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范文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范文

时间:2022-07-15 04:01:14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2015年第六期

一、从女旁汉字看性别歧视

“嫉、妒”在日语中的解释———嫉妒吃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般指不好的行为等都用女旁汉字,而以“男”字左偏旁的汉字则少之又少。因此,可以看出日语中的女旁汉字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

而作为汉字发祥地的中国又究竟有多少女旁汉字呢?根据《辞海》统计得出:汉语中的女旁汉字有257个,包含正负面评价的大概有100字左右。其中正面评价有47个字,负面评价有35个字,中性词有18个左右。《说文解字》的统计显示女旁汉字有239个,可以分成以下五种类型。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①虽然是对女性的赞美,但是就像“女子无才便是德”说的那样,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知识和才能对于女性来说并不重要,样貌举止才是评价女性的基本标准。④虽然是指女性的地位称呼,乍一看与性别歧视好像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是对女性的侮辱,认为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在男性面前女性的地位是低微卑贱的。而分类⑤中的汉字可以清晰地看出性别歧视的存在。我们以“奸”为例进行分析。《说文解字》中提到“奸,奸,犯淫也。形声兼会意”。在我们的常识中一般犯强奸罪的应该是男性,可是为什么却用女字旁呢。像其他的“媮、姗、嫖、姦”那个样的等字也是同样的情况。因为创造汉字的是男性,所以让女性背负着无实的罪名。

二、从“彼女”和“她”看性别歧视

在日语中经常使用的表示日本女性的她的词“彼女”在很久以前是不存在的词。根据资料调查显示,日本直到明治初期都一直用“彼”来共同表示男性和女性。之后为了翻译欧美等语言而创作了表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彼の女”,最后才演变成现在所使用的“彼女”。作为翻译语而诞生的“彼女”一词,直到明治30年代还不经常被使用,并且甚少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到了40年代随着自然主义的流行,使用“彼女”一词的作家的范围开始扩大,并且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加。自然主义之后“彼女”一词开始被更多的作家所使用,在大正以后的文坛中使用程度达到鼎盛状态。在昭和初期时“彼女”、“彼氏”等词成为流行语,直到现在还被作为恋人的意思而使用着。拥有以上历史的“彼女”一词,在今天已经成为日语中不可或缺的词汇。但是从明治以前女性没有单独的第三人称代词,这一点可以看出女性是被社会排斥,隔离限制制约的角色。同样的现象在汉语中也可以看到。在古汉语中并没有专门表示第三人称的词,只不过是使用“彼”“其”“之”等词。现在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是刘半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创作出来的汉字。在“她”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只不过是用“他”“伊”等词来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来使用,因为没有固定的代词,造成了一时的混乱。

1918年,刘半农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上发表了名为《她字的研究》的文章。在文章里第一次把“她”作为了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很明显,“她”是模仿“他”字创造出来的。“她”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赞同的人也有强烈反对的人。同年,周作人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上登载了《改革》这一翻译文章,并在文中表示赞成“她”与“他”字并用。但是钱玄同他们认为“她”字不好,应该在女旁后加一个“它”字,主张用“女它”字来表示女性。1920年去意大利留学的刘半农针对国内对于“她”字的争论写下了“她字问题”的文章,坚持守护自己的观点,并且叙述了“它”字应该是用来指物的。刘半农的想法受到知识界的认同,“她”字也逐渐被认同,并且扩展到全国。这样,“她”字成为了五四时期中国创造的最美的词,并且逐渐成为了标准的汉字。以上所叙述的是她字形成的历史。“他”字是在诗经时代就被使用的汉字,用来指男性,当性别无法确认时也可用来指女性。从此处可看出,在以前的社会男性的社会地位高,是社会的支配者,应该享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女性的社会地位低,是被支配者,并没有必要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

作者:于浩洋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外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bjjjywhzz/6756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