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健身空间布局与治理路径范文

高校健身空间布局与治理路径范文

时间:2022-04-03 03:26:51

高校健身空间布局与治理路径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摘要:对高校体育健身空间进行释义,对其空间布局模式作划分,并提出“善治”的路径。认为:苏南高校体育健身空间是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物质空间和行为空间集合,同时涵盖学生在体育健身中形成的人际关系脉络,其布局呈圈层式、塔布式、环城式和远郊式,整合区域体育资源,有利于优化校园体育健身空间布局,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可带动校园体育健身空间细化。

关键词:苏南;高校;体育健身空间;善治;路径

1苏南高校健身空间解析

1.1苏南高校健身空间界定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是具体的物理空间与抽象的社会空间的集合,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概念。说它是物理空间,是因为物质都有存在的广延与深度,通过长度、宽度、高度三个变量呈现;说它是社会空间,因为它是人们主观创造的场域,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编织的社会关系平台,是衣、食、住、行等社会交往的结果。集物理空间的特点,又兼具社会空间的属性,它就变得复杂了。同时,它又是有序的,苏南高校健身空间遍布了人的轨迹,围绕着人而诞生的[2]。因此,它以何种形式展示出来,又有迹可寻?从表现形式看,它以高校物理空间为平台,通过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向校外拓展,搭建起了师生、生生之间,乃至学校与校外人员之间的人际交互网络;从价值取向上讲,它为学生在自由支配时间里提供了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活动的可能,使参与者从中获得了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简言之,苏南高校健身空间即学生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为中心的特定物质和行为空间,同时,还涵盖了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功能场所里建立的人际关系脉络[3]。

1.2苏南高校健身空间要素构成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囊括了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物质空间环境,即校内健身活动的场所及其校外延伸场所。凡是学生可以自由进入适宜体育健身活动的地方都可以纳入高校体育健身空间的序列,它既包括具有体育健身设施的体育场馆、俱乐部、学校或单位体育场地,又包括校外广场、公园、街道路边等适宜体育健身的场地;二是社会文化环境,是体育健身活动参与主体及活动内容的整体表现;三是时间维度。高校体育健身空间具有时间的特定性,也可以理解为空间的重叠。比如,刚刚完成了激烈对抗的篮球比赛的场地,可能转瞬间就变成了迎新晚会的舞台。我们只能说这个地方,哪一个时间点上它曾经作为健身空间出现过,并且在未来某一个时间段落里,它又可以继续作为健身空间使用。物质空间环境是社会文化交往的前提,为健身空间的创造提供了可能。哪怕是非体育健身类的空间存在,只要有了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依然可以创造出健身空间来。而时间节点,它是与空间相对的。校园里所谓的一系列的空间形式的变化,都会对应到相应的时间点上,即明确的体育健身空间只有牵扯到时间,才有意义。

1.3苏南高校健身空间与体育运动的关联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是体育社会化进程的产物,是高校健身活动参与者对客观物理环境改造的结果。一方面,人的健身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健身的空间布局,在空间重构中起到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健身行为又被健身参与者所处的环境空间以各种方式所束缚,对健身行为造成空间限制。苏南高校健身空间的生成与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呈正相关。人们产生体育健身需求,随后就可能伴随着体育健身行为的出现。至于体育健身空间的演化则可以理解为健身参与者对现有健身体育空间的改造,使其演变成为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或起到更好锻炼效果的体育健身空间形态。

2苏南高校健身空间布局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点。这种差异,说大了是不同学校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化进程中学生群体体育健身体育文化需求的综合反映,说小了是承载了学生体育健身轨迹的空间集合。通常,它有四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圈层式、塔布式、环城式和远郊式。

2.1圈层模式布局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圈层模式布局指的是满足学生不同生活时段体育健身需求下体育空间类型。根据学生的生活作息规律,他们的日常生活、周末生活和节假日生活具有较强的空间行为特点。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健身则是这三点之外重要的课余生活,时间集中,空间相对固定;周末,学生要么留守校园,要么出游,要么回家,时间已然确定,健身的空间相对自由;节假日,学生普遍离校,积极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偶有个别学生逗留学校,健身场所因检修或使用人员限制等问题,未必开放。由此而来,学校日常学习生活形成一个健身活动圈,周末因人员的流动及课业的间歇又可以形成一个健身活动圈,假日逗留学生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一个健身活动圈,而回到社会进行短时间生活的人们又可以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寻得一个更大的健身活动圈。这三个健身活动圈,物理空间相对固定,人员组成是流动的,参与健身者的数量最终决定了圈层社会空间的大小。

2.2塔布模式布局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塔布布局是基于学生不同消费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进行划分的。学生群体是社会的各阶段的缩影,每个人的经济条件、消费习惯、兴趣爱好不同在健身活动中的消费也会不同。学生健身消费群体分层表现出的健身活动塔层现象,最终导致健身空间结构层级体系的形成。由消费水平导致的塔布式的健身空间,可以通过健身项目集聚的健身场域呈现出来[4]。比如,网球健身场地与篮球场相比,容纳的健身人员相对要少,器械耗损要严重。相同的时间,同一所学校,选择网球进行健身的人可能就要比选择篮球健身的人开支更大。

2.3环城模式布局

环城模式布局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在进行户外运动中形成的一种体育健身空间布局。环城健身空间多由一些公益性或半公益性的城市健身绿地、综合性娱乐场(馆)、大型健身公园组成,它的优势在于离学校时空距离较短,别于校园,健身成本又较小。只要城市公共交通通达,温泉疗养、水上娱乐等休闲健身活动便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对环城健身场所的变化与学生群体流动的变化二者进行比较,不变的环城景观对年复一年涌入的学生依然充满新鲜感。各个学校每年都会吸纳新生,环城休闲空间保守地讲,哪怕健身场所依旧,因每年都会有新人涌入,也能为固有的健身空间带来轮回式的生机。事实上,城市也在成长,各地健身空间都在不断地开拓,这些新出现的事物对于年轻人来最具吸引力,于是环城健身空间作为学校健身空间的延伸势必越来越开阔。

2.4远郊模式布局

远郊模式布局是满足学生短期休闲度假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健身空间形式。在距离上,它的空间跨度一般集中在距城50~100km区域内为宜。远郊在出行方式上类似“驴行”,它以“旅”为行动方式,在陌生的环境收获别样的体验,以“行”为运动状态,历练身心,强化体能,已经成为大学生最愿意从事的健身活动[1]。在空间形式上表现为依托当地自然条件,诸如区域河流、水库、农场、山川、湖泊、林区建设一定数量的水上娱乐中心、休闲度假村(山庄)、雪上运动场等休闲场地吸引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学生群体参与野营、骑马、钓鱼、水上、雪上娱乐等健身活动,由此一个间隙性地体验现代休闲生活繁华与奢侈的健身空间便形成了。

3苏南高校健身空间治理路径

3.1整合区域体育资源,优化校园体育健身空间布局

高校体育健身空间受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影响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水资源丰富,城市湖泊较多,垂钓项目开展广泛,很多学生参与其中;日照、青岛、厦门等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学生会选择游泳冲浪;沂蒙山区、井冈山等地,山地资源丰富,山地自行车骑行具有较强的发挥空间。这些得天独厚体育健身空间整合了城市自然条件、文化特色、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体育资源,是对传统体育空间结构的升级改造,对拓宽苏南高校学健身空间很有启迪意义。如何在地方体育资源的基础上,优化苏南高校校园体育空间布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学再建新校区选址不应离城市太远。离城市太远,学生难有机会运用城市体育健身资源,同样,大学亦不可久居城市,远离乡村,户外健身便会大费周折,增加体育健身成本;二是,各类高校应该增加体育特长生的比例。学生是优化高校体育健身空间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也是体育健身空间最为核心的要素。引进一个学生,可以带动周围的一群人。建设一块场地,是一群人在这个场所里不断摸索,二者相比,引入人的成本比建造一个场地的支出更实事;三是,大力推动城市老城区改造,为居民留出体育健身用地。在这些腾出的空间建设公共健身场所,不仅为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提供了便利,也可以成为学生节假日的好去处。

3.2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带动校园体育健身空间细化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体育产业的一系列规划相继出台。国家院办公厅要求“发展高尔夫等特色时尚运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国家体育总局亦制定了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等体育产业的相关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于全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人们体育健身水平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校园体育健身空间的细化,也同样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5]。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体育休闲产业新的布局,学校体育健身资源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创造女性群体自我服务体系——高校女性体育健身社团。目前,尽管女性社会空间发展较快,但是女学生在高校体育群体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并没有完全摆脱男性主导体育文化的束缚。因此,要想拓宽这一空间,只有通过女性自我服务和调节机能,在积极的引导和群体效应下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二是加大校园道路景观体育资源的再开发。大学校园中,教学楼与公寓楼通常相距较远,学生在上下课时段,通常来去匆匆,在这个路段上重新规划健身路径,对于学生的体育健身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校体育健身空间的开拓;三是要推进校园区域体育健身文化建设。男生聚集生活区与女生活动空间要有差异化体现,各层次体育健身消费也要有互搭。

4结语

苏南高校健身空间治理是以高校健身场所为依托,对学校现有体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对校外资源不断开拓的过程。在梳理健身空间模式布局的基础上,提出治理路径,对推动高校体育健身群体发展壮大,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华.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2):30.

[2]陆小聪等.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体育科学,2010(8):30.

[3]李猛,李康译.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5.

[5]陈玉忠.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34.

作者:闫杰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基础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健身空间布局与治理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nbgcxyxb/71299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