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性讨论范文

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性讨论范文

时间:2022-09-15 10:20:36

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性讨论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2014年第八期

一、引导性讨论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一点是引导性讨论的非常重要的价值之一。在探究教学中,由于探究教学的复杂性和对学生提出的高要求,“在实际探究时,学生很难发现在探究中存在的一些步骤与方略,也很难确定他们在探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其他同学的联系。学生也不太清楚在自主进行的探究中到底要探寻什么,以及对他正在阅读的材料要提出什么问题等。”[5]而一切学生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足之处,教师要根据学生面临困境的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讨论问题,通过引导性讨论进入学生的疑难情境,一起分析学生当前探究学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顺利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下一阶段,由此充分保证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性讨论在如下四个主要方面引导学生:第一,教师的引导性讨论能够给予探究内容中视为不能解释的概念化原则以见解。第二,引导性讨论能够引起学生对获得和解释数据的问题的注意。第三,引导性讨论能够引导学生改正和补充某些结论的不足。第四,引导性讨论能够提供某些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把探究引向深入。

(二)培养创造个性引导性讨论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首先,引导性讨论让学生成为与教师“平等对话”的主人,解放他们的个性,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得到发展,形成勇于解决问题、积极进取的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和自由个性。其次,引导性讨论是教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学生在他们所处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这一过程既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是学生探究、创造和创造个性发展的过程。再次,引导性讨论是行动与反思的一体。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引导中,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复次,在引导性讨论中,教师往往会运用一些暗示的言语,而不是直接地告知学生,这样的暗示性言语会更有助于儿童进行充分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发展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导性讨论一般是在学生探究活动遇到“瓶颈”时教师所介入的讨论。“瓶颈”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是无耐、彷徨、踌躇、不知所措……他们急切盼望能有人给予及时帮助。而教师正是在他们的“危机”关头给予了帮助,根据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切的引导性讨论,学生存在的困境随着与教师的交流一步步得到消解,此时学生心中会无比喜悦,身上的负担也得以减轻,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参与的热情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信心得以增强。

二、引导性讨论的机制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生物的功能(如光合作用或肌肉收缩)时,常借指其内在的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阐明一种生物功能的机制,意味着对它的认识已从现象描述进入到本质说明。现代多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引导性讨论的机制是指引导性讨论系统内部要素的结构组织、内在联系、功能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我们认为,引导性讨论主要有以下三条机制:

(一)唤起了更多的主动认知参与引导性讨论唤起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更多的、积极主动的认知参与,使他们有大量的和不同种类的新颖想法涌现出来。这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其一,在引导性讨论中,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及与学生所进行的交流内容均是基于学生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学生迫切渴望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这样当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时,学生有一定原有认知基础;其二,教师在引导性讨论中所提出的问题难度是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解决的,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从而学生能在已有探究结果和本人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沿着教师的提示问题继续拓展;其三,引导性讨论是以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组成的,问题的难度由低到高。教师会运用难度低的问题,然后再过渡到难度高的问题。

(二)加强了更深的师生情感在学生最急需要帮助时,教师运用了引导性讨论给予学生以最大的帮助,这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会有极大的增强,从而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加深。原因可以分析如下:心理学对情感定义一般表述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人的情感的生成方式有多种。情感与需要有一定关系。当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在情感上会有一定的加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用引导性讨论和学生交流时,符合了这样的规律:学生在最需要之时获得了教师的帮助,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充满感激,自然使他们之间的情感加强。

(三)建立了更亲密的交往关系引导性讨论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参与进来,他们之间能够建立更多有效、亲密的交往关系。一方面,引导性讨论的进行必须要在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情境中才能最佳进行,这是由引导性讨论的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自由和民主的讨论情境使教师和学生从知识和身份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尊重,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自我与他者。师生之间以“平视”而不是“仰视”或“俯视”的姿态展开讨论,从而师生在基本问题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各抒己见,开拓视野,以多渠道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引导性讨论所创造的自由和民主的讨论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不会使他们感觉有拘束,学生感觉教师就是“自己人”而不是“外人”,从而愿意真诚与教师进行交往。正如雅斯贝尔斯(K.T.Jas-pers)所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人在教育过程中得以选择并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根。”[9]

三、引导性讨论的实施策略

(一)引导性讨论的问题1.引导性讨论的问题类型引导性讨论的问题主要分两种类型:主要(概括性)问题和次级(详细追踪)问题。主要问题也叫概括性问题。这类问题是一项探究教学内容的比较概括的问题,也是一项探究教学内容的最主要的核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获得与了解,基本上能知道探究教学内容的大意。这类问题把学生们引导到探究内容中去寻找他们各自合理答案的证据。在一项探究教学内容中,主要问题可以由几个组成。次级问题也叫详细追踪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隶属于主要问题,是对主要问题的进一步引导性提问。这些次级问题是学生能够发现他们主要问题“这项研究是关于什么”答案的路径———引导学生怎样和在哪里可以找到主要问题的答案。因此,通过次级问题的解决能够找到主要问题的答案或答案的解决路径。2.引导性讨论的问题的提出顺序[10]首先,教师让学生陈述“这项研究是关于……”类似的第一个主要问题的内容。如果学生在探究汇报中没有陈述这样的主要问题的内容,但由于这个探究内容中含有“研究什么部分或方面”的主题,因此这可能就是说,学生没有找到主要问题的合理答案。然后,教师要通过提出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的次级问题引导学生:“这个探究内容的题目是什么?主题内容中人物主要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对它做?”学生可能会迅速回答这些问题中的一些。假如学生还是不能够回答,他必须被重新引导到再次探究之前的内容,从内容中去发现人物主要做了什么,等等。由此学生自己能够发现他们的答案。接着,当次级问题的答案已经找到,教师再问一次最初的主要问题。并且这一次学生应该会发现:他现在知道这项研究是关于什么的了。最后,当第一个主要问题已经被回答完,教师转到第二个、第三个主要问题及其他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次级问题展示他们怎样找到这些答案。

(二)进行引导性讨论的时机1.当学生兴趣减退不想进行时在探究教学中,当儿童兴趣减退时,特别是当教师认为学生的兴趣已经降低到接近失败的时刻,教师一般要介入进来,及时运用引导性讨论与他们进行交流,使他们的精力与注意力转移到更符合于他们愿望的渠道,从而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学习计划,使其朝向新的阶段发展。2.在学生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因为在探究学习所进行的一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其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复杂的逻辑安排及其他困难等情况。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并使学生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也要进行引导性讨论,从而给予一定的帮助,以避免学生探究学习中的“障碍”所造成的“无法进行”等努力浪费现象。3.在学生遇到“瓶颈”无法提升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在某一问题探究的过程中经过大量努力总无法把探究问题引向更高的探究阶段时,这说明学生遇到了探究问题的“瓶颈”,他们无法或很难提升。这时教师有必要介入,运用引导性讨论把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渴望点拨”状态进行点燃,当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后,学生可能会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

作者:韦冬余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性讨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qqjyzwzz/6540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