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范文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范文

时间:2022-04-13 03:12:01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摘要: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不断深入贯彻,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以江西南昌市为例,引出城市建设下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生活生产上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等污染问题,探讨其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南昌

一、引言

城市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十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突飞猛进,城镇人口在逐年增长。为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需求,城市压力日益加剧。城市现代化在给予我们许多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污染、土壤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合理去处理[1]。只有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南昌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毗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洲的省会城市,其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城市发展近年来也呈迅猛之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逐步树立,绿色崛起成了南昌城市发展的一大品牌。鉴于近5年南昌市环境检测结果,本文从政府层面探讨应该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和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

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供我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十分有限,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等都会危害人类生存。然而,城市建设总是伴随着水体污染。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和城市工业化,带来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倘若这些废水不合理排放,将会严重污染河流的水资源。南昌地处长江以南,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水资源丰富。市内水网密布,赣江穿城而过,抚河玉带河连接城内东湖、西湖、南湖、北湖、贤士湖、青山湖、艾溪湖,形成主城区“一江”、“两河”、“八湖”的水文环境,水域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29.8%。据2015年以来监测,通过南昌的赣江、抚河14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符合功能要求。青云水厂、朝阳水厂等5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62项检测合格,水质达标率为100%。环鄱阳湖区河流水质总体良好,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分别为87.1%和87.5%(2014-2016江西日报)。尽管南昌市整体水环境监测结果较好,但内河湖水体却受到日益频繁的污染。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2016年水质Ⅰ至Ⅲ类水质点位比例为11.8%,水质存在轻度污染,呈中营养化现象。在城区的两河八湖均未达到Ⅲ类水要求,青山湖和艾溪湖之外的其他六湖水质甚至为V类,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由此看来,南昌市城区的水环境保护形势比较严峻。

(二)大气环境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交通所产生的硫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粉尘等有害气体是降低大气质量,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2]。我们熟知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过量会形成酸雨,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中铬超标,粉尘会引起雾霾,这些都会危害人体健康。南昌市大气环境基本上属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3年的60.8%上升为2016年的86.9%(见图1),提高了26.1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比其他五个省会城市高出13.7至44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施工项目增多,扬尘污染加重,自2012年开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均超过二级标准,PM2.5已成为主要污染物。酸雨污染较为严重,pH均值低于酸雨限值(5.6),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酸雨频率为100%。

(三)土壤环境

城市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它们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和成分复杂。而数量庞大的固体废物往往超出垃圾处理厂的承受范围,大量垃圾露天堆积使得城市被包围在垃圾之中,垃圾露天堆积时长过久又会导致土壤污染。南昌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南昌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80%的测点为清洁(无污染),其余测点有轻微污染(重金属类无机污染),且污染物超标程度较低,极个别点位(测点总数的0.9%)为中度污染,超标项有镉、汞、铬、镍。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还有部分垃圾处理厂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废弃物,这必将会加重土壤污染。

(四)声环境

城市生活中,噪音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建筑施工、工作生活等。一般情况下,当噪音高过50Db(A)时,就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并对人体造成危害。近年来,南昌市秉承科学的方法,通过在城市内禁止鸣放喇叭,将工业、商业和生活区合理分离,以及对噪音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等管理,噪音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017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3.6dB(A),达到国家一类区标准,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为“二级”,属“较好”水平等级,区域噪声达标率为92.6%,区域环境噪声声源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2017年4季度1类功能区昼、夜间达标率均为50%,整体达标情况一般;4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75%,夜间达标率为0%,整体达标情况较差。总的来看,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南昌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

三、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近几年南昌市居民数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老城区和开发区部分区域污水管网老旧滞后,没有随着城市扩大而相应地配套建设,使得居民生活废水无法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且现有管网渗漏严重,排污口截污不够彻底,导致大量的生活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临近的河湖之中,城中玉带河、抚河二河也因此汇集了南昌市半个城区的生活污水和部门生产废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3]。虽然南昌市2016年后拥有18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也达到日处理119万吨,但由于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运行过程中出现管网渗漏堵塞等问题,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不高,污水处理效率不高,导致污水处理厂未能达到减排效益。

(二)城市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政府在项目布局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条件及功能分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环境污染。南昌市主要工业污染源位于城北、城东和城南三个工业区,将市中心的商住、文教区三面包围。而南昌市风向特点是夏季为偏南风、秋冬季为偏北风,全年以偏北风为主,这样使得南昌市全年都在大气污染的笼罩之下。如南昌发电厂位于城区上风向,年燃煤多达110多万吨,因没有有效的脱硫装置,影响了南昌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由于城北工业区电力、造纸、化工、纺织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集中在赣江南支,造成该段水域污染。

(三)现行体制的约束

由于属地管理模式下,地方政府掌握环保部门的人权和财权,地方政府对当地环保部门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上级环保部门。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惯性巨大,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和企业重发展、轻生态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是县区政府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主,在投资项目的评估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损失代价成本、环境修复维护成本,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国际经验表明,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应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5%,而南昌市2016年环保治理项目投资10.1075亿,仅占当年GDP的0.23%。而大多数企业的防污治污投入更加缺乏,片面追求个人盈利,一些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对本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会想方设法规避环境监管,推卸污染问题责任。一些在强制要求下购置的环保设备也成了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没有实际投入使用。

(四)能源结构比较单一

南昌市虽然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城市居民生活也基本普及了天然气,但工业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局面仍未改变,能源消费品种相对比较单一,洁净能源消费比重和工业燃气使用率偏低。以高新区为例,2017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58715.48吨标煤,占总体能源的62.23%,原煤消费21788.9吨标煤,占23.09%。这种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不仅低效,而且污染环境。加上供应的燃煤质量差,废气和烟尘排放量大,会加重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燃煤产生大量的煤渣、炉渣也成了南昌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

四、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推进政策执行

保护环境,宣传教育为本。对于领导干部,要加强环保方面的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使各级党政领导在城市建设调查研究、方案制定、出台决策、贯彻实施等工作环节中,都能秉承环境保护的理念,体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衡量党政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针对南昌市水系发达的现状,实施“河湖长制”,由河道湖泊所在辖区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负责相应河段的保护,增强政府治水责任心。对于普通群众,要加强环境保护文化和价值观教育,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群众改善城市环境的紧迫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让生态环保知识走进家庭、走进企业、走进学校,使广大市民都能自觉制止各种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

(二)完善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绿化

加快城市、工业园区、开发区排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与雨污分流改造,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建设新型固体垃圾处理厂,对固体废物合理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本地拥有的“一山、一江、两河、八湖”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发展湖泊园林绿地和道路绿化带、滨河绿地等多种类型的绿地,形成南昌城区特有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布局。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通过绿色植物调节气温、防灾减灾、遮阳防风、过滤粉尘、吸收有害气体、美化环境,以促进南昌市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调整工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布局和规模,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禁止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大力整治重点行业内的小型工业企业,对装备技术水平低、环保治理设施差的予以关停,逐步将钢铁、化工等重污染企业迁离主城区。控制煤炭的消费量,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政府、企业、公共交通等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机动车辆废气排放。加大天然气供应,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支持现有工业企业的燃煤设施改用天然气,开展清洁生产,促进环境污染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四)运用经济手段,加大环保投入

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需要强大的财政保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设立专项的环境保护资金,并且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这样才能促进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也可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保资金投入,分担政府经济压力。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对严重破坏环境的违法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要求,对其处以高限度的处罚。适度提高环境污染和治理收费标准,降低征税门槛,比如城市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如果征收标准过低,既会造成污水治理资金缺口,又不能给广大排污单位带来警示,以促进其改善企业自身污水进化循环再利用的能力。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实践也证明,保护和改善环境离开经济手段,环境保护就没有活力,也很难取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南昌作为日益崛起的中部省会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极为丰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努力打造成为江西样板。一方面政府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对已发生的污染进行科学处理,利用完善的防护措施避免污染加剧和产生新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环保观念和环保法规积极传播,让环保意识深扎于人们心中。以法律、经济、技术、教育、行政多种手段,有效地促进城市和生态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谈谈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02):2312-2312.

[2]解成岩.大气污染来源及其治理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6(02):18-19.

[3]邱安民.南昌市水生态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困境和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1):29-31.

[4]张林霞.南昌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开发,2001(40):45-45.

[5]李春莲,胡春燕.浅谈南昌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之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09):67-71

.作者:贺剑霞 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ncjyxxyxb/7133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