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范文

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2-01-03 02:59:47

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

一、发挥音乐教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对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众多音乐教师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艺术,而且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儿童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教育有利于儿童健康情趣的培养,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专家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对于儿童,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音乐教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音乐教育和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从内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补救性和预防性两项任务。补救性教育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孩子进行专门的帮助、辅导、咨询、治疗,使之得以克服,是矫正性的;预防性任务,侧重预防不健康、不正常状况的出现,增强其“免疫力”,重在“防患于未然”。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预防性和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结合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道德修养教育

利用音乐教学手段,将德育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形式之中。结合教材中的多元文化,通过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幼儿小班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从音乐的印象中去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凭听觉直接感受音乐说表达的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喜悦、欢乐、悲伤、愤怒、呐喊、幽默等人类所具有的真善美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情感上、精神上理解音乐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们只要在音乐教学时候,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与健康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不仅要让儿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他们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教材中所寓含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效果。

三、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中充份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指出:“当艺术被看作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了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的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雷默明确指出艺术教育首先应发挥其审美功能,至于其它非艺术的目的只是审美功能的附庸。由此可见,音乐的审美功能应放在其育人功能的首要位置。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儿童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孩子们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教大班孩子们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真正做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四、音乐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空间

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音乐可以丰富孩子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使儿童在没有压力、天性舒展的状况下,给想象力以无限驰骋的自由空间,使创造力得以迸发、显现。一段音乐,一个动人的故事!想象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因此,必须开拓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能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翱翔。音乐可以在拓展想象空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活动直观具体,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活动又有非常大的自由,能通过活动的过程把想象现实化,可以为其他创造性的活动建立起模式。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音乐听觉感受力、音乐控制力、音乐情感、音乐记忆和想象力才得到锻炼和发展,良好的素质转化为创造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想象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和前提,我们应让孩子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翱翔。

五、结束语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学前教育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整合这一特点,利用音乐教学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儿童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配合,从孩子们自身条件出发,引发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作为幼儿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活泼健康、乐观向上的的情绪,促进智能、情感和意向和谐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者:董丽单位:河北省张家口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