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教育下的地域文化教育论述范文

高等教育下的地域文化教育论述范文

时间:2022-09-15 09:51:09

高等教育下的地域文化教育论述

目前,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在高等学校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例如,王海燕的《“地域文化与课程”研究》研讨了地域文化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汪小洋编撰的《江苏地域文化导论》作为地域文化教育课程的教材已在南京师范大学使用10多年。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批准建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3个,培育基地11个。在这54个基地中,地域文化综合研究类有13个(占24.07%),如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周口师范学院豫东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等。这此地域文化类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获批,对于高校打造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事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引导实施地域文化教育相呼应,很多教师自觉地将所授课程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这些基地的建立过程中,关于地域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出现,如班红娟的《国家意识建构与地域文化传承——河南乡土教材的文化意义阐释》、李辉的《地域文化与河南高校视觉形象设计》、廖霞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探究——以河南地域文化为例》等。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地域文化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基于地域文化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实施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术创新活动,必将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地域文化教育内容。但是,目前地域文化教育并没有引起河南各高校的足够重视。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该校2009年出台了《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的若干意见》,该方案强调要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等为基本原则,兼顾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并指出公共必修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组成,公共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与任意选修两部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教育实习与见习、专业考察、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但地域文化教育在该方案中没有得到重视。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不具有任何区域特色,必然削弱高校为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职能。周口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2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的若干意见》,将原有课程纳入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增加了教师教育平台的教育拓展课程,并在专业教育平台中赋予各教学院系更多的课程设置权。目前,周口师范学院正以“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4X)+X”的分类培养模式[3]。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新方案下,地域文化教育的内容只是零散地分布于人文社科各专业选修课程,仍然没有被列入通识教育、教师教育以及实践教学平台,整体上讲,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仍然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地域文化教育没有真正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笔者认真查阅了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等河南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依据洛阳师范学院2006年制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总则,该校设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教育平台四级课程平台,各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师范类专业附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与周口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洛阳师范学院的通识教育平台含有非本专业15学分的任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拓展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专业方向的延伸课程,以选修课为主,要求突出本学科前沿、学术动态、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创作,以及艺术创作的课程模块等,拓展了更多的自由教学空间。商丘师范学院2007年制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其课程结构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教育必修与专业必修,选修课分为专业限选、专业任选和公共选修。从课程结构上看,这一人才培养方案几乎等同于周口师范学院的2009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的是其必修课分属于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三个平台。根据许昌学院2012年制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课、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三大平台课程”构成,另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就上述四所高校而言,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都是从最初单一的必修课与选修课,逐渐修订为搭建课程教育平台,这是实施课程改革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但是,笔者看到,洛阳师范学院等三所高校虽然都建有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地域文化重点研究基地,但在其课程结构中很难看到地域文化教育的影子。第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或总则中,均没有提及地域文化教育问题;第二,在通识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均看不到地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地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办,更谈不上校外文化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建设;第三,对于自下而上的教师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自发行为,也没有积极的鼓励与引导措施。笔者相信,这些问题在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笔者尝试提出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地域文化教育的构想。

(二)以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的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中国知网的上网期刊论文为例,近三年来此方面的教改论文有20余篇,涉及中国古代史、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思想道德修养、中外设计史、中国美术史、区域音乐与文化、大学语文等多门课程。为弄清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情况,笔者对周口师范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表明:第一,地域文化资源较为集中地应用于历史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除必修课中国古代史、文化学概论之外,还有地域文化专题讲座和历史地理学、地方史、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民俗学等课程,其中地域文化直接作为课程资源的有地域文化专题讲座以及文化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课程;第二,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等)或学科的教学活动,均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第三,对于通识教育与教师教育平台的部分课程,甚至理工类专业的部分课程,有选择性地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够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需要指出的是,理工类专业部分课程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大多与中国传统思想或理论有关,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可说是学习自然科学的理论原点,这些理论及其出处,可能就是构成该区域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教学实践表明,地域文化资源是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鉴于它对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积极倡导地域文化教育,因地制宜,适时进行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理应成为高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地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可能灵活多样,但为了规范或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应予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性技能也需要进行培训。在这个意义上,地域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高校,应加大地域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的力度,适时开展地域文化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把地域文化教育进课堂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师资培训工作应建立在以下工作的基础之上:第一,认真做好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研讨其本质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发现学术问题并予以解决;第二,结合不同专业与学科的教学实践,做好地域文化的扬弃工作,经深入广泛的调查与研讨,组织专家编订培训材料;第三,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建议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全员参加,自然学科的教师自主参加),做好培训师的遴选工作;第四,制订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估机制,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教学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目前地域文化教育尚未在河南高校大规模开展,因此通过师资培训指导或引导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三)以实践教学促进地域文化教育

实践教学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目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普遍相对薄弱,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又强调指出要“注重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仅已经具体化,而且将其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由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洛阳师范学院文科、理科总学分均为180±5,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0%左右(不低于28%);许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为150~160,实践课程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总学分为160~170,实践课程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周口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为160~175,实践课程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理工类专业总学分为165~180,实践课程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上述三所高校制订或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均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比较而言,洛阳师范学院要求实践课程总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8%,适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既包括教育(专业)见习、教育(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一般还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创新实践、专业实践等内容,而开展地域文化教育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了以实践教学促进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应做好校内外地域文化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为依托,加强校内地域文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并采取校企联合或与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的形式,积极建设校外地域文化教学实训基地。第二,要鼓励教师开设实践性强的专业拓展课程。地域文化蕴含在各种地方艺术之中,艺术教育是地域文化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应首先在文学、音乐、美术与书法等课程中融入地域文化教育,并以作品交流会、沙龙、专题讲座等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第三,要通过聘请或引进师资,开设文物勘探与保护类课程,服务于校内外地域文化实训基地的建设。第四,要积极指导、扶植学生文艺团体创作并展演文艺节目,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并以此促进地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者:李治中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教育下的地域文化教育论述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