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研究范文

多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研究范文

时间:2022-09-11 02:33:23

多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研究

一、西双版纳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的现状

西双版纳是个以傣族为主体,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多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大一统”的国家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对由多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英语教育的多样性很少有回应。英语教育主要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播的教学方法,注重标准化教学,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科书,以英美发音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往往忽视学生的民族、宗教、习俗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产生了大量的“边缘人”———学业不佳。王鉴认为:在意识观念中,自己文化的不重视或被轻视直接可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的失败。[2]英语教学就是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不同文化主体间的一种互动交流、理解与接收,其前提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性,可以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多样个体间关系。由于受制与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心理状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一些著名人类学家如本尼迪克特(Beniedictruth)、米德(Meadmargaret)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时刻都受语言、社会习惯、思维模式、节日礼仪、宗教信仰等当地文化模式的影响。边疆英语教学中,这种忽视本土化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文化话语在直接发生交流时,由于个体的民族、价值观、心理状态、文化背景不同,教师和学生就会产生文化误读现象,不但影响学生学业,而且也影响师生关系。[3]当前边疆地区英语教学非常注重英语的交际功能,强调英语的发音、语法等工具性。所学课文也主要是以英美国家文化为背景,课文完全是让学生使用英语时符合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我国本土文化有关,介绍中华民族风土人情的、反映中国现实的课文实属凤毛麟角,与边疆民族地区有关的文化课文根本就没有。这样,由于学校课程缺乏本土文化知识,就必然导致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了单向、被动的交际者,没有意识地在对外交流中主动、有效的传递本土优秀文化,一些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中国文化失语症”。[4]只有将英语教育放置于更加宽广的边疆多民族地区文化情境中,才能够真正实现跨文化对话中传达本地文化。

二、西双版纳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

(一)西双版纳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英语本土化的出现当前,西双版纳正面临着旅游二次创业,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西双版纳州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来旅游投资的境内外人员越来越多,随着西双版纳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加强英语教育本土化可以在与国外友人交往中让他们更了解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增强在国际交流中本土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利于本州旅游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同时加强英语教育本土化,也是响应“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州民族、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对外营造良好的人文投资环境。

(二)在这片多民族共同居住的肥沃土上,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13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各世居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英语教育面对的是某个群体中的个体,学生本身受到该群体社会阶层、民族、宗教等“隐蔽的课程”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文化传递与习得的过程中出现“文化剥夺”现象,传递知识中会出现障碍,知识无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由于学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学校参与了各民族文化的复制过程。在校园里或者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无意识的也不完全的默契———复制了“社会文化结构”。[5]因此,我们在英语教育中一定要考虑接受者的民族、宗教、阶层、习俗等文化背景,英语本土化强调的就是教育行为与人的背景环境(民族、宗教信仰、族群关系等)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三)弘扬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地区地处边疆,历史上交通非常不便,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学、民间故事、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宗教等形式存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葫芦丝、孔雀舞、放高升、放孔明灯、民间文学《召树屯与孔雀公主的故事》;哈尼族的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梯田文化、民间文学《创世纪》、《奥色密色》、《古老时候的人》;基诺族的神话传说中,流传较广的《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这些都是西双版纳一些优秀民族文化,也是英语教育本土化的重要素材与资源。西双版纳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本地区,从小耳听目染本地方、本民族的文化,理所应当是本土文化最好的继承人。民族地区地方学校在英语教育中更有必要加强本土文化知识的输入,是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继承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6]

三、西双版纳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的建议

(一)英语教学理念本土化近年来关于多元文化本土化教育的讨论深入到世界各地,教育本土化理论的创新及应用无疑是当地教育者面临的紧迫问题。杜普-霍华德(1941,HeinrchDopp-Vorwald)认为人的本质的改变,尤其是精神的改变是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力量在于发生“精神作用”,教育理念的功能在于促使教育的引导,即“精神的引导”。要教育别人,首先在要更新教学理念,建立为学生而教、以教助学的指导思想。英语教学的本土化上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学习一些先进的本土化教育理论,接受先进的教育观念,还可以组织观摩一些优秀本土化教学的课题教学。在英语本土化教学中提高理论学习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本土化理论更新是很快的,英语教学只有不断吸收先进的、丰富的、完善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够在教学的路上“青春永驻”。[7]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研究人员与教师大多追随国外一些所谓“时髦”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实际作用不大,缺乏针对性。在探索西双版纳英语教育本土化理论时要在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环境的差异性,同时结合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来进行。针对不同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对国外进来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适应本土化的需要。

(二)开发本土英语校本教材教材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开发本土教材在民族地区各个层次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美国教育学家休伊特(1904,E.L.Hewitt)就认为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的课程教育。英语教材的语言内容要结合真实语境和满足学习者需求,已是外语界普通认同的理念。[8]目前,在学术界对于本土教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本土教材,有利于学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家乡、了解和热爱家乡,立志将来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9]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应该得到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文学、风俗等多彩丰富的民族文化应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当国家的教育内容与这些“地方性知识”融合在一起,教育就会更加适应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提高,同时,开发本土教材也是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建设的一部分。本土英语教材的开发可以涉及本土历史、本土地理、本土习俗、本土民间故事等。边疆多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本土特色可以从一些词汇入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发展历史、饮食、宗教、建筑、习俗等方面开始学习。下表是一些反映西双版纳多民族特色的中英文词汇。

(三)在英语教学上融入西双版纳当地文化目前西双版纳英语教育中学生基本上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英语文化,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和报刊等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但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手段,对于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东西往往用英语表达不出来,相关知识掌握不够。为此,边疆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在设置英语课程时,要充分考虑民族学生的因素,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当地民族文化。[10]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战场,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目前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专用加入本土文化,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当地特色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西双版纳本土文化的英语材料,可以就本地一些有特色的经典文学文化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用英语翻译;还可以在一些民族节日时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节日里的趣闻异事。[11]西双版纳本土多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流入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校中的文化适应,提高他们对学业的兴趣,使外来文化与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相铺相成、互为补充,是一种教育的“民族文化生态模式”。

(四)加强教师本土文化素养培训开展英语教育的本土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功与否,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当前一些教师满足教学的功利目的出发,不但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关注,而且更缺少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理论学习。英语教育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在不同民族语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必须深入不同主体的生活文化中,从相关文化背景的教育危机出发,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进行分析与教学。同时由于英语教育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英语教师教学中除了语音、语法等知识传授外,更应该对当地文化在语言交流中有理性的认识,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12]具备良好的本土文化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够把握本土文化以及文化事项的语境。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当地民族文化和知识的能力,把本民族文化的情境逻辑、阐释和叙述输入到英语教学的本土化之中。学校可以送一些教师到国内一些重点英语院校进行培训,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我充电,提高自身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严格要求自己,以促进英语本土化教学。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全球化”不仅是商品、钱、人、技术、图像、知识和思想的迅速推进,更是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在流动。“本土化”则是对应于“全球化”的另外一个社会事实。本土化是多元文化的根本,世界文化是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而不是单一的文化。本土化的目的是继承优秀本土民族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教育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重大工程,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边疆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学校在文化传承和文明弘扬的作用尤其重要。英语教育本土化不但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了解和认同的同时,也可以培养汉族学生通过英语教育本土化学习,培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英语教育本土化是传承地方文化的有效载体,文化以教学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发展和弘扬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本土文化,利用多民族的文化资源来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边疆民族地区的学校更应该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播,特别是在培养对外传播中起关键作用的英语人才上,是更应该耕植于本土文化,使学生能够准确传播多民族地区的本土文化。

作者:匡玉华单位:云南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多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本土化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