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求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范文

探求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范文

时间:2022-11-26 09:09:24

探求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研究综述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现状教材是教学之本,是重要的课程讲授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不同教材的选取,直接决定着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给非会计专业选用的会计学教材称谓不同,多数称作《会计学原理》,少数称作《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基础》,也有称为《初级会计学》,都是基于会计核算的视角对会计进行描述,内容大致相同,因此统称为会计学教材。聂顺江(2011)对我国的会计学基础教材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各大院校基本上都编写有会计学基础教材,一般多注明为通用教材,近年来出现了市场细分,有专门为非会计专业而编制的教材,但这样的教材很少。我国传统的会计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基本是:前几章是理论部分,讲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涵义与特点、会计目标与职能、会计的前提假设、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复式记账等;后几章是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会计账户设置、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账簿、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程序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编排上基本是按会计的基本理论加上会计核算方法的框架模式。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优化研究总体上,我国会计学教材反映了时代经济发展的脉络,与国际接轨并能够及时反映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内容及结构在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上存在许多争议,如何调整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内容,以便较好地适应非会计专业的特点一直是教育界及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已有很多教育界人士及学者做过一些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教材建设的建议:权英淑(2003)认为传统非会计专业教材不能很好的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是对会计专业教材的一种简化,对教材内容提出较大的调整意见,提倡“三合一”的模式,即在会计学原理讲授的基础上加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并强调着重讲授财务报表结构、内容与报表分析。为此,作者进行倒述式的分析,为进行报表分析—必须看懂报表—了解报表构成—懂得六大会计要素—懂得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处理程序。陈亚民、王天东(2003)提出了以案例教学为主的MBA会计学教育,强调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认为传统的会计教学不适合MBA的学员,建议放弃常规的先介绍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然后介绍会计报表的顺序,采用按照业务循环来讲授,对会计学的主干课程财务会计进行了结构再造,同时增加内部控制。刘勇(2003)提出了根据不同专业专门设置相关章节,以便确定不同专业教学的侧重点,明确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王耕、金铭、李志雄(2005)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会计学原理的课程内容编排,对非会计专业中的会计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构建新的课程内容,按照“让学员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信息获取和使用环节,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预测、决策的能力”的原则,加入内部控制的讲解,从资源优化分配的高度讲授财务会计。朱海涛(2007)认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应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必修会计课程,这是所有非会计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二是选修会计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胡玉明(2010)构建了基本包括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的教材结构框架,提出要主要立足于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

从上述相关文献可知,对非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讨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些学者认为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学习会计学原理太过简单,需要增加内容,在方法上主要有全英淑、胡玉明提出的增加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块,刘勇建议的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专门的章节,朱海涛等人提出的重新设置课程体系,持这类观点的学者占大部分。一类是简化会计学教学的内容,提出降低传统教学内容的深度与要求,甚至删掉部分内容。认为非会计专业培养的只是需要“懂会计”的人才,并不需要对传统会计有深入的了解。总之,这些讨论基本上都是以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为逻辑出发点,对教材内容及结构进行讨论,满足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论是增加模块或增加章节,还是删减部分章节或降低难度,都认识到非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未来的决策者,学习会计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即简单的记账员),而是培养将来工作中的管理者和决策者。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优化的不足从理论上来看,上述建议似乎合理且符合逻辑。但在实践上,大部分文献并未给出具体的可行性分析及具体的实践操作。首先,增加教学内容,可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相关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课程负担都比较重,如果再增加内容,只能使本来入门较难的会计学更加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其次,降低会计教学难度,甚至删减部分内容,会使会计教学体系不完整。笔者认为,我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我国现行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主要侧重于会计的核算,而不是基于管理者的视角,是按照培养记账员的方法和顺序进行讲解,以核算为目的,而不是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为目的。非会计专业的教材重点不仅在于会计信息如何生成,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不论是内容模块的增加,还是深度的减少,都是在会计核算的范围内进行的增减。这也正是为什么长期以来教师及学生对会计教材不满意的症结所在。其二,缺乏系统性。传统的会计教材一般是“会计理论+会计核算”,理论与实务相脱节,没有从整体的和系统的角度构建教材。会计是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处理、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的结果与决策者进行交流的信息系统。会计学教材应自成体系。首先在思路上,应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从而理解什么是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掌握会计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企业管理者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服务。

二、基于管理者视角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框架重构

(一)基于管理者视角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必要性我国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发挥决策管理功能。非会计专业的人员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这正是立足管理者视角探讨非会计专业教材内容设计的逻辑依据。同时,从会计本身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更是会计管理,经济发展到今天,财务导向阶段已经来临,这就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要懂得管理,以保证生成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懂得会计,熟悉企业会计信息是如何生存的,又应该如何利用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应当把会计放在一个管理的大背景下,把会计看成是“会计管理”而不是会计核算。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养成利用会计来提升管理水平的习惯,及时地将会计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利于决策者进行公司决策管理。

(二)基于管理者视角的会计学教材框架结构首先在空间上,让学生理解会计的账务流程主线,即“报账-算账-记账-报账的结果分析”,建立整套账务处理的空间概念。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理解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财务报表→基本经济业务活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构建会计信息的整体框架,把会计报表作为教材的逻辑起点和终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和经济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会计报表,能够阅读和理解会计报表是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第一要务”,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报表从总体上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阅读会计报表。由认知论理论:人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整个生成过程以及会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的总体思路,有助于对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等会计理论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知道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管理者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经营管理决策服务。在理论上,通过对会计报表的认识,达到在感性上理解什么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等抽象的会计学专有名词,同时,通过会计报表内在的平衡和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理解会计恒等式等,最终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会计恒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等的真正内涵和具体体现。

非会计专业培养的是成功的决策者,而不仅仅是“记账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框架不在于会计信息的如何生成,而是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基于管理者视角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框架“账务流程主线-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会计的基本理论”,从总体上对会计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把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终理解会计学基本原理的真正内涵和具体体现。达到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利用,从而将会计上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会计信息。具体的会计学教材框架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按照上述方式对非会计专业教材框架结构进行构建,编写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才能满足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教育的需求。

三、基于管理者视角的会计学教材章节设计

(一)会计环境介绍在导论部分会计环境的介绍必不可少,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学习贸易、经济、市场营销、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不仅仅是能够读懂会计报表,更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需要,也是人才国际化的要求。我国目前的会计学教材多是从会计核算的视角来描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及核算方法。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及知识信息时代对会计教育及全方位人才培养的要求。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可以避免局限性,了解会计学原理的知识背景,掌握会计环境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促使其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会计环境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影响会计环境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包括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环境条件。外部环境中主要是对会计的相关法规、准则、制度进行介绍及企业的组织形式讲解。内部环境一般指其所服务对象的情况,主要以企业为主,包括一个企业的类型、性质、整体管理水平等。为了确保披露的会计信息客观、公平、可靠,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报告所面临的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监管机构,制定审计准则的机构及监管机构等,这些环境因素的介绍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作为重点内容并作为专门的一章放在前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尽早了解将来工作中的职业道德问题。近年来,会计丑闻及利润操纵层出不穷,会计实务界一直伴随着诚信危机。在教材中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将真实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讲解,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会计学原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帮助学生以后学习会计学知识打下基础。此外,可在各章节中因势利导穿插与本章有关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说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会计信息失真除了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失真外,大多数情况下,是与经济业务的相关执行和管理人员分不开的。要保证会计信息是经济活动的客观、真实、公允、公平的披露,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需要全体会计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学生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了解未来工作中遇到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了解职业道德对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在介绍完会计环境及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等基本原理之后,即可进行财务报表的介绍。首先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感性认识,了解会计工作究竟是做什么,从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开始进行经营活动,向学生展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然后介绍财务报表背后的会计理论知识,如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这样从财务流程中的报表开始掌握背后的会计学原理。介绍完财务报表之后,即可进行相关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将来经济工作中的决策者,必须充分理解会计信息的作用与意义。这样安排,不仅仅是因为会计学入门较难的考虑,而是从更深层次上,强化学生学会利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服务于管理的意识,基于管理的视角,使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只会记账的账房先生,而是具有多方面知识的管理人才。

(四)基于内部控制角度按业务循环讲解会计核算与管理会计业务的核算在传统的会计学教材中大多是按照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来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系统性、专业性都较强,这部分内容在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中是中级财务会计的部分,对学习会计专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按这一顺序进行学习非常好,而对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则过于专业,是“就会计论会计”,且不利于对经济活动的理解。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兼顾基本理论的同时,重在透过会计数字信息理解经济活动,最终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应以管理的需要为核心进行内容的安排,并充分考虑核算与管理的结合,经济业务核算从内部控制角度,按照资金流的流程线索,并参考审计学中的按照业务循环来讲授相关内容,结合会计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对资金流程路径、内部控制和业务循环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对企业会计实务流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具体内容包括:“融资循环核算与管理、现金循环核算及管理、采购业务循环的核算及管理、生产循环的核算及管理、投资循环的核算及管理、销售收款循环及信用管理、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这样安排便于学习理解并加强会计与管理的联系,跳出“就会计论会计”的狭小范围,加强会计与管理的联系,将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四、结论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存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回顾会计学教学及教材的研究,实际上,很多学者提出的会计教学的改革问题,如会计模块、课程内容再设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等包含着基于管理者的思想和成分,但没有正式提出“基于管理者视角”。笔者超越会计核算视角,整合现有国内会计教材的编排,从管理者视角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框架结构,基于管理者的需要以会计报表作为教材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并在章节内容上进行了具体安排。

作者:李林红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求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kjyjjyjzz/6326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