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2013年科技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3篇范文

2013年科技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3篇范文

时间:2022-02-09 11:45:18

2013年科技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3篇

第一篇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四大行动计划”要求,立足创新转型升级,注重科技工作统筹,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打造创新平台载体为抓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培育,突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今年区被列为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

一、工作特色及亮点

概括起来讲三句话:权重指标全市领先令人欣慰,重点工作亮点纷呈令人鼓舞,省、市表彰全面开花令人振奋。

1.三大权重指标全市领先:

一是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2.9%,高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高新产值总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跃居全市前列,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是2011年新增数的三倍多。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达80项,高品认定数位居市区之首。

三是建成“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省电子元器件科技产业园”,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数位居全市前列。

2.四项重点工作实现突破:

一是科技计划项目列项数和争取资金数均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达84项,其中: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全年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近6000万元。

二是政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均实现重大提升。精心打造“双百”产学研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区政府与东华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百”品牌影响力和创新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我区有3个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奖等级及数量在各县(市)区中保持领先。家纺城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快速维权中心”即将挂牌运作。

四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均取得明显进展。市嘉和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运营,这是我区第一家获省金融部门批准筹建的科技小贷公司,全市仅三家。设立了政府风险投资种子基金并出台了实施办法,首批1000万元基金开始运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质押贷款达4000多万元。

3.省市荣誉表彰再上台阶

2013年,我局先后荣获“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省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同时,在市科技系统考核工作中,我局荣获综合目标任务考核一等奖。区成为唯一获得七个单项目标考核先进集体满堂红的县(市、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做到“六个突出、六个加速”:

(一)突出新兴优势产业培育,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发挥规划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全区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双倍增”计划》,突出发展重点,明确产业布局,以新材料、风电配件、生物医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培育特色优势,努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1-12月,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2.9%,高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高新产值总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在各县(市、区)前列。同时,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2、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结合我区“项目集聚行动计划”目标要求,更加注重科技项目培育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帮助企业梳理科技项目,专题召开科技管理工作会议,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特别是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对上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今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共列项84项,其中: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其中,列入国家星火计划10项、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工业、农业、社会发展支撑计划项目6项;等等。全年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5500多万元。

3、注重高企高品培育。执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百千万”工程要求,加快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培育工作。年初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培育计划,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与国、地两税及财政部门建立了协商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了多次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各镇、区、园及“科技镇长团”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了全区高企高品申报认定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国家火炬计划高企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158项,推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入库企业38家。目前,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居全市前列;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80只,居市区之首。

4、加强统计监测工作。加强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掌握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分析制度,逐月公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运行监控和服务指导。同时,注重与上级统计部门的联系和衔接,及时调整充实统计企业。

(二)突出国家高新区创建重点,加速创新平台及载体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高新区创建部级高新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力度。

1、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布局。指导高新区联合东华大学建成了“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同时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论证,优化建设方案,已获得省级立项资助。指导江海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市级企业研究院。此外,围绕产业基础,市级企业研究院、高技术实验室、高端铝压铸件工艺技术等一批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在积极筹建中。

2、企业研发机构稳步推进。指导企业按照工程中心“六有”标准规范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目前,全区已拥有3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84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100%。

3、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实施。按照省、市要求,加快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建设步伐,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加强服务工作,发挥创新、创业、创意载体作用。目前,已完成市下达的新增5万平米孵化面积、40家高技术企业入驻的考核任务。全区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省级2家。指导平潮镇建成了“省级电子元器件科技产业园”。围绕高新区申报部级高新区的目标要求,指导高新区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大学申报“省重大科技联合创新载体”。

(三)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加速政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进一步提高了产学研合作成效。

1、搭建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活动,为企业与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大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先后邀请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多家到考察,与企业洽谈合作项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9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区政府与东华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会上共科技成果700余项,9个项目现场签约,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积极组织我区部分科技型企业赴南京、武汉、厦门、上海等地开展科技对接交流活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促成我区企业与国内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76个科技项目合同,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近百项。

2、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完善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建成区科技成果转化网上产学研服务平台1个,收集了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近13万条,建成了企业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数据库,成为了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利用局网站建成科技成果推广信息网,定期推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组织专家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

3、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通过组织申报省、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动我区企业与国际间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德国在立体停车系统电气成套技术及海上风机基础研究开发、日本在铝压铸件关键核心技术、乌克兰在船舶及其配套产业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重点举办了中-乌()船舶与海洋工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重点推介乌克兰最新科技成果20多项,会上7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我们通过实施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市科技领军人才、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等项目,引导和鼓励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通过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聘任对方研究人员等方式,为企业培养、引进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2013年,全区有4个“”专家及7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创新创业。

(四)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加速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今年以来,我们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工作,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加强维权服务,共同营造保护知识产权氛围。认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研究和交流知识产权各部门工作。“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向社会广泛宣传知识产权知识,联合工商、文广新、法院等部门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受理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的举报和投诉,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积极开展“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上水器”等专利项目纠纷的现场调解。重点协助亚泰蜡业公司在欧盟开展知识产权申诉并维权成功,挽回了价值2000多万欧元的订单损失,并积极为其申报省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资金。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筹建中国家纺城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权利人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援助,目前,快速维权中心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快速维权中心”即将挂牌运作。

2、加强引导服务,实现专利申请量质并举。年初和财政局会商,出台了《关于申报专利资助的通知》,调整专利资助标准,提高发明专利资助额,支持重大专利项目的产业化。加强与南京经纬专利商标有限公司合作,为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咨询服务,开展专利项目信息的分析、和对接。今年6-7月组织机关干部赴各镇区集中开展以专利申报、知识产权服务为重点的专题调研活动。全区专利申请量6095件,其中发明专利543件。专利授权量5615件。

3、加强示范推广,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组织我区19家企业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嘉宇斯纺织列入省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宏德机电、紫罗兰纺织、汉瑞实业列入市级知识产权企业预警项目,中联科技全国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东源电器及家纺商会省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顺利通过验收。

(五)突出科技工作统筹管理,加速优化全区创新创业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加快推进全区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优化全区创新创业环境。

1、加强行政推动。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推进会、企业R&D统计工作会、知识产权推进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会、科技成果转化网上操作平台培训会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论坛、科技信息、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科技政策的贯彻落实,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极大热情。

2、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区级科技专项经费预算,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引进、科技项目实施、专利申请和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层面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及上级有关科技政策,开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所得税减免工作。

3、注重激励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年初专门下发了《全区科技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加大对各镇区科技创新考核力度。同时,重点突出了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工作情况的考核,并加大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投入、专利申请等关键指标的权重。

(六)突出打造效能品牌,加速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创建“打造阳光科技,服务转型发展”服务品牌,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局学习日”集中学习制度,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积极打造学习载体,组织观看专题电教片并开展交流,邀请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开展业务知识专题讲座。与此同时,组织机关干部外出参加科洽会、专利博览会等参观考察、研讨交流活动,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整体提升。

2、加强作风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了“作风建设大讨论”、“三好一争”、“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和争创“文明诚信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突出了以打造“打造阳光科技,服务转型发展”优秀服务品牌为主题的创建工作。另外,我们还召开了作风建设征求意见及建议座谈会,主动征求各镇区、部门和有关企业等代表对科技创新工作及区科技局领导班子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较好地树立科技部门形象。

3、加强调研服务。认真落实区委《关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组织了大型集中调研、入企帮企促转型等活动,大力宣传科技政策,指导培训专利申请,鼓励企业申报项目,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倾听基层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

4、加强科技宣传。注重整合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信息平台建设,认真办好“区科技信息网”,收录科技法规、相关政策、业务范围和办事指南等服务内容,并开办了科技信息服务栏目,为科技人员、科技型企业查询资料、信息等提供方便,发挥了社会各界了解科技工作的窗口作用。同时,围绕全局年度中心工作,结合科普宣传周、在线访谈、“999民生热线”等活动,深入挖掘科技工作亮点,对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和特色工作等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全面宣传。全年我局向《科技日报》、《科技报》、《知识产权报》、《科技》等报送文章30多篇,在市名列前茅;在省、市科技网录用信息798篇;在区党政信息网录用信息194篇,并有20多篇文章和信息被《要情快递》、《大众》、《内部刊物》录用。我区科技宣传工作连续多年受到省、市科技部门表彰。

三、2014年科技工作思路

2014年,全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全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为抓手,以争创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更加注重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平台载体建设,努力实现全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再上新的台阶。

(一)主要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600亿,力争650亿元,占比、总量进一步提升;

2、全社会R&D占GDP比重达到2.3%,总量、占比保持市领先水平;

3、专利申请量6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5%以上,专利申请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4、企业研究院、创新型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实现突破;

5、继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称号。

(二)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找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点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是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更是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全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要求和根本任务。

制定落实倍增计划。根据前两轮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倍增计划和“十二五”全区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形势,坚持注重特色优势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研究制订新一轮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倍增计划,进一步突出规划的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资源集聚,真正发挥其引导和推动作用。

注重高企高品培育。按照全省提出的创新驱动“百千万”工程要求,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培育工作。加强对高新技术的跟踪和研究,注重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协作,逐步形成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坚持把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加强服务指导,注重镇企联动,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0只以上。

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共建研发平台,实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纺织服装、船舶海工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引导支持纺织、家纺行业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新型面料和功能性面料,开发生产家纺行业的关键装备,包括新型智能装备、数码印染等,进一步提升家纺行业产业链;鼓励推动一批纺织原料企业做大做强,包括恒力纺织、华盛高聚物等,通过项目支持、政策引导等,促进其做大做强,尽快形成纺织新材料的集聚发展。

加强科技统计监测。进一步加强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掌握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建立健全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公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运行监控和服务指导。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尽快调整一批新统计企业,尤其是把一批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尽快调整到统计企业中来,迅速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总量和占比。

2、布局平台载体建设,把准深化科技培育的切入点

以现有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发展新兴产业为方向、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加快布点和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

着力提升“三创”载体。以创建部级高新区为重点,围绕特色化、集约化、高端化建设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力争新建成省级以上创业服务中心1-2家;支持四安风电装备科技产业园、川姜镇现代家纺科技产业园、兴东空港配套装备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积极创建省级科技产业园;年内争取建成纺织新材料、汽车铝压铸件等1-2家特色产业基地,用于集聚、培育、孵化、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新培育和建设1-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争创1家部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省现代家纺设计及新材料技术服务中心、省电子元器件检测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更优的服务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技术、成果和信息等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加快推进智能建筑及新材料、船舶海工装备等两大公共平台建设,力争省、市级平台建设实现突破。

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现代家纺、船舶海工、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的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借脑、借智、借技术、借资源的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和影响的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增1家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1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拓宽科技合作渠道,夯实成果转化的支撑点

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政产学研合作层次和水平。

继续深化“双百”活动。“百所院校进、百名教授入企业”已经成为我区政产学研合作的活动品牌,在已成功举办三届“双百”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双百”活动,不断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成效性。一方面调查研究,围绕全区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和发展难题;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信息沟通,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与部门及相关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并选准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定期开展信息、成果展示、合作洽谈等活动,努力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今年要加强以行业、产业为特色的“走出去”产学研活动,重点组织1-2次专题产学研活动,进一步提高产学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苏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交流,加快推进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并在前期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尽快创造条件建立浙江大学工作站、同济大学工作站,进一步推动各高校科研院所与合作,不断提升政产学研合作的层次水平。

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科技镇长团”是我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好其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所在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助推全区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帮助“科技镇长团”各成员和镇区产业有效对接,为全区落实科技发展规划、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贡献。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产品研发、项目申报,有效推进企业增进自主创新的能力。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抢占企业自主创新制高点

以建设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域为推动,深入推进我区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提升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突出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全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注重整体联动,真正形成推动全区知识产权工和的合力。要发挥好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日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注重学习培训,努力营造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环境。

突出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以创建全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和实现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大力组织推动专利申请工作,同时更加注重量质并举,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比例,切实提高全区有效发明专利的拥有量。

突出重点企业、行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家纺、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作为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推动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设工作,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加快建立专利数据库。同时,进一步提高家纺城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家纺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用,加快实施“正版正货”推进计划,不断推动家纺城知识产权工作创特色、上水平。今年将把家纺城争取设立外观专利申请“快速通道”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一方面加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汇报沟通,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今年上半年能挂牌服务,真正为我区家纺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突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推动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在现有南京经纬专利商标有限公司办事处的基础上,再引进1-2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并进一步规范其服务行为和服务职能,为推动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和加快服务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争创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以组织实施。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统筹,注重与各部门、各镇区园的联系配合,努力形成正常有序的工作机制,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

2、加强舆论宣传。围绕创建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目标,密切关注全区科技创新推进情况,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策划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全区科技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注重调查研究,围绕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创新主体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课题进行调研,不断提高服务指导水平。

3、加强分类指导。针对各镇区园、各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尤其对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工作,将重点加强服务,并注重经验积累和示范引导,不断推动工作创新。

4、加强考核落实。加强对局机关各科室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尤其是把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作风建设,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第二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区委区政府“四个年”活动要求,突出转型升级,以科技项目和重点工作为抓手,突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引导培育,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注重科技工作统筹,为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连续六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称号。并列为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单位。

(一)主要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发展。1-12月,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91亿元,同比增3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2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4%。

2、重点工作取得突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考核、列入创建省知识产权区域示范、成功组建省现代家纺设计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有序推进。1-11月,全区共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94项,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31项,其中,1个项目列入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6个项目列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3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星火计划等。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000多万元。

4、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有较大增幅。1-11月,专利申请量41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59件,专利授权量2594件,比去年分别增长了67%、163%和45%。

(二)主要做法

2013年,区委、区政府突出加速转型发展的工作重点,大力度推进科技项目建设,多角度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全方位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全区科技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1、以行政推动为立足点,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加快推进全区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创新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联系制度。同时,加强与组织部门的协调,进一步明确了镇区园知识产权工作的分管领导,加强基层知识产权人员配备,对重点企业明确分管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多次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议,研究和交流各部门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对“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大活动进行部署。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突出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内容;制定了《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经专家多次论证后,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经人大审议通过,同时还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一轮发展“双倍增”计划》、《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规划》等。年初下发年度科技工作要点,同时将科技工作列入区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重点部署。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先后制订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区知识产权专项计划及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引导扶持政策,从政策层面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区级科技专项经费预算,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引进、科技项目实施、专利申请和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2013年,区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万元,占预算%,增长%。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及上级有关科技政策。2013年,我区企业获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所得税减免,累计达到6000多万元。三是注重激励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专门印发了《全区科技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企业的若干政策的意见》、《2013年经济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文件,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考核力度。同时,重点突出了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工作情况的考核,并加大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投入、专利申请等关键指标的权重。

2、以科技项目带动为着力点,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拓展科技项目领域,在推进优势支柱产业领域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高技术、新兴产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到454亿元。一是加快科技招商引项目。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把技术创新与科技招商、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引进了深南电路、上海科技园、卡特彼勒、宜家瑞木环保等一批与我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努力打造经济加速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挖潜本级项目提升产业层次。按照“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三个一批要求,重点加强电子元器件及电容器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电子元器件及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现代家纺、食品加工、船舶海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今年我区评审的本级项目中,传统产业挖潜项目占了30%。三是积极争取部省科技计划。深入基层、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科技项目建设情况,引导企业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计划和资金扶持,力争在承担重大自主创新项目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2013年,全区有131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其中,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6项、国家火炬星火计划13项、市级重大专项4项,等等。累计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

3、以高新区创建为重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创业载体的支撑。2013年,区委、区政府以经济开发区更名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以早日建成部级高新区为目标,加快推进高新区建设的同时,加大了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的布点建设。一是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指导企业按照工程中心“六有”标准规范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全区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占市区一半;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市级企业研究院。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企业研发平台,新建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省电机能效定级及故障诊断服务中心1家,分别获得省资助100万元和200万元。二是全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按照省、市要求,加快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建设步伐,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软硬件配套,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发挥创新、创业、创意平台载体作用。新增东大科技创业园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完成了市下达的新增5万平米孵化面积、40家高技术企业入驻的考核任务;指导和培育兴仁镇和四安镇分别建设省级机电科技产业园和风电科技产业园,并指导平潮镇、四安镇、十总镇创建省级创新型乡镇。三是注重农业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景瑞公司为主建设的景瑞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全省认定11家,唯一1家,成为我区首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实现了零的突破;双和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全区已达5家,列市区之首;东社景瑞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区已达3家,列各县(市)区之首。

4、以转化科技成果为目标,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除了科技部门积极推动以外,今年更加注重与镇(区)联动,充分发挥基层镇(区)和科技镇长团的积极性,共同开展征集技术需求、产学研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组织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56项,向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大学等国内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收集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2600多项,向我区企业,并加强对接。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一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除了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大学及合肥、成都、西安等地高校的小分队产学研合作活动外,重点组织了在武汉举办的“-武汉高校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和“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产学研活动。共有2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成功签约,为企业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为企业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挖掘了一批科技项目源,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中心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建设分中心。为了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大力提升现代家纺产业的竞争能力。11月26日,成功创建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是我区在去年创建省电容器及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又一家省级联盟,也使我区成为九县市区率先成功创建两家省级产业技术联盟的县(市、区)。

5、以争创特色优势为立足点,知识产权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们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工作,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宣传培训有新拓展。“4.26”期间,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刊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先进典型,联合工商、文广新、法院等部门在主城区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受理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的举报和投诉。全年共拉宣传横幅20条,电视屏幕滚动320次,字幕游动418次,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社会咨询600多人,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多次组织召开企业专利工作推进会,邀请知识产权专家举办专利数据库应用培训、讲解新专利法,举办企业专利管理、应用和保护专题讲座,培训各类人员920人,其中参加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12人,专利人培训6人,取得专利人资格1人。二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有新拓展。组织通达动力实施省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组织星维油泵等8家企业实施市专利实施计划项目;组织东源电器和通达动力2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组织惠通纺织器材等10家企业建成了专利数据库,全面提高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应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面上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10家企业被列为区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区专利申请6042件,比去年增长7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92件,比去年增长137%,专利授权量3546件,比去年增长53%,PCT申请4件,各项指标达到历史新高。专利结构不断优化,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攀升,专利授权比例不断提高,呈现出量质并举、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家纺城知识产权工作有新拓展。家纺城认真实施省首批“正版正货”承诺计划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验收,并在全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上级知识产权部门的肯定。家纺城知识产权办公室实施市家纺行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家纺行业预警分析。家纺城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家纺画稿交易会,国内外200多家家纺画稿设计机构和近200家参展商、30个家纺专业市场、5000多家面料及家纺企业参加,成交画稿690余幅,成交额达36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家纺业的创新发展。家纺城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做法,在中央、省、市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国家知识产权报记者也专程到家纺城进行了采访报道,进一步丰富了家纺城知识产权特色工作的内涵。

6、以效能建设为抓手,科技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区委“效能建设提升年”的要求,通过行政推动,组织集中调研、“三解三促”等活动。先后组织了3次入镇企集中调研活动,大力宣传最新的科技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和运用好现有政策。并先后召开了全区企业R&D统计工作培训会议、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会议、知识产权推进会、全区科技工作推进会议等,通过有效的行政推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更加重视科技宣传工作,在及时总结我区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同时,积极向上报送信息,向省科技网、知识产权网、市科技网、政务信息网报送科技信息930条,录用468条,在市名列前茅。同时,今年也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年。我们把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列入全区科技工作重点,作为考核的具体职能部门,针对今年考核指标变化大、体系新、要求高等特点,及早制订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班子、顺利完成了考核材料的组织申报工作。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今年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对照全年科技工作目标和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等,我们也深感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科技工作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如何更好地引领与服务企业不够,科技支撑作用不尽有力;产学研合作还有较大的空间,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型提升仍显不足;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偏少,一定数量的企业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不够;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相对滞后;等等。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克服解决,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二、2014年科技工作思路

2014年是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转型发展的攻坚年。全区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创新驱动战略,紧紧围绕全区转型发展这根主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着力推进部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工作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550亿,力争560亿元,占比确保达到36.5%,力争3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超90亿,增幅超30%;

2、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25%,力争达到2.3%;

3、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60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

4、培育市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高新区汽车用铝合金结构件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5、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高新区家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家,省产业研究院1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培育省级科技产业园1家,创新型乡镇2家。

6、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申报数达到90项,立项数力争达到55项。其中,培育和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5项,确保立项1项,力争2项。

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核保二争一,确保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先进集体。

8、专利申请5000件,授权专利2000件。

(二)重点工作

2014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以上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努力争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优势。通过培育、引导、规划和支持,实现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201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突破560亿元,占比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通过3-5年努力,形成电子元器件、汽车组件压铸、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四大超百亿新兴产业板块。一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我区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互联网等四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重点实现关键技术的有效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高成长性的高技术新兴产业群。二是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全区的船舶海工、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等企业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和科技型企业。三是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现代纺织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链向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延伸。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机械设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在技术装备、工艺创新、能耗污染等方面进行改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着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加快科技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培育科技项目源。根据科技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认真组织实施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争取国家、省、市科技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多渠道向外推荐我区的科技项目,吸引各类资本,加快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筛选100家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建设一支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提高全区企业创新的整体优势。2014年力争获批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民营科技型企业30家。三是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支持东源、江海股份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高水平的的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新兴产业领域等重点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载体,进一步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

3、强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加快科技创业中心建设步伐。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在做大做优省级创业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建好区科技创业中心,力争完成平米孵化厂房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吸引高科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二是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跟踪管理好现有的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今年重点建设家纺城创意家纺、铝镁金属产业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技术联姻,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加强创新园区建设。以早日建成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全力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重点推进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重点推进高新区汽车用铝合金结构件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培育成部级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发展省级科技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兴仁机电装备产业园列入省级产业园。

4、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一是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机制、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成果型松散模式向实体型紧密模式转变。二是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对接服务工作。深入调研,征集我区企业的技术需求,加强与中科院及上海、、合肥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收集和筛选我区适用的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作用,通过网上和网下等多种方式,做好双向信息和对接工作。三是不断丰富产学研合作内容。继续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广泛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作用,深入开展“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活动,发挥好在我区已建立的省电容器及材料和现代家纺创意设计及材料技术创新战略两大联盟的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5、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质态。一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研究出台全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认真制订我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工作方案,并结合“十二五”知识产权规划纲要,坚持组织推动,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切实加强部门联动。鼓励知识产权机构在发展业务,为我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二是注重专利申请量质并举。在继续抓好专利申请总量的同时,提高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比例,提高专利产业化的比例,提高有效专利拥有量,特别是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扩大申请专利的企业面。三是提升重点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把提高家纺行业、机电装备行业的知识产权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对家纺城知识产权工作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搭建家纺城知识产权交易和服务平台。组织对重点企业专利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在部分重点企业中,组织实施省、市、区级知识产权推进计划。

6、大力推进民生科技事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创新服务载体建设。以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通联农资产业分店为载体,开展农业科技特色服务。协助科技服务超市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专家现场指导,为农民科学施肥、生态种植、病虫害科学防治提供帮助;加大科技经费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组织园区内企业参加产学研活动,引进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到园区应用和推广,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升级;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型企业和省科技特派员的资源优势,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适时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打造科技强农惠民服务品牌。继续实施“强农惠民”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开展科普展板宣传、科普灯谜竞猜、医疗专家义诊、科技专题讲座、农业科技信息、科普宣传文艺演出、地方特色农业科技产品展示、新型农机具演示等多门类科普宣传系列活动。把“强农惠民”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打造成全区科普惠农“三下乡”优秀载体。三是培育民生类科技计划项目。深入涉农科技型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宣传科技方面政策,对一些有科技含量的项目进行培育,及时帮助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解决一些技术需求和难题,使企业在项目实施中少走弯路。根据上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做好相关业务辅导,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

7、合力营造有利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加大科技政策的落实力度。深入贯彻落实我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强与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建立政策落实工作协调会商机制,重点做好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的落实,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好处。二是加快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机制。研究出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尽快组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完善商标、专利质押贷款等科技创新金融方式。探索成立由政府、社会资本、企业共同出资的投融资服务平台,遵循政府倡导、科技引导、金融主导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结合,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举办支持科技创新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力度。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做好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科技人才的交流培训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

第三篇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科技型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区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

一、2013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培育发展和统计监测,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荣获2013年度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全区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2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9%,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尤其是以综艺光伏、桑夏、中航虹波等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总量超百亿元,全区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1%。进一步做优做强了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集聚企业8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创新型企业5家。2013年,基地内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5%。9月,江海股份在深圳成功上市,并由其发起的省电容器及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11月在我区成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创新型企业12家。兴仁等9个镇(区园)高新技术产业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有7个镇(区园)占比超过29%。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进程不断加快,2013年,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54只,自主创新产品11只,其中,传统产业获高新技术产品达到40%。

(二)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实施

进一步突出科技项目的培育和科技计划的组织申报工作,大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服务指导,注重协调配合,积极向上争取,特别是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立项及其管理工作实现新的突破。2013年,积极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8项,有108个项目列项,其中,9个项目(汉瑞实业有限公司、海狮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市区华昌电子有限公司、东源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腾通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金驰机电有限公司、凯迪自动机械有限公司、威明精工机械有限公司、信一服饰有限公司)列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争取资金630万元,创历史新高。同时,着重做好科技计划项目与市的全面接轨,全年共争取市级科技计划立项88项,争取项目经费2330多万元(不含后补助项目),比上年增长56%。其中:重大科技专项4项,工业创新项目10项,农业创新项目9项,生物医药及社会发展项目5项,产学研联合招标项目16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8项,研发投入奖励项目8项,专利示范企业补助等项目28项。2013年,我区有24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华盛高聚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纺丝级熔纺氨纶切片关键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宏德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德和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煜峰荣获2013年度市科技兴市功臣荣誉称号。

(三)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

继续把组织开展产学研活动作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更加注重了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2013年,认真组织开展产学研活动,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施。除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浙江大学及重庆、武汉、上海等地高校的小分队产学研合作活动外,重点组织开展了“双百”(百名专家进企业,百所院校入)产学研活动,活动期间共有包括大学与我区全面合作在内的10多个项目达成签约,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化,为企业解决难题,为企业引进人才,为企业转化科技项目的成效将逐步凸显。为了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服务职能,2013年,我局积极争取省科技经费和市、区财政的支持,共投资近200万元,在东大科技创业园建成了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我区12家企业与中科院系统的合作后,氨纶切片、二氧化碳可降解材料、变频调速器等一批项目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实现利税3.38亿元,带动相关产业30.6亿元销售。2013年,我区再次荣获“院省合作先进单位”,受到省科技厅、中科院南京分院的联合表彰。

(四)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全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注重现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管理,积极引导企业按照省级工程中心“六有”标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工程中心新品开发主阵地的作用。去年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7家;新建力普电子和辰星海洋2家院士工作站。鼓励引导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协作,实现孵化器内外的创新大联动,促进我区科技力量的聚集和产业形象的提升。2013年我区已新增市级科技孵器2家,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米,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累计达到6家,其中省级1家。

(五)专利申请大幅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全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组织实施。集中全局力量深入各镇区和企业开展了以宣传服务专利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出台了《全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及经费资助办法》,组织召开了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加强了专利服务机构的建设,通过多措并举,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2013年全区共申请专利3825件,其中发明专利62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8.5%、183.3%,授权专利2310件,比上年增长109.4%。专利申请进入全省县(市、区)前十强。“十一五“期间,累计申请专利87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00件,专利授权量3800件,比十五分别增长8倍、7倍和10倍。专利我区家纺城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了联合国组织的高度关注,受到了国务院总理的肯定和表扬。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专程来我区家纺城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区科技局再次荣获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获得省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六)效能建设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落实区委《关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行政推动、组织大型集中调研入企帮企促转型等活动。2013年分别组织了4次入镇企大型集中调研活动,大力宣传最新的科技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和运用好现有政策。同时积极宣传专利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企业申请专利,开发专利产品。去年相后开展了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对企业进行了业务培训,联合质监局召开了全区科技型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会,与国税局联合召开高新技术企业培训辅导会。另外,我们还召开了知识产权推进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会等,通过有效的行政推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我们更加注重了科技工作的宣传,在及时总结我区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同时,积极向上报送信息,向省科技网、知识产权网、市科技网、政务信息网报送科技信息1360条,录用750条,在市名列前茅。编印《科技镇长团简报》,及时宣传“科技镇长团”成员帮企助企情况。我局高新科在全区38个职能科室政风行风评比中,名列第九,较好地树立了部门形象。

应该说,通过“十一五”的发展,全区科技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反映创新能力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有了很大提高:一是R&D占GDP的比例,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不容忽视,突出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新兴优势产业发展还不快,对全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还不强。2013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尽管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总量不断扩张,占比有所提高,但与周边县(市、区)比,无论是增幅和占比都处于落后位置,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还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20个镇区园中有7个镇区园占比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快,特色和优势还不明显;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项目,尤其是重大科技项目偏少。近年来,尽管我区工业投入量不断增加,但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额相对偏少,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比都处于劣势地位。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较少。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高,尤其是我区全部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1.67%左右,低于全省2%的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区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还不高;三是知识产权战略有待加快实施。近两年来,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虽然不断上升,但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比例还偏低,尤其是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有效发明专利极少,专利转化实施的程度还不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快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四是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观念落后,满足于现状。甚至我们的镇区园重视程度不够,开会不参加,任务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等。尤其是我们的科技管理队伍还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于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等等。

二、2014年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

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

2、完成高新技术领域投资100亿元,占规模工业投资比重30%以上;

3、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项,其中部省项目60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000万元;

4、专利申请量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0件,专利授权量3000件;

5、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

6、新认定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3家,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

7、新增省创新型企业1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50家;

8、全区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到2%以上。

(二)主要工作

1、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一是培育高新产品30个和高新企业5家;二是完善“倍增计划”;三是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四是做大规模。(全年力争总量实现460亿元,占比再提高2个百分点。重点是做好“瞪羚企业”的发展。)

2、突出产学研合作

(1)组织好几个活动(刚刚举办的武汉产学研活动、大学及下半年的科技专家行),包括组织企业参加好省内外几个科技洽谈会和小分队个性化活动。

(2)加强成果转化中心的建设,发挥好服务功能。

(3)继续聘请一批科技顾问和科技联络员。

(4)鼓励企业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

3、突出专利工作

一是业务培训(面上培训、重点企业培训),二是宣传发动,三是政策引导,四是示范带动(家纺城、重点骨干企业),五是联手共推(知识产权涉及到多家部门)。今年更加注重量质并举,提升申请质量。今年,全区30%以上的规模企业要申请专利,申请专利超过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700件,国际专利申请实现新的突破,再培育5-8家专利示范企业,50家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并创造条件与有关高校院所合作,形成创新能力的评估报告。

4、突出创新载体建设

一是院士工作站,再建1-2家(海鸥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封锡盛院士,蛟龙重工与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二是省级工程中心3-5家,市级工程中心8家;三是省级科技园区1-2家(四安、平潮,去年东源);四是创新型乡镇(四安、平潮);五是孵化器,争取省级;六是创新联盟省级1家,另外江海争创部级;七是部级工程中心(江海)争取突破;八是企业研究院争取1家(东大与宏德机电)。别外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创新型园区的创建工作。

5、突出科技项目的管理

两句话:上报项目积极争取,本级项目加强管理。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是我们科技部门重要职能。近年来,随着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各类创新资源与政策不断向科技部门集聚,各级项目经费不断向科技部门倾斜,做好项目的争取管理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上级科技项目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反映出科技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及组织活动能力。因此,今年我们将继续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一是部省项目求突破。今年我们重点在争取省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两个项目上求突破。同时争取市级项目超历史。实现项目、经费双突破。(当然,争取上级项目不是简单跑部跑省,更重要是打基础、重培育,要有好的项目拿出去,否则是空话。)

二是本级项目求实效。今年对本区级项目,按照李区长的要求,既要加大支持力度,又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管理,搞好绩效评估,确保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真正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是认真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政策。

“十大科技政策”尽快出台,对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6、突出科技金融工作

近一、二年来,我们在科技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初步工作,例如:组织企业以知识产权和科技项目为质押进行科技货款,去年银行为4家科技型企业贷款共计900万元。张芝山镇的宏宇太阳能公司的注册商标进行评估,重新增资扩股1400万元。但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突出这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争取区财政的支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的投资风险;二是会同财政部门落实银行科技货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设立科技小额货款公司和科技支行;四是与人民银行一起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货款工作,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五是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

(三)工作措施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创新思路、大胆探索,确保科技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以创新科技管理方式为目标,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健全组织网络。调整充实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建立例会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镇区园科技工作分管领导和科技助理,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有条件的镇区园要配备专职科技副镇长,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科技工作的合力。

加强目标考核。加强对镇区园科技工作的考核管理,进一步突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管理特色工作”等指标内容的考核,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

加强统计监测。按照上级部门对科技统计监测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做好科技统计监测工作,建立工作网络,完善工作机制。重视和加强对我区科技进步和赶超指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全区科技型企业R&D网上统计分析制度,配合统计部门做好全区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的统计监测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

加强科技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及时报道重大科技活动、科技动态,系统宣传科技政策、科技成果、科技典型和科技知识,进一步在全区范围内营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浓烈氛围。同时,更加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加强局机关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时向省、市及本区报送重要信息和工作动态。

2、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科技部门的自身建设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贯彻落实全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新动员大会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三敢精神”大讨论活动,大力弘扬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核制等规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以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注重工作研究创新。按照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和全区科技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学习,加强调研,加强研究,更多地了解和掌握科技部门工作的发展情况,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发展情况,更多地分析和挖掘未来可能的发展情况,以加强科技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行政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平台,按照全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全面完成科技行政管理权力清理、审核、上网公布工作,力争到年底前完成条块结合、高效互通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体系。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算“廉政账”活动,加快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使用和内部审计,确保认真做成事,干净不出事,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科技部门队伍建设,努力树立科技部门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被举报文档标题:2013年科技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kjgzjh/6381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