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范文

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2-02-25 09:51:21

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中的焦点,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发达国家起步,众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赋予大学新的社会责任,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学习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通过持久且多样的学习,适应经济一体化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定终身的旧观念将被终身化教育理念取代。第二,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接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高等学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输入与输出的仓库,更是一个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基地,要求高度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高校的学生们应了解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养成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并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第三,改变以学生共性培养为学生个性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了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理念也带来了新的碰撞,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再是千人一面、整齐划一,而应当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树立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观念。弗里德曼提出了国际化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二是要提高网络应用技术;三是要培养激情和好奇心;四是要学会与人合作;五是要提高核心竞争力。②在实现以上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培养自身的国际化视野和理念,掌握本领域的国际化知识,增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并成功地与人沟通合作。

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总的来说有两种,即专才培养模式和通才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贯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通才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全球化,各高校开始纷纷探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条件,逐渐形成了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美国社会教育学家马丁•特罗的观点,以毛入学率为划分标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50%之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002年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2011年达到26.9%,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与精英教育不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然要求办学主体、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包含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与实力较为雄厚的研究型重点大学相比,由于历史与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难题,如在整体实力、知名度、资源等方面的劣势,都是影响其参与竞争的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一种全球性趋势,而且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实践,这无疑加剧了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从另一方面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构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了更多发展的机遇。新建本科院校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也是提升综合实力的需要。就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明确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尽可能地将国际理念与国际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中,可以实现国际教育资源对新建本科院校的互补,培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优秀的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在办学上联合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点。这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度,是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关键之一,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有益途径之一,是实现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的手段之一。

(一)确立外向型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站在“面向世界”的高度,这对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了解世界、具有国际意识并适应国际交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知识要求,以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人才标准,培养“开放型”、“国际型”、“外向型”的人才。③美国高等教育21世纪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的人,以造就符合美国全球化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日本文部省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在1965年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1987年再次明确建议努力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2010年与北京城市学院签署合作协议的日本吉备大学,于1990年4月建立,正是培养“国际型”人才和“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直接举措。其他国家的大学培养目标中也普遍有塑造外向型人才的要求。④因此,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根本的关键点在于应当确立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国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开放型、外向型的国际化人才。

(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终身化教育、以人为本和个性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1、设置综合化、国际化和民族性的课程内容。新建本科院校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应当加大通识性教育,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且多样的选修课平台:设置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增设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国别史、地区文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等国际教育课程,使学生接受反映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状况的国际化教育;增大外语教育力度,包括英语以及其他语种,以掌握开展各种国际活动的工具;在传统的科目中加入全球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国际观点及知识等;同时,应加大对学生有关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民族教育。2、提倡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小班辅导、老师定期办公答疑、课外学业指导等时数,更多地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或者“一对几”而不是“一对几十”的交流,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额外学习的辅助,提供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教学形式。通过主题式讲座开展课程教授,并可以通过改建讨论式教室来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建立弹性化的学习制度。3、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应不仅限于某本教材,而是由教师推荐的一系列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网站构成,包括不同国家的出版物以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并覆盖当前热点问题,反映最新学术观点,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同一学术问题和知识点,激发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发展成为主动获取型学习。⑤4、加大实践教学。拓展与企业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暑期实习或者学期、学年顶岗实习,比如学生可以在大三选择到企业实习一年,包括到国外的企业去实习、工作一段时间等,从而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5、活跃第二课堂,创设国际化的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设置的课程结构中,还应当将对人才的培养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中创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创建与国际行业接轨的专业协会、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的学科竞赛、创新学生活动的形式(比如国际文化节)、开展国际赛事等志愿服务等等。

(三)实行国内外联合培养机制

让学生在异国文化环境中生活学习一段时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知识复合型、会外语懂外交的世界人。⑥跨国教育一方面增进了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本国高校获得了它国的教育资源。应加大国外课程教学实践,包括使用原版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双语课程等。最重要的是应通过建立与国外优秀大学的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与学历教育,加快师生国际间流动。比如开展暑期海外学习,让学生在外语国家去学习外语,体验生活,近距离地感受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所带来的冲击,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形成“国际意识”。或者鼓励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生涯中,至少到国外学习1个学期或1个学年,通过这些活动扩大学生的跨文化视野,提高课程价值。还可以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建立“国际合作网络”项目,双方互派奖学金交换生,学生们在一起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彼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功能,应建立与国外接轨的评价体制,并应根据实际需要,修订与调整。要考虑评价的全面性、多样性、发展性。应当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个人或团队完成的以论文为主的平时作业、演讲或演示、以论述题或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为主的期末考试等。相对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更加灵活的形式,尤其是在一些考核中不设立唯一的标准答案,有利于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将课内教学活动延续到课外,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⑦提倡考核人员的多样化。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决定考核结果的单一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评委、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一种动态评估。改革毕业综合训练,改变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在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情况下,结合学生人格的多元化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毕业综合训练,实现因材施教、因需培养,将毕业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引导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并在毕业考核环节引入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已进入了市场化的时代,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新建本院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从而在发展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该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作者:叶映芳郑斯媛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hggdjyzz/6393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