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儿阅读推广的实施困境与对策范文

少儿阅读推广的实施困境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2-08-20 03:32:13

少儿阅读推广的实施困境与对策

摘要:对于立德树人这项全民族的重要工程而言,少儿阅读工程无疑是基础和根本。少年儿童科学的三观是在持续的读书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其文化品质和思想境界很大程度上受读书习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少儿的品德修养与人格建构必然得益于大量阅读蕴涵真善美和哲理思辨的书籍。推广少儿阅读对培养健康三观和树立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项育人工程的推进目前仍有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积极应对。

关键词:少儿阅读;三观;立德树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关键在于育人以德。道德信仰是人类存真向善求美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少年强的标志是既要有文化知识武装的智慧头脑,也要有道德情操陶冶的高尚人格。阅读对培养少儿科学健康的三观和提高少儿的道德修养无疑是课堂之外必需且有效的补充教育,少儿阅读推广的困境则需依靠社会各方的积极分担、投入和贡献来化解。

1少儿阅读与三观培养

1.1少儿阅读工程的倡导与实施

阅读是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智力、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人在少儿时期养成阅读习惯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品位和修养。一个懂得自尊、尊人、克己、助人的孩子,一个知道礼义廉耻的孩子,一个善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孩子,必然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一个有理想、有毅力、有爱心、有担当的孩子自然也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教养要靠学校的教师,也要靠有教养的家长,教养当然也得益于读书的好习惯。少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教育主管机构和新闻出版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相关部门均采取了推广措施。国家高度重视推广少儿阅读工程。教育部多年来多次面向各层次各阶段的中小学幼儿园适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推荐了阅读书目或指定的必读书目。新闻出版总署从2004年起,每年“六一冶前向社会公布百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并在全国开展6月及暑期读书活动,该活动至今仍在延续。每年推荐的书目都要经过专家们认真审读和充分论证才最终确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推荐书目专业委员会2010年2月专门了一份面向0~12岁孩子的家庭的“亲子阅读冶推荐书目(共计100种)。教育是百年大计,急功近利是行不通的。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全民族、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冶是硬道理。中国图书馆学会提出将2009年4月23日至2010年4月23日指定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冶,全国百余家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响应,纷纷举办了相关文化活动[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冶,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当然也不能缺乏精神食粮的补给。杨绛先生的父亲曾问她“三天不让她读书会怎样冶的问题,她答“不好过冶,父亲再问“一个星期不让读书如何冶,她答“一个星期都白活了冶。杨绛先生的品格、学养和成就与她毕生酷爱读书显然是分不开的,而她的阅读习惯自然是儿时就已经养成了的。每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轨迹和精神世界都有其独特性,但阅读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始终是同等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埋下阅读的种子,才会在未来拥有爱读书、知礼仪、尊道德、守规则、有理想、敢担当的有君子之风的青少年。读书作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今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空前发达的全球化背景下,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最佳育人途径。可以说:推动少儿阅读,是为人类播种希望和成就未来。

1.2少儿阅读习惯对培养其三观的影响

三观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俗来讲,人生观是人思考自己生活的目的、态度和意义所形成的认识,回答“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冶的问题;价值观是人对于得失和追求方面的思考,回答“人生需要看重和追求什么冶的问题,主要是对金钱和名利的取舍;世界观是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回答“世界是怎样和应该怎样存在冶的问题,主要是对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理性的、客观辩证的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匡正和提升作用。育人或谓树人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和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即所谓正确的三观,其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少年儿童时期,三观尚不清晰,对人生、价值和世界尚未形成理性的深度认识,需要在读书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和领悟,使认识逐步得以深化。除了在学校接受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课外阅读是获取更多知识和陶冶思想情操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少儿读物中的蒙学部分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又极具文化内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适合儿童朗读背诵。其中有许多赞扬诚信友爱和积极进取的警句名言,还有大量的人物故事、典故、格言、谚语等,内容涉及历史、地理、自然、社会诸多方面的知识,此类读物对于培养少儿的三观和丰富少儿的文化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歌颂真善美、弘扬公平正义的内容对少年儿童的品德修养必然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育人的理想境界是“养浩然正气,育君子之风冶,所谓浩然正气、君子之风即指高尚的品德情操和高雅的风度修养。少儿可以在持续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觉悟,懂得更多道理,学会爱、感恩以及担当,养成自律、自省和自强的思维习惯,从而树立正面健康的三观并自觉持守。

2少儿阅读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2.1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培养积极健康的三观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冶,人民的信仰必须靠道德来支撑,而道德信仰是对真善美道德境界的内在渴求。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年度报告指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系统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途径[2]。冶文化是精神家园,道德则是精神支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才是全面发展的。已有学者对小学教育“重知识轻育人冶的功利化弊病做出了反思与批评,指出如此办教育的负面结果是: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必须在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内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熏陶和社会实践协同共进、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从少年儿童的精神培育即三观培养入手,培植少儿的崇高品德。中小学校的教育让少年儿童养成了遵守秩序、文明礼貌以及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这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往往是基于外在的要求,要使之成为内在的精神需求并持之以恒伴随一生则需把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觉的潜意识,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变成个体始终看重的价值。如此,少儿阶段养成的正气和君子风范才可能在成年之后牢固植根于内而自然呈现于外。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该在少儿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地植入其心灵并点亮其思想,这当然需要书籍的开启与引领。《弟子规》有“德有伤,贻亲羞冶之训,告诉孩子:一旦失德,不仅自身可耻,也会使父母蒙羞,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亲人负责;“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冶揭示:人受敬重是因其行为高尚而不是因为外表光鲜,做人要注重修为,不能只重外表;“闻誉恐,闻过欣冶提示孩子对待赞扬和批评应有的态度;“见人恶,即內省冶警示孩子要明辨善恶是非,检视自己是否有不善之处。此类训诫对于少儿的品德修养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更多的文学、艺术、美学和文化的熏染对孩子们的三观培养和人格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

2.2阅读是少儿健康三观建立与养成的重要环节

健康的三观需要从小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少儿的三观培养。现实意义是让孩子养成仁德的品质和具备担当的情怀,历史意义是让民族的优质基因世代传承下去并成为生生不息的血脉。美德传承很大程度上依靠良性的文化传播,国家重视文化建设、倡导全民阅读目的正在于此,而少儿阅读恰恰又是全民阅读最为重要的关键部分。少年儿童成人成才的基础是多读书、读好书,课堂和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是有限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够涵养德性和提升品质。儿童文学作品不乏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诚信、友爱、奉献的褒奖,很多都传递了亲情友情的美好,肯定了真诚善良的可贵,对少年儿童健康三观的养成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国人在少儿时期虽没有多少书籍可读,但还是会从少量的读物当中认识一些英雄人物,并会从英雄身上学到大公无私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境界以及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可贵品质。不能断言精神追求大于物质追求就是正确的三观,但物质追求大于精神追求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在少儿阶段就已在灵魂深处牢牢扎根,成年以后就不会轻易被利和欲驱使而放弃做人应有的准则。精神富有的人必然品德高尚,培育少年儿童的高贵品质是立德树人的奠基工程,读书自然是养德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少儿健康正面的三观养成是有直接影响的,坚持有益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诸多内蕴深厚、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少儿读物可谓是润泽孩子心灵的源头活水。阅读加深认知和理解,阅读丰富情感和智慧,阅读陶冶品质和灵魂,阅读是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与立德树人的客观需要。

3实施少儿阅读工程及“亲子阅读冶的困境

3.1少儿阅读工程实施的困境

少儿阅读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已经十几年了,在某些城市和地区收获了有价值的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遭遇瓶颈和一时不便解决的问题情况目前仍普遍存在。导致困境的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这两方面的问题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就起主导作用的主观因素来看,首先是成年人的功利之心大于育人养德之要求,教师和家长重视的主要是考试成绩,补课成为屡禁不止的社会现象不是教师单方面盈利的需求,更多是家长的需求。中小学生在课业负担的重压之下,还有多少精力用来阅读呢?因此责怪老师和家长也不近情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了升学的残酷竞争,功利心似乎也无法免俗。身教胜于言传,环境与氛围的熏染对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我国的成年人中养成并保持良好阅读习惯的比例与一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虽然也能找到谋生不易条件不佳的理由,但究其根底自身缺乏热情不爱阅读还是主要原因。再看客观方面的因素。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开放的条件、运营的模式等还未能达到吸引更多家长和少儿积极向往的程度;较为多数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相应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及必备图书的配置还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学校和家庭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重视程度和投入精力均不够,对孩子的阅读活动缺乏指导和带动,对阅读效果则缺少检验与评估。

3.2“亲子阅读冶推广的困境

“亲子阅读冶是少儿阅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阅读习惯、共同提高文化品质和共同成长的良性发展模式。家长通过与孩子一起读书,把正确的理念和健康积极的三观传递给孩子的同时,自身也经历了再教育和再认识,既促进了亲子关系,又提升了家庭的品位和孩子的教养。城市大部分家长会自觉地为孩子选购图书并自愿陪孩子读书,多数家庭能够实施“亲子阅读冶,难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大量农村少儿的父母选择进城务工谋生,陪伴孩子留守的通常是没有读书习惯的老年人,这种状况导致无法实行“亲子阅读冶,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无从培养。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条件一时也提供不出阅读的环境和资料,少儿原本弱势的阅读动机也就随风飘散了。即使家长没有外出务工,可以长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会因为自身没有阅读习惯或不重视阅读而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亲子阅读冶当中。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的父母很少掏钱给孩子购买图书,更谈不上陪孩子阅读了。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已经明显改善,农村的父母也普遍对孩子寄予着成才的希望,但却认识不到阅读习惯对一个孩子成人成才是何等重要。目前农村地区“亲子阅读冶的推广工作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3]。

4少儿阅读工程推广的实施对策

4.1可资借鉴的推广范式

4.1.1高校援建连锁“书屋冶,教育扶贫意义深远

高校拥有较丰富的知识资源,人力和物力层面都可以为推广少儿阅读提供一定限度的支助,一些大学已经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形式对中小学或幼儿园的阅读推广进行了必要的和有效的帮助与扶持。有的高校还把资助和扶持农村中小学少儿阅读工程作为长期的公益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对一的帮扶。2017年6月,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其结对帮扶的甘肃省庄浪县启动了“南开书屋冶援建项目,捐赠了内容丰富并按年级分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该公益项目已在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捐建书屋,并组织部分院士和专家学者从思想意识、人文通识和科学常识三大方面挑选确定书目。大学精神在于引领民族的文化进步和国家的科技进步,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质做出贡献是大学应尽的社会责任。具备条件的高校应主动采取帮扶措施,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帮助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图书馆或阅览室并捐献适合的读物,假期可以组织和安排大学师生志愿者到结对帮扶的农村开展阅读活动。南开大学的援建项目为实施少儿阅读工程和扶贫工程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毋庸置疑,送知识比送衣食物品意义更加重大。

4.1.2社会公益组织的有益探索

2018年4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报道: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从中小学入手探索和建立家庭读书会,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为目标,促进家长与孩子积极参与阅读交流。此项活动的开展让8万多个家庭20多万人从中受益,孩子喜欢阅读,家长也体会到与孩子在阅读中一同成长的乐趣。深圳市如意小学建立的儿童阅读工作室在副校长胡红梅的主持下已经开展公益阅读推广活动近400期,10年的阅读推广影响和带动了3万多个家庭,阅读分享活动深入贵州、广西等偏远地区,创立的“儿童阅读推广博客冶和“儿童阅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冶累计已有近5万人关注。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的生态,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树立信念、陶冶性情,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4]。4.1.3民间爱心人士的助力行动一个人的力量尽管很有限,但总有人愿意以一己之所能为他人、为社会乃至为民族共同的美好前景而努力,推广少儿阅读是许多有识之士多年来默默坚持无私奉献的实践活动。北京青少年经典导读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曹郁已经组织开展了十几期导读活动,有几十万名师生参与并且受益。曹郁希望把经典导读送给中国的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民族子弟。他表示,虽然公益不好做,但仍会尽力把经典导读活动持续下去。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一年级语文教师费云芬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都会给班里的学生准备图书,在家长会上跟家长分享有益有趣的阅读并给每位家长准备阅读记录册,叮嘱家长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并记录故事的名字。费老师还与其他老师共同组建了“童心读书会冶,以微课形式给学生做导读。她还把自家车库改装成书库,在其中放入自家的藏书,与同小区的孩子一起阅读。像曹郁、费云芬这样的凡人善举正是致力推广少儿阅读、为提高民族素质倾力奉献的模范之举。

4.2学校和家庭推广少儿阅读的对策

4.2.1学校方面

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开展读书育人的方法与形式,鼓励教师、家长和孩子参与阅读活动,增进三方的阅读交流互动,以便形成氛围和养成习惯。农村地区少儿阅读工程的主要承担者毫无疑问是学校本身,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投入和扶持,完善设施,增加读物。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应组织学科和年级组教师研究制定学期和假期阅读计划,并安排责任教师对学生读书活动加以指导和测评,定期或不定期验收学生的阅读成果。测评的形式应力求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比如,中学生读书知识竞赛的考题应该侧重考察理解与应用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搞优质书评评选活动旨在考察学生的统筹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诗文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可以检测阅读效果,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学生作品的质量必然体现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读过的作品内容理解的程度。小学生的讲故事比赛、古诗文经典句段背诵与理解测试、分角色演绎经典故事活动和阅读体会交流活动等形式都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可选形式。一些农村中小学也可以利用大学生实习实践、大学生支教的志愿者行动来带动和推进少儿阅读,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和知识结构优势,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协助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少儿阅读工程,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4.2.2家庭方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农村家庭迫切需要实施“亲子阅读冶,但家长情况堪忧。我国家庭的分工习惯是“男主外,女主内冶,尤其是农村家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极少过问,或者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回避这份责任,如此一来,母亲就成为子女家庭教育的主要施与者。然而,农村家庭的母亲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家务负担重,往往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她们拿出时间和精力陪孩子阅读基本上还是奢求。解决农村“亲子阅读冶难题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家长的阅读习惯,重点是母亲。富裕起来的农村,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少年儿童的母亲们读书学习,着力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和精神品质。有文化、有修养的母亲自然会带动和协助孩子积极参与读书学习。

5结语

我国的少儿阅读工程推广与实施已有十几年的历程,政府相关部门为此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创造条件并努力扩大影响;许多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其他行业的读书爱好者为此努力探索和实践并长期坚持推广行动,开启和带动了一定范围内的少儿阅读,使参与其中的少儿及其家长获益良多。目前,实施少儿阅读工程仍需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大力投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投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推进少儿阅读工程,还需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给予帮扶,媒体也应多关注宣传和举办与此相关的公益活动。

参考文献

[1]徐蒙.近十年来青少年推荐书目发展与特征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11-15.

[2]周坚宇.我国农村地区亲子阅读活动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97-101.

[3]丁文祎.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16-20.

[4]孙学敏,朱凤丽.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之生态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116-119.

作者:李英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儿阅读推广的实施困境与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kwydzz/71845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