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微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范文

微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2-09-08 04:29:32

微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年第Z1期

摘要:微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有其鲜明的特点,贴近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传统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日,某高校教师利用微党课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何看似日常的教育内容会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在于他没有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采用了时下最为流行的微教育模式,教育的形式和效果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可见微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微教育不仅对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作用也不可小觑。

一、微教育的特点

“微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为主要的“微”载体,通过手机、电脑等可接入网络的通讯设备随时随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或隐性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1]。它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是一种时尚的、碎片化、渗透式的新型教育模式,微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内容以微知著。微教育的内容看似简单,有时只是一个网络热词,一句流行语,一个微视频,但是通过与社会热点、网络新闻、学生学习生活的困惑等结合,就能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成为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

(2)传播速度一息千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传播速度以分钟计算,通过互联网我们几乎可以做到实时了解远在千里之外的信息。不同于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教育,微教育利用网络将教育的内容通过电脑、手机等输出端推送,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阅读浏览、跟帖留言,极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3)传播范围以点及面。《第3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比提升至92.5%。在手机上网人群中,微信、微博、直播等平台具有大量用户数量,由于这些平台具有方便的转发、分享、收藏、关注等功能,使得以此为平台的微教育可以方便快捷地产生链式反应,将微教育内容辐射到各自的“朋友圈”中,对自己的好友、粉丝进行传播。对微教育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关注度、增强感染力具有积极作用。

(4)沟通方式多样灵活。在网络世界里,打破了教室里常规的“一对多”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在网络另一端畅所欲言、对事物的看法各抒己见,问题不再是唯一的答案和解决办法,它提供了平等开放的交流机会,实现了“一对一”、“多对一”的互动教育模式,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5)教育效果潜移默化。微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由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及调整提升阶段三部分构成,三个阶段相互引导也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教育的影响和效果在每个阶段都是积少成多,潜移默化的,通过正确合理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逐渐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二、微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研究生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日常难以集中,开集体班会机会少,平时在实验室各自忙碌科研或者外出调研,针对这种情况,微教育能够利用自身的教育特点,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互为补充:

1.借助微教育的内容短小特点增强教育吸引力。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基本已经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对他们实施填鸭式教育,面对长篇大论和枯燥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微教育正是迎合了现代青年的口味,教师在日常中引用发挥的网络热词等,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短小快捷、时尚个性的微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借助微教育的传播速度快特点增强教育时效性。研究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在外实验或者调查研究,很难及时接收到老师的信息,而在手机普及的时代,利用微教育的传播速度快,即发即收等特点,可以与在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接收到讯息,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时空限制。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教育”平台将自己的思想见闻随时随地传递给学生,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逐层式”传递,“微教育”独有的“垂直式”传递模式可以使主流声音迅速深入到各个角落,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提高了教育效率。

3.借助微教育的传播范围广特点增强教育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关注和转发等功能,可以使教育裂变式地扩散,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尤其对于平时表现内向孤僻的同学,通过微教育的方式,学生会逐步接受内化教育信息,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

4.借助微教育的互动交流特点增强教育亲和力。微教育使教师和研究生可以互为粉丝,互相关注,使交流更具平等性、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内容,研究生也能随时新观点、新意见和新建议,参与其中的个体人人都具有主体地位,不用受到身份、地位等的束缚,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2],同时,利用虚拟的网络,研究生也可以将在现实中难以表达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得到他人的交流和理解,引起共鸣,人人都可以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

5.借助微教育的渗透性特点增强教育的影响力。信息时代,网络几乎占据了研究生所有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时间,微教育是通过把碎片时间充分加以利用,通过短时简洁的教育形式对被教育者进行实例化和凝练化的教育[3],它可以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这种影响是渗透式的、持久性的,对研究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如何更好利用微教育特点

在研究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教育的深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教育模式,教师必须从微教育特点入手,与研究生自身特点相结合,提升教育效果:

1.严格把握教育内容,看似微小,影响却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对教师而言,必须对教育内容严格把关,可以筛选出引起研究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丰富多彩,对科研学习、工作生活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时下热门话题结合学生目前学习状态,带动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牢记一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动性和主观意愿;而对于虚假信息以及谣言,更要做到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学生们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研究生而言,要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和信息辨别能力,研究生虽然对网络新鲜事物怀有好奇心,但要注意用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别是非,通过提升自律能力,对待外来信息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合理的方式正当表达自我,传播正能量。

2.发现问题及时响应,合理利用“快捷广泛”特点。正是因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才需要教师在第一时间能够对教育的传播作出果断的判断,速度快可以将社会敏感、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第一时间通过信息确认、讨论交流、思想引导的方式,使教师正面的引导首先占领学生的意识,及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分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而对于负面的教育信息,为了防止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应当第一时间公布客观、真实的信息,以便将学生的言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有效地防止负面教育的恶性循环。

3.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注重传播思想,更要提升到交流思想的层次,首先,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观察可知,当代年轻的研究生们乐于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以文字及图片的形式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共享。根据这个特点,身为一线教师要乐于去做学生的“粉丝”,积极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善于从社交媒体的点滴中敏锐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真正做到根据个体思想差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激活学习的兴奋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

4.注重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微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要懂得把握时代特征,将普及运用的信息媒体打造成最佳的教育平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点滴灌输获得绝佳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分享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慰藉学生遭遇失败的低落,与学生探讨热门热点话题,寻找共同的兴趣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一点一滴走进学生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虽然微教育具有多种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却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两者关系互为补充。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能够充分认识到二者的特点与异同,合理运用两种手段,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因人施教、因时而异,真正达到相辅相成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史迎霞.论“微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微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76-78.

[2]魏魏.运用“微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4-127.

[3]王正中,张艳超.后现代视角下微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与继续教育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4(1):31-32.

作者:周小乐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微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jysjyyjzz/70683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