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2014年发改委工作要点范文

2014年发改委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2-08-06 11:28:50

2014年发改委工作要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委上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以工强市第一方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持续紧抓工业运行、项目建设、载体打造、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年度发展改革各项目标优质高效完成。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710亿元,可比价增长12%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亿元,增长1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0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53%;万元GDP能耗下降3.6%、力争3.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

(二)重点工作

1.更加重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重点关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动态,及时跟踪了解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及相关政策,加强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分析,力求总体把握好宏观形势,吃透上情;对涉及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基本现代化进程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特点和薄弱环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和完善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按季进行国民经济运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为相关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适时做好国民经济预警预测分析。

2.更加重视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进一步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汇编》跟踪、落实工作,跟踪评估《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着手中期评估准备工作,启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跟踪了解《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情况,适时提出修改建议,力求为我市争取更大发展空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提出重大规划编制建议,配合做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内河港口规划》、《长江镇(港区)总体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市工业产业发展指南》编制工作,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进一步明确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方向;协调做好其他相关规划管理的组织、协调服务、咨询以及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等方面的工作。

3.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好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和计生、安全生产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规划、协调和管理全市社会发展工作,评估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措施;加紧研究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

二、以培育大产业、大企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以培育重点骨干企业为工作重点,以产业链整合延伸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重点骨干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十大产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着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突破850亿元、增长21%,规模企业总数突破800家,全年应税销售超2000万元企业突破500家,亿元企业数突破120家。全年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及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应税销售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应税销售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机械冶金、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力争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80亿元,同比增长20%,占规模工业比重达28%。力争创建市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1家(港新材料产业园)。

(二)重点工作

1.抓企业培育,强化主体支撑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企业支撑作用。一是实行“一企一策”培育策略。在十大产业中,每个产业挑选1-2家龙头企业,根据企业现状、产业情况,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同时给予政策、税收、土地、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迅速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实施行业内兼并重组,整合中小企业资源,盘活现在闲置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鼓励龙头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合资合作,增强资本实力,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三是加强本地企业配套。利用产业链优势,鼓励引导本地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之间进行上下游配套,对行业内的空白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配套本地化,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四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准确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积极推广精益化管理、工艺流程再造,全力推动企业强管理、练内功、降成本、促效益。加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鼓励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突出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提高民营企业家的传承能力。

2.抓产业整合,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对重点产业进行整合,着眼于加快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配套发展,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进一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掌握产业发展动态。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对我市产业链进行专业调研,掌握我市产业发展真实现状,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准在全国、全省行业内的位置,编制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发展的重点,促进产业发展赶超先进水平。二是大力扶持重点产业。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因素,对我市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资源等手段加快培育,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演进、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三是提高产业化招商水平。加强产业规划研究,提出可与我市产业配套的上下游项目需求,科学规划,明确重点,提高产业链招商的针对性,大力引进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填补产业链空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加强行业平台建设。打造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我市十大产业为主,建设行业信息共享网站,产业内企业基本情况、产品规格型号、产能产量、采购供货、科技创新、研发水平、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等信息,打造企业相互配套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本市企业的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在本市范围内采购,打通本市上下游产业链条,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形成我市产业新竞争格局。

3.抓战略调整,提升新兴产业区域领先水平。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根据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具体情况,研究出台我市新兴产业推动实施意见和鼓励发展引导目录,为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和培育做好方向指导。二是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建设部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我市沿江开发和沿海开发带示范工程建设。围绕“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目标,加快形成以熔盛重工、森松海油等为龙头的船舶海工与配套,以神马电力、思源赫兹等为龙头的输变电设备,以锻压、华东油压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以九鼎天地风能、元升太阳能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以陆地方舟等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以高新区为载体的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建成1-2家市级以上新兴产业基地。

4.抓服务创新,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围绕“保增长”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服务保运行、促发展,解瓶颈、保态势,保障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运行监测。继续实施工业经济运行月例会、季分析制度,强化百家企业信息、重点企业监测、基地信息监测等平台作用,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针对性强、实在管用的应对举措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协调联动。依托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含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企业上市)领导组办公室、沿江办、“千人联千企”等服务平台,积极发挥办公室职能,及时发现各项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牵头相关部门对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为市级层面决策积极建言,主动协调个案问题,配合相关部门高效处置。注重与行业商会、企业家联合会等群团协会之间的互动交流,全方位为企业提供规划指导、行业资讯、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服务。三是强化政策服务。加强对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鼓励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培育重点工业企业的意见》,加大企业在人才引进、管理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激励我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

5.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及相关工作。一是严格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开展落后、非法、超标产能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淘汰落后用能设备。二是推进整合提升。加强化工专项整治,继续深化“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工作,加大整合重组力度,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并购列入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企业,把园区外小化工企业的整治工作列为重点,加大搬迁和关闭力度,腾出发展空间。三是全面做好“禁化武”日常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台账资料,进一步提高迎查应急能力。

(三)重点活动

组织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大会;对全市应税销售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节后复工情况开展调查;与专业咨询机构配合,对我市产业链全面开展调查,进一步明晰今后产业发展规划;整合产业链调查成果,建设行业信息共享网站,进一步夯实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以产业信息平台为依托,分行业召开本地企业之间的上下游产品对接活动,进一步提高本土配套水平;召开全市“千人联千企”活动推进会,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协调矛盾;组织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外出参观学习,开拓企业家视野;组织本地重点企业之间交流学习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聘请知名专家就企业管理、融资、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继续开展镇区工业运行“比贡献、争先进”以及重点工业企业“排名升位”竞赛考核排名活动;根据上级部门安排,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跨采会、万里行等展销会。

三、以项目(园区)建设活动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市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的项目投入目标任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快实施早投产、在手在谈项目快转化早开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工业投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技改投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5%,占规模工业投入的60%;实现固定资产抵扣税4亿元。引导规模企业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技改投入,确保技改面达50%以上。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其中续建项目42个,新建项目58个。大力提升园区形象和项目承载能力,实现园区整理土地10000亩,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1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实现“九通一平”,10个镇工业园区实现“七通一平”。

(二)重点工作

1.高度聚焦招商引资,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港口资源、区位交通、特色产业的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龙头型、基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注重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在我市产业链中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从源头上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认真做好对外协作、接轨上海等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开展“四个一”活动。持续开展项目(园区)建设“月点评、季考核”、重大项目巡访、在建项目核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问题发现及交办督办查办等“四个一”活动,以“四个一”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各镇(街道)聚焦中心、扎实举措、突破难点,全力推动雅鹿PTA、聚源电气、中电振华、大唐热电联产等超亿元新建项目和陆地方舟、双钱轮胎、星球石墨等超亿元续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争取早日竣工投产;全方位跟踪服务中船江南重工、长天化丙烯、华电热电联产等在手在谈项目,确保全年实施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促推全市项目投入迈上新的台阶。

3.狠抓存量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技改贴息等政策,鼓励规模企业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引进新技术、新流程、新材料改造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确保规模以上企业技改面达50%以上。通过开展技改投入推进会、现场会等活动,大力培育和树立技术改造行业典型和企业典型,全面营造技改投入氛围,提高企业对技改投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以技改促发展、调结构、强企业的自觉性。与电视台等传媒合作对九鼎新材、锻压、泰慕士服装等近几年获得技改贴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企业进行宣传,介绍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努力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技改氛围。

4.持续推进载体建设,全力打造发展平台。围绕年度目标,加快园区搬迁整理。大力建设标准厂房,继续加大对2011年市委36号文宣传、解读和执行力度,倒逼各镇(街道)加大标准厂房建设攻坚克难力度,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确保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力争出租30万平方米。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1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实现“九通一平”,10个镇工业园区实现“七通一平”;功能配套侧重融资、研发、物流、培训及后勤保障等平台的建设或引进,主体功能区力争各类配套基本到位,其他镇力争新增1家以上平台。以争创市级三园(示范园区、生态园区、特色园区)为契机,围绕园区发展方向和产业基础,大力开展以标准厂房和产业链为载体的挑商选资活动,促进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落户,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集约集聚发展,促进园区特色进一步突显。

5.强化项目服务,全面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皋办〔2014〕16号)要求,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规范相关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继续实行市领导挂钩亿元以上项目和市重大项目领导组成员单位挂钩服务重大项目制度。牵头环保、国土、建设等部门实行定期会商会办制度,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力发扬“立即办、马上办”的作风,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速办速决;建立靠前服务制度,着力推进招商服务工作前移,在项目准入方面对在谈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对在手项目提供审批代办服务,不断优化项目投入软环境。进一步落实重大项目问题发现及交办督办查办机制,每月5日前主动征求并汇总项目业主意见,及时交办督办查办,限期完成,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三)重点活动安排

每月8日左右组织项目建设“月点评、季考核”竞赛活动、5日前重大项目巡访及交办、季度项目考核核查等例行活动;结合项目建设“月点评、季考核”竞赛活动召开全市技术改造推进会;筹备“技术改造宣传月”活动,与电视台一起制作技术改造典型宣传片;组织、筹划、承办相关招商活动;参与沿江经济洽谈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开展园区建设月度督查;组织园区建设推进会;组织园区建设考察学习活动。

四、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现代物流、特色旅游、现代商务、现代商贸、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确保服务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20.6%(现价),占GDP比重达38.5%;规模以上投入120亿元,与2012年保持平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16.2%;服务业应税销售300亿元,增长30%;服务业税收37.5亿元,增长25%;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32家。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组织推进、服务协调力度。加强对服务业的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制定全市服务业年度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服务业领导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加强对服务业重点企业的运行分析监测,为领导研判服务业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以服务业季度考核为抓手,不断完善服务业考核体系,以考核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2.进一步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服务业企业培育。一是切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实施规模以上经营性项目100个以上,当年开工竣工率30%以上。重点抓好金茂国际、国际汽车城、长寿城、融达再生资源加工配送、山姆广场、月星家居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二是加大规模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重点培育融达再生资源、九州大件运输等4A、3A级重点物流企业。制订百亿元市场培育计划,重点扶持打造嘉信钢材市场、花木大世界、格雷斯船舶配件市场,大力培育天平市场、苏浙市场、亿丰等50亿元市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3.进一步聚焦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围绕长三角新兴的物流枢纽,放大我市区位、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产业等优势,组织编制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抢抓连申线航道升级以及沪通铁路建设的契机,积极构建集内河、长江、海运、铁路、公路五位一体的现代物流新格局,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绿色物流。加快火车站1平方公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提高铁路货运站的运输量。以港物流园为载体,集聚各类资源要素,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实现现代物流营业收入年增长25%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全年下降1-1.5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发展软件信息及服务外包业。以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进一步推进载体建设,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海内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机构和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商务。全力打造文峰、大润发、沃尔玛等商贸联合体,积极发展大型精品百货店和大中型专业专卖店、品牌折扣店、大型综合市场等新的商业业态,以品牌服务、高端服务和休闲服务吸引周边地区消费。加快建设主城区4.8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CBD、龙游湖休闲商务区RBD和港区的现代商务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动财会、评估、咨询、广告、策划、设计等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以国家推进“三网融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3G网络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四是加快完善城乡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尤其是加强农产品的流通,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农村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依据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全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养老托幼、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物业等社区服务业,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业试点工作,选择1-2个社区作为全市社区服务业建设示范点,支持创立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以农村公共服务为中心,基本普及社区服务“八个一”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4.进一步提升集聚发展水平。一是高点定位集聚区发展目标。根据省市及我市集聚区发展的相关要求,全力推动我市各镇(街道)加快集聚区建设,确保建成市级集聚区5~8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7家以上,力争创建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加大区内项目推进力度。不断细化序时进度,倒轧时点,强化项目过程控制,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现有集聚区项目建设周期。加速物流总部大厦、“公路港”、集装箱物流园、仓储加工中心、信息交易中心、保税仓库二期和城市便利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花木大世界花木百亿产业园一期市场建设。确保软件外包产业园新引进入驻企业100家,软件学院一期上半年投入使用。科技创业园确保全年孵化高标准毕业企业5个,完成专利申请40个,加速推动下原镇医疗器械产业园集聚区提档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大集聚区培育力度。重点推进港现代综合物流园和软件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申报工作;大力推进现有集聚区提档升级,完善集聚区功能配套,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发挥集聚区的集聚增值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据《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各大专业市场、特色产业积极申报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三)重点活动安排

组织召开全市服务业大会;全年召开4次服务业季度点评会;全年组织4次服务业招商活动;组织服务业领导组、镇(街道)人员、服务业企业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做法;在全市供销、旅游、物流、市场等13个行业中开展服务业企业竞赛活动;与文广传媒集团联合制作《聚焦服务业》栏目。

五、以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务求民营经济发展实效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全面完成下达的各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年度目标任务,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强市富民的贡献率:确保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净增500户、200家,百户创业率提高2个百分点;引进市外民资60亿元;能人返乡创业200人;实现民营经济量质并举发展。

(二)重点工作

1.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和民资招商。以壮大创业主体和提升创业层次为着力点,引导各镇(街道)结合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措施,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自主创业,支持大学生村官、部队退伍军人等群体带头创业;抓住加快城镇化有利契机,落实扶持中心镇建设有关政策,引导群众向家庭服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新兴领域转移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海外人才等高素质群体借助创业创新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型创业;吸引在外创业成功的老板、能人返乡投资,进行“反哺创业”和“二次创业”。以争创“民营经济工作先进镇(街道)”活动为激励,以市外民资落户专题督查为促进,引导全市上下高度聚焦民资招商,全程做好项目落户的协调服务,努力引进一批优质市外民资项目。

2.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进程。牵头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局、商务局、统计局及各镇(街道),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骨干民营企业、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等四大活动为主抓手,精心做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组织推进、服务协调和跟踪反馈,确保新增注册商标720件、知名商标17件、著名商标6件、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10个,力争“转型升级”成果居前列,努力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3.高效落实省市中小企业局各项工作部署。着力做好国家工信部、省市中小企业局对我市重点中小微企业、省重点工业园区、省重点产业集群等监测资料的报送工作。动员相关企业积极参加省市中小企业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努力提升广大中小企业创业者素质。重点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2012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加快调研摸底和学习借鉴,以现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江海技工学校为主要平台,以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补充,努力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服务规范、运转高效,满足中小企业、微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服务需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全市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4.强化政策研读和落实。高度关注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最新政策动态,对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开展分层次政策解读,大力落实相关扶持和激励政策;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对我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开展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积极策应上级各类扶持,精心做好科技型企业、专新特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申报和各类扶持项目的申报,为我市广大中小微企业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相应提出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建议举措。

(三)重点活动

开展市外民资项目落地月度督查;组织民营经济现场推进会;定期会同市科技、质监、工商部门开展创名创牌培训、申报和推进;组织专题民资招商活动。

六、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和技术创新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力争建成1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培育1-2家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6家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新增100家规模企业门户网站,规模以上企业门户网站建设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开展100家数字企业创建计划,力争创建50家三星级、9家四星级、3家五星级数字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确保90%以上的规模企业进站注册并正常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咨询专家库作用,积极开展市级机关部门、镇(街道)分管工业领导、企服中心经济服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信息化培训活动,力争全年培训人员1800人次。争创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家。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优秀新产品奖2项,省“用户满意服务”奖2项,省重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2个,认定省级新产品30个以上。

(二)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深入推进信息化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的综合集成,加快形成市镇企三级推进、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的发展格局。一是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全市两化融合推进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鼓励扶持作用,依托市、镇两级“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镇(街道)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的考核推进力度。通过在重点行业召开现场会、推介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水平,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激发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依托市软件企业组建市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团队,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咨询指导力度和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力度,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度。重点对新兴产业中管理规范、产品科技含量高、有长远信息化投入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财政补贴、奖励、政策倾斜等方式给予扶持。积极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和鼓励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个性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2.加快实施新技术与新产品创新突破。重点培育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一是组织实施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加快实施熔盛重工的海洋工程,神马电力科技的高压、超高压、特高压复合杆塔,九鼎生物工程的PLA生物可降解塑料系列产品等项目,及时跟踪服务推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加强与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省经信委的联系,及时获取国家和省支持发展有关产业技术导向信息,积极并组织帮助企业申报有关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督促承担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企业,认真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快实施进度,尽快取得实效。三是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升重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水平。鼓励和推进高校、研究院所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实体,积极推进重点企业集团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着力提升重点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能力。做好国家、省和市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围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共性技术开发中心等一站两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开放式、跨地区、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四是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引导企业抓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抓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重点项目,促进投产并开拓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加快开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高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与有关部门共同扶持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3.强化推动工业品牌与质量双创战略。一是协同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制订名牌战略规划,加大品牌宣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竞争能力。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和市商标战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世界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推广先进管理方法。以建设省质量管理示范企业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卓越绩效标准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引导优秀企业积极争创全国和省质量奖、市市长质量奖。大力推广现代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企业卓越绩效模式管理,组织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树立示范典型,推动我市企业质量管理上水平。

(三)重点活动

组织企业信息化推进会暨信息化平台开通仪式;组织百家星级数字企业建设推进活动;分行业组织召开信息化建设现场推进会。

七、以项目为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主要思路和目标

突出“一个重点”,即以保持农业农村项目数、投资额在地区“双第一”为重点;发挥“两大作用”,即发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作用,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力促“三大创新”,即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业绩。

(二)重点工作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争取项目个数和资金,带动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农业资源利用、林网建设等的发展。抓好灌区改造、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建设项目、防护林建设项目、生猪和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

2.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认真编制2014年预算内农、林、水基建项目年度计划,检查监督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认真调研、摸底,加强项目勘察、设计、论证分析等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库。项目安排要注意与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工作的衔接。防止先报后调、先建后拆现象的发生。申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或省批准的有关规划,并尽可能从项目储备库中选择。杜绝将已完工项目作为新项目申报,杜绝将同一项目重复申报。

3.进一步规范农林水项目的建设管理。已批准的项目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组织实施,杜绝擅自调整或变更的现象。加大项目的监督检查,把为项目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和加强项目运行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保障项目的建成和发挥效益,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4.全面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研究。掌握信息,把握“三农”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加强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民合作化组织、农民增收等情况的调查研究。不断强化农村经济动态监测分析。研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有关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

(三)重点活动

组织农业项目实施推进活动;组织各镇(街道)分管农业负责人培训活动,邀请省发改委领导对近期国家实施的农业扶持政策进行辅导;组织2012年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项目区建设情况观摩交流;组织项目业主参观学习,探索项目后续管理、持续发挥效益活动。

八、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主要目标

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6%,力争3.8%,完成下达任务。

(二)重点工作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目标,加大宣传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责任意识,按照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推进循环经济。积极申报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和企业,并组织实施,全年申报国家节能项目1个,省节能项目2个。

2.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创建低碳企业。继续在重点用能单位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争完成15家清洁生产企业。对有毒、有害、排放超标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生产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通过清洁生产生产试点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进一步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宣传清洁生产试点的经验及成果,提高企业对实施清洁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在清洁生产试点的基础上抓好万家企业低碳行动工作。

3.加强源头控制,依法做好节能工作。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的影响作为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能耗、环保、安全、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格执行能源评估登计。依法加强能源利用状况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基础管理、能源类比、利用状况、能耗成本等企业用能状况统计。加强对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能源监察审计,对其主要用能设备和工艺进行拉网式排查,淘汰落后用能设备,严格执法监管。认真做好煤炭经营监管等相关工作。

4.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主要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

5.加大低碳城市创建力度。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在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在履行职能的同时,迅速把工作向部门、镇(区)、社区、村组延伸,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高效工作机制。启动集中会办机制,积极落实工作方案,定期召开推进工作例会,确保创建工作按序时进度高质推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协调沟通,主动与省、市对应牵头部门对接,为创建工作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重点活动安排

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节能专项执法活动;举办电力行政执法人员及电力巡管人员培训班;开展节能产品推广活动。

九、以破解要素瓶颈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一)重点工作

1.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一是精心组织企业上市,紧扣既定目标,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加强上市梯队建设,确保1家企业成功上市(力星通用),力争2家企业成功报会(恒康家居、神马科技),鼓励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华东油压、天泽化工、华灿电讯),同时重点培育华凯、百正电子、超达科技、星球石墨、万达轴承、长寿集团、港务集团等一批后备企业进入上市轨道。二是大力推动场外交易,加强与股权托管机构、中介机构的联系,加大对企业宣传培训的力度,力争年内取得1-2家企业在场外交易的突破。三是推进私募股权融资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形式私募风投、创投资金用于企业发展,力争年内至少设立1家股权投资企业,2家企业成功引进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四是企业债券工作争取更大突破,实施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债或集优债、政府平台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全面推进。

2.推进银企互信及合作创新。一是继续创新银企合作模式,积极组织企业组织参加银企对接活动,为我市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二是加强应急互助基金建设,努力扩大应急互助基金规模,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应急互助协会,进一步加快“应急互助基金”的运转速度,有效预防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高利贷”侵入。三是不断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市内外资金在我市设立更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强现有担保公司的监管,争取与更多的银行进行融资担保合作。四是继续加大金融顾问服务中小企业的组织力度,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3.着力破解用地难题。坚持依法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皋委发〔2014〕3号),引导企业通过新上项目或合资合作利用闲置低效土地,全年盘活土地2000亩以上。不断优化项目供地方式,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标准,根据市政府《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联合预审查制度》(皋政办发〔2014〕38号)要求,积极参与项目用地前期审查,牵头做好工业、服务业项目用地审查。继续做好重大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点供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切实加强项目用地督察,对圈而未用、用而不足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依法及时处置。

4.着力破解用电难题。加强重要用电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有预见性地解决电力生产运行和供需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化解电力供需矛盾;加强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和供电薄弱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分析,科学编制电力迎峰渡冬和渡夏两个预案和临时性应急保电方案,提前妥善解决可能影响电力正常供应的有关问题,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大电力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5.着力破解用工难题。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式”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缓解用工压力;推进市外劳务基地建设,常态化组织用工招聘活动。

(二)重点活动

组织银政企对接活动;组织资本市场专家咨询活动;组织企业融资培训活动;组织金融顾问现场交流活动;围绕金融创新、企业上市、融资平台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课题,深入企业和金融机构组织调研活动;组织电能服务平台推介会;组织召开迎峰度夏工作会议。

十、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民生

(一)工作思路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加强对社会事业的协调和服务工作,高度关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推进“惠民工程”新突破。积极处理市属企业改革中的遗留问题,继续关注改制企业的动态,积极化解各类突发矛盾纠纷,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重点工作

1.以项目为抓手,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及时组织、包装上报社会事业项目,力争使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计划的笼子。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我市全年重点社会事业项目计划,为项目申报打好基础;及时组织、包装、上报社会事业项目,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对申报成功项目进行及时跟踪、检查和督促,确保项目按期实施、规范实施。

2.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参与推进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二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3.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升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发展终身教育。配合做好教师队伍的均衡工作,加大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力度,努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优质、均衡、和谐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新格局。

4.进一步做好社会发展评价工作。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开展相关社会事业的专项分析,针对热点和难点问题,协调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促进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十一、以加强机关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和凝聚力

(一)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委工作效能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机关作风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机关作风建设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市市级机关第一方阵,以优良的作风确保本委承担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在、全省位次前移,本委承担的共性和个性目标任务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重点工作

1.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机关内组织开展“十八大”精神系列学习活动,全面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五种意识”,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每位党员干部思想信念更加坚定,推动工作更加有力,表率作用更加明显。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成员讲党课等制度,保持党员教育的常态化。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内来。

2.持续开展效能革命。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行政服务,坚决防止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组织开展“五比五争”主题竞赛活动,即:比学习、争做高素质干部;比创新、争创优秀工作成果;比服务、争树一流形象;比贡献、争当业务标兵;比廉政、争做清正廉洁表率。通过主题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逐步打造出一支要求严格、风正心齐、细心服务、争先创优的干部队伍。要重心下移到基层,服务前移到一线,把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要事,做到主动热情、服务周到、言行规范、文明礼貌,建设文明机关。

3.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全面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和运用政策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把述学、考学、评学、励学作为一项硬制度,把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作为一项硬任务,每年评选5名学习模范,在全委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奖励;把“经发视窗”学习品牌建设作为一项硬目标,人均年学习时间不少于200学时,研究课题每科室不少于1篇,创新服务措施每科室不少于2项。

4.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紧扣“普法宣传”与“依法行政”两条主线,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快全委法治工作进程。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加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确保网上实时办结率达到100%,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信息、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制度。认真、严谨地做好每一件行政复议答复,不断提升本委行政行为的公信力。

5.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对照党章规定八项义务,认真查找和纠正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把《廉政准则》作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重点,开展道德诚信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考核评价办法》,扎实组织查找道德风险,筑牢廉政底线主题实践、第十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5·10”思廉日、党员干部“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和“12·9”国际反腐败日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

6.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和对外宣传。严格执行党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及省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本市十项规定等,坚决落实本委厉行勤俭节约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物资采购、保管领用制度,严格控制数量支出,规范支出程序。加强内部机关文化建设,努力培养文明健康的机关文化。对新六城同创、法治建设、市长公开电话、综治长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政务信息公开、信访工作、综治工作、“双联双助”、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明确人员、明确要求、明确责任,做到资料齐全、台帐及时,确保在年终考核时取得较好的成绩。围绕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三)重点活动

组织作风建设系列活动(五比五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组织能力素质提升系列活动(一月一次集中学习、专家讲座、拓展培训等活动);组织廉政建设系列活动(廉政教育月、510思廉日、算帐月、129反腐教育等活动);组织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机关文化节、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活动);组织政策系列宣讲活动。

被举报文档标题:2014年发改委工作要点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ndgzyd/6246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