚至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只要输入者准确输入各项信息,计算机进行可以进行打印与传递,继而保证医嘱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

1.2加强医疗收费的清晰度

以往医疗收费方式让患者无法获知自身医疗费用,而且还要经过多方查找与解释才能了解清楚,而计算机的优势是可以进行自动核算和计算,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够随时了解自身的费用情况,医疗收费也变得更加透明化和清晰化。1.3提供可操的数据支持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相关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医院各种医疗变化,以及库存用药状况,为执行医嘱以及各种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2.计算机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2.1财务收费信息管理

医院日常资金流量非常大,无论是挂号、检查、开药、住院、出院等等多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收费的问题,所以财务收费在整个院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可以帮助财务实施合理收费,患者只需提供相关信息卡片或者是单据,在信息系统上进行录入,所有的检查以及收费情况都会由各科室传送入收费系统,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分类和统计汇总,经过简单的人工录入以及计算机的统计完成整个收费过程。尤其是住院病人的收费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将费用录入后,计算机会进行自动统计,及时快速地反应患者的费用情况,减少人工处理所带来的繁琐复杂,而且也会提高准确性,有利于帮助医院进行更加科学系统的分析。

2.2门诊信息系统管理

门诊实现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帮助门诊医生减轻手写负担,在申请相关检查项目和药品时,通过计算机信息选择和提交,就可以直接传达至相应科室部门,根据申请的相关内容以及缴费情况能够快速作出处理。医生在信息系统中可以随时了解到药物的剩余动态,查询药物的用法和总量,才能够准确的开具药物,并告诉患者最佳的药品使用方法和用量。系统中还可以快速查询出病人的过往病史,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详细记录病人每一次的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情况,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效率,实现门诊患者的快速就医。

2.3药品管理

药品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更加具有效率和规范。计算机可以对每一个进入医院的药品,记录采集药品信息,并对药品进行分类处理,根据每一个药品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放置和管理,例如,有些药品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放在冷库中,有些药品属于危险药品,周边环境一定要安全,有些药品的保质期较短,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保质期。分析医生的处方用药,评估对各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在管理系统中向所有医生提醒各种药物的剩余情况、价格变化以及药物的使用量。最后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药品采购计划,进一步提高对药品管理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2.4病例管理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病历管理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改进,信息化病例管理,从病人入院至出院的整个治疗过程都会录入详细的病例,每个病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病例,主要的记录内容是病人基本情况、疾病的变化以及整个治疗过程,大部分的医院都采取的是纸质病例的形式,所包含和涉及的信息量都非常大。电子病历的出现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寻找到需要的病例,详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过往病史等等状况,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减少人工的繁琐,提高和实现整个医院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5病区管理

病区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比较多,其中包含床位方面的管理、患者的入住、出院或者是转院、统计各项住院费用、对医生下达的医嘱执行处理等等,一切病区管理工作都围绕住院患者进行,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病症和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完善和改进。病区管理可以有效梳理患者目前的医疗状态,便于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同时还可以查找各种费用的明细资料,有些医院还配备了专门的费用查询机,每一个患者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费用状态以及余额,随时随地都能够轻松查询,有效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医疗透明度,患者实现明白就医目的,也能够帮助医院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让病区内病床的周转速度加快,提高病床的利用率,杜绝漏费和欠费现象的出现,为每一位病人提供更大的便利,最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病人安全。

2.6行政后勤信息管理

后勤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部分,主要的工作是进行档案管理、病例统计等等,医院作为一个大型场所,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也非常多,想要提高行政后勤管理各种信息的效率,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精确的反应出来,根据信息精确调整和调度。如,在信息系统中可以准确地看出床位的使用率,患者住院状态以及住院情况,接受治疗的状态以及恢复情况,根据预计出院时间安排其他患者入院治疗,利用计算机归档的优势,快速查找病例,有效节约存档时间和存档的工作量。

3.综上所述,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无论是在财务收费信息管理还是各种信息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丰富的管理功能,计算机技术已经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这也是未来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郭彦华。计算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6篇

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也间接影响审计对象、内容、方式及范围发生了大变革,本文主要根据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化

引言

依据国家“金审工程”二期项目规划,目前审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并结合“金审工程”一期的建设成果,来推动审计部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今计算机辅助审计以成为我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向,传统的手工审计不能适应电商和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研究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现状

(一)我国计算机审计初见成效

计算机审计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与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也指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领域中的其他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虽然我国的计算机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随着信息化发展也取得小小的成果。

1.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国审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审计网络与各会计事务所都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字、表格处理及资料管理,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办公自动化技术。

2.计算机审计准则与规范建设方面。

我国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审计部门也建成了由单位内部局域网、系统专用网与广域网组成的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审计署也实现了与各省、市、自治区审计部门及其警务机构之间的联网,进行审计资源共享。同时也开发了部分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3.审计软件研发方面。

因审计环境与工作不确定性的特点,我国的审计软件开发一直得不到突破,但近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比较成功的审计软件如: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多种行业审计软件及适合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软件等等。

4.计算机辅助审计成效方面

首先是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的主导下,在银行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等多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一些地区通过使用审计软件调查并核实某些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了资产的损失。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也逐渐开始将计算机技术转向辅助审计,甚至有些事务所自行编制专用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还尚在学习与摸索阶段,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计算机审计复合型人才欠缺。

计算机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运用的杂糅的学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但目前我国很紧缺可以胜任的审计人才。虽然他们或多或少接受了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但大多仅仅是简单的、基础的培训,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及会计软件的操作等。大部分审计人员还不清楚计算机运用在各业务领域的工作原理,也没有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我国对IT审计师的任职资格及要求了解不多,研究也很少。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我国设计审计的发展。

2.相关计算机审计的准则规范尚有欠缺。

目前我国在电商、网络经济与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有些部分甚至是空白的,比如电子凭据、合同等具备的法律效力与保存要求;网路犯罪适用的法律等有关立法还很欠缺,它阻碍了依法审计的工作。此外,尽管我国审计机关已颁布实施了一些相关立法,但这些准则与规范还不完善,比较笼统概括,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计算机审计人员来说,缺乏具体的指南,开展工作显得比较吃力。

3.审计软件的可操作性不强。

尽管目前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不欠缺,软件功能也有很大的提升,但还是有部分辅助审计软件实用性太弱,使用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审计人员的自身问题;二是有些审计软件不切实可行,不能及时处理审计中的问题,因此受到审计人员的冷落;三是研发软件的技术人员与客户之间的脱节,客户没有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反馈给技术人员,开发人员不能及时跟进改善和优化软件。审计软件是计算机审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不能与时俱进,必将影响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二、推动计算机审计在我国审计中应用的对策

如李金华审计长所说,“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若是不熟练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全力推广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一)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宣传推广和研究力度。

为了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须加大宣传与研究力度。可通过报纸、专业杂志、多媒体、报告会及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宣传,让广大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干部意识到计算机审计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意识提高了,方向也就明确了,动力与措施也相应地产生了。同时,审计部门干部还要加强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实践力度,可通过自然、社会科学基金与各级审计机关、注协组织的科研课题展开工作。只有计算机审计能有效开展,我国信息化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实践需一定的投入。

(二)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及高端人才培养。

在人员培训上,除了基本的字处理、制表软件操作外,应着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包括审计对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表格及审计软件的技术方法,并根据实情编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制度进去,或者进行强制的后续教育,并不间断地考核与检查。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着重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功能提升或应用程序审计开发等方面。在未来审计人员培养上,可通过在专业课程中添加信息技术与电商等教学内容,将计算机审计学科列为必修课。但是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不只是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审计部门应意识到计算机网络专家、信息系统和电商专家在审计领域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一改从前的由会计师独唱主角的现象了。所以,审计机构要注重招收这些方面的人才,并进行审计理论及技能的培训,让他们与会计师齐力完成审计任务。

(三)建立健全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规范制度。

首先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有关电商及网络经济的法律法国体系,确保计算机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进一步完善与计算机审计有关准则与规范。应赋予审计人员利用网络审计软件审查审计对象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及安全措施的权力,并要求审计对象单位积极配合。同时还要补充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审计、网络审计等准则,在电商与网络经济的签证业务方面,可考虑制定相应的实务公告,针对不同的工作作出相应的具体指南。

(四)加强优化审计软件并积极推广使用。

应加强审计开发人员与使用客户之间的交流,用户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及反馈问题,开发人员主动跟进优化审计软件功能,做到从硬件到软件、产品到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还要加大审计软件研究开发力度,组建计算机专家与审计专家合作的团队,提高软件系统功能。建立审计软件评选机制,对优秀的审计技术创新进行表彰奖励。

三、结语

审计是保障经济秩序及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上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制约,特别是审计技术及方法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植物保护;产业融合

1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仅仅经过60余年的发展,其已经从最初的数字计算到如今的多功能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在植物保护方面,计算机技术从最简单的数据存储和数据统计为基础,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BASIC语言编制的软件成为了当时植物保护领域的一个好助手,这些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统计能力使当时的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程序与软件的分离技术,例如很多的模块化软件应用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计算机领域,同时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针对当前的植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病虫害的治理上有了更为突出的贡献,基于传统生物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更加科学的系统生态学,在系统生态学的指引下大量的数据被广泛应用和广泛记录,通过数据的筛选和处理能够对病虫害的防治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在1972—1978年之间,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猛,同时各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应用广泛,使其在各项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有了更为关键作用,当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大气环境、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等多种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通过优化模型能够最大限度的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对于提高植物的产量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经济发展,这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较大关系。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同时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也不算广泛,直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有相关专业人士开始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植物保护过程中来也是本世纪初的一些行为。随着我国学者的不断重视和国家经济投入的不断增大,相关技术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同轨,同时在一些较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甚至有一些超前的现象,在对昆虫的种类预测和形态分布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上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并且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2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2.1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传输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一项技术,并且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通过信息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精准比对能够对植物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既实现横向比对也实现纵向比对,对于各种病虫害的起因研究对比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及欧盟各国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中来,这项技术一定程度的成为了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并且使杂志、专著、论文、报刊等各种专业性文章被广泛纳入到这一系统中来,并且就农业方向的发展来说,有了更加权威和更为同步的比对,实现了全球化的信息共享,对于农业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维度的系统识别,能够使数据库的建设更加科学完善,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更加针对性的应用,所有人员到系统库中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时,都能够得到更加精准的预测,并且对于工作的指导来说十分重大。在我国,从1988年开始陆续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并且就农业方面的信息录入来说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家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发展上并不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以及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实现了信息交互的一项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植物保护技术的培训规模,并且能够使人更加浅显易懂的了解到植物保护的相关原理,利用触屏、数据压缩等多种方式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其在植物保护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的冲击给人以更加真实现代的感受,能够使学者和读者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的方式对于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学习时间,成为了当今人们的主潮流,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声、电、光影的一体化融合,同时在大数据支持的背景下能够使植物保护工作更加顺利的推进,在各项资料和信息文献的不断完善下,病虫害的确诊防治工作以及视频会议召开等,已经成为了可能,在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公众宣传等问题上有着更加独特的优势,作为植物保护的重要信息载体,多媒体技术使其在各项工作中的顺利开展业务,这个更加真实的效果。这样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处理的多项技术的融合,能够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对目前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种植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来说意义重大。

2.3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网络和全球化网络的基站铺设,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互联网体系,并且在资料共享上实现了全球化的资源链接,通过5000万以上的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庞大的数据信息网络形成较多的稳定基站,并且依靠稳定的信息技术使其能够不断发扬技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和植物保护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现了全球病虫害的一体化防治,通过动态监测和信息的实时反馈病虫害的预警和远程控制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相关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数据的交流应用,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已经做到了常态化和动态化,不断提升了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全国病虫害预测报告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更为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同时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产业调产来说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实用价值。

3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前景

就我国未来的植物保护工作而言,更加注重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建设,并且通过不断的完善平台建设和网络服务平台的搭建,为行业的整体性推进和协调发展有着较高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在未来的生态系统内部还是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上都有较为长足的发展,通过平台的搭建能够实现区域内的病虫害治理,并且与国家的经验交流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应用,并且对于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植物保护技术,将会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迎来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对于区域内的产业挑战以及病虫害防治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相关产业信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的得以实施,并且对于我国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来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宁,邱丹.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40-43.

计算机技术杂志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植物保护;产业融合

1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仅仅经过60余年的发展,其已经从最初的数字计算到如今的多功能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在植物保护方面,计算机技术从最简单的数据存储和数据统计为基础,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BASIC语言编制的软件成为了当时植物保护领域的一个好助手,这些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统计能力使当时的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程序与软件的分离技术,例如很多的模块化软件应用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计算机领域,同时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针对当前的植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病虫害的治理上有了更为突出的贡献,基于传统生物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更加科学的系统生态学,在系统生态学的指引下大量的数据被广泛应用和广泛记录,通过数据的筛选和处理能够对病虫害的防治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在1972—1978年之间,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猛,同时各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应用广泛,使其在各项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有了更为关键作用,当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大气环境、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等多种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通过优化模型能够最大限度的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对于提高植物的产量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经济发展,这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较大关系。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同时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也不算广泛,直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有相关专业人士开始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植物保护过程中来也是本世纪初的一些行为。随着我国学者的不断重视和国家经济投入的不断增大,相关技术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同轨,同时在一些较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甚至有一些超前的现象,在对昆虫的种类预测和形态分布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上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并且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2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2.1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传输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一项技术,并且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通过信息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精准比对能够对植物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既实现横向比对也实现纵向比对,对于各种病虫害的起因研究对比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及欧盟各国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中来,这项技术一定程度的成为了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并且使杂志、专著、论文、报刊等各种专业性文章被广泛纳入到这一系统中来,并且就农业方向的发展来说,有了更加权威和更为同步的比对,实现了全球化的信息共享,对于农业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维度的系统识别,能够使数据库的建设更加科学完善,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更加针对性的应用,所有人员到系统库中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时,都能够得到更加精准的预测,并且对于工作的指导来说十分重大。在我国,从1988年开始陆续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并且就农业方面的信息录入来说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家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发展上并不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以及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实现了信息交互的一项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植物保护技术的培训规模,并且能够使人更加浅显易懂的了解到植物保护的相关原理,利用触屏、数据压缩等多种方式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其在植物保护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的冲击给人以更加真实现代的感受,能够使学者和读者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的方式对于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学习时间,成为了当今人们的主潮流,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声、电、光影的一体化融合,同时在大数据支持的背景下能够使植物保护工作更加顺利的推进,在各项资料和信息文献的不断完善下,病虫害的确诊防治工作以及视频会议召开等,已经成为了可能,在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公众宣传等问题上有着更加独特的优势,作为植物保护的重要信息载体,多媒体技术使其在各项工作中的顺利开展业务,这个更加真实的效果。这样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处理的多项技术的融合,能够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对目前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种植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来说意义重大。

2.3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网络和全球化网络的基站铺设,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互联网体系,并且在资料共享上实现了全球化的资源链接,通过5000万以上的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庞大的数据信息网络形成较多的稳定基站,并且依靠稳定的信息技术使其能够不断发扬技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和植物保护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现了全球病虫害的一体化防治,通过动态监测和信息的实时反馈病虫害的预警和远程控制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相关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数据的交流应用,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已经做到了常态化和动态化,不断提升了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全国病虫害预测报告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更为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同时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产业调产来说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实用价值。

3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前景

就我国未来的植物保护工作而言,更加注重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建设,并且通过不断的完善平台建设和网络服务平台的搭建,为行业的整体性推进和协调发展有着较高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在未来的生态系统内部还是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上都有较为长足的发展,通过平台的搭建能够实现区域内的病虫害治理,并且与国家的经验交流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应用,并且对于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植物保护技术,将会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迎来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对于区域内的产业挑战以及病虫害防治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相关产业信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的得以实施,并且对于我国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来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宁,邱丹.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