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晋中方言与晋剧韵白及唱腔旋律的关系范文

晋中方言与晋剧韵白及唱腔旋律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2-10-15 11:43:02

晋中方言与晋剧韵白及唱腔旋律的关系

《黄钟杂志》2015年第二期

方言是地方戏形成、发展的基础,晋中方言及平民文化对晋剧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如晋中方言的字调对晋剧唱腔旋律的走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唱腔旋律的音高及其润腔手法均体现了方言字调的规律性;晋剧形成之初由于受蒲剧影响,其念白统一使用“蒲白”,后来受到晋中方言的不断渗透,使晋剧的唱词、念白逐渐本土化,曲调也更加委婉亲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在诸多从事方言语调与音乐旋律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较多采用腔词音调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而笔者对其研究则首次采用实验语音学知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了晋中方言与晋剧韵白的关系比普通话的关系更为密切,晋中方言字调与晋剧唱腔旋律的走势相吻合。

一、晋中方言与晋剧韵白的关系

晋剧形成于以并州片为中心的晋语中心地带,包括东四处和吕梁片。中原官话和北方官话均属四声调,无“入声”,而广大晋语区普遍有“入声”,且晋语“并州片”又是五声调,即平声不分阴阳,入声却分阴阳。晋中方言是晋语的一个主要部分,以太原一带为代表。晋中方言包括晋中区和晋西区两个部分,晋中区又分为太原片和阳泉片。太原片则包括太原、阳曲、平定、昔阳、寿阳、盂县、娄烦、交城、平遥、介休、文水、清徐、榆次、太谷、榆社、祁县、灵石、孝义、阳泉、和顺、左权21个市县。“中路梆子主要活动区域是以晋中地区的太原市和晋中市为中心,包括府十县(太原、晋源、榆次、太谷、清徐、祁县、交城、文水、岚县、兴县)、汾八县(汾阳、平遥、介休、孝义、宁武、石楼、临县、离石)、东四处(寿阳、盂县、平定、昔阳)等地。①”形成语言“腔调”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具备一个极其固定的方言环境。山西、陕西、河南那块金三角地区②,属于中原官话区的方言小片,方言声调的调值是“山陕梆子”形成的天然条件,只要这三个地区的人唱出的民歌或戏曲,就自然而然与当地的声调韵味一致。例如,祁县、太谷人唱祁太秧歌,演唱者可以用各种各样句式结构的唱词、各种音阶调式及转调手法,只要是祁县、太谷人以当地口音演唱,它的音乐声调韵味就天然统一。晋中是大面积晋方言区的一个“并州片”。晋方言都有“入声”,而并州片的“平声”不分阴阳,入声却又分“阴入“”阳入”,合为“五声调”。

蒲州梆子是阴、阳、上、去四声调,其与并州片每个字读音的“调值”不同,因此,两种方言唱出来的“字声”也不同,这就影响到群众的审美习惯。晋中人听山陕梆子腔一直感觉不舒服,觉得不如晋中秧歌好听。虽然山陕梆子艺人为了更好的演出,使台口③顺利,便随乡入俗,适应晋中观众审美要求,对唱腔和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了若干改革,但最后还是不如由晋中人以晋中方言唱梆子戏来得顺口。当地演员以并州区晋方言语音,把山陕梆子完美组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唱腔特点,从而形成了独立的中路梆子剧种,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与欢迎。唱词中的每个字是通过嗓音高低的音位来区分字的不同,即字的声调变化主要是由其音高变化而构成的。在行腔中,唱词字调决定了曲调旋律音高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旋律的走向总是与唱词字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此来保证“字”与“音”的完整与统一。“曲调由于受汉语语音的影响,使音乐在行腔上产生相应的音调变化。即汉字一定的调类调值作用在音调时,必须要以相应的旋律去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因此,有什么样的字音就有什么样的音调,有什么样的方言语音就有什么样的音调表现规律。④”如前所述,晋中是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方言语音为主,因此,笔者邀请了著名的太原籍须生演员、二度梅花奖的获得者谢涛作为被试验对象,请她用普通话、太原方言、晋剧韵白录制了几个晋剧传统剧目,如《日月图》《打金枝》《空城计》等剧目中的韵白。之后用PRAAT软件对这些录音采用波形图、语图、基频线进行分析,这些录音分析结果一致,即晋中方言与韵白的关系比晋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更为密切。因限于篇幅,同时也为避免重复,笔者从所分析的念白中选用了具有代表性且能够说明问题的两句音乐性较强的韵白为例。

此次录音场所是在安静的室内,录音时,要求她按照舞台上表演的方式韵白,语音信号由索尼线性PCM录音棒采录,录音棒放在距离演员唇部35—41厘米的桌上。采样频率为20kHz,分辨率16比特。每段录音后都包含了一段用于校准的1000Hz的声音,以及该声音在相应距离下的声级数值。所有录音的声压级都被校准到30厘米处的大小,便于对每个韵白进行比较。对所选用的录音材料经过了预先处理,将多于10毫秒的空白段切除。用PRAAT软件对录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波形图、语图、基频线对《打金枝》剧目中的韵白“论起家规,人家是你的公爹”的声学图表分析,每幅图都有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面部分的是波形图,下面部分的是语图,语图中的曲线表示基频线。从基频的走势看,从“家规”开始,太原话与韵白的基频走势比较相似,但与普通话相比,差别显得比较大。以上3个图示是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做出的比对分析,得出了方言与晋剧旋律、韵白的关系比普通话与晋剧旋律、韵白的关系更加密切。为了进一步验证上面的测试结果,接着又用实验语音学中的归一化算法,对另一句韵白“皇家女儿……怎说下个拜不得”进行测试,仍用普通话、太原话、韵白予以对照,并将提取的基频数据保存在Excel表中,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1是对统计量的描述,N为观测量数目,从基频的均值看,普通话和太原话比较接近,韵白的基频最高;从基频的标准差看,韵白也是最大。说明韵白比平时说话,声音更有张力,更有表现力,音域变化也更强烈。表2是对普通话、太原话和韵白基频的相关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带有“**”表示相关性,在“.01”显著性水平上,韵白基频的相关系数是0.219,二者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太原话与韵白基频高度相关,因此,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晋中方言的声调与晋剧韵白的语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在戏曲界有一种流行用普通话演唱的趋势,如2012年7月笔者在西安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时,观看了陕西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秦腔,他们用的就是普通话,而易俗社的演出还保留了陕西方言,从陕西戏曲研究院主张用普通话的做法来看,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了使戏曲让更广大的观众听得懂,有益于戏曲的传播;但与此同时也潜藏着戏曲语言同质化的危险。事实上,每一个剧种本身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保存。晋剧也有用普通话的趋势,声母和韵母基本采用普通话的声韵母,但好在他们保留了晋中方言的韵味,即采用了晋中的调值,故其基本的风格没有走样。

二、晋中方言与晋剧唱腔旋律的关系

晋剧唱腔的发展受到自然地理、文化习俗、语言、民间音乐及戏曲艺术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晋中方言对其发展的作用则是基础性的。方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规律的学科,包括社会方言学和地域方言学。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地区。“社会方言是指语言的社会变体,即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不同,在口音、措词、言谈中也有差别。⑤”这里阐述的是地域方言。

(一)晋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区别晋中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1.声母的区别:晋中大多县区不分平舌与翘舌,普通话中的zh、ch、sh念成z、c、s,如“重”念成“从”;榆次、平遥等县区把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把“p”读成“b”、“q”读成“j”、“ch”读成“zh”等,如“婆”读成“伯”,“蝌”读成“歌”。祁县、寿阳等县不分尖团音⑥,将普通话的j、q、x发成z、c、s,如“鸡”读成“资”;晋中许多县区把少数韵母为“u”“ui”,而声母是“s”的字,将“s”读成“x”,如“俗”读成“徐”;平遥、介休等县不分唇齿音“f”与舌根音“h”,如“红”与“风”不分,“发”与“花”不分。2.韵母的区别:前鼻韵母的韵尾与后鼻韵母的韵尾容易浑浊,“en”与“eng”、“in”与“ing”、“uen”与“ong”浑浊,如“幸福”读成“信服”“,孕期”读成“用期”;普通话的韵母“a”开口度不够,容易发成“ang”,如“怕”念成“胖”;没有前鼻音韵母“ian”和“.an”,把它们分别发成“ie”与“e”,如“编”念成“憋”、“冤”念成“约”;榆次、太谷等县区,将单元音韵母“e”取代复元音韵母“ou”,把“沟”念成“哥”“、陋”念成“乐”;左权、榆次等县对复韵母“uei”与“uai”发音不同,如“回归”,左权念成“huiguai”,而榆次则念成“huaigui”。3.声调的区别:晋中区方言的调类与普通话不同“,有入声,过去晋中方言的入声分阴、阳,有两个入声。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入声不分阴、阳,把阳入并入到阴入中。今天的晋中方言区已经基本上没有入声字了,只有70岁以上的人偶尔会流露出来;同时,入声对唱腔旋律并无直接影响,只对唱腔节奏有影响,因为入声很短促,在唱的时候很难体现出来,尤其是在拖腔时已弱化,所以忽略不计。⑦”

(二)晋剧唱腔旋律与晋中方言的关系“汉语音韵学中,传统分析字音的方法是将每个字分成‘声母’、‘韵母’、‘字调’三个部分,……声母和韵母对于唱腔旋律的制约作用极小,而字调的制约作用却很大。唱腔与字调的关系,也就是唱词字调之音高因素对于唱腔旋律之起伏运动的制约关系。⑧”笔者挑选了晋剧传统唱段中的几个片段,主要从唱词中的晋中方言字调与唱腔旋律的走向做对照分析。下例选自晋剧《日月图》唱段中须生所唱的一句唱腔。将上述3个谱例中的唱腔旋律与唱词字调进行对照,即可看出,其音高安排及走向与唱词的字调是相吻合的。应当说明,这种吻合,主要反映在腔词关系的总体安排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结上,而不是指所有唱词的绝对音高。戏曲音乐是一种艺术,唱腔的设计与创作,既要遵循唱词字调与旋律走向的制约关系,又要从内容表现需要出发,进行能动的创造。通过对晋剧须生、小旦、青衣三个行当唱腔旋律与晋中方言字调的分析结果表明:晋剧唱腔旋律圆润、婉转、流畅的特点与晋中方言调值有着紧密的关系。晋剧旋律线条较为平稳,与晋中方言字调平调型相吻合;晋剧旋律以小幅度跳进或级进为主的旋法特点,与其唱腔旋律围绕字调上下小幅度的特征相呼应;调值决定唱腔旋法,旋法体现调值特点。晋中方言影响着晋剧唱腔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樊凤龙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晋中方言与晋剧韵白及唱腔旋律的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hzzz/68034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