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

金融机构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1篇

投融资决策内容:投融资决策委员会要对交易对手的以下信息要素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与之交易。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交易员姓名、企业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电话、联系地址等。财务信息:包括资产结构、负债结构、资产质量、流动性、抵质押资产状况等。补充信息:包括开展业务的领域、资信情况、达成交易的难易程度、经营状况,团队的管理能力等。投融资分析报告:包括市场变动趋势、投融资机会预判、投融资规划执行完成情况、交易的风险收益情况、投融资成本与收益测算以及债券市值的风险估值等内容。

2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审议规则

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审议规则: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审议事项,应采用集体审议、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因故不能参加时,可委托副主任委员代行其职责和权力,重大事项须征得主任委员意见或委托后代行其职责和权利。列席委员,有权对会议的审议程序和审议过程的公正性、民主性进行现场监督和质疑,但对会议审议事项不具有表决权。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根据报审事项情况,经秘书处建议,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可决定随时召开或取消会议。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会议的一般程序: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议程和有关事项。会议秘书报告到会委员人数、列席人员情况。报告人向委员介绍审议事项的基本情况。向委员介绍对审议事项的审查意见和建议。委员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主持人作为委员时不得先行发表诱导性或倾向性意见。委员投票表决。会议秘书收集表决票并统计表决结果。主持人根据每位委员意见后,宣布表决结果,发表决定性意见,进行会议总结,明确有关事项和要求。

3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表决事项

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对需要表决的事项,采取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表决票按“同意”“、不同意”、“复议”三种意见设置。委员对审议事项表示赞成的,投“同意”票。不赞成的,投“不同意”票。委员认为报审材料及其说明不足以支持其结论,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补充资料后再行审议和表决的,可投“复议”票。凡是付诸表决的事项,必须有占出席会议委员三分之二(含)以上的“同意”票方为通过。有二分之一(含)以上“不同意”票即为否决。上述条件之外的表决结果和主任委员根据项目讨论情况可宣布为保留复议。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对会议审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但不能对会议审议表决未通过的事项进行否决。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行使“一票否决权”时,应表明理由和处理意见,并作为会议审议结论。

4投融资决策报审程序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2篇

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1.1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1.2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1.3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1.4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2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2.1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2.1.1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2.1.2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2.1.3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1.4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2.1.5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2.2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2.2.1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2.2.2发展行业协会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2.2.3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2.3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为了贯彻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2.3.1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2.3.2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2.3.3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2.3.4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3篇

1.1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网点少,且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区域还存在金融空白,导致这些地方农户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加入银联,农民只能到网点办理业务,存、取款等简单操作不能通过其他银行的ATM进行操作,给农民造成了不便;三是相当部分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网络不顺畅,未能加入人民银行大额和小额支付结算系统,需要通过其他银行进行资金的清算,划账速度较慢。

1.2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村金融体系法律法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一是农业保险立法严重滞后,缺少农业灾害补偿法律,保险公司只选择风险较低、且国家财政有一定补贴的涉农项目进行承保,并且保额相对较小,贷款风险难以覆盖。二是产权法律建设滞后,在现有的农村产权制度下,农村耕地使用权、农村住房、宅基地抵押、流转存在较大的法律障碍,导致金融机构创新缺乏必要的政策依据,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三是监管法律建设滞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的立法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体系,同时我国金融监管法规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法规,存在监管法律空白。

1.3农村信用环境缺失我国农村信用环境欠佳,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不尽完善。首先,乡镇企业信用状况依然堪忧,大部分乡镇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混乱,企业还款意愿较差,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其次,农村信用评级标准尚未统一,农户信用档案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缺少农民其他收入信息,信用担保机制也不健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再次,对金融案件执法不到位,企业和农户恶意逃避债务处罚力度不强,挫伤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以上原因使得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必要的社会信用基础和有效的信用保障体系,开发新产品面临较大风险。

1.4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金融创新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需要激励的。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员工的薪酬主要由其工作年限和职务决定,与他的工作绩效无关,虽然员工的奖金与工作绩效挂钩,但是奖金金额一般较小,对员工创新激励效果不明显。同时,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其他金融机构很快就会加以模仿,存在“搭便车”行为,这种行为降低了创新者从事金融创新活动可以获取的预期利润,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模式选择

2.1抵押模式创新在现代金融中,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往往在贷款时要求贷款客户提供抵押品,其中主要是不动产抵押品。而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在信贷融资中普遍缺乏有效的不动产抵押资产,但是拥有存货、林权、土地使用权等动产资源。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抵押物方面创新,可以利用集体土地及其地上财产、林权、大棚甚至农户自己的住房等等作为抵押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譬如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可以直接用自己拥有的《林权证》作抵押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该模式中间环节少,信贷手续简便,融资成本较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易于操作。通过抵押模式创新,使农村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拥有的动产资源真正转化为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有效载体。

2.2信用担保模式创新这类金融创新是通过联保的方式,提升单个借款主体的信用等级,主要包括农户和农村工商户联保贷款等。农户联保贷款适用于农户贷款额度较大,生产有保障,市场有前景的资金需求,采取"自愿联合、多户联保、分期还款、风险共担"的办法,经过签订"联保协议"和民主选举联保组长程序发放的贷款。一般以3~10户为一组,小组的每一成员既是借款人,同时又是小组其他成员的保证人,但联保农户之间不能有直系亲属关系,且对小组成员的所借款项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众多,一些龙头企业如裕湘面业、益华水产、金浩茶油等成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此,湖南可以通过联保贷款模式,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关联企业、农户组成贷款联保互助组,实现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共赢。

2.3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其组织机构设置、工作人员素质、服务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经营与管理面临的风险要高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因此,风险管理模式创新侧重点在于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尤其是增强农业贷款的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模式创新包括信贷+保险贷款模式、集群管理模式、贷款人模式等。比如贷款人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根据委托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授权范围内为建立的集群代办贷款业务,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贷款人一般由农村威信高、能力强、有责任心和有经济实力农民或者干部担任,其职责就是贷款业务的开展、搜寻客户、客户资质审查,帮助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客户维护、风险监控等。贷款人根据业绩向其委托人收取佣金。该模式提高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金融资产安全。

2.4支付结算模式创新丰富和完善金融服务,尤其是不断推进安全、快捷的跨区域金融服务网络的发展,离不开支付结算体系,是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的关键性支撑。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不长,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支付结算体系不完善,一些结算业务需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完成,给客户带来不便,因此急需在授信、贷款使用等支付结算环节创新。根据农户贷款面分散、需求急等特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开展惠农卡、贷记卡、一卡(证)通等支付结算模式。它们可以作为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载体、财政补贴的直拨通道、社会保险的参保凭证、资金汇兑的安全通路,在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个人理财等多方面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3政策建议

3.1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实施建设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设施较差,网络、网点、支付清算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而,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乃是当务之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快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升级电子化平台功能,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开发新的贷款产品,不断增加现有产品的附加功能,切实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2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影响着农村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一是应该加紧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品种实行强制保险和财政补贴制度,推动农业保险发展,让农民不用提心吊胆“靠天吃饭”;二是加快农地产权改革,强化农地产权流转功能,拓展其融资功能;三是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针对农村金融监管理性立法,使金融创新在监管下规范、有序进行。

3.3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做好农村地区征信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信用单位、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等信用工程的创建活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现有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大惩罚失信行为的力度,通过对不守信用行为进行惩罚,对守信行为进行奖赏,促使企业和农户诚实守信。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几下几种:1.电商小贷公司。电商小贷是指电商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平台所积累的商务经营数据和其他第三方数据审核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而在网上进行借贷的融资模式。我国电商信贷主要分为电商系和银行系,其中电商系在这种信贷融资中占据绝对优势。电商系的融资模式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自建小贷公司。将信贷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向外融资,加上自有资金通过小贷公司或者担保公司对外提供贷款。第二种是与银行合作完成信贷。电商利用网络平台对企业进行审核,后提交给银行,由银行进行放贷。银行系的放贷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自建电商平台,这种模式主要是国有银行,如交行的“交博汇”、建行的“善融商务”等。但是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由于银行系电商的流量不足,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模式很难做大做强。第二种模式是银行与电商企业合作,利用电商企业掌握的大数据作为网上贷款风险审核的信息。但是它过于依赖电商而使得业务独立性大大下降,而且电商有自己的打算,它不可能将核心数据拱手相让从而失去在这一领域的独占性优势。第三种模式是与第三方数据提供机构合作,利用第三方机构掌握的电商运营的数据包括电商ERP、资金支付、物流、交易平台数据等链条环节数据,不但能较好的掌握客户终端的需求信息,还能较好的了解电商的运营规则,而这种模式也是未来主力开拓的方向。2.在线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在贸易融资和支付结算领域通过虚拟的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的融资模式,它的本质是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服务流的有效整合。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使得银行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打破现有信贷评估系统信息不对称的有效工具,通过模型构建和大数据分析了解企业和个人信用、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这样的模式往往比传统的抵质押物的风险控制力更强。3.互联网投资。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是指金融机构或者电商利用网络面向网络大众销售金融产品,互联网投资产品丰富,准入门槛低,手续灵活方便,而且能够突破区域限制,收益率较传统金融机构高,主要投资者为长尾分布人群。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群的理财资金少,往往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殊不知这一长尾人群数量大,市场前景广阔。余额宝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短短的几个月,余额宝作为一款实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其投资人数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全球基金前五。4.大数据金融模式。代表性的企业有淘宝、京东商城、苏宁云商。这些公司利用其构建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布局营销,实现精准销售。5.第三方支付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企业主要有拉卡拉、支付宝、易宝支付、财付通、银联在线等。6.P2P模式。P2P虽然发端于美国,但是自从传到中国以后,发展势头迅猛,在规模上已然超越了美国,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P2P模式———实质上的中国民间融资。P2P的出现让小贷公司突破了不能融资、担保公司不能放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贷的政策限制。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业务还包括众筹融资、虚拟货币等。

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

(一)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紧迫性互联网金融从2012年兴起,经过急速的扩张和发展,通过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和行业的洗牌,已从完全竞争市场向寡头市场发展,互联网金融资源越来越向少数几家优势电商集聚,而主要行业领导电商为了追求市场份额特别是行业垄断权、定价话语权和垄断利润,通过商业战略和技术手段为行业进入者设置了诸多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壁垒。按照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源要素和产品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后继者想要进入行业分取利润一杯羹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替代现有行业主导者成为行业新的霸主的难度可想而知。我国国有五大行以及主要的股份制银行都意识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应对策略,制定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布局。银行纷纷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深藏于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客观上,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主观上,银行也已经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能否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关系到银行发展,因此纷纷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和主动应付的姿态,希望在互联网金融这一趋势潮中占据制高点,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动力。银行的有效出击和抢占制高点策略为其他金融机构有效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也使得我们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力,能否在合适的时机应对关系业务的拓展,关系盈利的增长和盈利空间,关系能否突破现有业务模式、规模的束缚,关系公司整体的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将积极有效的利用互联网金融上升为公司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上,为公司冲破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基础。

(二)战略鉴于互联网金融的时代特征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公司应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和信息化列为公司的重大发展战略。公司应注重线上线下业务的整合、协调、统一,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交错、互补,实现线上线下的相互促进,实现线上线下的两条腿协调行走。长期来看,公司要将线上业务作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将线上业务做大做强,做出具有高度信誉度、强大社会影响力、覆盖面广、技术先进、管理有效、商业模式新颖、客户认可度高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少数主导企业之一。短期来看,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需秉承避实就虚的策略,尽量避免与优势电商的正面交锋,通过制定差异化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利用公司在金融产品服务领域的优势,循序渐进、有步骤、有条件、有针对性的发展。在稳步发展B2C的基础上,主抓B2B的发展,特别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在资产处置和资产收购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产总量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大型优质客户。在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初期,要紧紧抓住这些客户资源,以他们为核心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实现短期内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这种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金融企业。

(三)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上的创新,应该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在符合监管要求以及自身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按照资源最有效配置的原则,以现有业务和平台为核心和立足点,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渗透互补作用,有重点、有步骤地向现有业务的上下游延生扩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弱势互抵,逐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间。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金融资源服务优势选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最为可行、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现有业务优势互补的业务类型,包括B2C、B2B业务特别是供应链金融业务。

1.B2C业务B2C业务是现有的电子商务主导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几家大的电商企业垄断电子商务市场的局面。作为后继者,要想成为后起之秀,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借鉴电子商务主导企业的经营模式显然很难成功。如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服务优势,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载体,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优势金融产品与服务融入交易当中,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避实就虚,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避免与大的电商正面交锋,采取迂回战略,实现快速发展。(1)搭建平台搭建一个服务质量高、客户体验好、汇聚人气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评判一个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份额、市场地位的重要标志。要想发展互联网金融,就要做实电商平台。搭建平台的途径有自身研发、与现有的主导电商合作、或者是通过兼并收购等。综合考虑发展的可行性和主动性两大因素,收购现有电商企业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理想之选。尤其是可以选取彼此重复度低的平台联盟商,建立资源互补型的大电商平台。(2)发展平台在成功兼并或者收购一家或者几家电商之后,要整合被收购企业的业务资源和优质资产,结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色,制定进一步的互联网发展战略。B2C商城可以采用网盟和自营的双重模式,发展的初期推出限时抢购、限时抢批、降价竞购的策略促成交易量的攀升。同时,采取网络、平面广告等营销策略积极培育电商平台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价廉质优的大众受益下,实现流量的几何级增长,培育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外部性,在短期内实现对电商平台的感知-认知-吸引-依赖的过程,迅速提高电商平台交易流量,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融入优势服务和产品、进行大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因为电商交易流量和交易金额的速度对互联网金融的成败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电商平台的功能界面要时刻体现民主化和方便快捷的操作理念,早期可以通过自营、加盟甚至与其他电商合作的方式,通过吸引企业、分销商免费入驻的方式,免除传统电商企业的进场费和交易费,快速做大市场。B2C的经营理念是贴近大众、贴近市场。因此,在功能的设置上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有机结合,照顾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消费者意识到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是方便、快捷的。根据金融企业做电商平台的发展来看,电商平台的容量边际成本很低,但随着交易量的逐步上升,物流、仓储等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与专业化的电商平台相比,线下的物流效率、仓储空间成为制约金融类企业创办电商平台的最大瓶颈。其实,这一困扰多数金融类企业电商平台的难题并不是难以解决。一方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与几家大型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证物流的时间和效率。另一方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当中积累了物流基地的客户公司可以以这样的物流基地客户为突破口,建立基于诚信、合作基础之上的再度合作,租用物流基地客户的基地,通过此类客户寻找其他物理网点的基地信息,在短时间内建立覆盖全国重要城市的仓储物理网点,突破物流、仓储的短板限制。(3)融入产品和服务金融企业做电商平台不只是做电商平台,更大的目标在于利用这样一个载体积极销售有特色、占优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样的载体可以将金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融入到交易过程当中,从而提高社会认知度、扩大销售渠道,拓展客户来源,解决线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约束,提高利润增长点。

2.B2B业务相比于B2C业务做流量,搭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策略,B2B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应定位于重点突破、主次分明、采取连横合纵的策略。所谓连横就是将当前盈利能力大、发展潜力好、利润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或者是在行业内影响力大、社会知名度高、财务经营好的企业整合成为优质客户和核心客户。所谓合纵就是优质客户的上中下游关联企业连为一体。综合金融企业的业务优势,发展B2B的商业模式重点应该放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上,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忠诚度高的龙头核心企业群。在核心企业的路径选择上,有重点分步骤展开。首先,与现有的公司大客户洽商,将金融服务逐步引领到线上,实行企业进驻免费,同时简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流程设计,增加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开辟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通道,让企业亲身感受良好的线上金融服务质量,从而培养平台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第二,在做足现有客户线上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该开拓其他大型、重点客户来源通道,引进国内外知名产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分销商以旗舰店的形式入驻商城,同时与国内知名大型电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丰富商城的吸引力。核心企业的进入是产业链金融的基础,在获得核心企业的认可后,通过核心企业的影响力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集体进驻,打造上下游一体化、企业间紧密相连的高度外部性电商平台。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5篇

1.电子化程度低,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金融产业的主导,商业网络银行具有广阔的前景与廉价的成本,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和人们的重视。虽然科技已经如此发达,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还在通过宣传资料、图表等传统的工具,很少使用计算机,缺少专门的个人理财业务软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计算机技术滞后,开发应用软件的速度滞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工作效率较低,这限制了商业银行发展各项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克服这一现状,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办理个人理财业务,针对不同客户的需要实现差别化服务。

2.缺少个人理财业务运行系统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客户经理制的出现就是这种理念的有力说明,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制度上和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创新。国外银行的客户经理是把客户作为中心,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品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和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投资为核心。但是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考核仍然是基于客户经理完成吸收存款任务的情况,客户经理缺乏对客户需求、市场发展的了解,因为其并不用承担管理分析客户细心和市场信息的责任。各商业银行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种设计开发,极少考虑到客户的需要,更不用提投资了。

3.缺少适当的市场定位在中国,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环境不同,收入分配差距大,个人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行业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投资偏好。要求商业银行明确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理财产品的开发。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缺乏这种服务模式。银行向个人提供的服务几乎无差别,都是一些大众化的服务,因为商业银行只把个人业务作为筹资的一种手段。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经营模式,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金融产业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自从二十世纪末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的出台,结束了金融分业经营时代。在全世界混业经营的刺激下,我国放开了对创新银行中间业务的限制,开始鼓励创新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借这一机会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整,调整个人理财服务中的中间业务,改变中间业务的产品结构,准确把握客户多方位的信息,掌握客户的理财需要,通过客户经理进行针对性的理财服务。配套服务分析工具和投资理财专家的理财建议,提升客户的资产增值能力,培养更大的利润增长点。

2.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业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培养个人理财业务人才,一是构建专业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体系,让理财业务人员需要持证上岗,规范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二是全面培训现有的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首先要指定培训计划,然后要挑选高素质的候选人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其次要让理财人才熟悉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独立操作各类业务,这需要对理财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岗位轮替。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走出传统教育体制的模式。推进联合办学模式和订单式教育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可以将企业的实践设备优势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为金融行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为学校的教育提供实践的场所。订单式教育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学院金融相关专业的设置、制定金融业人才培养计划、改革金融教学课程等环节中。在金融业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满足商业银行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改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实现校园与社会的接轨。

3.加强商业银行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银行电子化的发展,尤其是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在实现个人理财业务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注意保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通过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计算机理财软件的辅助,增加客户需求的满足度,为客户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人理财计划,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实现实际操盘操作。

4.完善客户经理制,提高客户经理的金融水平客户经理制是为了迎合现在正在逐渐转变的金融服务方式、经过改革后的金融体制和金融业同行之间的竞争出现的新型的服务观念。各个商业银行虽然自从客户经理制这一服务观念推出,就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也从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完善客户经理制,需要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客户经理的素质;加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客户经理信息系统;在客户经济中开展新型的服务观念传递;实行责任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职责,设置专业的客户经理从业人员组织机构。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客户经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承受压力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为了顺应金融的全球化、国内商业银行对人才的急缺的现实情况,组建全能、高效、专业的个人理财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5.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商业银行而已通过设置个人理财业务柜台和细分客户实现差别化服务等方式调整经营策略。个人理财业务专柜可以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人理财服务,培养固定的客户群体。通过对客户进行分类,针对性地提供理财服务。因为不同情况的客户对个人理财服务的要求不一样,这就要求银行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别化的服务,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建议,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结语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代位监管不力,审核流于形式,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有效性减弱改革前,由于涉汇主体和外汇局工作人员见面机会较多,外汇管理人员有机会面对面了解涉汇企业经营状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解读和辅导。改革后,审核权限大范围下放至金融机构,使得金融机构实质上成为外汇局监管触手的延伸,其履行外汇局的“间接监管”(即代位监管)职能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外汇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但从现状来看,金融机构在业务办理中尽职审核不严,“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流于空泛,代位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外汇管理政策传导的有效性较改革前有所减弱。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是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与外汇管理防范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引导合理资金流向的目标存在差异,从而直接影响了其对贸易投资背景真实性的审核效果。二是金融机构对业务合规性和真实性的审核要求在内控制度中虽均有体现,但内控制度较为宽泛,内容不够具体细致,缺乏针对性,给放松真实性审核提供了空间。

(二)行为监管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制约外汇监管成效目前外汇局的内设机构自上而下总体上仍然是按照传统的经常、资本、国际收支、外汇检查、外汇综合五个专业条线分工,内部岗位也仍然按照业务交易行为进行设置,相应的法规、系统开发建设、工作流程和工作部署等也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随着外汇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逐渐向宏观、中观、微观管理相衔接转变,初步形成以主体监管为主的管理模式。主体监管即将同一主体的各类外汇行为信息整合到一起,全口径、系统化监管、监测。而以行为监管条块分割的现行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以主体监管为核心的管理需求,不利于外汇管理改革成效的真正落实以及外汇管理高效履职的实现。

(三)外汇检查工作面临挑战,外汇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外汇管理改革后形成的主要管理模式是由过去外汇管理“重事前审核”向“重事后监测”转变,即外汇局通过权限下放实现由“台前”向“幕后”的转变。外汇检查综合性较强,要求对各业务条线的政策法规都要有所掌握,传统的事前审批式的管理方式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涉汇主体和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情况。改革后,较为直观的纸质单证以及审批手续转变为大量的系统数据,传统的调阅凭证、翻查账薄的检查方法已无法满足外汇检查工作的要求,同时相对宽松外汇政策的实施,必然伴随着各种潜在风险的加大,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外汇检查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成为外汇检查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另外,改革去行政化的快速推进,企业便利化程度大大增加,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外汇局同相关部门的信息和政策沟通、业务联系等方面的弱化,如果未能及时建立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监管机制,将影响外汇管理主体监管的效果。

(四)新型外汇管理人才匮乏成为外汇管理工作发展的短板在改革新时期,大部分行政审核环节取消或转移到金融机构,传统业务岗位工作明显减少,工作重心转为事后监测和监管,外汇管理人员要从以往简单劳动中脱离出来,转型为从事统计分析和监测工作。这对外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业务素质、系统运用、监测核查、研究分析、创新实践等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从目前外汇管理人员的实际来看,既熟悉政策和业务又能运用数学、统计学等知识进行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明显匮乏。外汇管理人员转型如果跟不上外汇改革的速度,势必导致事后监管不力,影响外汇管理改革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外汇管理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着重政策引导,强化风险提示效能金融机构作为外汇政策的传导者和执行者,其传导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外汇局监督管理的效果,而外汇监管结果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因此,外汇局一是要建立针对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和履行真实性审核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其树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站在自我保护与防范风险的角度,积极主动地履行好代位监管职责。二是外汇局应将风险提示作为窗口指导的重要手段,以口头警示和书面通报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日常检查中挖掘的涉及金融机构、企业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对金融机构定期进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防范外汇违规风险,发挥金融机构的外汇政策传导及监督作用。

(二)打破行为监管模式,构建适应一体化主体监管的组织架构一体化主体监管是未来外汇管理的大方向,外汇局要全面统筹考虑顶层设计一体化主体监管框架,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监管模式、法律法规和监管细则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积极稳妥推进主体监管改革,提升主体分类管理的实效性。首先,应积极研究内设机构调整,科学配置适应主体监管需要的职能和机构,以有效解决目前外汇管理职能条线分割与涉汇主体外汇业务完整性的矛盾,为切实推进主体监管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打破现有国际收支、经常、资本等各岗位设置界限以及业务管理界限,按监管流程设置监管组织体系,实现主体业务一体化管理。外汇局组织体系业务部门按流程可分为业务办理部门、非现场监测部门、现场检查部门。业务办理属于前台业务,非现场与现场属于中后台管理。前台业务办理应更注重服务,简化业务办理程序以及审核材料,中后台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违规查处以及主体分类管理。其次,在一体化主体监管模式转型过程中,要及早做好法律法规改革的长远规划和制度准备,建立一套与主体监管模式相对应的外汇政策法规体系,为主体监管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依托系统加强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核查,形成监管合力,提升外汇检查工作成效外汇检查工作要与新外汇管理方式相适应,在监管理念上要从宏观层面把握政策走向,从中观层面分析行业结构,从微观层面抓住监管重点,在监管方式上要注重应用系统积极开展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在不断加强内外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主体监管,才能做到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当前外管局已对大部分业务系统进行了整合,初步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并推出综合所有业务系统数据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全口径监测,为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有效保障。外汇局一方面应密切关注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变化,依托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和各业务系统,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出入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筛查出可疑违规线索,有的放矢进行现场检查,保持对违规资金的高压打击态势,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另一方面应积极加强与公安、海关、税务、商务、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合作沟通机制,对相关信息进行相互传输,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优势互补,拓宽非现场检查线索来源,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

(四)制定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外汇管理人员转型“简政放权”后,外汇管理工作重点由前台日常操作转到后台监测分析和现场核查上来,且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核查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外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制定近远期规划,分步骤实施,逐步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近期,要加快外汇管理人员监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改变旧的工作思维模式,提高“简政放权”意识,主动适应新型外汇监管模式。中远期来看,应通过集中学习、案例分析、工作会议研讨、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提升外汇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组织跨部门、跨业务的交叉培训,加强外汇管理人员贸易、会计、财务、审计等薄弱环节的学习,丰富多元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分析能力。通过规划的有序推进,最终完成外汇管理人员由操作型向分析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变,培养一支“通经济、懂金融、精外汇、能监测、会服务、善监管”的高素质外汇管理专家型人才队伍,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作者:毕宏伟乔欣欣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

第二篇

一、正确把握全省跨境资金流出

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趋势。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动影响下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总额和逆差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89亿美元,增长0.1%;贸易逆差42.2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6.7%,对俄出口增长30.3%,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下降22.8%。全省外汇形势呈现跨境收支和结售汇总额平稳增长、跨境资金流出规模不断扩大的总体态势。2014年,全省跨境收支总额238.4亿美元,增长8.2%;逆差59.6亿美元,增长30.7%。结售汇总额209.3亿美元,增长20.9%;逆差43亿美元,增长52.7%。我省跨境资金流动与实体经济运行也存在背离,出现了企业出口不收汇、进口少付汇、提前收结汇、跨境人民币净支付替代购汇、部分结汇交易分流境外、贸易融资规模下降、外汇存款增长、外汇贷款下降、远期结汇意愿下降等与全国相一致的现象。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个别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汇出大额利润、注销撤资、减资,个别企业存在违规办理外债、资本金结汇行为,人民币外债规模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比下降等新情况,特别是卢布贬值对我省涉外经济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综合判断,尽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只要经济基本面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等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在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支持下,2015年我省进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国际收支形势仍将延续外汇资金净流出的基本格局,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可能加大,但金额将继续维持较小规模。

二、2015年外汇管理工作要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外汇管理改革的攻坚之年。全省外汇管理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围绕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加快外汇管理“五个转变”,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措施落地,加强主体监测分析,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抓住沿边开发开放机遇,推动对俄金融合作升级,提高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黑龙江省涉外经贸持续稳定发展。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外汇管理履职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重大部署,明确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对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依法履行好外汇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改进外汇服务。按照总局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近年来,外汇管理审批权限下放了很多,行政审批事项也减少了许多,外汇管理依法行政的担子加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放管结合,以规范和约束自由裁量权为重点,探索建立外汇管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研究业务统一受理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综合柜台服务模式和首问负责制,统一受理窗口,公开办理程序,明确办结时限,增强外汇服务透明度,切实提高行政效力,在简政放权中做到依法行政。二是加强内审内控管理,开展外汇管理履职情况检查。按照总局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省分局将在全省组织开展外汇管理履职能力专项检查工作。省分局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堵塞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漏洞,提高风险防控水平。三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外部监督。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分局子网站的政务公开等渠道,通过管理信息、政策法规和业务指南,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重点推进改革措施落地。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领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红利”集中释放期,这给外汇管理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对外汇管理便利化提出了更高目标,对外汇管理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汇率反映外汇供求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大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外汇收支的新常态,持续深入地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抓好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一是根据总局统一部署,按照保险业金融机构顶层设计框架,简化保险机构外汇业务办理手续,下放保险机构外汇业务和外汇资本金结汇审批权限。二是完善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做好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至银行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加大现场检查和辅导力度,保证改革政策平稳落地,依法合规运行。三是简化直接投资项下外国投资者出资管理,推进黑龙江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改革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年检,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五是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收集汇总中融信托投资公司境外证券投资报备信息,支持黑龙江省证券机构开办沪港通业务,推进境外上市有关外汇管理政策贯彻落实,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六是转变外债管理方式,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以银行为媒介向中资企业宣传外债改革新政策,促进改革成果转化。七是鼓励特许机构业务创新,探索卢布现钞批发业务,兑换网点植入模式等,支持其健康有序发展。八是落实总局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相关试点方案,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

(三)加强监测分析工作,严防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外汇收支形势的“新常态”,全省外汇管理系统要转变思维,将加强监测分析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未来外汇管理工作转型的出路所在。一要加强监测分析队伍建设。对基层外汇局而言,做好日常监测分析尤为重要。成立监测分析工作小组,完善监测分析工作机制,培养“有文笔、熟悉业务、熟悉市场、熟悉系统”的复合型外汇管理人才,充实完善监测分析岗位,打造一支业务精、能战斗的监测分析团队,提高监测分析能力。二要建立健全监测制度。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金融业务专项监测,提高对异常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要充分发挥地方敏感样本企业库作用,选取辖内外汇收支影响较大,性质特别、行业特殊的重点主体为主要事后监管对象,对样本库企业跨境资金流动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窗口指导。要完善出口差异化管理工作方案,研究设定合理的差异化监管指标,采取有效方法对出口不收汇和少收汇企业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监测,加强标识主体企业监测。三要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的使用和培训。充分共享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探索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掌握系统数据体系和数据加工逻辑,掌握监测分析与核查技巧,提高一线人员利用系统开展非现场监测分析的能力。要依托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建立监测分析指标体系。四要打造精品监测分析报告。用好外汇管理监测月报、外汇形势分析季报、年度区域外汇收支运行报告的工作机制,反映银行、企业和个人外汇收支需求的活情况,突出对俄特色,开展汇率预期变动、贸易融资和远期结售汇等专题研究,努力做到分析到位、预判准确、建议可行。

(四)探索主体监管改革,完善监管方式方法。从行为监管到主体监管是外汇管理五个转变之一,全国各分支局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目前,我省市(地)中心支局经过机构调整,外汇管理工作将由一个科室负责,这为探索主体监管改革提供了方便。各中心支局要增强前瞻性和敏感度,要透过机构整合,看清未来外汇管理模式改革的大动向,要彻底转变工作思路,顺大势而为,对主体监管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尝试。一要以方便企业、方便居民为宗旨,理顺岗位设置,合理划分岗位职能,再造业务流程,实行综合柜员制和“一站式”服务。二要建立主体监测分析工作机制,依托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等系统,通过综合运用货物贸易总量核查率、高频大额服务贸易收汇、资本金或外债大额结汇等专项监管指标及相关阈值设置,建立企业主体监测核心指标评价体系,实现全口径企业主体监测,科学确定非现场核查名单及核查顺序。三要按照“抓大放小”原则,将同时发生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的重点企业列入主体监测样本组,对同一主体不同性质、不同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逻辑整合,将统一设置的主体监测样本组导入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及其他外汇业务系统,实现对同一样本企业不同交易性质数据的一体化监测分析、分类管理与交叉核查。四要及时总结推广主体监管工作经验。今年,省分局将召开全省主体监管和监测分析工作会议,总结市(地)中心支局工作经验,对好经验好做法予以推广。

(五)推动对俄金融合作升级,支持全省涉外经济发展。对俄金融合作是我省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外汇管理部门在服务和支持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外贸稳增长中应有所作为。一要抓好沿边开发开放改革政策落地。今年省分局将加大对改革试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求改革取得实效,真正达到简政放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目的,以改革促进涉外经济发展。同时,要及时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因地制宜适时推广。二要大力推动本币结算。鼓励银行扩大中俄双边行账户数量,提高结算效率。研究解决银行、企业遇到的问题,激发银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继续推进我省人民币/卢布外汇交易市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便企业对卢布与人民币的互换需求。四要力争实现陆路口岸调运卢布现钞。省分局将制定黑龙江省陆路口岸卢布现钞调运工作指导意见,有关市(地)中心支局要加强调研,引导银行通过省内相关陆路口岸,开展向俄罗斯跨境调运人民币和卢布现钞工作。五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开展。目前黑龙江省已被总局纳入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地区,要支持有条件的支付机构建立独立的网上支付平台,打通网上一站式结算快速通道,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沿边对外贸易发展。六要提高短期外债余额指标使用效率。督促引导法人银行和中资企业用足用好指标,帮助缓解银行和企业外汇资金流动性不足。

(六)创新检查考核方法,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对金融机构开展外汇检查和考核评估是外汇管理部门加强监管的有效手段,要研究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好外汇检查和考核的威慑力。一要强化对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的考核评估机制。要反思金融机构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对金融机构考核结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后续纠偏机制和处罚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提升考核效果,增强考核威慑力,深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与监督。二要探索对银行由“规则监管”向“原则监管”的转变,运用情况通报、风险提示、约谈高管等多种方式,促进市场主体合规审慎经营。开展对辖内个人本外币兑换机构经营情况现场核查,规范特许机构经营行为。三要创新外汇检查方式,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总局要求,对七家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外汇业务合规经营专项检查,查找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摸清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薄弱环节,遏制外汇业务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行为。针对重点渠道和关键主体开展专项检查,精准打击异常跨境资金流动,提高企业外汇业务经营水平。探索推进银行非现场检查系统开发建设与银行数据分析应用方法,加大线索筛查力度,深入挖掘案件线索,加强对线索延伸检查和违规查处工作。加强多部门合作机制,重点对套汇、非法买卖外汇、非法结汇、擅自经营外汇业务等实质性外汇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继续保持对地下钱庄等违法行为高压打击态势。

(七)提高调研宣传能力,服务外汇管理科学发展。调查研究和新闻宣传是基层外汇局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大力量做好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拓宽新闻宣传渠道,为下一阶段外汇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和全省外经贸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一要加强外汇管理改革新政实施效果反馈。针对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各中心支局要在政策实施一个月、半年、一年后分别进行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既要确保时效性,又要进行长期跟踪,提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二要深化对俄特色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对俄经济金融研究小组的力量,提高对俄经济金融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时效性,提高研究成果的决策参考价值。各市(地)中心支局都要关注俄罗斯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卢布汇率的变化以及中俄金融合作动态,及时分析对我国及我省经济金融及跨境资金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信息,突出及时性和准确性。三要围绕外汇管理转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以“五个转变”为指导,从基础性外汇管理工作中深入挖掘信息调研重点,力争调研报告立意高,具有全国视野,在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问题分析透彻、政策建议具有可操作价值方面多下功夫。四要加强子网站建设工作。继续丰富网站内容,提升网站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子网站政策宣传优势,对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进行政策解答与反馈。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7篇

(一)先要从公司股票的股权价值Vε和股价的波动率σE以及负债来估计VA及波动率σA其中μA、σA是公司资产价值的瞬间收益率和波动率。dz是标准维纳过程。

(二)由第一部中的VA、σA和公司的债务来求得DPT、DPDKMV模型中定义DPT=SD+0.5LD,(SD为短期的负债,LD为长期负债)

(三)DD与EDF之间是具有稳定的函数映射关系从第二部计算中可以看出,KMV模型定义DPT=SD+0.5LD,这是基于美国庞大的违约数据库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但是中国信用体系数据库还不够完备,且不同行业的信用情况也对DPT计算有影响,因此KMV模型在度量我国信用风险时需要进行参数的修正。对于m值得选择,不同学者研究的论大都不一,但大部分结果倾向与m≥0.5以上的这个结论,由于我国公司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失信情况出现较美国发达资本市场较为严重,所以,m值一般设定为0.5以上比较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DPT计算方法的选择,还有很多种方法,如:有的学者采用模糊随机方法、DEA方法中的CCG模型、回归、神经网络等等。第三部中,计算EDF时,由于我国没有庞大的违约数据库,所以无法建立DD与EDF之间的映射关系,所以一般假定VA服从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

二、结论

(一)完善DPF计算在我国信用体系数据库不健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该区别度量公司的信用风险,在选取违约参数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公司的债务情况来进行判断,选取合适的DPT来进行DPF的计算。其次,在计算VA及σA时采取期权定价模型有很多种,我们要尽快探究出一种适合中国市场特征的模型。

(二)加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应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尽快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风险监控预测体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评级制度建设。

(三)建立精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的精确度和真实性决定了我们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统计口径的规范化还是特别有必要性的。违约数据积累的缺乏在我国风险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和《北京市统计年鉴2013》计算而得。从图2可以看出,行业的泰尔指数呈现出波动上涨的趋势,从1992男的0.0142上涨到2013年的0.0338.1992年到2000之间,泰尔指数基本保持在0.015~0.02之间波动,波动浮动也比较小,这可能与在这几年时间内,金融行业能量并没够得到足够的释放有关,很多金融业处于管制阶段,金融业的收入与制造业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很大。2000年到2008年之间,泰尔指数逐步上升,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趋势,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行业的业务量不断增多,且行业的垄断性经营为这些行业获得了高额的利润,高额额利润促使行业的收入水平不断,而与此同时,制造业的收入水平只有很小的增长,从而使得金融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泰尔指数就越大。2008年以后,泰尔指数有所回落,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危机后,金融业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行业收入略微降低,另一方面,国家开始更加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收入有所提高,从而使得泰尔指数回落。

三、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金融机构论文范文第8篇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存在较多市场欺诈和内部交易等不法行为,在市场操控、利益保障和信息纰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完善证券市场制度。我国的证券市场指数受到较大的政策影响,长期在低位徘徊,行情的涨跌并不能充分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许多的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合理收益,企业债市场的滞后发展,造成证券市场缓慢的发展速度。许多民营企业并不能满足上市条件,又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只能依靠长期的企业资金积累和民间融资,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制定和证据市场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速度,但经济总量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也出现许多严重问题。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现象,储蓄和投资出现失衡,不协调的投资和消费环节,造成了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内部失衡。而国际收支的增强,提高了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而消费水平却始终较低。我国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扩大内需,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加强居民的消费水平,但并没有取得相应成效,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使得我国经济无法保持稳定发展。而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政府对经济发展过度干预,没有完全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金融市场的完善关系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通过完善金融市场能够加强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分散控制风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资本的使用效率,完善储蓄与投资的转换机制,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高储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人们加强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意识,更愿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分析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进程,不完善的金融制度导致金融市场高风险、低收入的特点,大量的内部交易和市场欺诈现象,使得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推高了我国的储蓄总量。

(二)高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作为各地的发展中心,强烈的经济发展愿望与低成本生产资料相结合,提供了投资所需条件,而我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资金定价没有反映资金供求的实际情况。并且受到资本市场功能定位偏失的影响,许多行业出现投资严重过剩现象,国有企业的投资扩张速度极快,造成了我国投资结构失衡。

(三)低消费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决定因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使得居民工资收入无法增加,中小企业往往通过高留存、低工资的手段进行资金积累,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不发达的今日融市场,也使得居民很难获取财产性收入,我国个人贷款和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并不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而金融市场不均衡的分布现象,也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相同金融支持。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